彼得·潘来自孩子们想象中的国度“永无国”,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思和特点:害怕上学,拒绝长大,热衷冒险,行侠仗义,纯洁无邪,勇敢无畏。一天夜里他飞进达林家三个孩子的卧室,把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带到了“永无国”。“永无国”里居住着孩子们心目中所有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鳄鱼……彼得·潘和凶狠狡诈的海盗头子胡克船长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孩子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而冒险刺激的生活。一天,孩子们被胡克船长抓走了,他要让他们走跳板淹死……
回到家中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所有发生过的这一切都逐渐被淡忘了,他们甚至不再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不过这一切并没有结束。许多年以后,温迪也成为一个母亲,一个春天的夜晚,那个长着一口乳牙的小男孩又飞回来了……
《彼得·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在伦敦一栋门牌号是14的大房子里,住着达林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文蒂、约翰以及迈克尔,他们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这一切都被打破了,文蒂他们三个孩子随着一个叫彼得·潘的男孩飞出了窗口。
彼得·潘是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他恨大人,见了大人就会龇牙咧嘴。他一出生,就逃出了家门,和公园里的妖精们住在一起。他也曾回过家,可是从紧闭的窗户里看到妈妈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那不是自己,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他树叶裹身,一口乳牙,每当夜幕降临就吹起口哨,和一个名叫丁卡·贝尔的美丽的小妖精一起飞翔。彼得·潘带着文蒂他们三个一起飞到了永无岛。
永无岛是一个小小的海岛。在永无岛,文蒂他们不单和印第安人成了好朋友,还和以胡克船长为首的海盗展开了搏斗,开始了一场真正的冒险……
于是,达林夫人决定把影子卷起来,先放到一个抽屉里保存着,等有机会的时候再告诉丈夫。“唉!我真作难哪!”
一周以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个星期五,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星期五。
“星期五的时候,我应该比平时更加小心才对。”事后,达林夫人常常这样自责地对丈夫说。每当这种时候,娜娜就站在她旁边,难过地吻她的手。
“不,不,”达林先生总是回答说,“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乔治·达林——一手造成的。吾之过也吾之过也。”他受过几天古典文学教育,说话时免不了总爱来几句。
事出之后,他们便这样一夜一夜地坐在孩子们的房间里,回忆着那个悲惨的星期五,直到后来,那天里发生的一切的一切都清晰地印在了他们的脑袋里,就像图画印在破草纸上,从背面也透得出来一样。
“唉,要是那天我不去二十七号参加宴会,就不会出事了。”
“唉!要是我没把药水偷偷地倒进娜娜的碗里,该多好啊。”
“唉!要是我能假装喜欢喝那药水,一切就都好了。”娜娜泪水婆娑的双眼表示出她要说的话。
“我恨自己太喜欢参加宴会了,乔治。”
“我恨自己太喜欢恶作剧了,亲爱的。”
“我恨自己把一丁点儿的小事看得太严重了,亲爱的主人们。”
然后他们就痛哭起来。只要有一个先掉了泪,大家便都止不住伤心地哭起来。娜娜常常一边哭一边想,“是啊,是啊,他们真不应该选一只狗做保姆,都是我不好。”差不多每一次都是达林先生用手绢抹去娜娜的眼泪。
“该死的彼得·潘!”达林先生一边哭一边反复地骂着,娜娜也汪汪大叫,也是在大骂彼得·潘。不过,达林夫人从来不责备彼得,她的右嘴角上好像总有个什么东西,让她骂不出口来。
他们坐在已经空下来的孩子们的房间里,爱怜横溢地回想着和孩子们最后在一起的那个夜晚,回想着那天晚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哪怕是特别特别小的事。其实,那个晚上发生的事都是极为平常的,平常得就像成百上千个其他的夜晚一样。开始的时候,是娜娜倒好了水,要给迈克尔洗澡,然后,她把迈克尔驮到盆边。
“我不睡觉,”迈克尔大喊大叫着,好像他的话特别有权威似的。“我不,我不。娜娜,现在还不到6点呢。噢,亲爱的,亲爱的,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好娜娜,我告诉你,我不想洗澡,我不,就不。”
这时候,达林夫人走了进来,她穿着白色的夜礼服。文蒂总是特别爱看妈妈穿礼服的样子,觉得这时的妈妈真是又好看又漂亮。所以,每次去参加宴会之前达林夫人总是很早就穿上礼服,过来让文蒂看。她脖子上带着丈夫送的项链,胳膊上套着文蒂的手镯,那是她向女儿借的,而文蒂总是很高兴地把自己的镯子借给妈妈。
达林夫人看见自己的两个大孩子正在起劲儿地做游戏。他们一个扮作爸爸,一个扮作妈妈,正在表演文蒂出生时的情形。约翰说:
“我很高兴地告诉你,达林夫人,你现在是位妈妈了。”约翰装扮得很像,当初,达林先生就是这样对夫人说的。
文蒂高兴得手舞足蹈,也真像达林夫人当时的样子。
然后,约翰“出生”了。因为这次注定要生一个男孩,所以,他们在表演里开了个盛大的庆祝会。这时,迈克尔洗完澡跑过来,要求重“生”他一次,但是,约翰很坚决地说,他们的孩子已经够多了,不想再要了。
迈克尔气得差点儿哭出声来,“没人要我了。”他说。当然,这时,穿着礼服的妈妈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 “我要,”达林夫人说,“我正想再要个孩子呢。”
“男孩还是女孩?”迈克尔不放心地问。
“男孩。”
于是,迈克尔高兴地跳进妈妈的怀里。这本来是件芝麻小事儿,但是现在,在达林先生和夫人,还有娜娜的回忆中,这却绝对不是件小事儿了,因为这是迈克尔在家的最后一天发生的。
他们继续回想着,那天的情景一幕幕都想起来了。P12-13
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彭懿
《彼得·潘》最开始不是一部小说,是一部儿童剧,1905年在纽约尼克博克剧场首演时,就引起了轰动,打破了卖座纪录。以后每上演一次,作者就将剧本修改一次。过了好些年,直到了1911年,《彼得·潘》才以小说形式出版。
它的作者詹姆斯·巴里,生于1860年,卒于1937年,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一生写过四十多部剧本。不过,只有他的成名作剧本《彼得·潘》和同名小说,成为不朽的名著留传了下来。
《彼得·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在伦敦一栋门牌号是14的大房子里,住着达林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文蒂、约翰以及迈克尔,他们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这一切都被打破了,文蒂他们三个孩子随着一个叫彼得·潘的男孩飞出了窗口。
彼得·潘是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他恨大人,见了大人就会龇牙咧嘴。他一出生,就逃出了家门,和公园里的妖精们住在一起。他也曾回过家,可是从紧闭的窗户里看到妈妈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那不是自己,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他树叶裹身,一口乳牙,每当夜幕降临就吹起口哨,和一个名叫丁卡·贝尔的美丽的小妖精一起飞翔。彼得·潘带着文蒂他们三个一起飞到了永无岛。
永无岛是一个小小的海岛。在永无岛,文蒂他们不单和印第安人成了好朋友,还和以胡克船长为首的海盗展开了搏斗,开始了一场真正的冒险……
可是,彼得·潘为什么会拒绝长大呢?
拒绝长大,也就是拒绝成长为一个大人。彼得·潘是自己不愿意长大成人的,因为大人的世界让他觉得害怕、压抑。彼得·潘是一个顽童,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快乐顽童,而那个在“右手第二条路,一直往前走到天亮”的永无岛,就是他逃避大人的地方。永无岛当然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地方,但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作是存在于孩子们的心中一一这里没有大人讨厌的说教,没有大人的束缚,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堂。
有评论家说:《彼得·潘》是一部“童年的独立宣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作者詹姆斯·巴里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大人对孩子们的压迫了。孩子们被剥夺了自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于是面对大人,孩子们终于鼓起了勇气开始捍卫自己的权利了。彼得·潘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站了出来,面对大人公开挑战:“放手让我们去玩吧!”这是一种儿童的生活理想,有一位评论家说得非常一针见血:《彼得·潘》公然以这种儿童的生活理想与成人的根深蒂固的生活理想相抗衡,发出了童年的顽强的呼唤。
尽管说到底,彼得·潘的永无岛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没有一个孩子在读这部作品时,会怀疑它的存在。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孩子们没有丧失一颗童心。据说《彼得·潘》在伦敦上演时,每当演到小妖精丁卡中毒而死的一幕时,彼得·潘就会把脸转向台下的观众,大声说:“你们要是相信妖精,就请拍拍手。妖精丁卡就会起死回生!”台下顿时就会响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拍手声。
只有我们这些早已丧失了童心的大人,才不相信妖精。要不,彼得·潘怎么会那么讨厌长大、甚至拒绝长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