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决定命运的八月十五日)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半藤一利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

描写日本二战战败、投降交夕的话题之作!日本国内畅销数十年!首度与中国读者见面。“强震”来袭,日本剧烈摇晃!

在日本民族的存亡关头,无奈作出停战圣断的昭和天皇;心灰意冷、决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政府首脑;企图孤注一掷发动政变的陆军青年军官。

从1945年8月14日到15日正午,日本正式宣告投降前24个小时,24幕跌宕起伏的人性连续剧。

内容推荐

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目录

序章

十四日正午—下午一点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阿南陆相

下午一点—两点 “决定录音广播。”——下村总裁

下午两点—三点 “军队将自己负责解决一切问题。”——米内海相

下午三点—四点 “重蹈永田铁山的覆辙。”——田中军司令官

下午四点—五点 “反正明天都是一死。”——井田中佐

下午五点—六点 “近卫师团有险恶的计划。”——近卫公爵

下午六点—七点 “关键时刻,必须要慎重。”——莲沼武官长

下午七点—八点 “军方的决定没有任何内幕。”——荒尾军事课长

晚上八点—九点 “下官坚决战斗到底。”——小园司令

晚上九点—十点 “给我写师团的命令。”——芳贺联队长

晚上十点—十一点 “没有杀人的决心,就不能成功。” ——畑中少佐

深夜十一点—十二点 “无论如何,一切都平安结束了。” ——东乡外相

十五日零时—凌晨一点 “你们还算是男人吗?”——佐佐木大尉

凌晨一点—两点 “你想让东部军怎么样?”——高岛参谋长

凌晨两点—三点 “和二二六事件时一样啊。” ——石渡宫相

凌晨三点—四点 “事到如今,再闹又有什么用?”——木户内府

凌晨四点—五点 “把我杀了,也无济于事。”——德川侍从

清晨五点—六点 “军队即将进入御文库!”——户田侍从

清晨六点—七点 “朕亲自去把朕的决定解释清楚。”——天皇

清晨七点—八点 “请谨听玉音。”——馆野播音员

上午八点—九点 “从现在开始,就不该由我们老人出场了。”——铃木首相

上午九点—十点 “立即将两人逮捕!”——塚本宪兵中佐

上午十点—十一点 “我现在去广播局。”——加藤局长

上午十一点—正午 “从现在开始,进行重要广播。”——和田播音员

结尾

试读章节

经过这番探讨之后,上午十一点,东乡外相进宫觐见天皇。在将《波茨坦公告》译文初稿恭恭敬敬地呈上去之后,他用低沉颤抖的声音说道:“公告里没有苏联首脑的签名;国体或天皇陛下的地位还不明了;无条件投降这句话只是针对军方而言的。”

在一阵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之后,天皇说道:

“不管怎样,总算可以预料战争即将结束了。我想,仅此一点就很好了。尽管还有各种讨价还价的空间,但原则上只得接受公告,不是吗?如果不接受的话,战争还将继续下去。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遵照天皇的旨意,定期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一点半召开。此时,除东乡外相外,其余五人都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一纸宣言而已。下午召开了定期内阁会议。全体阁员一致赞成东乡外相主张的“静观”策略。于是政府决定采取“静观”的态度。这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波茨坦公告》在结尾处俨然声明:“上述条件必须兑现。”总之,除此以外的任何谈判、活动一律不予理睬,这就是同盟国的意志。尽管如此,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也好,内阁会议也好,竞没有一个人把它看做是“最后通牒”。

第二天,二十八日,各晨报在内阁情报局的指示下,向国民公开了《波茨坦公告》。但在报道中,各大报纸尽量保持低调,如删除了削弱国民斗志的条款,没有公开政府的正式看法等。而且,为了不削弱国民的斗志,报纸上反倒出现了斗志昂扬、意志坚定的文字。《读卖报知》以“可笑,对日投降条件”为标题刊登了文章摘要,强调“战争迈入最后阶段,帝国政府并不在乎”。《朝日新闻》登出两排大标题:“政府对此不予理睬。”《每日新闻》则夸口说:“可笑!美英蒋共同宣言。粉碎敌人的自我陶醉,将圣战进行到底!”

在报纸的煽动下,军队总部的态度突然强硬起来。在苏联政府做出正式答复以前,日本政府不公开表态——军统帅部对这种懦弱的约定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从最前线接连不断地发来诘问电报。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一伙对首相铃木贯太郎施压,说在这种情况下,对盟军诸国予以坚决的反攻,反倒有助于昂扬国民斗志。陆军中央也随声附和。

政府被夹在外交工作和军队旺盛的抗战意识之间,难以调和,处境艰难。碰巧那天下午举行了预定的首相新闻记者招待会,铃木首相在现场轻描淡写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以便达成某种妥协,军方姑且表示认可。

下午四点,当记者团问到如何看待《波茨坦公告》时,铃木首相表情阴郁地回答说:

“我们认为那个共同声明是开罗会议的重新演绎。作为政府,我们认为它没有任何重大价值。我们对此不予理睬。我们只管迈人战争的最后阶段。”但是,当这个傀儡性的发言通过对外广播网向全世界播放的时候,却被当做日本首相的言论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后,这个“不予理睬”最终在外国的报纸上被报道成了“日本拒绝(reiect)《波茨坦公告》”。众所周知,这为日后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的正当化提供了理由。

没有时间留给日本了,可是如此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白白浪费掉了。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拯救日本了,但政府和统帅部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苏联身上,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远赴苏联进行和平谈判的特使及其随从人员已大致选定:以前首相近卫文磨为中心,有外务次官松本俊一、加濑俊一、哈尔滨总领事宫川船夫、高木忽吉少将、松谷诚大佐,还有酒井镐次、富田健治、伊藤逑史、松本重治、细川护贞等近卫的知交们。前外相重光葵是位苏联通,也在候补人选之列。

但是大家对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缺乏正确的判断,只是在不耐烦地等待着苏联的答复,这比什么都不做更糟糕。明知失去哪怕一天都将酿成千古之恨,但大家仍然无所作为地任时间流逝……  见谈判没有任何进展,东乡外相不禁有些沉不住气,开始焦虑起来。为此,在内阁会议席上等场合,铃木首相说:

“要急着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最前线的官兵发动叛乱。古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虽然激进的发言实属违心之言,但铃木的心情的确很愤慨,却又一筹莫展。

从近卫和内大臣木户幸一以及其周边与会人员那里不断地传来对铃木首相不相信的窃窃私语。置国内形势于不顾,苦等靠不住的苏联的答复而任光阴荏苒,由此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在日本的领导层里引起了混乱。

但是,铃木首相继续等待着。

“必须忍难忍之事”

八月六日:广岛清晨晴空万里,几乎没有一丝闷热的云彩。七点九分,三架B29飞机进入雷达的监测系统,虽然拉响了警报,但敌机没有露面,七点三十一分,警报解除。收音机里广播说敌机是为侦察而来。原来如此!约四十万市民放心地开始了日常的生活。

八点十五分,伴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大爆炸发生了。一枚炸弹给四十万人带来的只有一个字——“死”。广岛市瞬间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各大要害部门中,最早知道广岛被毁灭消息的是海军省。八点三十分,由吴镇守府最先送来消息。海军省决定正午派出调查团。陆军中央直到很晚才知道这个消息。广岛的通信网完全被破坏了,所以第二总军司令部(在广岛)的报告,都是经过吴镇守府送来的。

下午很晚的时候,陆军省才通过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向内阁报告了广岛的最新消息。天皇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莲沼蕃侍从武官长那里得知了广岛市被毁的消息。仅仅一枚炸弹就让广岛市变成了一座死城。天皇满面愁容,没有再问什么。

第二天,七日早晨,美国广播播放了杜鲁门总统的声明:“我们投入二十亿美圆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赌博,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六号,我们在广岛投下的炸弹是一颗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原子弹。只要日本不答应投降,我们就将在其他城市再次投放。”藤田尚得侍从长从外务省那里得知该事后,立刻直奔御文库禀报天皇。天皇听完禀报后,通过侍从长命令政府和陆军提供更详细的报告。

虽然陆军承认此事有可能发生,但在激愤和混乱之中,仍故作顽强和冷静,声称这可能是盟军方面的宣传或谋略。全国各地都发布了强行限制言论的命令。情报局、科学技术院以及军队的有关人士之间频繁地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向国民公开被炸的事实以及公开的内容等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协议,即在通过正式调查对事实进行确认之前,不使用“原子弹”一词。日本帝国竟敢对地球上突然冒出来的全能支配者说“不”,毫无疑问这是致命的一击。P2-5

序言

我想对于当今的日本国和日本人来说,最要紧的事恐怕莫过于运用“平衡感觉”掌握复原能力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民的思想发生剧烈的左右摇摆在所难免。但是,能否在恰当的时期内恢复平衡,却决定着一个民族或个人的命运。

我在拙著《火焰在流动》一书中,虽然重点探索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架构——构成其核心的“忠诚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但当我参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回顾自幕府末期日本一路走来的足迹时,我发现日本国民左右摇摆得十分厉害。但是他们恢复平衡的能力,决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民族逊色。正是靠着这种恢复平衡的能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日本,使日本成为整个亚非地区唯一的现代化国家,并迈入“先进国家”的行列。

战败后日本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二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与幕府末期相似的一场“强震”袭击了日本。这是近代日本第N次测试民族“平衡感觉”的范例。

建国以来,可以说在第一次面对战败这个巨大变化的时候,全日本是如何剧烈地摇晃的?如果以当时位于日本中枢的人们为中心,对他们的行动开展调查,并与幕府末期的情况进行比较,那一定会得出有趣的结果。

文艺春秋下属的“战史研究会”企划了《日本最漫长的一天》一书,他们收集了能弄到手的一切事实材料,从而写成并出版了该作品。书中讲述的可称之为“二十四小时维新”,其主要事件是在国民大众的目光所无法企及的地方发生的。

因而,本书不是罗列“终战之日”的回忆故事,而是以直到前不久仍被埋没的资料为基础,以日本人的精神构架为主题写成的书,是一部二十四幕的“长篇连续剧”。

书中粉墨登场的人物在各自所拥有的“日本式忠心”的驱使下行动着,相互碰撞着。但是,因为缺乏能把握全局做出冷静判断的大政治家、“大导演”,以至在同样情况下别的国家所见不到的而为日本所独有的悲喜剧,就不以“演员”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各地一一上演了。因为如此,这出连续剧充满了惊险恐怖的场面。

当然,这里所描写的连续剧并不是完整的。即便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在当事人中,仍有很多人不愿将真实的事情原封不动地说出来,也有很多人主张不要写。虽说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但是战败这个大强震之后的“余震”仍然在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发生着。

这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它给了我在《火焰在流动》中所求索的关于日本特性的问题一个明确的回答。与此同时,本书以战败为契机,虽不能说描绘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日本民族崭新的历史第一页,但可以认为是开了个头。

昭和四十年(1965)七月

大字壮一

后记

三十年前的现在,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开始撰写书稿。时任月刊《文艺春秋》的副总编一职,公事繁重。由于定于七月下旬出版,哪怕一天都未能休息,只得如此尽力而为。每当坐在桌前,都会感叹黑夜消逝得如此迅速。我也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到书里:“窗外,早晨似乎正在悄悄地临近。天空由暗黑变成浓灰,又从浓灰变成深蓝,缓慢地转变着。”(一三一页)。就这样,于一九六五年夏天完成了全部书稿。

由于当时的种种具体情况,此书以编著大宅壮一和当代一记者之名出版发行。多亏如此,翌年,该书被东宝公司拍成电影,由此得到众多读者的翻阅。这次,时逢本书将作为决定版再次发行之际,得到已故大宅先生夫人大宅昌女士的允许,作为我离开公司的纪念,重新承认了我对此书的编著权。就像是对着离别已久的孩子,自报家门“我才是你的父亲”一般,心里无比辛酸。

当然,在这里不该如此感伤。无可否认,由于本书最初出版于三十年前,因此存在几处错误。其中虽不乏粗心大意所致,但像杀害森师团长的人员名单等,在当时的情况下,皆因有不便之隐,不得不有意掩盖。在勘误,增补并发行决定版之时,我非常清楚作为一名编者的责任。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直接向当事人取证,重视实地调查。放在三十年前,这是有可能完成的。尽管当时也有数册文献发行,但即使已成定论的事情,也依然会通过直接相关人的证言,再次加以确认,绝不留下任何令人心存疑惑的地方。这一次,还加入了我所知道的新事实,至于是否完善,就无从知晓了。我深切地感触到:正确地书写历史有多么困难。更何况是持有不同说法的当事者所演绎的现代史。

三十年前,我曾冒昧地要求当事人回忆往事,给他们增添了巨大的麻烦,在这里,我想重新记下他们的名字,附上采访时他们所任职位,作为参考。如今,他们的大部分已和我们阴阳两隔。在此谨为故人乞求冥福。

赤羽宏治郎(歌舞伎友之会)、麻生孝雄(佐世保重工KK顾问)、安倍源基、荒川大太郎(协和电设KK社长)、池田纯久(东和KK顾问)、石川忠(宫内厅京都事务所长)、石渡庄太郎、坂垣彻(厚生省援护局副局长)、稻留胜彦(田安商店董事)、稻叶正夫(防卫厅战史室)、人江相政(侍从)、岩田正孝(原姓井田,电通总务部长)、宇田道夫(经营旅行公司)、大桥八郎(前日本电电公司总裁)、大山量士(本名:佐佐木武雄、亚细亚友之会理事长)、冈部长章(鹤见女子大学讲师)、尾崎喜男(神中压铸工业董事)、笕素彦(全国市町村职员共济组合联合会事务局长)、加藤进、加藤右三郎、川本信正(运动评论家)、木村龙藏(NHK中央研究所教授)、小沼治夫(电通印刷所社长)、近藤泰吉(东海广播KK)、佐野小门太(第一法规KK顾问)、柴田敏夫(朝日新闻论说委员)、铃木重丰(高屋电气KK董事)、铃木一(日本马术联盟会长)、周藤二三男(关东电波监理局监理部长)、清家武夫、曾我音吉(日本Hemetics KK董事)、高岛辰彦、高桥武治(日本广播顾问)、竹下正彦(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校长)、馆野守男(NHK广播舆论调查所长)、蟓本清(冢本总业社长)、壕本诚(电通社长室长)、德川义宽(侍从)、户田康英(东宫侍从长)、富冈定俊(史料调查会)、长友俊一(佐世保高工专门学校教授)、那须义雄(小松制作所)、滩尾弘吉(众议院议员)、野中俊雄(富士市社会福利协议会理事)、不破博(防卫厅战史室)、山岸重孝(日本大洋海底电线KK董事)、原百合子(现姓:细田,主妇)、久富达夫、平井政夫(近几大学教授)、古川勇(现姓名:山本启四郎,海上自卫队幕僚长副官)、保科善四郎(众议院议员)、松本俊一(众议院议员)、三井安弥、皆美贞作(书法教授)、美山要藏(千岛渊墓苑理事)、保木玲子(主妇)、柳泽恭雄(日本电波新闻KK社长)。

看着这份名册,我想起了杂志社内的好友安藤满先生和竹中巳之先生,为我分别对横滨警备队相关人员以及宫内省的相关侍从进行了采访。虽然军部、政府和NHK的采访是由我本人进行的,但如果没有他们两位的帮助,这本书就无法完成。在此我想对他们二位表达心中最诚挚的谢意。并且,在我差点没有赶上限期时,竹内修司先生也给予本人极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表达感谢。

半藤一利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