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的尘障(朱光潜谈美与人生)》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散文集,共分为六辑,分别从生活、理想、修养、生存、读书、成长这六个方面来阐述人生。朱光潜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些文章更是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
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躲不过的尘障(朱光潜谈美与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光潜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躲不过的尘障(朱光潜谈美与人生)》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散文集,共分为六辑,分别从生活、理想、修养、生存、读书、成长这六个方面来阐述人生。朱光潜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些文章更是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 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 内容推荐 “美的本质是人性。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也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躲不过的尘障(朱光潜谈美与人生)》是美学泰斗朱光潜的精湛之作。它告诉我们应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目录 第一辑 闲话生活 谈静 人生的艺术化 谈休息 谈消遣 谈趣味 文学的趣味 后门大街 生命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第二辑 理想与现实 谈理想与事实 谈理想的青年 学业·职业·事业 看戏与演戏 谈升学与选课 诗人的孤寂 第三辑 修身养性 谈人生与我 谈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谈价值意识 谈立志 谈谦虚 谈敬 资禀与修养 谈冷静 谈体育 音乐与教育 谈美感教育 第四辑 生存之道 谈交友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处群 谈情与理 谈摆脱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英雄崇拜 谈十字街头 谈多元宇宙 谈恐惧心理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第五辑 读书生活 我与文学 谈作文 无言之美 谈学文艺的甘苦 作者与读者 文学与人生 谈学问 谈读书 谈读书未尽的话 第六辑 少年中国说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谈动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天才与灵感 给现代中国青年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试读章节 谈静 前信谈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人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恰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到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是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看: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摩洁《赠裴迪》。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TalksToTeachersand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说得很透辟。可惜此时这两部书都不在手边,不能录几段出来给你看。你最好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查阅。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那三篇文章(最后三篇)尤其值得一读,记得我从前读这三篇文章,很受感动。 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荫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但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吧? P2-4 书评(媒体评论) 朱光潜的著作,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绝不会空手回去的。 ——朱门清 孟实先生对文学跟艺术有着深广的理解,从文学跟艺术得到美满的享受,就在他在诗上立下深厚的根基。他把这些文字贡献给读者,读者受他的熏染,也在诗上下功夫,得益自不待言。 ——叶绍钧 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识,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 ——夏丏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