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正说清代风云人物(Ⅰ经典珍藏)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黎萍//李仕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悠悠岁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转眼已逝去百年。在大清兰百余年的历史岁月里,有无数的风云人物点缀其间,他们的传奇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本书选取了清代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26人,并根据其身份地位、行为特征,分别叙述了他们的趣事。

内容推荐

紫禁城的帝、后们无不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或多或少地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命运。

每个帝、后就像一幅水墨画,或浓墨重笔,或轻描淡写,无不留下绵绵的回味。

这些皇帝、王后,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能,有的拓疆扩土,有的卖国求荣,他们的恩与怨、情与仇、爱与恨,连同这座宏伟的紫禁城,构成了大清朝传奇的一部分。

传奇的帝王,传奇的故事,让我们对“传奇”又有了另一种更新的认识。

我们尝试把不同的角度、多维的思路、各异的风格融入到这部书里,来讲述他们的生平逸事。为了广大的读者,我们愿意做更多的尝试。

目录

十三副铁甲艰辛创世——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

统一满洲建国大清——皇太极(1592-1643)

入主中原第一帝——世祖顺治福临(1638-1661)

开创大清盛世的一朝圣君——圣祖康熙玄烨(1654-1722)

巧夺帝位兄弟相残、励精图治续盛世——世宗雍正胤稹(1678-1735)

巅峰盛世享太平、老年禅位不交权——高宗乾隆弘历(1760-1820)

由盛转衰故步自封的皇帝——仁宗嘉庆颐琰(1760-1820)

打开国门的皇帝——宣宗道光晏宁(1782-1850)

错坐皇位的逃跑皇帝——文宗咸丰奕詝(1831-1861)

短命皇帝——穆宗同治载淳(1856-1875)

悲剧皇帝——德宗光绪载湉(1871-1908)

末代皇帝——宣统溥仪(1906-1967)

垂帘听政、断送清朝——皇太后慈禧(1835-1908)

满清第一勇士——鳖拜(?-1669)

威震西陲大将军——年羹尧(1679-1726)

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

禁烟英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185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颀炎武(1613-1682)

收复台湾、抗荷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

扬州八怪第一怪——郑板桥(1693-1765)

统一台湾第一功臣——施琅(1621-1696)

清初理学家、康熙宠臣——李光地(1642-1718)

晚明降将、开清重臣——洪承畴(1593-1665)

清朝第一贪——和珅(1750-1799)

一代奸雄——吴三桂(1612-1678)

清代帖学大家、一朝清官——刘墉(1720-1805)

试读章节

深谋远虑的皇太极

1629年,皇太极因无法忍受明朝一次又一次背叛盟约,决定御驾亲征,给他们一点教训。军队一路顺利地攻入洪山口,占领遵化城,一鼓作气,经由蓟州浩浩荡荡地向燕京进军,将城团团围住,长达一个月。一开始军队驻扎在营城北部的土城关东,后来大概是因地势不好,又移至一个叫南海子的地方,离关厢只有二里。这时候所有金兵都觉得得胜在望,非常高兴,特别是那些急于立功的贝勒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让皇太极派自己攻城。尽管众人得意洋洋,喜形于色,皇太极却平静如故,说:“我乃受上天庇佑的圣君。只要我想打,就没有攻不下来的城。但我所要顾虑的,不能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得失,如果我损失了一两位重要的将领,即使得到了一百座城池也不值得高兴!”又说,“那城里边多是愚昧的百姓,要拿下他们易如反掌。但明朝毕竟不是一天建成的,地方官员也不是通过一两次战役就能让他们全部降伏的。得到一个政权容易,守住一片疆土难啊,如果不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耐心地等待时机,就容易弄巧成拙。你们明白这个道理吧。”于是下令撤兵,还拜谒了金太祖陵。那些贝勒和士兵们都非常佩服皇太极的深谋远虑,也很感念他对于下属生命的重视。

袁崇焕蒙难“反问斗”

话说清军攻下抚顺以后,明朝的人望风而逃,没有人敢稍作抵抗。只有明朝巡抚袁崇焕坚持守在宁远城。皇太极猛攻了六个月都没能拿下。皇太极非常生气,说:“哪里来的小子敢阻挡我的精兵?”可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悻悻然地罢兵回朝。皇太极和袁崇焕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1629年冬天,皇太极率大部队围攻京城。袁崇焕得到消息后,忙从千里之外回京解围。待皇太极撤兵后,自认为功不可没,遂有些得意忘形,明朝君臣之间矛盾升温。皇太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袁崇焕这一心态的变化,于是想出了一个“离间计”,抓了明朝一个姓杨的太监关在军帐里,又派鲍承先在军帐对别人说一套事先编排好的话:“今天我们皇帝退兵,其实是袁大人的意思,等过几天,等袁将军准备好了,他们是死定了。”之后就让杨太监“逃走”了。明朝皇帝从好不容易回朝的太监那儿听说了这件事,气愤不已,心想“袁崇焕啊袁崇焕,我平日待你不薄,可你竟然里通外敌!”这时候的皇帝怒火中烧,哪里还记得袁崇焕的赫赫战功,更顾不得考虑什么“明朝岌岌可危,正是用人之际”,毫不犹豫地把袁崇焕判了“斩立决”。这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满朝文武竞没有一个想到会是皇太极从中挑拨,都认为袁崇焕真是叛国贼,罪该万死。

重读书

1633年十一月,皇太极下诏,告诉所有金、汉、蒙古的官员,说:“我听说各地有很多官兵都不喜欢读书,还认为我朝连战连胜,靠的是打仗的真本事,读书根本无用。然而去年明朝滦州、遵化、迁安、永平的守将为什么会弃城而逃呢?都是平时不读书,不知道礼义的缘故啊!而上次我朝士兵围困大凌河城达三个月之久,城内士兵誓死守城,即使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还不投降;锦州、松山的官兵,到了救兵也被杀光、城池被一座一座攻占的时候,仍然在坚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那么大的差异呢?我想就是有没有读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列位卿家,你们的儿子,凡在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都要报名读书。如果有人娇宠孩子,延误了孩子读书的年纪,那就不用再带兵出征了,和孩子们一起待在家里闲着吧!”

太祖开明

1634年七月十四日,病了一个多月的巴克什达海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

达海九岁读书,很早就学习了汉族文化,通晓满汉文化的异同,是当时罕有的人才。从皇太极登基以来,他就负责翻译明国和朝鲜发过来的公文,然后将皇太极的旨意写成中文发出去。达海写文章是好手——文辞畅达富有文采;在做人方面也是一个好榜样——尽管他的聪明是大家公认的,他却一点也不傲慢,一直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没想到这样的人竟也身染恶疾。当达海病危的消息传到皇太极那里时,他非常难过,私下哭着对侍臣说:“我一直以为达海不过得了小病,过一两天就会好,没想到他竟然一病不起。我现在很后悔他安康时没有重用他,没有给他应有的待遇和赏赐。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关照他的家族后代。你把我的意思传达下去。”于是皇太极赏赐给达海家名贵的绸缎。达海知道了皇太极对他的重视,感激得眼?目纵横,可是那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达海为皇太极翻译的汉书有《万宝全书》《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他去世前还在进行《通鉴》、《六幍》、《孟子》《三国志》《大乘经》的翻译,可惜的是这些都成了他未竟的事业。那个时代金国对汉代的典故了解很少,凡事都是按自己的理解来办。达海开始翻译汉文著作,并用满族的文字将汉代史书记下来,让金朝的臣民读并增进了对中原文化的了解。这一切都和皇太极开明的政策有关,尤其是他对汉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尽管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统治,可是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方面,皇太极是一个极有作为的君主。

狩猎遇虎

1634年十月,皇太极兴致盎然地跑到费德里山打猎。为了展现一下君主勇猛的风采,皇太极不让御前侍卫詹土谢图贴身跟随,而是划了一条界线(大概距他有二十步左右吧)令侍卫在界外跟随。于是皇太极一个人威风凛凛地在前头走着,后边以詹土谢图为首一行侍卫小心翼翼地跟随。走着走着突然一只老虎迎面而来,皇太极镇定自若,立刻引弓,一箭就射伤了老虎。疼得厉害的老虎一时发蒙,也认不得是谁射的,就怒不可遏地扑向了詹土谢图,直接就把詹土谢图从马上咬了下来。皇太极见自己的爱将身处险境,甚是紧张,大呼一声,也顾不得安危,直接冲上去和老虎搏斗。结果老虎吓得落荒而逃,最终也没有逃过追上来护驾的侍卫的弓箭。

P11-13

序言

清朝覆亡虽已九十多年了,但是清朝的“故事”却始终牵动着人们的思绪,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在近年掀起的“清史热”中,清史著述层出不穷,既有各种人物传记、传奇,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专史,雅俗并存,令人应接不暇。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林林总总清史著述很少对清朝名人逸事进行系统地发掘和梳理,而这些逸闻趣事实际上从另一面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名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是我们认识清朝名人的又一个窗口。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本书作者编写了这部《正说清代风云人物》,以便于广大读者集中了解清朝各类名人背后的故事。

《正说清代风云人物》总计选取了清代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59人,并根据其身份地位、行为特征,分别叙述了他们的趣事。由于帝王、后妃的事迹有史书详细记载,所以书中关于他们的逸闻相对多些。普通名人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少,描写篇幅相对少些。考虑到一般读者熟知清代帝王后妃,故此书颇为注重对名臣名将和普通名人的描写,以期补偿读者对他们了解的不足的缺憾。

此书不同于人物传记,在体系上并不完全依时间先后排列人物,在写作手法上也不按人物事迹发生先后顺序撰写,而是混合相间,以展现生动的逸闻为重。同时,又为了让读者对每个人物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在个人逸闻之前,都对该人物生平作了一个简介。此书也不是历史小说,并不着力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而是通过选择这些人物风趣的事迹,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再现当时人物特有的生活情景,让读者看到一个个活灵活现、性格各异的清代历史人物。

此书虽然不是学术专著,但也绝非戏说历史,而是严肃的历史读物,因此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史实性。此书人物逸闻并非凭空杜撰,而是依据前人编辑的清代人物相关传记与事迹写成,具有较大的真实性。

二是趣味性。此书既为逸闻趣事,所以在内容上专门选择生动有趣的历史事迹,而避免枯燥无味的故事。

三是客观性。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和争议性,政治人物尤其如此。历史上肯定的伟大人物,也有他平凡或者灰暗的一面。即使被历史否定的反动人物,也有某种人性化的一面。因此,此书通过讲述清代各种各样人物的逸事,来展现他们真实的形象,还原他们历史中的本来面目,而不对他们进行评价。

四是全面性。此书所选人物,除了皇帝、后妃外,还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等各种人物,他们的逸事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清代历史的一个侧面。

五是行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在有关清史的读物大量涌现的今天,希望这部《正说清代风云人物》的问世,能再向大家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清代历史知识,让大家看到这些风云人物的另一面,并给大家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带来轻松、娱乐和精神享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