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艾那尼(精)/雨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雨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艾那尼(精)》是雨果的一部戏剧集,这里的第二个剧本,也就是他写得符合舞台上演要求的第一个剧本《玛丽蓉·黛罗美》,在1829午就首先“触雷”。这个剧本在朋友圈子里朗读时,也曾得到了日后《艾那尼》所得到的那样的赞赏声与喝彩声,上演的成功似乎已唾手可得。但在法兰西剧院即将把它搬上舞台之时,它却被波旁王朝内务大臣禁止上演,其理由是剧本的那个“耽于狩猎、被教士操纵”的路易十三的形隶,被认定不仅是“对当今国王的曾祖的糟蹋”,而且简直就是“影射国王本人”。雨果求见国王亦无济于事,查理十世也把与此有关的第四幕称为“可怕的一幕”,维持了内务部的原判,但给雨果一笔年金作为补偿,却又遭到雨果的拒绝。这个剧本的经历揭开了雨果戏剧创作过程戏剧性的序幕。这种戏剧性是风暴型的戏剧性,是政治与文学双重充满了火药味背景下的风暴型戏剧性,它在下一个剧本《艾那尼》那里发展到了高潮……

内容推荐

《艾那尼(精)》是雨果的一部戏剧集,包括《克伦威尔》、《玛丽蓉·黛罗美》、《艾那尼》、《国王取乐》四部戏剧作品。这几部戏剧作品全都是取材于历史,有相当明显的反封建、反君主专制的政治色彩。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目录

雨果戏剧作品序言

克伦威尔

 第一幕 谋反者

 第二慕 密探

 第三暮 小丑

 第四幕 岗 哨

 第五幕 工人们

玛丽蓉黛罗美

 第一幕 约会

 第二幕 决斗

 第三幕 演戏

 第四幕 国王

 第五幕 主教

艾那尼

 第一幕 国王

 第二幕 强盗

 第三幕 老人

 第四幕 陵墓

 第五幕 婚礼

国王取乐

 第一幕 圣瓦烈

 第二幕 萨塔巴迪

 第三幕 国王

 第四幕 白朗雪

 第五幕 特里布莱

题解

试读章节

第三场

[克伦威尔;伊丽莎白-布尔希埃,弗莱特伍德夫人,她 们俩都穿一身黑衣,后者尤其偏爱清教徒的朴素衣着;福尔 康布丽奇夫人,穿着华丽、优雅;克雷波尔夫人像个病人似 的襄着,无精打采的神态;弗朗西斯夫人,青春少女,穿一 身白表,披着一条头巾。

克伦威尔

(对护国公夫人)您好,夫人,您看上去很不舒服。您

没睡好吗?

伊丽莎白·布尔希埃

是的,一直到天亮,我都只是半合着眼。先生,

我根本不喜欢奢华!我就寝的王后寝宫太大了。饰有斯图亚

特王朝和都铎王朝纹章的床,银线锦缎做的华盖,四根金柱,

威风凛凛的羽毛饰,耸立在我大坪台周围高高的栏杆,丝绒

面的家具,镀金的银器,这些都像是个最终让我睡意全消的

梦!还有,必须把这宫殿探究一番。我不习惯这么多的拐弯

转角。是的,说真的,我在这轩敞的白厅里晕头转向;而且,

我在一把王家的安乐椅上坐得很不舒服!

克伦威

尔因此,您消受不了您的福气!每天,您的抱怨……

伊丽莎白·布尔希埃

惹您讨厌了,我感觉到这一点;但是,我,

总而言之,比起这个国王的宫殿,我更喜欢我们的科克一皮

特公馆(对弗莱特伍德夫人)我的女儿,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尤其是老家的房子,在亨廷顿的庄园更是好过干百倍! (对

克伦威尔)多么幸福的时光!天一亮,就去看果园、牧牛场、

家禽饲养场,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然后,我们俩去光顾

啤酒店,多快活啊!

伦威尔

我的夫人!……

伊丽莎白·布尔希埃

克伦威尔什么也不是的时候,我如此安静,

睡得如此安稳的时候,那时的日子多幸福!

克伦威尔丢弃这种庸俗趣味。

伊丽莎白·布尔希埃

嘿,为什么?我在那儿出生的。从童年起,  我就被迫要接受荣华富贵吗?我不习惯于宫廷的气氛;您那燕

尾长袍让我迈不开步。昨天,在伦敦市长的宴会上,我感到

很忧郁。与伦敦城的头面人物面对面地用餐,多美的乐趣呀!

啊,您自己也显得闷闷不乐。从前,我们坐在炉边用晚餐是

多么开心哪!

克伦威尔

我新的地位……

伊丽莎白·布尔希

埃想想您可怜的母亲。唉!您那没有把握、

瞬息即逝的荣耀扰乱了她的晚年;忧心忡忡比岁月更快地把她

推向坟墓。当您登上高位时,她的眼睛计算了您成为目标的

危难,估计出您的失败。每当您相继打败您的敌手,伦敦市

隆重庆祝您新的胜利时,大炮、钟楼、军团和民众都热烈欢呼,

如果从热气腾腾的市内隐隐传来声响,直到她那迟钝而麻木

的耳朵,她便突然惊醒,抬起头来,怀着恐惧,在脑海中寻

思欢庆的缘由,于是,她全身颤抖着,高喊道:“上帝啊,我

的儿子死了!”克伦威尔而今,她正长眠于帝王的墓穴里。伊丽莎白·布尔希埃有什么美的!在那儿安息更舒服吗?她知

道您将会在那儿与她的遗骸相聚吗?上帝愿这来得晚些!

克雷波尔夫人

(有气无力地)我的父亲,我可比您更先走上黄泉路。

克伦威尔

什么!老是这种令人伤心的想法!总是病病歪歪的!

克雷渡尔夫人

啊,是的!我虚弱的力气也已消失;我应该有原野

的空气、阳光。对我来说,这阴暗的宫殿如同坟墓一样。在

这长长的走廊和宽敞的大厅里,弥漫着令人悲哀的颤抖声,

总是寒气袭人的黑暗。我很快就会死在这儿!

克伦威尔

(吻她的额头)好啦,我的女儿,好啦!我们哪天将再

去看看美丽的山谷。这儿,我还必须待一些时候。

弗莱特伍德夫人

(尖刻地)为了最终在这儿给您建好宝座吗?我

的父亲,老实说吧,不是吗?您想当国王吗?但是,我的丈夫,

弗莱特伍德将阻止这件事!

克伦威尔

怎么!我的女婿!

弗莱特伍德夫人

他不愿意搞歪门邪道。在一个共和国里,不应

该有国王。在这一点上,我是和他站在一起反对您的。

克伦威尔

我的女儿!

福尔康布丽奇夫人

(对弗莱特伍德夫人)我的姐姐,我真不理解

您,父亲有他的自由;而他的宝座就是我们的宝座。他为什么

不能同别人一样当国王呢?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当皇亲国戚的

那份令人陶醉的乐趣呢?

弗莱特伍德夫人

我的妹妹,我对那些浮华的东西根本无动于衷。

我的生命是与拯救灵魂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福尔康布丽奇夫人我,我非常喜爱宫廷,而且,我看不出,我

丈夫是勋爵,我的父亲为什么不是国王。

弗莱特伍德夫人我的妹妹,夏娃的傲慢毁掉了亚当!

福尔康布丽奇夫人

(轻蔑地转过头去)我看她不是一位贵族的

妻子!

克伦威尔

(不耐烦地)你们俩都住嘴!像你们的小妹妹那样温文

尔雅,保持风度。(对正盯着查理一世从那儿走过的窗子在沉

思的弗朗西斯)弗朗西斯,您在想什么呢?

弗朗西斯

唉!我的父亲,这些令人敬仰之地的外貌使我感到很

失望。我在您的姐姐身边长大成人,她教会了我永远尊敬那

些被驱逐的人。自从不久前我被带到这阴暗的围墙内后,我想,

我就不断地看到悲伤的幽灵在这儿游荡。

克伦威尔

谁?

……

P59-61

序言

雨果戏剧作品序言

柳鸣丸

在世界戏剧史上,雨果算不上是戏剧大师,然而,他却是世界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大人物,没有他,世界戏剧史将是一个缺憾。他的戏剧创作以其开拓性的作用与轰动性的时事效应而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要说雨果作为戏剧作家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不论在创作内容与社会效应上,他都具有巨大的戏剧性。

(一)

雨果开始写戏剧作品是在1827年,这年底,他的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出版。此后,他在诗歌创作与小说创作的同时,也不断从事戏剧创作,连续问世的有《玛丽蓉·黛罗美》(1829年)、《艾那尼》(1830年)、《国王取乐》(1832年)、《吕克莱丝,波基亚》(1833年)、《玛丽都铎》(1833年)、《安日洛》0835年)、《吕伊,布拉斯》(1838年)、《城堡里的爵爷们》(1843年)。

雨果致力于戏剧比致力于诗歌与小说显然要来得迟。然而,他取得轰动性的成功,却首先是在戏剧领域。从事戏剧,就是直接面对观众,对于他来说,戏剧创作是否成功不再是在报刊杂志上与出版社里,而是在剧场中,其标志就是喝彩声与掌声,或是嘘声与倒彩声。他的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虽然有名声震耳的一代名优豢尔玛翘首以待,要出演克伦威尔一角,但剧本写得太长,场面过于浩大,人物太多,无法上演。不过,这个剧本的序言却另起了一种振聋发聩的轰动效应,它同时宣布了对伪古典主义的挑战与新文学流派的创作主张、美学趣味。

雨果进入戏剧领域是在这样双重的背景之下:一是代表了古老封建传统的波旁王朝仍维持着它最后几年的统治,而这种统治又已经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一是古典主义从17世纪建立起来的古老戏剧法则仍主宰着法兰西的舞台,但1827年英国剧团把莎士比亚的剧目带进了这个老式舞台,引发出了青年一代观众对新戏剧风格的热情与兴趣,并开始形成了一股冲击旧戏剧传统的浪潮。这样双重的背景,使戏剧领域成为了一个孕育着爆炸性危机的雷区,一个剧本只要一涉及在舞台上演出的问题,只要它本身带有若干诱发的因素,它就必然在剧场内外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雨果在戏剧上所面临的时势与必然性。

果然,雨果第二个剧本,也就是他写得符合舞台上演要求的第一个剧本《玛丽蓉。黛罗美》,在1829午就首先“触雷”。这个剧本在朋友圈子里朗读时,也曾得到了日后《艾那尼》所得到的那样的赞赏声与喝彩声,上演的成功似乎已唾手可得。但在法兰西剧院即将把它搬上舞台之时,它却被波旁王朝内务大臣禁止上演,其理由是剧本的那个“耽于狩猎、被教士操纵”的路易十三的形隶,被认定不仅是“对当今国王的曾祖的糟蹋”,而且简直就是“影射国王本人”。雨果求见国王亦无济于事,查理十世也把与此有关的第四幕称为“可怕的一幕”,维持了内务部的原判,但给雨果一笔年金作为补偿,却又遭到雨果的拒绝。这个剧本的经历揭开了雨果戏剧创作过程戏剧性的序幕。这种戏剧性是风暴型的戏剧性,是政治与文学双重充满了火药味背景下的风暴型戏剧性,它在下一个剧本《艾那尼》那里发展到了高潮。

封建君主政治与古典主义的双重高压,肯定更激发起了雨果双重的逆反情绪。七月革命即将爆发的紧迫形势,也许已使他有所预感,《玛丽蓉黛罗美》遭到禁演后,雨果立即“以近乎奇迹的猛劲”投入了《艾那尼》一剧的写作,并且十分有意识十分自觉地强化了、增加了曾使得《玛丽蓉·黛罗美》“触雷”的那种刺激性的成分与倾向。一方面在政治上,《艾那尼》对君主政治更富有挑战性、指责性与告诫性,剧中的国王像一个品格卑下的宵小之徒,如果作者不是出于开导的目的在最后让他交得宽宏大量,他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恶棍。另一方面在艺术上,《艾那尼》对古典主义的一系列法规、戒律、趣味、标准,都公然带有对抗性与践踏性。这里,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克伦威尔>序》中大力宣扬的对照原则在情节、人物格局与人物性格上都得到全面的贯彻,其浪漫主义明暗黑白反差达到了近乎夸张的程度,而古典主义戏剧的语言戒律则遭到公然的蔑视,日常通俗的口语也大摇大摆进入了诗行。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个时期的法国、这个时期的法兰西舞台,肯定要发生某种事,就看谁来推波助澜,谁来激化引爆了I如果没有雨果,肯定也会有别的一个人来做。雨果以《艾那尼》与时局时势、与传统趣味相撞,他立即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焦点、舞台上的一个中心。《艾那尼》就像一个火种被扔进了一堆干柴,很快就引起点点的火星,并燃成一场熊熊大火,引发出了一声巨大的爆炸。从剧本一开始排练,老式演员对诗句的种种挑剔姑且不说,旧派文人们的偷听、刺探、寻章摘句,故意讹传,存心曲解,凭空捏造,恶意进行攻击与抹黑等种种手段,无所不有,妄图把这个剧本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后,剧本又经过了检查制度近乎逐字逐句的刁难,还遭到报刊杂志的围攻。男一方面,拥护《艾那尼》的阵营也已形成,它包括一些新派的青年、诗人、画家、音乐家、工人以及追求新艺术趣味的人士,为数一百人的“卫队”也组织起来了,他们出场时几乎个个都奇装异服,长发披肩,为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她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一种女性心理状态中,还加上体态的美与雍容华贵的风度,这便使她的罪过更加突出;再在这道德的畸形上加上一种纯粹的感情,一种为妇女所能体验的最纯洁的感情。即母性的感情一在这个怪物中,赋予母性,她便会使人感兴趣,她便会使人流泪,这个本来使人害怕的怪物也会使人怜悯。于是,这个畸形的灵魂在你眼中便会变得美丽起来。父性使得形体上的畸形圣洁化起来,这便是《国王取乐》,母性使得道德上的畸形纯洁化起来,这便是《吕克莱丝《波基亚》。”

雨果浪漫剧中“对照品种”当然不止于此。如果说在上述两个人物身上是形貌与内心的对照,即“卡希魔多”式的对照的话,那么其他一些人物身上还有性格发展前后反差化的对照(如《艾那尼》中的前后判若两人的堂·卡洛斯),有卑贱的地位与非凡的才干的对照(如《吕伊布拉斯》中的出身仆役却有经国大才的吕伊·布拉斯),有身份与品格的对照(如《艾那尼》中流落山林、沦为强盗但却品格高尚的同名主人公),等等,这种种对照显然很有助于人物在舞台上形象生动、鲜明醒目,也许更为主要的是有助干舞台上的有声有色与不寻常的剧情的发展变化,因为雨果往往也利用人物性格的某个方面或某种成分当做剧情发展的契机。从这些意义上来说,雨果戏剧人物的对照,也是他在舞台上制造轰动效应以“攫住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雨果本质上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主观抒情性,这种特性用在诗歌创作中正是相得益彰,而用在小说与戏剧创作中,有时难免就表现为作者过于任性,因为小说与戏剧创作往往要求作家更多的照顾现实的可能性、逻辑性与真实程度,而不是更多的照顾自己的主观意愿、主观好恶。雨果在浪漫剧创作中,就有一个过于任性的问题。他太执著于自己的主观意图、主观构设了。他在借用历史,但历史妨碍他时,他就把历史抛在一边。他自己有一个目的,有一个故事,他已经构设了一个结局,他执著地、不可阻挡地直奔这个结局。达到结局,就是胜利。为此,他让一切都导向这个结局,都服从这个结局,结局就是一切,过程与手段都不必拘泥。可以有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向结局过渡,可以有一个又一个意外令观众惊奇,于是在剧情上,雨果的浪漫剧就偏离了莎士比亚化所要求的某种合理的法度而有了奇情剧的倾向。同样,在戏剧人物的塑造上,雨果也太重视自己的对照原则了,太把这个原则置于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往往为对照原则而进行对照,不免流于刻意化、人工化与形式主义,有碍于对自然真实人性的挖掘,他的戏剧人物因此也往往经不起分析、经不起推敲。从巴尔扎克到左拉,19世纪的作家批评家,几乎都曾指出过他的这一局限。

然而,所有这一切似乎又不是才能问题,而是做法问题。当雨果首先选定了舞台上的五光十色、明暗突出、有声有色,选定了剧场里的轰动效应与观众的惊奇意外、鼓掌喝彩时,他也就是选定了一种做法、一种格调,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的浪漫剧的确在法国舞台上曾轰响一阵、风光一时,只不过多少给人留下了对他与莎士比亚之间的差距的惋惜。

1996年7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