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朝面孔(中国古代王朝最有谋略的人图文典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穆子青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才群体,他们胸怀韬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在政治上济世安民、在经济上定国兴邦、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在外交上能屈能伸,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或为帝王的左膀右臂、或为利益集团的智囊核心、或为农民起义的重要成员,他们才学卓绝,是中国古代王朝最有谋略的人。

伊尹、姜尚、管仲、孙膑、李斯、张良、陈平、马援、曹操、诸葛亮。刘基……他们体现着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渗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性格,积淀着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粉墨登场,然后又匆匆谢幕,将一部中华文明史演绎得迭宕起伏、异彩纷呈。历史记住了他们,他们亦成就了各自的那个时代。天朝更替,他们是其间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最为生动的天朝面孔。

内容推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出了古人面对历史时的感悟,往者已矣,今人面对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盛世欢歌,末世苍凉,都在荡气回肠的一声叹息中灰飞烟灭,只留下今人在其中寻觅着历史的经验和人生的谋略。

《天朝面孔——中国古代王朝最有谋略的人》选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20多位权谋重臣,将其最为清晰和生动的面孔呈现给您。书中对每个人物的介绍详略得当,评价中肯,重点叙述了他们运用智慧的具体过程,既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又注重文学性、趣味性,内容严谨,语言流畅。

目录

前言

张良

 从奴隶到宰相/2

 反问计助商灭夏/3

 征讨四方诸侯国/4

 发动鸣条决战/4

 放逐太甲/5

姜尚

 早年的贫困生活/8

 渭水垂钓得志/9

 辅佐文王壮大国力/10

 孟津观兵/11

 牧野誓师/12

 第一个受封齐国的功臣/13

管仲

 管鲍之交/18

 编《黄鹄歌》逃脱追杀/18

 陈说霸王之道,受封为相国/20

 缓谏桓公,致力改革/21

 帮助齐桓公获取“尊王”美名/22

 制定“攘夷”之策/23

 成就齐桓公的霸业/25

 利用经济手段制服鲁梁/27

 临终之前谈论宰相人选/27

孙膑

 以诈疯迷惑庞涓/30

 三驷之法赢得赏识/30

 围魏救赵的战术/31

 减灶诱敌的战术/32

李斯

 学成后入秦致仕/36

 进谏秦王谈论统一之道/37

 遭驱逐后写《谏逐客书》/37

 设局谋谄害韩非/38

 建议秦王设置郡县/40

 建议秦王统一文字/42

 焚书坑儒事件/43

 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44

 督责之谏未能免杀身之祸/47

张良

 博浪沙行刺秦始皇/50

 下邳桥忍辱拾履/50

 与刘邦相遇相识/51

 西进路上出谋划策/51

 劝谏安置百姓/53

 鸿门宴斗智/54

 退出关中烧栈道/56

 借筷子反击谬论/58

 用脚踢刘邦的脚后跟/60

 四面楚歌项王自杀/60

 封雍齿安定诸侯/62

 说服刘邦建都关中/63

 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63

陈平

 违反世俗自主择婚/66

 宰肉言志的故事/66

 两次出逃,三次择主而仕/67

 一席话巧释刘邦疑心/68

 反问范增/69

 乔装诱敌/70

 力擒韩信/70

 对灵哭奏表忠心/72

 韬光养晦装无能/72

 联手周勃翦灭诸吕/73

 畅言丞相之责/75

马援

 生逢乱世,大器晚成/78

 审时度势,坐待时机/78

 上书刘秀谋翦隗嚣/80

 南征交趾,用兵如神/81

 烈士暮年,马革裹尸还/82

曹操

 诈病离间叔父/88

 衙门悬棒,不畏豪强/88

 献刀脱离险境/89

 陈留起兵讨伐董卓/91

 奉天子以令众臣/91

 望梅止渴的故事/93

 割发代首的故事/93

 官渡之战大胜袁绍/94

 爱才、容才、广招天下才/96

 征乌桓,伐刘表/97

 赤壁之战令三足鼎立/98

 征伐关中留遗憾/98

荀■

 少年时离乡脱祸/104

 一席话保全三城/104

 力劝曹操迎接献帝/106

 力劝曹操决战官渡/107

 英年辞世,疑存千古/108

荀攸

 独具慧眼,智识杀人犯/112

 设计挽败局/113

 献计攻吕布/114

 声东击西袭白马/114

 官渡战前烧毁敌粮/115

 乘乱取敌的谋略/116

诸葛亮

 躬耕南阳,静观时势/120

 隆中对结束隐居生活/121

 联合孙权抗击曹操/123

 五次北伐中原/125

司马懿

 骗取曹操的信任/130

 力劝曹操用兵益州/131

 提议实行军屯制度/132

 借吴之力解樊城之围/133

 迁升魏朝尚书/134

 缓兵之计擒杀孟达/134

 谨慎持重对抗诸葛亮/136

 率兵远征公孙渊/137

 行韬晦计诛杀曹爽/140

房玄龄

 下决心投奔李渊父子/144

 与杜如晦同辅李世民/145

 策划玄武门之变/146

 勤恳辅政/147

 上表反对东征/149

狄仁杰

 奇才的三个小故事/152

 不顾安危,刚直进谏/152

 《檄告西楚霸王文》/154

 上密表救人/155

 狱中智免灾祸/156

 镇守边疆,安定边镇/158

 暗中谋划复唐/159

赵普

 赵匡胤的心腹智囊/164

 策动陈桥兵变/165

 镇压后周二李的反抗/166

 提议宋太祖杯酒释兵权/167

 “强干弱枝”的措施/169

 “先南后北”的主张/171

 复谋相位有功亦有过/172

 半部《论语》治天下/175

寇准

 少年时代锐意进取/178

 挽衣留谏的佳话/179

 受诬陷被贬青州/179

 策划废立太子/180

 在朝廷上犯颜激辩/181

 受挑拨被贬陕州/182

 孤身斗“五鬼”/183

 一生中的两次过失/184

 智破丁谓的诡计/186

 高风亮节令枯竹生笋/187

耶律楚材

 三年磨难,两手准备/190

 投靠成吉思汗/190

 拥立窝阔台登上帝位/191

 为国为民强争巧谏/192

 辅佐窝阔台改革/194

 屡次进谏保护百姓/195

 难得信任,名臣忧死/196

刘基

 未出山便知天下事/200

 先机料敌,大败陈友谅/200

 襄定兵制,功成身退/202

张居正

 遇顾磷缓中科举/204

 因庚戌之变引身退居/204

 时来运转,一岁数迁/206

 尽职尽责辅佐幼主/207

 大刀阔斧整顿吏治/209

 推行“一条鞭法”/210

 平息“夺情”风波/211

 死后遭遇横祸/213

范文程

 反间计除去袁崇焕/216

 假借议和掳掠明朝边境/217

 一眼看透洪承畴/218

 入关抚恤安民/218

 敷衍多尔衮躲过灾难/220

 举贤荐能的伯乐/220

曾国藩

 十年七迁,官封二品大员/224

 创建湘军对抗太平军/225

 “曾剃头”、“曾屠户”/226

 指挥部队围攻安庆/227

 和清朝统治者斗法/229

试读章节

姜尚,即吕尚,又名子牙,周人尊称其为“太公望”、“师尚父”,后世称他为“姜太公”。

传说,姜尚的祖先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日吕尚”。吕氏家族世代享受封邑的俸禄,但到吕尚时,家道已经中落。

姜尚出生于商朝末年,此时的商王朝在商纣的昏庸治理下,已是满目疮痍。姜尚生逢乱世,长期过着穷困的生活,遭遇各种曲折,这反而使他的一生带上了传奇色彩。他早年居住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屠牛为业,后来又辗转到黄河之滨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做卖酒生意。他隐居于东海之滨,垂钓于渭水河畔,足迹遍及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广大地区。商朝末年,纣王无道,重用刑罚、脯醢大臣、役使诸侯、残害百姓,整日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的劣迹相比于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取悦妲己,纣王不惜劳民伤财,造离宫别馆、筑亭台楼阁、建酒池、悬肉林,让男女裸体追逐于酒池肉林间。此时殷商已经衰落到与夏桀时的夏朝差不多的地步,社会黑暗、奸臣当道、政治极度腐败,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商与各诸侯国、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彼此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由于姜尚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下层民众之中,长期亲身经历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对当时的世态人情了如指掌。他过着与下层民众同样悲惨的生活,从而对下层民众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这些经历增加了姜尚的见识,为他后来驾轻就熟地协助周武王观兵孟津、决战牧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渭水垂钓得志

在商的西边有一个附属国叫周,周的诸侯王叫西伯,姓姬名昌,人称两伯侯。西伯侯看到商王朝正在衰落,就笃行仁让、敬老慈少,积极网罗人才,着意发展经济,实施勤俭立国和裕民敢治,社会秩序井然,国力逐渐强盛。

姜尚听说西伯侯爱惜人才、立志兴邦,决定到西周去一展抱负。他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栖身于石番溪,垂钓于兹泉。

传说,姜尚一开始垂钓于渭水之滨,三日三夜,鱼都不上钩,他很愤怒,脱衣免冠,发誓定要钓上鱼来。这时,有一个老农走来,见到姜尚的样子,对他说:“先生改日再钓,钓丝务必要细,鱼饵务必要香,投竿务必要轻。”姜尚听后,来日按照老农的说法去钓,果然钓上大鱼。他仔细揣摩后得出钓鱼的诀窍:巧设诱饵,坐待时机,放长线,钓大鱼。他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思考政事当中,从中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便决心静观世变,待时而动。随后,他索性用直钩钓,嘴里说着:“鱼儿,你要是愿意上钩,你就上钩吧!”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的由来。

关于姜尚与周文王相遇的故事,《吕氏春秋》和《史记》都有记载。《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姜尚曾经不得意,很穷困,年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出去打猎之前,一占了个卦.,卦辞说:“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熊,得到的是辅佐你完成霸业的人才。”周西伯果然在渭水北边遇到姜尚,和他交谈,大为高兴,说:“我的先代君主太公说‘一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将靠着他而兴盛’。您就是这个人吧?我想您很久啦。”周西伯和他坐车回去,任命他做统帅军队的官。

这一段颇具神话色彩的记述,从表面上看是天意,如果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情况,不难看出,西周兴国正需要姜尚这样的人才,而姜尚要寻求明主,施展才能,西周又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二人相遇又是历史的必然。而姜尚垂钓于渭水之滨,完全是在静观文王是否真像别人说的那样贤明,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形象,从而引起文王的注意。

《史记》里还有关于姜尚与文王相遇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的记述:  有人说,太公学识渊博,曾经服侍过商纣王。纣王暴虐无道,太公就离开了他,游说诸侯,没有人赏识他,最终才归附周。当时姜尚还是平民百姓,隐居在海滨。西伯侯被纣王拘禁在■里,散宜生和闳天了解姜尚而请他出来。姜尚说:“我听说西伯贤明,孝敬老人,何不到那儿去呢。”他们三人寻找美女和宝物献给纣王,用来赎回两伯侯,西伯侯因此被释放同国。

这一段虽然破除了前一个版本的神话色彩,却更说明了姜尚和文王相遇的历史意义。

辅佐文王壮大国力

姜尚与西伯侯■溪相遇,开始了辅佐文王、共谋翦商的大业。西周逐渐强盛起来。西伯侯常施德政,经常私下或当面指责商纣的不义行为,常遭商纣王的忌恨。西伯侯、九侯、鄂侯曾是商纣手下掌管军事的三位重臣。商纣王为了防止诸侯叛乱,就加重了刑罚,并发明了一种酷刑,叫炮烙之法,就是让犯罪的人在烧红的铁柱上行走,然后任其掉进火中活活烧死。西伯侯极力反对这种不人道的酷刑。九侯有一个女儿,长得很漂亮,九侯把她献给了纣王。后来,由于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荡的音乐,纣王一怒之下将她杀了,并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曾与纣王争辩,言辞很激烈,纣王将他制成了肉干。西伯侯听说这些,暗自叹息,不料被崇侯虎听到,崇侯虎是东方诸侯,畏惧西周的强大,就准备借这个机会翦除西伯侯。他将西伯侯暗自叹息的事告到纣王那里,并夸大其辞、添油加醋。纣王听后恼怒不已,派人抓住西伯侯,并将其囚禁在■里(今河南汤阴北)。

姜尚与西周大臣散宜生、闳夭等人商议解救之策。最后,他们鉴于纣王喜欢听信谗言、贪恋女色、性喜游猎的性情,便求得有莘国的美女、骊戎的骏马和有熊氏的九驷,另外还有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先买通了商朝佞臣费仲,然后进献给纣王,纣王才赦免了西伯侯。

西伯侯为了取得纣王的信任,将洛河以西的土地献给纣王,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认为有利可图,答应了西伯侯的请求。从此诸方各国的臣民都铭记西伯侯的功德。纣王还赐给西伯战斧命他征伐其他诸侯,管理西方诸侯国,而这些地方的民众都一心向他,顺从他,将心归附于他。而纣王自己却先后起用了善于阿谀奉承又贪心的费仲,和喜欢搬弄是非的恶来,不得民心,诸侯们纷纷离开商朝归附西周。P8-10

序言

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充满了政权更替,兼并攻伐,相互倾轧,几许浮沉。多少英雄豪杰,被推到了历史的峰口浪尖。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个特殊的人才群体,他们胸怀韬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在政治上济世安民,在经济上定国兴邦,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在外交上能屈能伸;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或为帝王的左膀右臂,或为利益集团的智囊核心,或为农民起义的重要成员;他们才学卓绝,是真正的人才。

这个群体中,可圈可点者大有人在:助商灭夏,忠心耿耿的伊尹;屠牛卖饮,渭水垂钓的姜太公;官拜为相,助成霸业的管仲;诈疯活命,围魏救赵的孙膑;入秦致仕,处心积虑的李斯;圯下拾履,胸藏锦绣的张良;六出奇计,韬光养晦的陈平;大器晚成,马革裹尸的马援;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这些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人生境遇各异,最终结局也大相径庭,但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这正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在他们那里,体现着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渗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性格,积淀着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粉墨登场,然后又匆匆谢幕,将一部中华文明史演绎得迭宕起伏、异彩纷呈。历史记住了他们,他们亦成就了各自的时代。天朝更替,他们是其间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最为生动的天朝面孔。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人也并不完美。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具有种种人性的弱点也在所难免。这些人之中,有的勾心斗角,有的身败名裂,有的费尽心机,有的备受指摘,或许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却又是不得不看到的,又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使得生动的天朝面孔愈发生动。

认识和解读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才群体殊非易事,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他们的一生,实际上也就是进行谋略创造和谋略实践的一生。谋略这个概念或许太大,在此不妨称之为心机,或者智慧。他们是中国古代王朝最有智慧的人。

孙膑的“围魏救赵”、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狄仁杰的“远谋复唐”、范文程的“巧施反间”、曾国藩的“明哲保身”……正是因为他们有种种的智慧,才可以力挽狂澜,才可以解人于倒悬,制胜于将败,扶大厦于将倾……

中华民族智慧的沃土,培育了智慧的奇葩。这些中国古代王朝最有智慧的人的奇谋妙策,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如果研究得法,运用得当,必定能够给予我们的人生以有益的启迪。

这本《天朝面孔——中国古代王朝最有谋略的人》选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22人,将其最为清晰和生动的面孔呈现给您。书中对每个人物的介绍详略得当,评价中肯,重点叙述了他们运用智慧的具体过程,既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又注重文学性、趣味性,内容严谨,语言流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出了古人面对历史时的感悟,往者已矣,今人面对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盛世欢歌,末世苍凉,都在荡气回肠的一声叹息中灰飞烟灭。只留下今人在其中寻觅着历史的经验和人生的智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希望本书能给您一些启示。其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