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蒙古汗国大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倡“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大元相(耶律楚材)》以小说形式讲述了耶律楚材的生平与成就。本书由冯同军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元相(耶律楚材)/大漠碑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冯同军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耶律楚材,蒙古汗国大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倡“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大元相(耶律楚材)》以小说形式讲述了耶律楚材的生平与成就。本书由冯同军著。 内容推荐 《大元相(耶律楚材)》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策划的历史系列长篇小说《大漠碑铭》丛书的其中一部。 耶律楚材是中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在中国连年战乱、民族文化垂危的情况下,他以拯救斯民为己任,辅佐蒙古统治者,积极推行汉法,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举措。《大元相(耶律楚材)》以小说形式讲述了耶律楚材的生平与成就。本书由冯同军著。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尾声 试读章节 几片枯黄的槐树叶,在秋雨的抽打下,终于离开了母体,一阵秋风,把它们刮进一间尚未熄灯的屋子里。 残秋,最揪人肺腑,秋风秋雨的夜更让人心寒。人们在这种天气里,都早早地熄灯进入了梦乡,想用梦中的美事,抹掉残秋带来的惆怅。 在天都燕京玉泉山上玉泉祠内的那间尚未熄灯的房子里,又续上一枝龙涎红蜡烛。在红蜡下,有一人身穿员外便服,一手捋着过脐的长髯,一手伏案疾书。他就是蒙古汗国首任中书令——耶律楚材。 红蜡虽已换了五次,然而,耶律楚材毫无倦意。他把笔轻轻地放在笔架上,双手慢慢梳着长长的胡须,原来墨黑的胡须添了些许白霜。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侧耳细听秋雨的声音,算是一种休息。他低头看到飘进来的那几片枯黄的槐树叶,他把它们捡起来,顺手把它们扔到窗外。 在紧靠窗口外的石桌上,有几盆怒放的菊花,在秋风秋雨中,这几盆菊花更显得生机盎然。 “唉!”耶律楚材叹了一声。他扔的那几片枯叶,落在菊花盆内。这些枯枝败叶不配和菊花共在一个盆里为伍,他想。他把手伸到窗外,把枯叶从花盆中捡起来,扔到地下。 在微弱的红烛光下,室外的菊花看的不太真切,耶律楚材的身躯又挡住了红烛的光,所以,菊花只能看个大概。耶律楚材在窗边沉思片刻,转过身去,走到案几边伸手把红烛举起,另一只手遮着红烛向窗边走去。 菊花在红烛的照映下,使耶律楚材看得真切了,他看的是那样入神,以至烛泪掉到他的手背上,也竟然不知。良久,他长长地呼了口气,举着红烛又回到案几边,提笔在手。 这是1243年的一个秋夜,也就是乃马真后称制翌年的一个秋天。 耶律楚材疾书几行后再也写不下去了。他的耳边响起了太祖孛尔只斤铁木真洪钟般的声音“吾图撒合里系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为之”。 然而,在窝阔台汗的晚年,太祖的遗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赤胆忠心的两朝贤相耶律楚材渐渐失势,他推行的中原汉制,虽初见成效,却遇到重重阻力,很难发展下去。 窝阔台汗驾崩后,乃马真后称制,更是每况愈下,军政大权旁落他人。 耶律楚材失势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得罪了乃马真后。乃马真后是窝阔台汗的第六位皇后,窝阔台汗对这位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的皇后宠爱有加,宫中的一切都可以过问。更何况,乃马真后独得一子叫贵由,因此,她更加得宠。窝阔台汗驾崩后,贵由随军西征未归,皇孙失烈门年龄尚幼,乃马真后便与耶律楚材商议立主事宜。耶律楚材听后道:“这是皇室大事,外姓臣子不敢过问此事。”乃马真后说:“太宗在日,曾令皇孙失烈门为嗣,但失烈门尚幼,贵由远征未归,一时恐难定议。但国内不可一日无君……”耶律楚材听出弦外之音,顾不得君臣礼仪,厉声打断了乃马真后的话,“先帝既然有遗训,必当遵行,还商讨什么!”楚材话音刚落,闪出一人道:“太子未归,皇孙尚幼,你何不请母后称制!”说话的正是鄂拉合玛尔。耶律楚材知道这是串通好的,让他首肯。他纵观历史,唐武则天称制改周的教训。他知道自己是朝中重臣,一言一行责任重大,尤其在社稷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于是正色道:“先帝既有遗训,当立诏皇嗣速返称帝改元,皇后称制万万不可……”楚材话未说完,乃马真后一阵冷笑,“暂且称制,料也无妨。”楚材欲再谏,只见乃马真后已蛾眉冷竖,鄂拉合玛尔也怒目而视,谅说也无益,便默然而退。只此一点,耶律楚材失宠于乃马真后就是必然的事了。 往事如过跟云烟,浮生若梦。官场上的沉浮升降是很难预料的。自从和乃马真后龃龉后,他上朝所言之事真可谓听者无二三,驳回常八九。难啊!他感到做人难,更感到作为社稷重臣难上加难。难,难道就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吗?这样岂不辜负了铁木真和窝阔台两位大汗的重托,更违背了自己事蒙古汗国的宗旨。 铁木真确实是一位拓疆斩土的英明君主,但地处大漠南北的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的经济、文化,毕竟落后于黄河、长江中原地区的农耕社会的经济、文化。铁木真能统一大漠南北分散的蒙古各部落,也会扫清北、西、东虎视眈眈企图分一而食之分散而落后的蒙古部落;更会以灭宋亡金来统一中国。这些耶律楚材深信不疑。但,虽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天下。 从历史上看,历代的君王对北方民族的征战还少吗?是啊,蜿蜒的长城和断魂的琵琶都是阻碍和安抚强悍的北方民族的有力武器。 风大了,雨小了。一阵风差点儿把屋中的红烛刮灭。耶律楚材是信奉神明崇佛尊道的,他忙用手挡住了红烛,情不自禁地向窗外看了看,又模糊地看到窗外的菊花。墙角的蟋蟀在叫。连这个凶狠好斗振翼而噪的小东西的叫声也显得软弱无力。这不是战斗前愤怒的号角,而是冬之将至临终的哀鸣。百草已经枯黄,树叶纷纷落下,在这场秋雨的洗劫中,世界将要变得光秃秃的寒冷而单调。在这种季节里,在这种天气里,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菊花的气质呢!它傲然挺立、精神抖擞,它是天之灵物,秋之瑰宝。 秋天菊花披露傲霜迎风而立,冬天梅花战寒斗雪破冰而绽,赢得了人们的赞许。倘若春天菊花与百花齐放,腊梅在狂蝶中破颜,那它们的风骨在哪里呢?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耶律楚材想到黄巢的诗句。唉!他毕竟是个草莽英雄,不懂得菊花之所以被人们赞美正是因为它不与桃花一处开。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的两句诗很合他的口味。 他看着秋风秋雨中的菊花,想到司马迁与汉武帝,好比自己与太祖、太宗。刘彻与铁木真、窝阔台无疑均是一代圣主。但,汉武帝对司马迁绝对是不公正的。他对司马迁施以腐刑。腐刑者,刑之最也。然而,司马迁为了完成其父司马谈的遗志,在忍辱偷生,任人笑骂中完成了《史记》这部皇皇巨著,才使记史没有中断。汉武帝在晚年感悟到自己对司马迁施刑过苛,又将这个施了腐刑的司马迁千石郎官,提升为中书令。圣明君主的差错,犹如日月之蚀,是微不足道的,更是不可避免的。 想到这里,楚材感到,自己现在境况不好,但比司马迁好多了,自己应该责无旁贷地想尽一切办法把辽、金、蒙古史撰写出来,留于后世,否则,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拜见太祖、太宗。 他还想到,自己虽年过五旬,还不是太老,乃马真后之后,不难再遇到明主,那么,他弃金降蒙古汗国的主要宗旨,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士择明主而侍之,等待吧,会有这样一天的。P1-3 序言 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大漠碑铭》和读者朋友见面了。 “大漠”是指哪里?是我们北方的蒙古高原,古称“朔漠”,也称“瀚海”、“大碛”,史书上把内蒙古地区称为“漠南”。 “碑铭”是指什么?就是“树碑立传”,为那些已被历史尘封的北方古代人物。 北方,大漠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一直鲜为人知。同时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随着历史的演进,在这片土地上,有过不同族属的兴替。遥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有牧歌羌笛,也有吹角连营,有穹庐逐绿,也有战马嘶雪,在几千年的风雨中,记载在史书中的北方部族有鬼方、猃允、戎狄、东胡、匈奴、鲜卑、柔然、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以及其它族体。在他们争取生存的历史进程中,都曾经表现出各自的刚烈和坚韧,无畏地冲开各种束缚而踏出自己的辉煌。但他们没能为后世留下足够的记忆,人们要了解他们多数只能凭借汉家资料,正史中的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列传和志记是有限的,有些是带有偏见的,而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则更是把北方民族视为异类。比如“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杨家将”、“岳飞抗金兵”等等,其中所出现的北方民族不都是野蛮的反派角色吗? 事实真是如此吗?上下五千年,正史与野史交替,神话与传说并存,我们不能以地域来评介民族和人物。我们应该认识到,北方的历史既是游牧民族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规律,可以洞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永恒智慧。北方古代优秀人物众多,有些堪比秦皇汉武,只是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使很多人一头雾水而已。那么,如何让人们能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北方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这便是我们编辑这套《大漠碑铭》系列丛书的缘起。 这套丛书由十四册组成,均为内蒙古地区实力派作家创作完成。这套书中有写匈奴、鲜卑、乌桓的,也有写辽、金、西夏和蒙元的,基本囊括了我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不同族属中的不同人物,有帝王也有平民,有男人也有女人。在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北方民族跨越阴山步人中原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每位作者在创作中、我们在编辑中都注重不拘泥于旧说,更不拾人牙慧,大胆在作品中表述独立的见解,但我们更注重,在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上虽可和成说不尽相同,但在史实上却不杜撰,更不戏说,尽量达到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描写出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故事,用其中蕴含的或高昂或哀婉的场景,让人们重温一段历史,与中国北方民族进行亲密接触,在读故事中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气节。 以史为鉴,以古人为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系列丛书的愿望,同时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愿我们这套系列丛书能更为生动、更为多彩地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及历史人物的机会,能为读者朋友带来阅读上的满足和愉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