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也是害虫》收入戴宝罡小小说、散文70余篇,所选之作思想性强,艺术性佳,不仅可以开阔阅读视野,启迪心智,更关键的是以瞬间的冲击力,以横断面所独特的展现视角,给读者长久的回味力:或反思、或警醒、或欢乐、或童稚、或魔力、或新颖、或感动、或惊喜、或动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爸爸也是害虫/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戴宝罡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爸爸也是害虫》收入戴宝罡小小说、散文70余篇,所选之作思想性强,艺术性佳,不仅可以开阔阅读视野,启迪心智,更关键的是以瞬间的冲击力,以横断面所独特的展现视角,给读者长久的回味力:或反思、或警醒、或欢乐、或童稚、或魔力、或新颖、或感动、或惊喜、或动人…… 内容推荐 《爸爸也是害虫》收入戴宝罡小小说、散文70余篇。 《爸爸也是害虫》文字典雅秀丽,语言畅达明快,蕴藉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味。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悠长,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解读,无不透出智慧与机敏。品读本书,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心空被洗涤和陶冶后的清亮。对提高文学素养和提升写作能力将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辑 爸爸也足害虫 爸爸也是害虫 儿子要有大出息 农民的儿子 马大懒买官 网毒症患者 咕咕的小拉车 咕咕的糖果店 咕咕和克隆老鼠 第二辑 舅舅家的狗 舅舅家的狗 学“车”记 割年肉 找弹弓 童年的年(上) 童年的年(下) 坐喜宴 肥猪拱圈 挖陷阱(上) 挖陷阱(下) 8岁那年洗年澡 第三辑 别逼孩子,他不欠你什么 别逼孩子,他不欠你什么 启蒙 人生最像哪种“棋”? 过年 换笔经历 第四辑 拯救 拯救 狗东西 神出鬼没的110 猎物 师徒情 局长的儿子爱王八 救子归 给儿子找点活儿干 特制的垃圾袋 空号 送财神 诚信无价 第五辑 尴尬 尴尬 预谋 队长,给我留点 三七二十二 路遇 送温暖 想象力 英雄的手枪 同病相“连” 请把冰箱的灯关上 我家没有小偷 老爸的新“老伴” 想不到的嗜好 第六辑 炸晌需要的是引信 炸响需要的是引信 局长家的旧家具 我是一个傻贼 市长手里的假币 乡长之死 鬼警察的故事 如此增效 单眼皮的儿子 去岳父家祝寿 试读章节 爸爸也是害虫 今年“十一”长假,我带儿子乐乐回了一趟乡下老家。 乡下不同于城市,“十一”期间正是庄稼收获的季节,人们忙于收获,过节的气氛很淡很淡。我和乐乐一进家门,我弟弟就高兴地说:“哥,您很多年没有干农活了,一时也适应不了,您就帮我放羊吧。” 这样,我和乐乐放下背包的同时就当上了羊倌。弟弟共养了30多只羊,其中还有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乐乐来到这个世界上才仅仅六年,这是第一次看见真正的羊,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的高兴。他一直想像骑马那样骑到羊的背上。羊们虽然温顺,但是也不想让人在它们的脊背上作福扬威,这样,我这帮忙人倒是忙活了一身臭汗,还差点把儿子摔伤,羊们惊得四处乱跑,也没有成功。我想了想,觉得不该再和儿子玩这个危险的游戏了,我出再多的汗都行,弄伤了乐乐可就麻烦了。因此我对儿子说:“乐乐,你忘了爸爸给你讲过的故事了吗?小羊是最温顺最善良的动物,是人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帮助它们,决不能欺负它们。来,爸爸给你讲故事。” 乐乐立刻偎依到我的怀里。他最喜欢听故事了。说实话,这些年,通过讲故事,我给他灌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有用的知识。平时,乐乐一听我讲故事,就不停地问:“狼是好的坏的?”“大象是好的坏的?”“日本鬼子是好的坏的?”“公鸡是好的坏的?”……今天,我想给乐乐讲讲害虫和益虫的故事,正好是在金秋的田野里,身边有的是要讲的素材。 羊们在安静地吃草,我从地上找出一条蚯蚓,我告诉乐乐:蚯蚓是益虫,平时,它们帮农民伯伯疏松土地,并且它们的粪便还是上好的肥料;我又指着一只蹦来蹦去的蚂蚱说,它们是害虫,它们平时吃庄稼的根和茎;我还给他讲了青蛙、蛇、麻雀什么的,总之,我讲累了,也是因为在火车上没有休息好。我对乐乐说:“故事以后接着讲,你好好看着羊,爸爸躺着眯一会,它们如果乱跑,你就叫我。” 我觉得刚眯着,弟弟就来推我。我一惊,醒来就问:“乐乐呢?”弟弟微笑着一指旁边,见乐乐正抱着一只小羊羔,一本正经给它讲我曾经给他讲过的“狼和小羊”的故事:“……狼是大害虫,它为了吃小羊,就找理由找借口,它太坏了,是个大坏蛋……以后,你到河边吃草时一定要小心,看看河边有没有大害虫——狡猾的狼,要是有呀,你要快跑,跑得远远的……” 我和弟弟会心地一笑。接着弟弟告诉我,他要抓只羊回家做烩全羊,给我们接风。 傍晚,回家的路上,我们远远就闻到了烩全羊的香味。乐乐问我是什么这样香,我没有立即将实话告诉他,我说,你叔叔呀给你准备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乐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高兴地对走在他身边的小羊羔说:“小羊羔,今晚上我们一起吃好东西。好东西就让好人吃。” 我们进了家门,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桌子,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烩全羊摆在桌子中央。乐乐没有马上扑到桌子旁,而是闹着要抱小羊羔一起吃饭,我只好给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小羊羔要吃的是妈妈的奶,你听话……”这时,我弟弟撕下一块很大的羊腿肉送到乐乐的眼前:“乐乐,你闻闻,多么香的羊腿肉,来,来,尝一块。” 乐乐一怔,他扑闪着大眼睛问:“叔叔,你把刚才抓的那只小羊杀死了?” “当然,要不你怎会吃到这么香的羊肉?”我弟弟说。然后递给我一块羊腿肉,“哥,你也尝尝。来,乐乐,快吃呀。” 我把羊腿肉放到嘴里大嚼:“是很香,乐乐,叔叔给你,快谢谢叔叔呀。” 乐乐惊讶地看着我和弟弟大嚼羊肉的嘴,突然号啕大哭起来。我们全家人都慌了,一齐问:“乐乐,怎么了?” “爸爸,爸爸也是害、害虫!”乐乐一边大哭,一边喊。 “爸爸怎会是害虫?”我吃惊地问。 “小羊也没有咬你,也没有踢你,你们凭什么要杀死它?”乐乐抽泣着,愤愤地说,“爸爸说,大灰狼是大坏蛋,是害虫,它馋小羊肉时,就想些坏主意……爸爸馋小羊肉了,也想了坏主意,他骂大灰狼,他让猎人拿着枪赶跑了凶残的大害虫,是为了不让它吃小羊。我知道了,爸爸不让大灰狼吃小羊,是想留下他自己来吃……他是个,他是个大、大、大个的害虫!” 天啊,我怎么养了这么一个儿子?以后,我该怎样和他相处? P2-4 序言 读,是为了更好地写 高长梅 阅读的目的是长见识,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读”的基本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也无任何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为了打发时光。其实,这是“读”的另一种境界。 但对学生乃至爱好写作的人而言,“读”还是为了“写”,即人们常说的“读写结合”。这,却是大有讲究的。 “读什么”,“怎么读”,“读”如何促进“写”,这个问题困扰人们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外国不言,单说我国自《诗经》始,《四书五经》到《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哪一个的“读”不涉及后人的“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说明了“读”和“写”的朴素关系。 “读”于“写”的第一点,当是语言的积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会说”也“能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不一定就是我们写作的语言。即使你“会说”、“能说”,但不一定能准确表述你的想法,你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不一定能用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或简洁的、凝练的、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或事物或观点。写作当如建房,没有各式各样的语料积累,其结果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的能工巧匠没有基本的建筑材料他也盖不起房子来。但语言积累,不是简单的语言记忆,要内化为自己的,要在自己的胸中发酵,要让它带上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在写作运用时,就不会是简单的模仿甚至抄袭。即使是原句引用,也会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初学写作者,常常苦恼自己词汇少,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或苦恼自己写得干巴巴的,没血没肉;或苦恼自己虽写得字通句顺,却不像别人写的那样摇曳多姿;等等。多积累语言,是根治这种“疾病”的唯一药方。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怎么用字、怎么用词、怎么用句……来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 “读”于“写”的第二点,当是技巧的化用。“我手写我心”,看似简单轻松,看似随意,但正如建房,砖头、瓦块、木料等都摆在了你的面前,却不是任何人都建得了房的,你得有建房的技能。写作也是一样,你得掌握一定的技巧。人物怎么描写,事件怎么叙述,情感如何抒发,道理如何论证,等等,你得掌握其基本的方法,然后才能“心到手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我们要像建房者,先做“小工”,看人家是如何砌墙、如何粉刷的;然后做“匠人”,亲自实践,在模仿中掌握其方法,逐渐为我所用;“匠人”做多了,熟练了,就成了“师傅”。“师傅”一级,技巧娴熟,房建得漂亮。而用心的“师傅”爱钻研,爱琢磨,结合他人的方法创造出更好的新方法,他就成了“建筑师”。写作同理。我们不少阅读者,语言的积累比较重视,但琢磨人家写作技巧的不多,所以文学爱好者不少,但成为作家的就少多了,原因大概与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读”时,就要看别人是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表达方式、如何布置情节……看他们如何安排重点、如何把人物写活、如何把事件写得一波三折、如何条分缕析丝丝人扣、如何巧妙起承转合…… “读”于“写”的第三点,当是思想的融合。有了语言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章也写得是这么一回事了。但你的文章仅仅止于此,那也不过如同一栋能住人的房子而已。一篇文章品质的高低,除了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优美、灵动……除了构思的奇巧、结构的多元、情节的波澜、布局的精妙、手法的多变……是否有思想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常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但立意不高。我们还常说,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而且立意高,有思想。一篇仅靠语言打扮的文章,就好比一个俗人涂脂抹粉;一篇仅靠卖弄技巧和语言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卖弄风骚而已。语言可以记忆,技巧可以模仿,但思想要靠领悟,要融入作品之中去反复地阅读,要从深层次去寻找作者的精神。有的人的文章写得很美,技巧也妙,但就是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底蕴,往往就事论事,往往只是当复印机,复制了场景,复制了人物,复制了事件,但都是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的。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的确常被我们忽视。思想靠别人的潜移默化来,精神也靠别人的影响而来。我们常听说在阅读中提升了自己,净化了自己,受了一次洗礼似的教育,等等,大约就是指这些吧。所以,我们在“读”时要琢磨别人是如何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精神,琢磨别人如何通过将一般人眼中的小事、凡事写出其社会价值,琢磨别人如何从一滴露珠看出太阳的光芒……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最准确、最鲜明地表达出思想内容而非干巴巴贴标签,如何通过景、人、物悟出其蕴含的道理而非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读”于“写”的第四点,当是情感的交融。文章当有情,无论你是否抒了情,情就不自觉地流出了你的笔端。阅读中,我们除汲取作者的语言养料、技巧养料、思想养料外,还要品味、感受作者的“情”。与作者同悲,与作者人物同喜,置于作者笔下的优美环境而赏心悦目,等等。这就是受作者之“情”的“滋润”。文章是否感人,除了语言、思想外,有无“真情”很重要。朱自清的《背影》靠的是“情”的打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血写的文章”其实靠的也是“情”的喷发。一篇只有华丽的语言而无思想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一篇即使有非凡高度思想而无情感的文章也不过是一具可能具有文物考古价值的木乃伊。但“情”在文中的宣泄如何把握,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要学习的。这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写作中我们或无病呻吟虚假疹人,或情溢滥觞叫人发腻。让“情”如何恰到好处,非向好文章学习不可。这样,我们在“读”时,就要仔细琢磨别人是如何选择写作语言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如何传递作者人物的喜悦、哀思、忧怨、恋情,或深、或浅、或缠绵、或热烈,或似小溪的舒缓、或似大海的波涛、或似斗室之花的温柔、或似山野之花的奔放……看作者如何褒贬对象,看作者如何措辞达意致情,看作者如何巧借人、事、景、物以寄寓情感…… “读”于“写”的第五点,当是风格的鉴赏。所谓风格,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者在文章(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我们鉴赏其风格,主要是学习他如何创造和完善文章(作品)的风格,也就是看作者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写形象、表现手法、运用语言等方面各有什么特色,最终形成了怎样的风格。这些风格,最后成了一个作家个性化的标志。当然,这是“读”的高要求了。琢磨多了,实践多了,很多写作者也形成了类似的风格,便也融人了原作者的风格之中,也就形成了“派”。比如“荷花淀派”、“山药蛋派”、“读者体”、“知音体”,等等。当然,也不能简单模仿,也要适时变化,否则当年散文必“杨朔式”、小说必“欧·亨利式”的文学闹剧就会重演。 习作者若能此,写出好文章就有可能了。 弄明白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读物。读名著,当然好。但很多名著由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或阅读者的阅历不够,文化积累不够,不一定读得懂,更不用说借鉴于自己的写作了。 基于此,我们推出了这套《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这些作品,不是名著,但是属于好作品;没写重大题材,但大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高深莫测的技巧,但或平实、或奇巧、或清新可人、或浓郁奔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借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