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同治事典/清史事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耿生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远流出版公司编著的《清史事典》,集清史年表与清史辞典于一身。年表以时间为经,事实为纬。收录数据较少限制,既便知人,又可论世,内容易于充实,条理便于清晰,还可以对某些史料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增补材料;而辞典言简意赅、梳理史料、条分缕析、头绪清楚、持论平实。将有关辞条纳入年表中相应的历史位置中去作纵横研究,可对历史进程一目了然,因而《清史事典》既是一部工具书,又是一部大清通史,它对于普及清史、研究清史,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珍品,远流出版公司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本书讲述作为傀儡皇帝的同治帝的历史事典。

内容推荐

《清史事典》由台湾著名清史、档案学家陈捷先主编,延揽两岸清史权威分别执笔。它有别于目前市面上传记、编年、辞典等类别的清史书籍,可说是第一部结合传记、年表、辞典的工具书性读本。书中介绍了皇帝及其制下的王朝,主要内容包含“皇帝小传”、“皇帝年表”和“皇帝辞典”三大部分。其中,“小传”简要评说这位皇帝的特色与经历,“年表”清晰地展现当朝的重大事件,“辞典”则条理清晰地介绍、解释走入重大事件中的人与事。书末还附有“后妃表”、“子女表”、“年代对照表”、“辞条索引”、“译名对照表”等。

本册为《同治事典》。

目录

出版说明

主编的话/陈捷先

前言

凡例

同治皇帝小传

同治皇帝事典

附录

 1.同治皇帝后妃表

 2.年代对照表

 3.辞条索引

 4.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清穆宗】

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淳,生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是咸丰皇帝奕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的独生子。载淳于成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1861年11月11日)即帝位,时年六岁,由咸丰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政权实则操纵在叶赫那拉氏一人之手,故年号“同治”。同治十二年(1873)载淳十八岁亲政,仍然是个傀儡皇帝,次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病卒,年十九岁。

一、生母慈禧

同治皇帝出生前后,其生母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的情况,是令很多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传闻亦不少,尤其旧时稗官野史的渲染,加之现代文艺作品的胡编乱造,以假乱真,有必要对叶赫那拉氏的身世作一介绍。

慈禧本名那拉氏,因其祖居在中国东北的叶赫部,故在当皇太后之前,称其为“叶赫那拉氏”。她原是满洲镶蓝旗人,属于“下五旗”,在八旗中和皇族关系较远;而“上三旗”在关外征战时,由皇帝亲自统领,位高势尊。那拉氏生了同治皇帝,母以子贵,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1862年1月17日)根据满族的“抬旗”制度,被“抬”入“上三旗”中的镶黄旗,因此在尔后的史传中均写她为“满洲镶黄旗”人。

叶赫那拉氏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其父惠徵,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任安徽宁池太广道,他到任甫年余,值太平军攻入安徽,次年三月,惠徵“携带饷银印信避至镇江”,属临阵脱逃,被朝廷开缺。同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因抑郁悲惧,一病不起,客死于江苏省镇江府,时年四十九岁。

那拉氏之外公惠显,在道光朝历任安徽臬司、驻藏大臣、工部左侍郎、京营右翼总兵及归化城副都统等职,那拉氏幼年即生长在一个官宦之家,三代均为清朝中等官僚,力图升迁,未能显达,给幼年的那拉氏以深刻的影响。

咸丰元年(1851),清廷颁诏“选秀女”,即令满洲贵族家中,十三岁以上未婚女子入宫,由皇帝亲定妃子,那拉氏由镶蓝旗佐领恩祥选送入宫。咸丰皇帝前后共有后妃十九人,他十七岁为皇子时娶太常寺少卿富泰女萨克达氏为妻,未久,她病故。他还娶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钮祜禄氏为妻。他继位后,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首先晋封钮祜禄氏为“贞嫔”(清宫后妃排列名份为:后、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同年五月,又破格封她为“贞贵妃”;六月,又封她为皇后,时钮祜禄氏年仅十六岁,可见咸丰对她之满意,但她始终无子女。

位居皇后之下的是丽妃。她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入宫时是“贵人”;咸丰四年(1854)二月,晋封“丽嫔”;咸丰五年(1855)五月,为庆贺清军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只晋升她一人为“丽妃”。咸丰渴望丽妃给他生个儿子,他住在圆明园咸福宫后楹的同道堂,特令丽妃移住咸福宫,至今宫中还有咸丰黄笺朱笔写的“咸丰九年月日,丽妃移住咸福宫大吉”字条。但受宠的丽妃只生一女,后嫁与符珍。另外玫嫔徐佳氏曾生一子,未命名而殇。客观情况造成那拉氏后来的机遇。

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咸丰选中,封为“兰贵人”,同年五月初九日(1852年6月6日)奉旨入宫。咸丰四年(1854)二月和丽贵人等同时被晋封为“懿嫔”,在后妃中居第三位。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二岁的懿嫔在储秀宫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咸丰当即封她为懿妃;咸丰七年(1857)正月,又被晋封为“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二、辛酉政变

咸丰十年(1860),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广州经海路攻陷天津,进逼北京,咸丰进退失据,时而扬言“御驾亲征”,时而策划东逃热河。那拉氏曾建议道:

皇上在京可以镇慑一切,圣驾若行,则宗庙无主,恐为夷人践毁。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

她主张皇帝守在京城的建议,表现出她的政治见解,可惜未被才智平庸的咸丰采纳,他携后妃、五岁的载淳仓惶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其六弟恭亲王奕诉在京城准备与侵略者和谈。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皇帝在承德病危,召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吏部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佑瀛等八人至榻前,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根据清制,命上述八人“赞襄政务”,仿照康熙幼年继位的作法。

P17-19

序言

清朝是帝制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专制与民主政体的分水岭,因此清朝在整个中国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与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长河中,清朝确实也是中国由强变弱、由先进变为落后、由主权独立变为半殖民地的转折时刻,而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等等的问题,又大都与清朝有着分割不了的关系,不是清朝演化的,就是清朝延伸的,这就使得清史研究至今仍有其学术与实用价值的主要原因。

然而清朝的史事纷繁,有宫廷的,有国内的,有边疆的,有国际的,有政经文教的,有军事外务的……真是不一而足,包罗万象。同时这些历史事象又能反映巨大世局的变化,更有深刻的历史内容,因此一个人若要研究清史,往往真有翻读《二十五史》的感觉,“不知从何开始”。清朝的史料也是浩如烟海,有汉文的,有满文的,有其它少数民族的,也有东洋与西洋的,要搜集、整理、编印、利用这些资料,实在不易。同时清朝史料还有内容失实的、伪造的、互相抵牾的、简略疏漏的,不经专家学者精心考证分析与去芜存菁,势必不能取得有益的、可信的素材,根本写不出让人共信的历史。

所幸近几十年来,清朝深宫大内的珍藏,中央与地方的档册,非汉文的多种国内外语文史料,逐渐编辑或翻译成书了,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日新月异的陆续问世了,这给治清史的人提供了不少参考之资。不过这些学术论文、专书与史料汇编,有的过于专精艰深,有的分散不易获得,对研究、教学及一般人士的利用,仍有不便之处。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为服务各界,特发起编纂《清史事典》丛书,邀约清史学者多人,分别执笔,以清朝历代皇帝为单位,用年表式开列其在位期间的重要大事,再以辞典式文字来详解人、事、时、地的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掌握当年的史实。本丛书出自多人之手,写作时间又不多,疏忽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望方家君子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正。

陈捷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