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人生的成功首先必须教孩子学会做人
“教子以德”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因为“德”既能补体,也可补智,所以古人一直遵循着这条原则来教育子女。一位名人说过:“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强调品德和做人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理念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做人在这里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学会做人,这是每个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比如希特勒,他有知识、有财富、有地位;但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讲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更要学会共处与合作,达到双赢的结果。
生活中的许多人要么把做人做事之道看得过于复杂,仿佛用尽浑身力气,也无法达到完美;要么把做人做事看得过于简单,认为率性而为,随心所欲即可。其实,做人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不仅是满腔热情、远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奋斗者具备说话办事、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必要素质。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多聪明、多能干,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做事的方法,光有一肚子大道理,空怀热切的期盼,或者只是揣着一厢情愿的想法,从来不考虑别人的需求,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做人成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虽然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但他们追求起物质利益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可以求荣卖友,可以寡廉鲜耻,甚至铤而走险,无所不为,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有一些人唯唯诺诺、见风使舵,为了攀上高枝,不惜以出卖人格,向世俗献媚,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这样的人也许在生活中能暂时获得一些世俗的利益,但这样的人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和唾弃,这能叫做成功吗?即使他们到了令人瞩目的位置,有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水平,但由于他们的人格不值一提,只能说明他们是一些如哲人所说的“享有快乐的猪”,不能说他们是成功者。由此可见,人生的成功,必须是首先做一个真正的人。
古希腊人认为。一个外表漂亮的人如果不具备好的修养,就不值得人们赞美。良好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个人的其他缺陷;通常一个人引人注意的,不会是他漂亮的外表,而是他令人赞赏的优雅举止和仪态。所以,父母们应当将好修养作为孩子品质培养的头等目标,如果没有好修养作为基础,孩子就很难成就什么大事。
具有良好修养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他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舒服。人们会不自觉地被那种与人为善的态度所感染。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下一些评语,比如“挺有绅士风度的”、“有教养,说话文绉绉的”、“太没礼貌,连句客套话都不会说”、“简直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衣服皱皱巴巴,好像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修养的人,无疑会是前面两句的最佳注释。这样的人,总会受人尊重和欢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事业发展打开局面。如果缺乏修养、不懂文明,人们都不欢迎你,以后还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好修养当然要从小培养。现在有的父母认识很片面,认为现代社会讲究个人自由,懂不懂礼仪都没有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其实,只要留意一下大众媒体,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不是懂礼仪、有修养的!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选择,但是对人修养素质的要求却是更高的,谁都不会愿意孩子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吧?
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还小,让他想怎样就怎样吧,长大了自然就守规矩、懂礼仪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缺乏修养的孩子,必然会形成礼仪上的坏毛病,时间长了,到时候想改正都难了。想想看,现在有的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不懂礼貌,饭桌上挑挑拣拣旁若无人……如果这些毛病不教育、不矫正,他会在某天早上醒来后突然变个样吗?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文明修养,与其天真无邪的本性并不冲突,反倒是越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欢迎的。
因此,为了孩子将来的顺利发展。一定要从小教他学会做人。努力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