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
分类
作者 徐昌才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是作者徐昌才对宋代诗歌静心咀嚼、潜神品味的情思结晶。作者力图走进宋朝,复活场景,对话诗人,对话自然,默会风云,神交千古,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文字给我们品鉴宋诗,深切体验,深度挖掘,细析诗心肌理,彰显人生情怀。

作者解诗,知人论世,切情切境,不放过一字一词,不疏忽一枝一叶,沉心静气,投身诗海,与诗人同欢喜,与诗人共忧患,读诗读成了诗人,读诗读成了农民,读诗读成了儿童,读诗也读成了理学大师……多姿多彩的情感,五色斑斓的生活全都纳入作者的胸怀,全都融进作者生活,你分不清是“我注宋诗”还是“宋诗注我”。

内容推荐

《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主要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解读鉴赏宋诗,融进徐昌才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趣味,是一部极具个性特色的宋诗鉴赏集子。激情品鉴,深度挖掘,还原宋诗真味,彰显人生情怀。表达流畅,气势磅礴,思想与情感交融,文采与诗性共舞。

《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由一百二十篇文章构成,每篇按照一定标准鉴赏宋诗名篇,逐一品读。

目录

乡村素描

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悟读

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悟读

闲看儿童捉柳花——畅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悟读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璧》悟读

夕阳牛背无人卧——张舜民《村居》悟读

欲验春来多少雨——周邦彦《春雨》悟读

小雨初晴岁事新——利登《田家即事》悟想

布谷一声春水生——李缯《晓步》悟读

花落柴门掩夕晖——周敦颐《题春晚》悟读

啼鸟不知春已老——游九言《溪上》悟想

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悟读

风花雪月

人生有幸识风月——许安仁《梦中作》

呢喃燕子语梁间——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展》悟读

悄无人迹过农家——张伟《马塍》悟读

卧看江南雨后山——吕希哲《绝句》随感

不知多少夜来雨——谢萼《鳌溪》随想

宿鸟声中自掩门——李弥迩《春日即事》悟想

蘸他春水画船头——陈起《夜过西湖>悟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悟想

小舟撑出柳荫来——徐俯《春游湖》悟读

满身花影倩人扶——李之仪《书扇》悟读

野菜花开蝶也来—一饶节《晚起》悟读

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悟读

翠光点破夕阳归——李弥逊《翡翠》悟读

却将深墨点栖乌——杨万里《晚风寒林》悟读

一路吹香直到家——周端臣《买木犀花》悟想

桃花雨过碎红飞——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赏读

春梦醒来能记否——吕夏卿《春阴》悟读

细数落花因坐久——王安石《北山》赏析

溪上无人月一痕——吴可《小醉》悟读

一窗月上杉篁影——刘子翚《夜凉》赏读

鹅鸭不知春去尽——晁冲之《春曰二首》(其二)悟读

物理诗心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曰》随想

小枫一夜偷天酒——杨万里《秋山》悟读

亦画亦诗显机心——黄庭坚《题竹石牧牛》悟读

百啭千声随意移——欧阳修《画眉鸟》悟想

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悟读

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悟读

归来笑拈梅花嗅——无名氏《悟道诗》赏读

独坐书床对夜灯——周弼《夜深》悟读

朗吟飞下祝融峰——朱熹《醉下祝融峰》悟想

柳条百尺拂银塘——杨万里《新柳》悟想

依旧青山绿树多——朱熹《水口行舟》(其一)悟读

柳条毕竟如儿女——张孝祥《绝句》随想

好山万皱无人见——杨万里《舟过谢潭》悟读

高歌一曲颂自由——浅谈几首宋诗的“精神张势”

雨后初晴有诗意——浅谈三首宋诗的生命感悟

白云红叶两悠悠——程颢《秋月》悟读

无花无酒过清明——王禹偁《清明》悟读

一泓清可沁诗脾——林稹《冷泉亭》随想

羁旅愁思

独骑瘦马取长途——晁冲之《夜行》悟读

飞花两岸照船红——陈与义《襄邑道中》悟读

万顷沧江万顷秋——董颖《江上》悟想

寒星无数傍船明——秦观《秋月》悟想

岳阳楼上好风光——萧德藻《登岳阳楼》悟读

徙倚轩窗看夕阳——晁补之《题谷熟驿舍》悟想

卧听疲马啮残刍——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悟读

我比杨花更飘荡——石懋《绝句》悟想

今夜细雨滴芭蕉——吕本中《夜雨》写意

寂寞小桥和梦过——陈与义《早行》随感

青山不改旧时容——孙觑《枫桥三绝》(其一)悟读

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悟想

黯淡滩传黯淡情——贾青《黯淡滩》悟读

动地歌吟哭故国——汪元量《醉歌》(其九)悟读

人生没有石头老——黄庶《怪石》悟读

石头明月雁声中——刘翰《石头城》悟读

依旧相逢沧海中——黄公度《分水岭》悟读

雁声远过夕阳楼——严粲《客怀》悟读

隐逸山水

清秋无心对雨眠——邵定《山中》随感

白鸥无事小舟闲——惠洪《舟行书所见》悟想

数峰清瘦出云来——张耒《初见嵩山》悟读

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悟读

雨洗尘埃山更青——胡宪《答朱元晦》悟读

昨夜梅花一半开——仲皎《庵居》悟读

白云悠悠南华院——刘弁《题吉水南华院》悟读

蜂飞蝶舞花又开——饶节《偶成》悟读

画中飞出双鸥鸟——胡仔《题苕溪渔隐图》(其一)悟读

红日半竿春睡酣——关懈《绝句》(其二)赏读

那个黄昏美如画——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悟读

相思无限

春潮不管天涯恨——范成大《浙江小矶在日》悟想

一山风雪一腔情——孔平仲《寄内》诗悟读

春残何事苦思乡——李清照《春残》悟读

无穷归思满东流——方泽《武昌阻风》随感

独立东风看牡丹——陆与义《牡丹》悟读

故关千里未归心——胡朝颖《旅夜书怀》悟读

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悟读

故乡更在春天外——俞俊处《伤春》悟读

鸳鸯相并湿红衣——谢幼槃《鸣鸠》悟读

卧听檐雨落三更——方翥《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悟读

西风门巷柳萧萧——姜夔《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一)悟读

相逢都是广寒人——葛长庚《中秋月》悟读

含羞却立海棠边——陈郁《东园书所见》随想

万年枝上听箫声——王仲宣《宫词》悟想

烧罢心香午夜阑——王滋《裁衣曲》悟读

寂寞小楼帘半卷——陈允平《小楼》悟读

一阵东风作晓寒——李庚《画扇》悟读

迎来送往

危楼千尺送君归——危稹《送刘帅归蜀》悟读

年年送客横塘路——范成大《横塘》悟想

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满身风露竹扶疏——刘一止《访石林》悟读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悟读

绿水青山古风纯——韩维《下横岭望宁极舍》悟读

宿处先寻无杜鹃——左纬《送别》随想

今夜无眠愁风雨——项安世《雨夜》悟读

落日残僧立寺桥——昙莹《姚江》悟读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悟读

一见故人心眼明——徐积《赠黄鲁直》悟读

家国天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琳升《题临安邸》悟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悟读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随感

马蹄声声响翠微——岳飞《池州翠微亭》悟读

自锄明月种梅花——刘翰《种梅》悟读

塞上英雄数胡儿——柳开边塞诗《塞上》悟读

男儿更老气如虹——宋晁冲之《春日》悟读

最苦无山遮望眼——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悟读

冷云寒水更荒凉——范成大《秋日二绝》(其一)随感

万苦不辞念苍生——李纲《病牛》赏读

嫌贫爱富总怨春——罗与之《商歌三首》(其一)悟想

渔民不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悟读

明月随船送到家——郭震《宿渔家》悟读

苦忙闲乐两重天——叶绍翁《咏田家》悟读

向人无是亦无非——汪藻《漫兴二首》(其二)赏读

月照三更边关雪——尤袤《雪》悟读

后记

试读章节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悟读

有些诗歌,往深处读,知人论世,切情切旨,感觉很沉重,很压抑;往浅处读,就景论景,就情论情,感觉很轻松,很愉悦。读深读浅,因人而异,因心有别。习惯了太多的深沉和繁重,郁闷和苍凉,有个时候,我读诗,反倒希望什么都不去涉及,不去追索,就图简单、轻松,就图肤浅、有趣地解读诗歌,这种读法的确也可以带来别具情味的审美享受。就拿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来说吧,诗歌描写诗人晚年居家的闲适生活: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忘记诗人杨万里,忘记杨万里的身世经历、社会思想,忘记杨万里所处的那个矛盾激烈、兵戈四起的时代,忘记杨万里的志存报国的好朋友以及他们的交往,回到诗歌,回到农村,回到任何一个都可能和杨万里一样生活的老大爷身上,我们会读到闲居的情趣,别样的生活。

叶嘉莹教授认为诗歌的魅力在于感动心灵,兴发情思,也就是说一首好诗,它总要能够引发读者丰富而广泛的联想,唤醒似曾相识的记忆,不然就是索然寡味,平淡如水。杨万里这首小诗就具有这个特点,初吃梅子,梅子生涩未熟,食后尚有余酸,齿牙和舌头很不好受,免不了做出各种各样怪脸相,诗人是这种感觉,我们吃梅子也是这种感觉。熟透了的梅子,深红明艳,香甜可口,人人爱吃,但是没有回味的余地,倒是那些半生不熟的梅子,吃在嘴里,酸留齿牙,心生激动,脸扮怪相,别有一番风味。笔者记得小时候,大人戏弄玩耍小孩,就曾拿来几颗红艳诱人、半生不熟的梅子,并逗引小孩说这梅子如何如何好吃,味道鲜美,许诺小孩要答应大人的某些要求,才给他酸梅吃;小孩无法,心里盼着吃梅子,嘴角早已流口水,只好一一答应,接过梅子一吃!那个酸劲让他大出洋相:咬一口,咧开嘴露出牙,嘴皮皱成深勾,一副大惊失色、目瞪口呆的样子。大人捧腹大笑,小孩被骗了,酸得满脸通红,从此再不吃酸梅了。这种生活很有趣,笔者近日回县城看望父母,发生了这样一件好玩的事情。在弟弟家吃晚饭的时候,上了一道西红柿炒苦瓜,做哥哥的徐枫林逗引妹妹徐一雅说:“雅子,苦瓜好吃,不苦,很甜,要不要我喂你一块啊?”雅子连忙说:“要!要!枫林哥哥快点喂我!”徐枫林用筷子挟着一块苦瓜往雅子嘴里送,雅子一咬,满口苦涩,大叫一声,全部吐出,哇哇大哭。这场面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连忙安慰雅子,枫林哥哥不好,枫林哥哥不对,他不能欺骗妹妹,批评他。雅子得到大家的同情、安慰,才慢慢回过神来。生活总是相似的,我不知道是杨万里诗人吃酸梅,还是杨大诗人叫小孩吃酸梅,但是那种刺激、有趣,那种惊讶、激动,那种怪相造型,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有个时候,百无聊赖,静下心来,想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好玩刺激的事情,也是很惬意的。

初夏的窗外,赤日炎炎,浓萌匝地。芭蕉绿得逼你的眼,一大片一大片,向上伸展连成一株茂盛的绿树。一棵又一棵,这样的绿树站立在庭院,站立在住宅周围。任他骄阳似火,任他暴雨如雷,我住小屋,自成一统,夏天凉快,雨天晴和,几多悠闲,几多安逸。我有满心欢喜要向诗歌倾诉,我有太多的情趣要与读者分享,就看我家窗户外面那棵硕大的芭蕉树吧,绿得苍翠,绿得浓艳,绿得流油,放眼望去,满庭绿意扑面而来,似乎连窗户,连窗帘也是绿色的。炎热的夏天,郁闷的小屋,有了这一窗绿,有了这一院生机,心中焉能不凉快、惬意呢?诗人对芭蕉之绿情有独钟,以窗为框,以绿为色,以树为景,画成诗句,画成图景;心中的宁静闲适,心中的激动幸福,有形有色,宛然可睹;芭蕉有情,诗人有心,有心的诗人看到充满性灵的芭蕉毫不吝啬地把大片大片的绿分给纱窗,分给布帘,也分给诗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芭蕉掩映小屋,绿意笼罩诗人,心灵是静穆的,愉悦的,也是充实的。遗憾在于,今天,我们置身闹市尘俗,有太多的绿树红花,有太多的假山池沼,可是我们的心灵还能保持宁静吗?我们的双眸还能保持清洁吗?

初夏的日子很长,昼长夜短,午睡醒来,诗人感到无聊,情思萎靡不振,意态恍惚,睡眼昏花,做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想做,伸一个懒腰,长啸一声,算是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书看不进,诗写不出,状态还没有调适过来,干脆推开门,到院子里走一走,外面的庭院很凉快呀。没想到,这一出门,诗人看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几个小孩东奔西跑,追捉柳花。他们玩得可起劲了,风吹絮飞,满地都是,有的扑入衣袖,有是踩在脚下,有的飘进小孩脖颈间,孩子们倒不管三七二十一,四处乱撞。衣上,头上,背上,到处沾满了柳花,一个个成了柳花精灵。你看,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小孩,多么机灵,多么天真,多么有趣。这些小孩不懂诗,他们一身都是诗!言行举止、衣着扮相无一不具诗意,这些小孩很快乐,他们不管做人的礼仪规范,他们不懂功名大业,他们不知世态人心,他们就是孩子,保留赤子之心,一派天真,满心纯洁。人活于世,能看着如此清纯可爱的小孩嬉戏长大,能与他们为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能在年与日增的时候,永远保持这样一颗童心,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更深沉、更复杂的道理、生活,他的生活、为人应该很简单,我愿意相信这一点。因为相信简单,才活得轻松;因为追求单纯才活得自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读杨万里这首绝句,真是一种莫大享受。

P6-8

序言

诗情画意满眼春

——品味《宋朝那些诗生活》

吴宗源

侗族作家徐昌才继热卖诗歌品鉴力作——《恋上大唐诗生活》之后,又推出大作,前后相续,自成系列。这本《宋朝那些诗生活》是作者对宋代诗歌静心咀嚼、潜神品味的情思结晶。作者力图走进宋朝,复活场景,对话诗人,对话自然,默会风云,神交千古,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文字给我们品鉴宋诗,深切体验,深度挖掘,细析诗心肌理,彰显人生情怀。

其一,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作者解诗,知人论世,切情切境,不放过一字一词,不疏忽一枝一叶,沉心静气,投身诗海,与诗人同欢喜,与诗人共忧患,读诗读成了诗人,读诗读成了农民,读诗读成了儿童,读诗也读成了理学大师……多姿多彩的情感,五色斑斓的生活全都纳入作者的胸怀,全都融进作者生活,你分不清是“我注宋诗”还是“宋诗注我”。当然作者的高明还在于能超拔诗歌,反观生活,多有发人深省的觉悟。

其二,个性体验,诗意延伸。读诗是对接生活,体验情趣,沟通心灵的艺术。作者品诗从来没有就诗论诗,就事说事,而是打开思路,激活记忆,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还原古典的当代风味,复活古典的现代情怀,沟通古今的心灵世界,很多篇章让我们在品味古典诗意的同时,又体会了现代生活的美妙。

其三,气势充沛,文采飞扬。传统的赏读品鉴文字,多是学院派的专业深奥,庄重古雅,或是生活语言的琐碎平淡,索然寡味;昌才的大作以才子之视角,激情品鉴,文采表达,以诗意撞碰诗意,以心灵默会心灵,以激情燃烧激情,酣畅淋漓,兴味无穷。读这些文字,你会感觉到,诗歌的激情就是生活的浪花,就是生命的火焰,就是心灵的明月……文采表达,比比皆是,激情洋溢,气势充沛,诗歌的情意原本就要用诗性的语言来表达,只有诗心才懂得诗情,作者如是,我们又何尝不应如此追求诗意生活呢?  昌才乡友,青年才俊,饱读诗书,醉心创作,屡有佳作问世,我为他的硕果累累而骄傲,也为他的才情横溢而自豪,更为他的虚心求教,好学不倦而叹服。书稿完成之后,他曾将洋洋二十万字打印成纸质文稿,赠送给我,请我作序,又多次与我交流创作的心得体会,诚恳之意,笃定之心,让人感动。我品读大作,神思遥远,写下这些文字,是为鼓励,亦为褒扬,期望昌才励志奋发,追求不止,有更多大作、力作问世;希望昌才立足大地,昂首天空,铸就崇高远大抱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2011年11月于湘江之滨

(吴宗源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学研究会会长、原湖南省审计厅厅长)

后记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笔者多年来研习诗词,专攻唐诗,旁涉魏晋、两宋、明清诗歌,有一个日益强烈的感觉,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只是由于唐诗的光芒灿烂,宋词的魅力四射,宋诗的精彩和迷人被遮蔽了、掩盖了。随着阅读的扩展和体味的深入,笔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宋诗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同样折服人心的魅力,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宋诗鉴赏文字,散见于各种报刊。一来是深人品鉴,个性解读,尽可能发掘宋诗的审美价值,彰现宋诗的人生情怀;特别是通过联系自我,联系生活的解读,力图让宋诗还原成一种古老而生动的生活,让读者分享到蕴含在宋诗之中的现代情怀,进而热爱宋诗,品味生活,能够以诗意的眼光去打量社会、人生、自然和家园。二是挖掘宋诗的原滋原味,再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复活沉睡千年的诗意图景,对话诗人,对接现代,引领读者经历生活,经历宋诗,达成“生活即诗,诗亦生活”的共识。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功利盛行,人们生活紧张,忙于功名事业,忙于权势职位,往往无暇他顾,难得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心灵的声音,认真品味生活的诗意,久而久之,人情冷漠,心灵僵化,感觉迟钝,诗心退化,有滋有味的人生变得单调狭隘,多姿多彩的生活变得了无意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功利浮华的生活让我们遗失了自我,忽视了心灵,变得冷漠,麻木,狭隘,自私……我以为,读一读诗歌,重温那些古典的温馨情怀,读出常新的曼妙诗意,读出生活的浪漫精彩,对我们诗意栖居,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境界是大有裨益的。这正是笔者撰写此书的主要意图。我是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品味宋诗的,我们正在经历古人所经历的一切,我们正在体验诗人笔下的生活,只是我们缺乏自觉而已。如果读者阅读此书,能够唤起内心深处一些美好的回味,进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笔者将会感到十分欣慰。

书稿完成,几经辗转,终于出版,这是继《恋上大唐诗生活》之后的又一部心血之作。特别要感谢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学研究会会长、原湖南省审计厅厅长吴宗源先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拙著撰写序言,感谢湖南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兼作家姚茂椿先生的悉心指导,感谢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先生、副校长王旭先生的理解和关照,感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邓志刚先生的指点和鼓励,感谢雅礼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学明女士的大力支持,感谢曾引爆全国的“夜郎纷争”的夜郎文化开发首席策划人暨首倡者之一的湘西诗人雄黄为本书每辑配写精妙诗章,感谢我的好朋友中南大学教授向淑晃先生的无私帮助,感谢我的夫人吴小雪女士的辛勤付出,感谢我的诗人朋友水光先生、舒放先生和惠珍女士的建言献策,感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靳文泉先生和责任编辑张宇女士……各位的辛苦付出,才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感谢所有热爱诗歌的读者朋友,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你们的期望和坚守是我永恒的财富。中国诗歌的画卷已经展开,热爱诗歌的我已经出发,我坚信远方有风景,明天更灿烂。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才学的疏浅,错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诸君不吝指教。笔者更是由衷感谢!

徐昌才

2011年11月于长沙雅礼

书评(媒体评论)

优雅的文字,独特的视角,个性的品读,还原了宋诗的滋味。每一篇文章都能唤醒记忆,每一番解读都能感动你我:《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一把打开诗人心结的钥匙,一座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

——邓志刚(特级教师 全国名校名师)

作者引领我们,以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穿越宋诗中的风花雪月,让我们用心灵贴近诗人的心灵,完成壮美绚丽的精神对话。

——董一菲(特级教师 全国名校名师)

许多脍炙人口的宋诗一直都是滋润每一个中国文化人的精神营养,遗憾在于唐诗多多少少遮蔽了宋诗原有的光芒。在此意义上,徐昌才先生的《宋诗赏析——宋朝那些诗生活》为我们复原了宋诗本来的真实与美丽。

——潘年英(作家 教授)

作者用独特的才华,激情的诗性,澎湃的热力,锻造了一把开启宋诗的金钥匙,使我们获得一个崭新的视窗,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缤纷诗意,诗意的生活又是多么的惬意而奢侈!

——雄黄(诗人 资深策划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