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的忠告(权威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英)查斯特菲尔德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生的忠告》收纳了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52封书信。内容从读书方法到求学态度,从做人的原则到情感的处理,还有优良品德与高贵礼仪的培养,处处用心,对孩子的爱形诸笔墨,溢于言表。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与拳拳父爱,为孩子建立自信,有亲呢有严厉,有大方向有小细节。信中所蕴藏的深沉父爱和超越时空的教育方法与思想,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

这些家书非常贴近我们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真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愿意细读《一生的忠告》,珍惜与这位两百多年前的父亲亲密对话的机会!

内容推荐

《一生的忠告》——一位智慧父亲给儿子讲授的人生课,一部收获幸福、走向成功的教科书。世界上最经典的励志作品,西方社会最受推崇的家书,被誉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人际关系和礼仪全书”和“培养绅士的教科书”。

《一生的忠告》是英国著名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人生忠告,畅销西方世界200多年,影响并改变了亿万人的人生命运。

目录

完善品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宗教和道德品行/2

 道德品性的重要意义/7

 骄傲和虚荣/9

 虚荣心的两种表现/11

 远离虚荣心/13

 撒谎与诚信/15

 不以出身和血统论英雄/18

 不要以头衔和财富衡量一切/20

 贪婪和野心/22

 身份卑微之人也需要尊重/24

 讲文明、懂礼貌/25

丰富学识,与“高尚之人”谈话

 用博览群书来充实自己/28

 多读伏尔泰的作品/31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4

 正确阅读史书/36

 如何学习法国史/39

 国家的体制与社会荣誉/41

 打下牢固的知识根基/46

 汲取知识要善用大脑黄金期/50

 游历德国的收获/54

 懒散的头脑和琐碎的头脑/56

光阴易逝,惜时就是爱惜生命

 不要浪费光阴/60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62

 正确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64

 合理规划你的全部时间/66

 坚持不懈地学习/68

 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74

 增强你的自制力/78

善于思考,让理性指导认知

 学会自学/82

 学习与生活要张弛有度/84

 教育对头脑的塑造/88

 理解真正的“语言时尚”/90

 如何看待英法两国的戏剧品位/94

 华丽的包装与风趣的种类/97

 遵从语言表达的习惯/99

把握人性,结交真正友谊

 何谓真正的朋友/102

 择友时要谨慎小心/105

 拒绝结交恶友/106

 学会抵挡诱惑/109

 两本书教你把握一个人的性格/111

 各种各样的人类本性/113

 庸俗之人和有教养之人的区别/117

知己知彼,轻松步入上流社会

 “上流社交圈”的实质/122

 社交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127

 两种不同的社交关系/131

 如何加入“上流社交圈”/133

 社交谋略与技巧/137

 与上流人士交往要充满信心/142

举止优雅,良好的品质能获得好感

 培养高贵的举止/146

 优雅气质的重要性/149

 做一位真正的绅士/153

 摒弃笨拙的谈吐/155

 成功人生的基石/157

 如何完善自己的品质/159

 斯文从容的举止风度/162

 坚定的意志和优雅的举止/165

 博取他人好感的技巧/169

 优雅的举止助你赢得人心/173

 游学罗马的“美丽”收获/176

 用魅力赢得女性的青睐/179

 良好教养的作用及表现/183

 与法国人交谈的技巧/188

 社会是检测自己的唯一学校/190

重视演讲,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纯正、高雅的语言风格/194

 演说的榜样/197

 如何做一个雄辩家/198

 拥有能言善辩的舌头/201

 如何使自己具有说服力/205

 演讲与书写技能/208

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

 注重得体的着装/214

 细节决定成败/217

 重视自身外在修饰/218

 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220

 注重与人交往的细节/224

 切勿心不在焉/229

 切勿卖弄学问/232

 切勿人云亦云/235

 要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绪/238

 谨慎对待善意的嘲讽/242

 小心表现你的美德与修养/244

 避免夸夸其谈与胆怯腼腆/246

 何谓真正的智慧/248

 建立良好的声誉/250

 如何在与上司交谈中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253

拓展视野,让旅行丰富你的学识

 通过眼、耳、脚得来的旅行真知/256

 真正的旅游者/258

 从旅行中获取信息/260

 尊重当地的风俗/262

 体验旅行的真正乐趣/264

 游学威尼斯的不菲收获/267

多思多行,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注重生命的宽度/270

 你的未来由你决定/272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274

 每天离完美近一些/276

考场常在,生活处处皆学问

 父亲给予的生活指导/280

 父亲的谆谆教诲/283

 虚荣心的正面效应/286

 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288

 看问题不能有失偏颇/290

 成功源于睿智的思考/291

 唯有真正的娱乐才能带来欢乐/295

 学会专心致志做事/298

 规划好自己的日常开销/300

 生病需按时服药和静养/304

 身体欠佳时要有人陪伴/306

试读章节

宗教和道德品行

亲爱的孩子:

我几乎很少或是从来没有写信和你就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话题进行过讨论,我相信,你的理智会在这两方面给出正确的意见,而在实际生活中,你也会逐渐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但是如果你仍需要一些实例或理论等相关的帮助,那就去找哈特先生好啦,他会给你提供相关方面的资料。因为你的缘故,也是为了哈特先生,我会讲点儿宗教和道德的真实情况;但在这封信中我主要说的还是二者的严肃性、作用和保留、维护它们的必要性。

当我向你说起宗教的庄严性时,并不是希望你应该像一名传教士或是宗教的狂热分子那样说话做事,也不是说你应该去跟那些攻击你所属教会的人争论或干脆拿起棍棒来捍卫其神圣地位。这样做既没有任何意义,于你的年纪而言也是非常不合适的。我只是希望你绝不应该支持、鼓励或赞同那些企图打破宗教平等的自由主义者的观点——那只是一知半解、无足轻重的哲学家的乏味卑鄙的观点。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会嘲笑他们的这种想法,甚至还会难得聪明一回地因此憎恶他们的人品。因为纵然是为了将道德品行推向最高点而把宗教贬到最低处,你仍得承认,宗教信仰仍有必要作为道德的担保而继续存在。没有宗教信仰,道德也不可信;每一个谨慎的人都会选择既相信道德又相信宗教,而不是只选择信任其中的某一方面。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在聚会上碰到了那些假装自己很有才气实则思想贫乏、智力欠佳的自由主义者,当他们放肆地嘲笑宗教借此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是完全否定宗教,为自己的放纵找借口,这时你不要轻易发表言论,至少不要赞同他们的观点;相反,你要沉默对待,借此显示你对他们的不满和嫌恶。你不要参与讨论这样的话题,也要拒绝类似这样没有价值、不体面的争论。说话做事都要记住这条真理: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没有人会信任他们;不管他们有着怎样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称号——比如说才子、自由思想家或是道德哲学家等。要知道,即使是聪明的无神论者(假如存在这样的人),为了保障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利益和品性不受损害,也会假装信仰某种宗教。

你的德行不仅要纯洁,而且要像恺撒的妻子一样无可挑剔。德行上哪怕是最小的污点也有可能是致命的。当你为那些品行不端,受人轻视、憎恶的人叫好或与其同流合污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表现更自贬身份,更堕落的了。通常来讲,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不幸的人,他们放纵不羁,不分善恶,将所有的伦理道德推翻,并声称自己只是个地方主义者,其理论依据就是不同的国家和地方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流行时尚,因此他们只要遵循地方风俗就可以了。更不可理喻的是,这群不幸的人在某些场合甚至会鼓吹、传播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荒谬绝伦、无耻至极的言论,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是地狱的恶魔。所以,你要尽量避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同这样的人交谈,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只能给你带来耻辱和恶名。但是如果,或者是意外,你真的遇到了这种人,那么千万不要对他们彬彬有礼、不要表现你幽默的心性或者是热情地与他们一起欢笑,这样你会极易被他人误解成你在支持、赞同,至少也是默许’了那些人的臭名昭著的学说。另外一方面,你也不要参加或卷入敏感话题的讨论和争执,不过情势所逼需要你表态的话,那你只需要严肃地告诉这些“传道者”(其实你知道他们不是),你已经有了比他们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你也很确信,他们鼓吹的学说是连他们自己也不会实践的。总之,你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跟这样的人永远保持距离。

没有什么是比德行更脆弱的了,也没有什么能比保持你品行的纯洁更有意义的事了。一旦你被他人怀疑处事不公、心肠狠毒、背信弃义、谎话连篇等,那么即使你满腹经纶、能力超群也无法帮你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有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中,品质败坏的人会爬到社会很高的位置,但是这时他们就像被拉出去示众的罪犯,所处的位置越高,就越被人熟知,他们的恶行就越显著,就越会受到人们的厌恶、凌辱和石头的攻击。退而求其次,如果说一个人的德行中一定有什么缺点是可以原谅的,那就只能是做作和卖弄了。尽管如此,我永远也不建议你对德行进行自我夸耀。我要嘱咐你,你要小心谨慎地维护自己的美德不受侵害,不说有辱德行的话,不做侮辱品性的事,尽最大努力不让自己的名誉沾染上一个污点。不管哪种场合,你都要表现出你是一个美德的提倡者而不是践踏美德的恶棍。你一定听说过查特斯陆军上校这个人(我相信,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最应该受到诅咒的流氓,他为了聚敛财富简直无恶不作),他其实非常明了恶劣的品性会对一个人产生怎样不良的影响。我听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他放荡不羁、厚颜无耻的行径中,他不会为美德掏出哪怕一便士,但却可以为一种品性付出一万英镑,因为他可以从中赚取十万英镑。虽然他最后受诅咒死去了,也不能再去骗人了,但我们不应该从他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示吗?就连这样一个无赖都愿意为品性付出如此高的价格,难道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还能够忽视品性的重要性吗?

有一种恶行,我之前曾经提到过,即使是那些受到过良好教育、有自己明确的为人处世原则的人也会偶尔为之,可能是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引诱,可能是为了卖弄小聪明,也可能是为了自卫,当然,我说的这种恶习指的是说谎。相比较而言,说谎可能比其他的恶习造成的损失要小一些,但它会更容易丑化一个人的品行,使他的名誉蒙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保守秘密或隐藏真相的必要,会不自觉地选择撒谎——这是一种低劣的才能艺术,也是人们卑微灵魂的避难所。然而就事论事,有时在适当的场合隐藏真相而说谎,这反倒是善意的谎言,这种做法是谨慎、无罪的;但要是无论什么场合都说谎,那就是愚蠢而卑鄙的举动了。我就以你所在的部门举一个例子。假如你被安排出使一个宫廷,而那个国家的大臣竟然很荒谬也很鲁莽地直接问起你此次出行是接受了怎样的指令,那你是否会向他说谎?一旦谎言被拆穿(“纸里包不住火”,谎言被拆穿是肯定的),一定会伤及你的声誉,使你的品行受到损害,那时再补偿也无济于事——当然不能这样做。那你是否会将真相直言相告,从而背叛国家对你的信任?肯定也不可能这么做。那你要怎样表态呢?你可以语气很坚定地回答他,说你对他能直接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很惊讶,而且你相信他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什么确切的答案;总之,结果是你既坦白讲述你的想法,他还不能得到最后的真正答案。这样一个回答会让他对你有一个很好的印象,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他会觉得你这个人很诚恳,这会对你今后的发展创造很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你只是和他兜圈子,那你就会被对方看成是一个撒谎者或是骗子,就不会取得对方的信任,恐怕他也不会再愿意和你交流,不知不觉你就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厚颜无耻的印象。在此之后,如果他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到处这样宣传你,那你就别想再过上正常诚实的生活,只能继续充当一个骗子了。

P3-5

序言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无数人的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1694—1773),生于贵族世家,他天资聪颖,勤恳坚毅,志向远大,加上运气又好,因此在仕途上成绩斐然,很值得为后人铭记。

他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兼文人。曾就读于剑桥大学,此后游学欧洲大陆,并在巴黎居住过较长一段时间,当时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治理下一片繁荣。查斯特·菲尔德虽然仰慕法国的文化、教养与生活,但还是于1714年回到了英国,并开展其政治、外交生涯。

1726年,他继承爵位,进入上议院。

1728年出使荷兰,此后开始步入政坛。

1745年任爱尔兰总督,1746~1748年身兼英国国务大臣,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备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后来由于身体欠佳,他开始慢慢退出政坛,并谢绝政府公爵的封位和退休金。

1728~1732年,查斯特·菲尔德住在荷兰海牙,他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位女性。1732年,也就是查斯特·菲尔德离开荷兰那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菲利普·斯坦霍普。当菲利普未满6岁时,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其儿子写信,他在这些书信中赞扬折中与谨慎的美德,教育孩子如何保持果敢而有礼的举止。这种标准对一个外交家而言是极为合适的,对其他任何一个想在社会出人头地的人也极为合适。这些书信后来结集出版,没想到此书问世后,在英国上流社会广为流传,被誉为是一本“绅士教育的教科书”,并成为一本世界名著。英国著名词典编纂家约翰逊博士对本书也大加赞赏。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在他的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未成年时,就开始给他写信,直至儿子去世。在这些书信中,他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给儿子在学识、品格、仪表、交际、事业、生活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人生忠告。在父亲书信的教导下,菲利普·斯坦霍普最终成为英国杰出的外交家。但是无论是勋爵本人,还是与其同时代的人,肯定都没有想到他是作为一位“教子专家”而为后人记住的。从这些信件中就可以看到他对儿子拳拳的爱意,而担得起“教子专家”这一称号,又更足以证明那种真切的父爱。

两个多世纪以来,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信风靡欧洲各国,成为西方贵族式教育的典范,被誉为“培养最杰出的青少年、造就最优秀的男子汉的经典教科书”。这些忠告对于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提高素质、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教育作用。

虽然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已相距近三百年,而且他的有些观点当时被指责为“虚荣”,例如他在信中写道:“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博得大家的好感,以及要在社会上出人头地,那么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在当时被视为教导人们在必要时以谄媚、拍马屁的方法取得他人的帮助。有时过分取悦他人,甚至丧失了自我,未免显得有些过火,但如果结合当今现实,并换一种眼光来看,当你希望获得别人帮助时,应该先与那人进行一段时间的交往,取得那人的信任,这样不就能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帮助并获得成功吗?更何况,赢得他人的好感其实是每个人内心所渴望的,在达成这个愿望的过程中,他还是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见,比如,强调通过文雅的举止和得体的谈吐来博得他人的好感,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尽管从正统的礼教来看,这本书未免有“教人谄媚”之嫌,但结合当今现实,我们不如说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获得成功的书。因此,在具体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力,辩证地看待这些教诲。

本书在编排上并非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主题分成12个篇目,分别从品格、学识、惜时、善思、人性、交际、举止、演讲、细节、视野、命运、生活几方面介绍,条理更清晰,避免给人以杂乱感。此外,考虑到每封信往往是以某个主题为中心,有时还会牵扯其他一些主题,所以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为了突出每封信的主题,适当地对信件进行了删减。其中某些重要的主题,做父亲的难免会对儿子反复地叮嘱,因此文中会出现相关内容的交叉、重复,建议读者有选择地阅读。

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他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他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艺术上的悉心指导,充满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商业、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这本书让我们体验到英国鼎盛时期的生活和礼仪遗风,也不失为正在走向富裕的中国人的一本礼仪和人际关系全书。这些书信在西方以各种版本在不同年代推出,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的家书之一,成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道德和礼仪全书”,一部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间智慧,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培养绅士的教科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