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占筠是曾青岛晚报的编辑、记者,青岛作家协会会员,现在香港读书。曾云游四方,写下很多随性的文字,在青岛晚报工作六年中,在编版时,自己写文章,自己配评论,自己画插图,她的插图很有特色。一看插图就知道是她画的。在这本《青岛蓝调》里,作者还把自己拍摄的大量图片用作书的插图,她个性的文字、个性的句子和插图,都使这本书成为走近青岛小资女人,走近都市生活,从而进入青岛城市的捷径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岛蓝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占筠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王占筠是曾青岛晚报的编辑、记者,青岛作家协会会员,现在香港读书。曾云游四方,写下很多随性的文字,在青岛晚报工作六年中,在编版时,自己写文章,自己配评论,自己画插图,她的插图很有特色。一看插图就知道是她画的。在这本《青岛蓝调》里,作者还把自己拍摄的大量图片用作书的插图,她个性的文字、个性的句子和插图,都使这本书成为走近青岛小资女人,走近都市生活,从而进入青岛城市的捷径之一。 内容推荐 海与这个城市抱得异常紧。海岸扛着日常的开支,几进几出。城市的气氛沿海铺展开来,向东向西。自然结合人文,沧海桑田以后,海岸更加多情。 这里从前就有一座城——带着欧陆的优雅,带着历史的刻度;动静相宜,喜忧参半。 现在,更多重城市继续在它之上建造。在清晨和黄昏的一些瞬间,你偶尔瞥见往昔的痕迹;更多的时候,代可以感觉到未来图景浮动在地平线上——生活正带着你飞奔前去。 于是,你看见:事物变换凸现,永不停步;潮流相互碰撞,层出不穷;种种力量争相涌现,无数时髦持续爆炸;时间改变着速度,空间缩短了距离。 你看见了——进行式的青岛,丰盈的青岛,蓝色的青岛,时尚的青岛。 目录 1 西城的艳遇 2 海边的放逐 3 夜色里出没 4 啤酒主义者 5 偶尔的狂飙 6 生活入了戏 试读章节 莱阳路是青岛最早的路。会前村有了人炯之后,青岛的先民们在往西迁徙的过程中,踩出了这条路的雏形。根据《胶澳志·交通志》所载,德占时期的莱阳路叫会前路,第一次日占时期的莱阳路叫旅顺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才被称为莱阳路。1924年的莱阳路只有24户,113人,1926年有44户,401人。因为秉承了德国人将其规划为夏季度假别墅区的功能,莱阳路上的建筑全部依照庭院式建造,有楼,有院,有山坡,有车库,有露天的观海阳台。花砖铺地形成多变的图案,建筑不会高过三层,界面柔和,有凸凹,可以容下玲珑石餐凳的组合;镂空或雌花的黑铁门,燕窝一样的阁楼,花石墙上缠绕着藤萝。此中有名门望族的住宅,也为商业大亨商住两用,到1939年左右,基本上就没有了可以进行规模建筑的土地。 从我有了记忆的那天起,莱阳路就全部属于我,那是1975年左右。属于我的还包括鲁迅公园、莱阳路8号原海军基地、黄海研究所的后院、水族馆、第一海水浴场以及周边与莱阳路或平行或垂直的歪斜小路。我没有上过幼儿园,每天,祖父把我安置在鲁迅公园的某个风水佳地,潮涨潮落,我就长大了。四岁,当我可以独立而安全地在公园里尽情撒欢的时候,祖父便早早地结束了尘世之旅。 我来不及痛苦。与海有关的一切太宽广了,令人应接不暇。裸露的滩涂被冲击出天然的纹理,渐远的层次里,海蛎附岩而生,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水洼里刺溜穿行。因为有船,有潮汐,有各种海生物,就演绎了无数与自然通灵的方式。我摸索出几种迂回捉鱼的决窍,很灵验,因此在玩伴中人气飙升。我也常随着大孩子们撬海蛎、拣石花菜,然后拿回家炫耀,享用劳动果实。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莱阳路的孩子竟然可以吃上海蛎子面和拌凉粉。 因为母亲在文登路小学当老师,不到六岁,我就被锁进了课堂(之前接受的独裁教育包括被迫画苹果和军舰并因为画得不像被打肿了手)。从此,我的游戏转为地下——这更加刺激并富有悬念。母亲是个工作狂,不到天黑不回家;我野性十足,也是不到天黑不回家。放学以后,我通常不走大路,而是跑到与莱阳路衔接的小胡同里去探险。 丝绒苔藓绣满了墙,铁栅栏锈死在凋敝的空气里。我爬上围墙摘一串槐花吃,槐树叶特别适合玩“12345,上山打老虎”,于是,无数片鲜嫩的叶子就在童年的咒语里凋零。我在胡同里遇到有生以来第一个“暴露癖”后,这种游戏不得不戛然终止。接下来,我在莱阳路的任何一个庭院里和女生们跳皮筋——视角是临街的,我一一边跳,一边打探着母亲的动静,直到她那雷厉风行的剪影出现,我才抄近路狂奔回家,并在她进门前一分钟端坐于写字台前。除了顽劣不羁,我的文化活动是看电影。每个周末,莱阳路8号都放映露天电影,原则上是为官兵和军属服务,但每次,我都能拿着小板凳混进去。只有一次,我被一个兵给拦住了,“不是说军民一家吗?”——我是学校合唱团领唱出身,不会怯场。 我以疯狂玩乐的形式完成了小学阶段。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我考取省重点学校二中,尽管那年堪称空前绝后的恶战,胜出的比例是1:14。 百年梧恫站在莱阳路上,求证着大地的诺言。每年夏天,人们穿过茂盛的树阴通往第一海水浴场,去膜拜游泳这种赋予肢体最大解放的运动!由于近水楼台,莱阳路的孩子更多地受用着自然的恩赐,暑假一到,就吆喝着,嬉闹着,每天往返一浴数次,在满月的夜里用马灯“照”螃蟹,挖蛤蜊,男生则在破船头“扎猛子”,在沙滩上摔跤。单调的岁月里,青春的躁动被海蚀,被风干,在父母耽于生活饱暖而疏于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莱阳路的孩子肌肉结实或者曲线有致起来。 15岁之前,无沦向左走向右走,我都走不出莱阳路。15岁之后,就进入了不可理喻的叛逆阶段。祖父在莱阳路的一个院落里留下了房产,面积虽奢侈,却向北,高高的屋檐,宽大的镶花玻璃,拢不住一缕阳光;幽暗的走廊尽头,有我的闺房。地砖是绛红和靛蓝相拼的图案,古雅阴郁,还有儿件说起来好听不好用的紫檀家具。当青春期的一切优缺点越发茁壮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把那几件阴沉的家具破坏了——我有那么多的玻璃器皿、木头鬼脸、竹篾草编要摆没,可父母偏偏把我的闺房当成储存室的一种——我那没有丝毫鲜艳度的闺房,我喑哑地坐在里面,脸色像地窖里发了芽的土豆,每个黄昏,寂寞围绕上来的速度一定比天黑得还怏,顷刻间我便身陷其中。 青春从来都是被浪费的。在做梦的时候,挣扎的时候,与所有规则做斗争的时候,单相思的时候,叫做青春的东西也正悄然无情地发生着有类化学似的变化。18岁,我发誓要到外省读大学,越远越好。从此,整整十年,莱阳路做为我的驿站,只在节日或暗夜辗转时分,泛着悠远的青光。 因为政治原因,莱阳路房主的遣返率相当高,有的被赶进车库,有的进了监狱。最初的房主往往是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大亨,大亨常常给自己的儿子买下名牌大学文凭,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自费大学。在我居住的院落里,有一个关于七少爷的故事。七少爷读的是北大,35岁以前享尽荣华富贵,1957年反右运动一开始,七少爷就被打入监狱,铁索寒窗。这期问,他的妻子病逝,他优秀的儿子因为成分问题而不能考大学……七少爷重见天日时,已经是55岁的老人了,但苦难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质量的不苟,天再热也要穿月白色的真丝衬衫,白背心在里面隐约可见,下面配深色长裤或者西短裤。他有严重的哮喘病,他拄着考究的拐杖,拐杖撞击着腐朽的木地板发出沉闷的“咚咚”声,而他粗重的喘息漂浮在灰尘中。老房子屋檐高,回声大,拐弯处是他的一声叹息,久久不肯落地。 他跟我母亲说,给我介绍个老伴吧,要有文化,有性要求。 七少爷经常和他的新老伴手牵着手去海边,或者从菜市场回来的半途,坐在树下歇息。夏天,他们一起吃俸冰,脸上的幸福和掺了糖精香料的棒冰一起,点点滴滴融化着。他见父亲把月季侍候得很好,便隔几灭要一枝,送给老伴。当他得知我是在江南读的大学,就兴奋地问:“你会唱绍兴戏了?你会做上海菜了?”每见每问。我嫌他岁嗦和迂腐,嫌他喜欢炫耀从前的荣华,常以愚弄的口吻作答。 后来,我离开莱阳路去南方游荡,再回到家的时候,父亲说七少爷已经去世,新老伴嗜酒。我的fH砸在斑驳的地砖上,为所有生命的无奈又无常。在那同时,我发现莱阳路真的老了。它的房子漏雨、断裂甚至倾斜,颜色是粗糙翻修后的唐突,就像老女人脸上的粉,涂得尘土一样厚,也遮不住憔悴的沟沟壑壑。几易房主之后,庭院里到处部是人口泛滥时盖的违章建筑,晾衣服的绳子肆无忌惮地纵横在曾经高贵的空间里,像岁月和人为刻在莱阳路上的累累伤痕。老房子弊端百出,除了电压低,还有取暖、卫生设施等等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莱阳路沿街的车库曾被装饰一新,海鲜的幌子林立,一时间成了青岛集中火爆的餐饮场所,而生意风水一过,只留满目疤结。对于这一切,莱阳路已经不动声色,沧桑沉淀以后,莱阳路就像那些荒废的后花园,在喧嚷的背后沉默。 现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中,莱阳路与青岛所剩不多的、可以代表城市历史风韵的建筑或街区,一起转化成特有的孤本。这些孤本在咀嚼了儿代人的年华之后所散发的灵气和妖气,诗意十足,刚好用来装裱后工业时代的冷灰。P56-58 后记 生命磅礴盛开的时段,我在我的城市呆了完整的6年——2000年的那个秋天,漂泊后,回家,我摸到了温和的日脚,徜徉其中,我淡定,也慵懒。 这6年,我仔细地端详着城市,一遍一遍地在西城里走那些老路,印证我的私人地图。步行的好处有无数——不用转来转去找地方停车,不用操心是不是单行线,不怕塞车,更不用付汽油费,拾腿就走的感觉真好,万事不求人。 我就这么呼啦啦地在街上走着。每亲街都熟知,闭着眼也不会迷路,故乡是长在心里的。6年中,出于职业原因,很多时候我是以采访者的身份端详我的城市。这种便利可以让我看得更直接,从而幸运地触摸到城市的肌理。美好事物让我啼嘘,让我叹息,让我落泪,点点滴滴的童心和沸沸扬扬的激情因此保留下来,无情的时光面前我强作镇定。 如果一定要定位,《青岛蓝调》应该是本摄影随笔集。我把无限的青岛有限地拍摄下来,记录了很多不可重复的瞬间——瞬间永远不可重复,那一刻,我的情感同时凝固,它们如琥珀般迷离却又不被旁人所知。事实上,我谁也不想告诉。 很多傍晚,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听蓝调,真到天黑。凭窗而望,犹如一块足量的深色宝石,遥远的商轮发散着星点暖光,我不舍得开灯,以虔诚的仪式触摸着海的气息。蓝调有不少流派,我尤爱乡村蓝调和爵士蓝调。蓝调的定义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方面是它的旋律形式:一种固定的和声进行模式,通常包含十二小节,并且在第五小节、第七小节、第九小节、以及第十一小节都用固定的和弦。从表达的内容上来说,是指一种慢板的、传达多层次情感的音乐。 青岛生活一定是慢板的,且走不出蓝色世界。青岛生活一定是多维的,丰盛得无以伦比。 6年,不长不短,《青岛蓝调》是我的一个交代。暂时,我将离开我的城市,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有生活在别处的下意识——还不是吗》还不是吗?几时才是呢? 我知道,去过更多的地方之后,我还是要赶回青岛吃芸豆蛤蜊面、家常烧黄花鱼,然后彻底懒下来,晒太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