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失初心(追忆唐诗中的盛世传奇)
分类
作者 云葭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诗是生活,更是生命。

唐诗中有看花、抚琴、描眉,更有离别之伤、相思之苦、战争之痛。

在这场文化、生活与爱情的旅途中,云葭编著的《莫失初心(追忆唐诗中的盛世传奇)》以精心选出的诗作为媒介,带你重返盛世大唐的创作现场,告诉你,那时的他们如何相思、如何生活、如何感悟。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流传至今的诸多唐诗以其华美辞藻、雍容气度和悠远情怀始终令广大文学爱好者为之魂牵梦萦。体会艺术作品的灵魂,最直接的方式是走进艺术家的生命。云葭编著的《莫失初心(追忆唐诗中的盛世传奇)》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游唐朝20位男女诗人平凡而传奇的生命之旅;透过为历代艺术评论所赋予的、一直笼罩着他们而使他们显得愈发高不可攀的耀眼光环,体会他们笔下那一首首时代华章背后的悲伤与欢喜,见证那片遥远的天空下曾经发生过的战争与爱情。

目录

前言

他们的爱情,沉淀在传奇中

——薄情才子,李益

对你最好的爱,是生死相随

——大唐贤妃,徐惠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

——红叶题诗,顾况

他与她,圆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梦

——章台问情,韩翃

我爱你多美好,时光它知道

——难求真心,江采萍

我与你之间,是一根弦的距离

——曲中姻缘,李端

不是弱水三千,只是曾经沧海

——天与多情,元稹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不负如来,王维

他写传奇时,遣词了太多寂寞

——传奇鼻祖,裴

并蒂莲盛开时的缱绻往事

——才情并茂,晁采

如果当初,我们勇敢地在一起

——一念执着,白居易

我心中有一杆秤,可称量天下

——不让须眉,上官婉儿

他是庄周梦中的蝶,沧海尽头的月

——此情可待,李商隐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作茧自缚,鱼玄机

不过是醉眼看花,花也醉

——此生何求,薛涛

我不是过客,是归人

——终成眷属,崔郊

而我只是生在了错误的年代

——相思一怨,李季兰

她的人生,由她自己成就

——唐宫风云,杜秋娘

我所期许的美好爱情,不是擦肩而过

——人面桃花,崔护

她只想为爱搏得一线生机

——至死不渝,薛媛

后 记

试读章节

我随波逐流,只为有一天能够爱你

李益的一生终究还是与那个叫霍小玉的女子绑在了一起,到死都纠缠不清。

霍小玉,这个名字如秋季含苞欲放的第一朵玉簪花,在遐想中给予人无限美好,而她人如其名,美貌如玉,仿佛生来就带着上天对她的偏爱。只是当时未知,这种与生俱来的眷顾,不一定是好事。

霍小玉的母亲叫郑净持,是当朝武将霍王爷家的歌舞姬。她凭借自身的美丽与聪慧,在霍王府的花丛中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霍王爷的注意,一跃从家姬升为侍妾,风头一时无两。备受宠爱的她日日承恩,没多久就怀上了霍小玉。彼时,郑净持尚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又岂会想到,腹中的孩子将跟随她一起历尽艰难。

造成灾难的,是整个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战乱四起,霍王爷作为武将,免不了卷入战争。后来死于战场。整个霍王府树倒猢狲散,再不复昔日繁华,而本该笼罩着郡主光环长大的霍小玉也跟着母亲流落民间,过起了粗茶淡饭的生活。

郑净持一个孤身女子,又带着尚在襁褓的霍小玉,步履维艰。在乱世中,母女俩的生计成了大问题。而原本赖以为生的美貌和舞技,在她成为母亲之后,已然不能成为生存的资本。走投无路的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决心把霍小玉培养成青出于蓝的歌姬,以霍小玉的姿色,红遍教坊是迟早的事。如此,即使有朝一日自己撒手人寰,霍小玉也能凭借自身优势,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活下去。

十六岁的霍小玉出落得比当年的郑净持还要明艳动人。她歌舞一绝,她通晓诗书,她举止优雅,她落落大方……整个长安城无人不知倾城名姬霍小玉,更有不少文人雅士望眼欲穿,渴望一亲芳泽,成为她的入幕之宾。

然而,在侍奉恩客这一点上,郑净持对霍小玉的要求简单直白:只卖艺不卖身。

在郑净持心里,霍小玉虽然流落民间,但骨子里流着的却是高贵的血液,她为命运所迫不得已倚门卖笑,这已经是底线,绝不能再任人轻薄,一点朱唇万人尝。

霍小玉时刻记着母亲的忠告。她本就不像一般青楼女子那般肤浅,人前强笑只为生计,而真正能打动她芳心的,只有那个叫李益的诗人,尽管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李益长什么样。

霍小玉闲暇时最喜欢研读诗文,她尤其喜欢李益的诗。当霍小玉在长安教坊中声名鹊起的时候,李益也已经是诗坛翘楚了。

李益和“诗鬼”李贺齐名,他的作品以战争为背景的居多,基调哀怨伤感,很受女性欢迎,因而被教坊歌姬们争相传唱,在这些歌姬之中就有仰慕他已久的霍小玉。  霍小玉因受过战乱之苦,所以对李益诗中所写感同身受,有时唱着唱着,忍不住就潸然落泪。她最喜欢唱的一首诗,是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我嫁作瞿塘商贾为妇,他日日耽误与我相会的佳期,早知潮水涨落那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诗中商妇的寂寞和寥落,打动了霍小玉的心。她像是着了魔一般,未见其人,却已芳心暗许。

郑净持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不忍女儿受这相思之苦,便央求街坊们想办法将李益带来让霍小玉见一见。而郑净持断然不会想到,霍小玉一生的爱情悲剧,由此开始。

当爱已成往事,我只能忘记你

李益是才子,满腹经纶,仪表堂堂。

霍小玉是佳人,温柔解语,美艳非常。

才子多情,佳人痴心。他和她一相见,彼此的爱慕之情便如燎原之火,一发而不可收。那样的爱如饮鸩止渴,明知会有生命危险却依旧不顾一切。

李益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郑净持为霍小玉立下的“卖艺不卖身”的规矩。霍小玉爱他,她恨不能将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给他。何况,在她心里,她早就将李益当成了这辈子的依靠。李益不仅有才有貌,更是状元及第,前途不可限量。就连一直对霍小玉要求严苛的郑净持都没有反对女儿和李益来往,她之所以将霍小玉看得那么紧,不正是想让她保住清白之身,嫁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吗?论家世论人品,李益正是最好的人选。

李益在京城逗留期间,一直住在霍小玉家。他们二人白天谈论诗文,调笑打趣,晚上同床共枕,琴瑟和鸣。街坊邻居无人不知霍小玉觅得了如意郎君,对方正是当今状元郎。

快乐的日子如过境之风,不知不觉悄然流逝。当朝廷的任职诏书下来的时候,霍小玉知道,他们分别的时刻到了。

李益被任命为郑县主簿,按照风俗,他得先回老家陇西祭拜祖先,然后前往郑县任职。临行前李益向霍小玉保证,此生绝不负她,等他到郑县把一切安排妥当,必定前来接她完婚。为了让霍小玉放心,他立誓曰:明春三月,迎娶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

倘若故事就这样安静地发展下去,也就没有流传至今的传奇了。

李益一走,霍小玉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她深知自己只是卑贱的歌姬,李益呢,不仅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更是当朝状元,未来还可能会封王拜相,她拿什么来与他匹配?他爱她的心,她从不怀疑,但是他的家人会坦然接受她吗?他能够摆脱世俗的眼光,迎娶一个歌姬进门吗?

不知那时候,霍小玉有没有怨恨过自己的遭遇,假如没有战乱,假如她没有流落教坊,假如她还是霍王府高贵的郡主……那么她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和他比肩站在一起了吧?

最欣慰的爱情,不是你仰望着他,不是他荫蔽着你,而是两人可以站在同一个高度,比肩而行。

可假如终究是假如,霍小玉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李益已经做到后者,所以他一回到陇西,父母操心的必然是他的婚姻大事。他们满心欢喜地为李益订下了一门亲事,新娘出身官宦人家,和李益门当户对,十分般配。

李益起先是不同意的,他的心依旧在霍小玉那儿,他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他挣扎了一番,期期艾艾地向父母道出了实情。熟料听完之后,父亲大发雷霆,指责他不孝。他是当朝状元,何等风光,普通人家的女子尚且配不上他,更何况是区区一个歌姬?父亲坚决不允许他娶霍小玉,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想必,李益心里也是痛苦的吧?但婚姻大事一向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无法反抗。更重要的是,新娘的家人在朝中为官,对自己将来的仕途大有帮助,这也是父母早已为他考虑好的。

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李益最终妥协,迎娶了这位与他订亲的女子。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霍小玉正苦苦等着他去接她。

霍小玉等了李益足足一年,她日日为相思所折磨,憔悴得不成人形。纵使再痴傻,她还是隐约猜到,曾经信誓旦旦说着非她不娶的那个李郎,怕是早已变心。

然而,她的一腔痴情错付于人,又能怨谁呢?

她从此一病不起,再也不是那个言笑晏晏歌舞动人的教坊花魁了。

回想当初,霍小玉和李益,一个是当红歌姬,一个是新科状元,他们私定终身,京城几乎无人不知。所以,霍小玉被李益辜负而一病不起的消息也很快在长安城传开了,很多人都替霍小玉鸣不平,指责李益薄情寡义。

有一位侠义之士听说了霍小玉的故事,顿时燃起满腔怒火,当下就把李益绑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让他给霍小玉赔罪。

这对昔日的恋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们会以这种方式重逢。

见到霍小玉,李益惊诧不已。这哪里还是当初明眸皓齿、美艳动人的霍小玉?病榻上的她面黄肌瘦,形容憔悴,眼神恍惚,早已失去昔日神采。

对霍小玉来说,失去恋人这短暂的一年比沧海桑田还要漫长。

没有你的日子里,光阴也仿佛停滞……

李益心里很清楚,正是他的负心才将霍小玉害得如此模样,他羞愧得无地自容,根本不敢用正眼看霍小玉。  霍小玉不愧是个有骨气的女子,她并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歇斯底里地指责李益薄情,而是慢慢从床上挣扎起来,一言不发地走到桌案前,拿起一杯酒摔在地上。

她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覆水难收,恩断义绝。

无论曾经多么相爱,爱过了,也就过了吧。从今往后,她与他再无瓜葛。当爱已成往事,剩下的就只有各自好自为之,互不打扰。

做完这一切,霍小玉如被风吹落的枯叶,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在一段感情中,谁爱得多,谁就输得惨。所以从他们相见的第一眼起,霍小玉注定会输,输得一败涂地。

李益无法抑制心中的悔恨与悲痛,他跪在霍小玉的尸体前失声痛哭,仿佛天地崩塌。

不像霍小玉红颜命薄,李益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仕途也颇为顺利。然而,寿命越长,对他来说越是一种折磨,霍小玉的死,他怕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

作为文人,李益留下的作品不少,其中不乏名篇。可是在他的文字中几乎找不到霍小玉的影子,唯一一首关于失恋的《写情》,偶尔会被揣测,是否写的就是他跟霍小玉的故事呢?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清风明月的夜晚,我错过了与你的佳期。即便是躺在精致的竹席上,我心亦忧忧,悲戚不止。纵使月光再美,我已无心欣赏,又岂会关心明月是不是从西楼而下。

那个让他“从此无心爱良夜”的姑娘,会是霍小玉吗?

已经结束了的,已经结束了。《写情》究竟是不是写给霍小玉的,恐怕也只有李益自己才知道。

P1-8

序言

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束桃花。

很多年前看《大明宫词》,故事情节逐渐模糊,片头曲的这句歌词却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许是因为,词中所写就是我臆想中的长安吧。有诗,有酒,有明月,有才子风流,有美人如画……

时至今日想起,大概是一种缘分。

我虔诚地仰慕着那个朝代。自我开始写这本书,我便觉得,这是我最近距离地接触它,隔着千年的斑驳时光,透过它留下的只言片语。

它从绚烂走向荼蘼,而我只记得惊鸿一瞥间,它最耀眼的那段时光。

它注定是一曲盛世清歌。那段岁月,是太液池中芙蓉花散发的香气,是《霓裳羽衣舞》挥之不去的旋律,是簪花仕女们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是张萱寄寓在《捣练图》中的美好期许,如女子手上的丝帛,已然织成,等待着被赋予最美的色泽。

这也是我仰慕它的理由。它像一位丰腴的美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包容天下,山呼万岁。

如是,便铸就了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繁华,繁华,依旧是繁华。而这样的繁华中,有海纳百川的磅礴,有纤细柔美的绮语,有任性妄为的爱情。

一如酒中八仙的狂放不羁。

一如草圣笔走龙蛇的书法。

一如敦煌壁画上跳着胡旋舞的飞天。

一如三月三日在长安水边踏青的盛装丽人。

一如寄住在红豆中的相思,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一如《大明宫词》中的元夜,小太平掀开昆仑奴面具,成就的那段“一见薛绍终身误”的爱情悲歌。

而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首歌,叫《长相守》。

盛世大唐的爱情,爱得也是这般轰轰烈烈,这般诗情画意:你像迎送花香的风啊,无辜而自由;我像闻到蜜香的蜂啊,爱上你。

后记

从2013年10月查阅资料到今年9月定稿,完成这本书,我用了近一年时间。

写作的过程相对比较轻松,只是书中涉及太多历史文学典故,尤其是考证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我好几次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折腾得头晕眼花,甚至想过放弃。所幸,我坚持了下来,接下来我只需要安静地等着新书面世。

这是一本关于唐朝才子才女的书。正如众人熟知的那样,唐朝是一个佛教与道教盛行的历史时期,所以书中出现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与佛或道相关的背景之下。

如王维信佛,他为自己取字摩诘,名和字联在一起,正好是佛教中的居士维摩诘的名字;如李商隐年轻时修道,他爱上了同在玉阳山修道的女道士宋华阳,成就了一段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情;如李季兰身为女道士却对谢灵运的后人皎然和尚动了情,而后惨遭无情拒绝……

既然提到了佛,那就先来说说我眼中的佛吧。

’几年前在云南,我曾受朋友之托,教藏族小孩子说汉语,当时我教他们的是仓央嘉措的情诗《那一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们用略显生涩的汉语一遍又一遍地念诗,眼眸清澈如水。他们显然不明白仓央嘉措寄寓在诗中的深刻意义,而心灵澄澈如他们,远比我们这些历经世事的人更接近佛。

我不禁感叹,好一个仓央嘉措,好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

而我离佛最近的时刻,我想应该就是去年在张掖的大佛寺吧。

我去过许多寺庙,但是像大佛寺那般几乎没有后期重建痕迹的,少之又少。那个午后,我和朋友坐在寺中的石桌前聊天,周遭寂静,我能听到的只有鸽子在树上不住地咕咕叫,还有风吹过时,屋檐下的铃铛发出的清脆声响。

时常听人说梵音,我固执地认为,彼时我所听到的,又何尝不能称之为梵音呢?心中有佛的那一刻,便是最接近佛的时候,无论身处红尘还是净土。

相比一心向佛的人们,修道的她们可能才真正堪称“身在空门心在红尘”:鱼玄机、李季兰、玉真公主、宋华阳……大唐的道观中,燃起的香火所镌刻的,除了喃喃诵经声,还有一段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往事。

情之一字太过诱人,莫说她们根本是尘缘未断,即便是真正遁入空门之人,也不是没有误入红尘者。

除了佛与道盛行的时代背景,唐朝留给我的另一记忆,应该就是唐传奇了。传奇,非常生动的两个字,无论是真实的他们,还是他们笔下的故事,无不可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唐传奇中不乏为人熟知的名篇,如写爱情的《霍小玉传》《柳氏传》《李娃传》,写神怪的《柳毅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写侠客的《谢小娥传》《聂隐娘》《红线》等。书中所提到的不少诗人,他们的故事均被写进了传奇中,如李益与霍小玉,韩掬与柳氏,元稹与双文(崔莺莺),顾况与红叶题诗女等。

我也终于明白,他们笔下的文字在当时以及千百年后的今天大放异彩,他们的人生必然充满了传奇。

唐传奇的盛行只是其一,唐朝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毫无疑问,是唐诗。

那一行行简短的文字,记录了那个时代从盛到衰的点点滴滴。江湖之远,庙堂之高,白首之心,青云之志……

那一句句凝练的话语,见证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落寞,“侯门一入深似海”的无奈,“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惘然,“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潇洒……

千百年前的大唐,繁华与儒雅共存,造就了太多太多的传奇,无论是对酒当歌的豪放诗人,美丽傲气的帝国公主,还是牵着白马的长安游侠,都是它令人神往的理由。

感谢我对这个时代无以言表的热忱,伴随我写完了这本书。书中所阐述的一些主观想法,也均出自我个人,算是我对大唐以及对大唐才子才女们的一些解读吧。.

最后,容我留一点私人空间,说一点私人的话。

感谢我的好姐妹柏夏。认识六年了,我们见证了彼此最绚烂的青春。去年我从新疆旅行回来,柏夏一直催我赶紧写这本书,我懒病发作,一拖再拖,最终还是在她的陪伴下完成了,想来也是十分不易。

感谢在我心情烦闷时不厌其烦开导我的师姐安思源。我是个比较敏感的人,尤其是在压力之下容易情绪化,遇到事情总是静不下心。安师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虽然她会时不时泼我一盆冷水,打击打击我,但在写作瓶颈期也是她一直陪我熬夜写到天亮。如今我定稿了,她还在继续奋战她的书稿……

当然,也要感谢编辑的宽容与理解,没有苛责我期间因为各种私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拖稿,给了我充沛的时间让我做到尽善尽美。

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

如今我终于可以带着激动和喜悦,放下悬在心口的石头了。下一本书,我们再见。

2014年9月17日 杭州

云 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