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解读了李嘉诚的管理哲学和思想,从人本管理、用人之道、战略思维、目标管理、决策艺术、创新管理、自我管理、财务与投资策略、危机和风险管理、企业形象管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了解这样一个商界奇才、华人首富的管理智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解读李嘉诚管理智慧)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金虎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解读了李嘉诚的管理哲学和思想,从人本管理、用人之道、战略思维、目标管理、决策艺术、创新管理、自我管理、财务与投资策略、危机和风险管理、企业形象管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了解这样一个商界奇才、华人首富的管理智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商学理念和管理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管理心得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在内容安排上,本书每章节前均有李嘉诚的原话为点睛,节后有凝练的智慧总结,可谓生动鲜明,有理有据,力求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清晰阐释李嘉诚不同寻常的管理智慧。阅读本书,您不仅可以感受李嘉诚的人格魅力,更能深层次地领略李嘉诚在管理方面的远见卓识。 如果您是个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的人,如果您想在商场上奋力打拼出自己的天地,那您就要从李嘉诚的管理智慧中汲取力量,像他一样思考和行动。 目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洞悉人性——李嘉诚人本管理 1.以人为本,仁爱治企 2.对待员工义字当先 3.重视与员工的沟通 4.只有双赢才能走得长久 5.幽默管理的艺术 6.人性化管理的典范 7.让管理互动起来 第二章 知人善任,唯贤是举——李嘉诚用人之道 1.不拘一格用人才 2.以夷制夷,洋为中用 3.举贤不避亲 4.把每个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5.指挥千人不如指挥一人 6.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第三章 志存高远,眼光独到——李嘉诚战略思维 1.找到顺流与逆流的规律 2.适时进行战略转移 3.通览全局,合理调度 4.驰骋股市,笑看风云 5.胸怀天下,包举宇内 6.目无全牛,把握大局 7.开发好传统行业这个“金矿” 8.扶助中资,名利双收 第四章 有的放矢,放眼天下——李嘉诚目标管理 1.买一定要为卖服务 2.看准目标就不能半途而废 3.找准自己的靶子 4.避实就虚蛇吞象 5.步步为营,步步皆赢 6.调整方向填补空白 7.谋利当谋远 第五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李嘉诚决策艺术 1.谋万世者不谋一时 2.因地制宜,不囿定法 3.韬光养晦,十年磨一剑 4.化整为零,暗购九龙仓 5.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6.及时放弃,开拓新领域 第六章 求变求奇,善于思考——李嘉诚创新管理 1.借花献佛,借力打力 2.与强者联手,敢为天下先 3.逆市而行,人弃我取 4.眼光超人,打造3G帝国 5.屈臣氏的创新经营 6.与时俱进,进军新兴产业 7.移花接木,用他人的钱赚钱 第七章 天行健者,自强自律——李嘉诚自我管理 1.勤奋务实,自我开拓 2.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诚信 3.自我修炼成就道德楷模 4.自己是最好的担保人 5.永不满足,完善自我 6.做事定要先做人 7.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 8.宁俭勿奢,克己自律 9.给自己补上关键一课 第八章 开源节流,稳中求进——李嘉诚财务与投资策略 1.分拆集资,规避风险 2.能刚能柔,能进能退 3.把握风云,稳中求胜 4.前景不明时绝不冒进 5.连锁包销,因势利导 6.不和任何一项业务“谈恋爱” 7.不要两只脚一起入水 8.后来居上,力压群雄 第九章 未雨绸缪,处变不惊——李嘉诚危机和风险管理 1.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将资金和风险一起分散 3.攻守兼备,扩张有度 4.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5.不为最先,寻找最佳切人点 6.灵活处事,以变应变 7.见招拆招,变“危”为“机” 8.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9.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第十章 乐善好施,心系苍生——李嘉诚企业形象管理 1.热爱故乡,回报社会 2.把投资办学当作自己的贡献 3.多行善事,心系天下苍生 4.形象亲善,提升人气 5.创立基金,赢得好口碑 6.力推国药,济世为怀 试读章节 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公司的最大资产并不是拥有庞大的资金,整个组织,公司的1000多个行政人员班底,才是我们最大的资产。公司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整个组织。 ——李嘉诚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专家罗克尔说:“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重任就是寻找继任者。”的确,在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后,每个公司都想延续自己的财富神话。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财富得以延续下去?同样的问题摆在了李嘉诚的面前。李嘉诚自己很清楚,任何伟大贤能的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这一关,一个大型企业的总裁在即将卸去总裁一职时,要想使企业保持同样的活力,甚至超过自己在任时的景况,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者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管理者时时刻刻都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领导者总是能未雨绸缪,将功夫用在平时,而非在仓促之间指定继承人。李秉哲作为三星总裁,在经过3次考验之后,才选中其三子作为继承人,从而使三星的事业又踏上另一个高度。 与李秉哲相似,李嘉诚也很重视培养自己的儿子。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在李泽钜、李泽楷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要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人世的艰辛。同时李嘉诚对他们一直寄予厚望,从他对儿子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据李嘉诚解释:“泽”是按家族字辈排,而起名“钜”及“楷”,是希望他们做到“钜大”及“楷模”。每逢星期天,作为父亲的李嘉诚,都要带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俩出海畅游。“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由于李嘉诚早年失学,所以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李泽钜被送往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念书,从小学念到中学。正因为父亲的谆谆教导,李泽钜在学校里一向比较勤奋且为人低调。 李泽钜、李泽楷在八九岁时,李嘉诚即安排他们旁听公司董事局会议,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在两兄弟念中学时,李嘉诚就带着他们到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许多心血,开许多会议,才能成事。” 李泽楷后来也不同意传媒所说其父从小就教他们经商的说法。他说父亲从不讲怎样做生意,而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标准乃是古老的孔孟之道。 当时兄弟俩觉得枯燥无味,但在多年后回忆起这些,莫不为父亲的良苦用心感动。 1986年,举世瞩目的第32届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除,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皮,认为这个地方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一、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配套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二、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三、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和郊区,同样方便;四、位置临海,景色宜人,海景住宅将会吸引眼球;五、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六、此地皮为省政府公产,可以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他指示儿子,要紧紧围绕着这个优势来做文章。 初步预算的投资数额高达170亿,如此巨大的数额也不是长实集团所能承担。李嘉诚邀请他的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则交给了李泽钜。很明显,李嘉诚要通过这次实战演练来考察李泽钜的处事能力。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中标得到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1989年3月,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突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强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国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背道而驰。 “他们似乎视而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钜气愤而又无奈。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怒,要李泽钜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能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却始终未出面,而让手下大将麦理思、马世民通过电话来跟李泽钜商议。这表明,李嘉诚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 弱冠之年的李泽钜,赶到温哥华后求见省督林思齐,与林思齐讨价还价。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国的,是个“老香港”,对香港的事再清楚不过。阻止李泽钜就等于阻止李嘉诚,而李嘉诚一旦退出加拿大的项目,凭他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拿大的地产投资缩减2/3 1更会使这个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者,落在其他省后面! 思忖再三,省督说服了省议会。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他希望市民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进行,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万博豪园在李嘉诚的授意下,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操办。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之天然美,并辟出50英亩土地作为区间公园,是居家休闲之胜地。 李嘉诚经常告诫儿子,“凡事要低调”。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一个人的事业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李嘉诚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儿子曝光亮相,为儿子增加人气。 创业难,守业更难。李嘉诚在培养人才上可谓煞费苦心。李嘉诚所做的是对儿子多加磨炼,培养他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然后才是尽自己所能为其铺平道路。 李嘉诚管理智慧: “玉不琢,不成器。”从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上,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关键要靠平时的磨砺,只有基本功练扎实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正是李嘉诚培养人才的要诀。 P39-42 序言 他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独家提供着通往中国内地的输电线,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享有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的美誉,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手机运营商的头衔。他是一位缔造了过去半个世纪亚洲最重要的传奇之一的人,他对于华人世界的作用,只有洛克菲勒之于美国的作用堪与媲美。 他的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他统领的和黄集团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最赚钱的企业”。 这个人就是李嘉诚。 李嘉诚是个神话,更是个“超人”。他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获得的每一项成功背后所蕴涵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他的美国或者欧洲同辈。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在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拥有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各地。李嘉诚本人也于2006年荣列世界富豪榜第9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可以说,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会有李嘉诚的名字。 他声名赫赫,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不仅仅因为他创下华资财团吞并外资财团的先例,成为华人入主英资财团的第一人。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海生涯,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在掌控一个资产逾万亿的企业帝国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管理之道。 2006年4月,30多位中国内地的顶尖企业家共同拜访李嘉诚,其中包括傅成玉、李东生、牛根生、郭广昌、马云这些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面对着这群后起之秀,时年已78岁高龄的李嘉诚畅谈自己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管理心。得,从自身修为到企业管理,使得这些朝圣者获益匪浅。 一生搏击商海的李嘉诚对管理有着深刻的体会。李嘉诚认为,管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是懂得说上两个管理名词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确的方针。 李嘉诚指出,这路并不好走,企业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已经精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管理实在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李嘉诚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真传,但他绝不是唯东方文化论者,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应该取其精华。这些主要体现在他的人本管理上,如他在用人时十分重视注入感情因素,提倡宽厚为怀的“仁爱”思想,从而赢得了全球职业经理人的尊敬。李嘉诚所说的自我管理,也与中国儒家的“修身”思想一脉相承。在李嘉诚的管理制度层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及西方的民主与自由的理念。他在做事时,也时时以西方提倡的“制度”和“理性”为原则。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李嘉诚的座右铭,也是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从他的商业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的管理之道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融合基础之上的混沌管理,他的管理智慧糅合了中西哲学最精华的东西。李嘉诚管理风格的融合性,表明他对管理科学与艺术有着非凡的把握。 正如他自己所说:“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将无往而不利。”也就是说,他以中国文化为手段,以西方企业制度贯穿于企业领导工作的始终。李嘉诚在管理中所实践的文化,无疑代表了新世纪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商学理念和管理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管理心得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在内容安排上,本书每章节前均有李嘉诚的原话为点睛,节后有凝练的智慧总结,可谓生动鲜明,有理有据,力求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清晰阐释李嘉诚不同寻常的管理智慧。阅读本书,您不仅可以感受李嘉诚的人格魅力,更能深层次地领略李嘉诚在管理方面的远见卓识。 如果您是个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的人,如果您想在商场上奋力打拼出自己的天地,那您就要从李嘉诚的管理智慧中汲取力量,像他一样思考和行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