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哈·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纪伯伦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黎巴嫩)纪伯伦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哈·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纪伯伦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纪伯伦的散文作品。 《纪伯伦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论施舍》;《论饮食》;《论劳作》;《论悲欢》;《论房舍》;《论衣服》;《论买卖》;《论罪与罚》;《论法律》;《论自由》;《论理智与热情》;《论痛苦》;《论自知》;《论传授》;《论友谊》;《论说话》;《论时间》;《论善与恶》;《论祈祷》;《论逸乐》等作品。 目录 音乐 音乐 纳哈万德 伊斯法罕 萨巴 莱斯德 先知 船的到来 论爱 论婚姻 论孩子 论施舍 论饮食 论劳作 论悲欢 论房舍 论衣服 论买卖 论罪与罚 论法律 论自由 论理智与热情 论痛苦 论自知 论传授 论友谊 论说话 论时间 论善与恶 论祈祷 论逸乐 论美 论死亡 道别 泪与笑 泪与笑 爱的生命 一个传说 诗人的死是生 美人鱼 笑与泪 梦 美 火书 废墟之间 梦幻 昔与今 睿智来访 现实与幻想之间 致我的穷朋友 田野上的哭声 在目光之下 爱情秘语 情侣 幸福之家 过去的城 两种死 我的朋友 情话 我的生日 灵魂谈心 风啊 组歌 诗人之声 结束语 暴风集 被囚禁的君王 庙门上 神女 我们与你们 神子与猴孙 梦景 巨人 口蜜腹剑 雄心壮志紫罗兰 言语与夸夸其谈者 珍趣集 外壳与内核 灵魂告诫我 昨天·今天·明天 更大的海洋 寂寞与孤单 无声的忧愁 施舍 友谊 败兮胜所伏 先行者 你是你的灵魂的先行者 狮子的女儿 圣徒 批评者们 四诗人 我的信仰之鸟 全知与半解 学者与诗人 价值 最后的醒悟 疯子 喂,我的朋友 稻草人 两个修道士 聪明的狗 七个自身 公正 聪明的国王 宏愿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三只蚂蚁 善神与恶神 夜神与疯子 面孔 被钉在十字架上 当我的忧愁诞生时 当我的欢乐诞生时 完美世界 流浪 流浪者 衣服 兀鹰与云雀 泪与笑 两位储妃 修士和禽兽 先知和少年 肉体与灵魂 和平与战争 两个守护神 雕像 疯子 青蛙 法律与立法 金腰带 出家的先知 陈年佳酿 两首长诗 鼠与猫 石榴 一神与多神 如此聋妻 探寻 路 和平感染 古稀之年 寻找上帝 大河 两个猎人 集外集 卷着的报纸 人分四类 美 生命多么慷慨 存在的良心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 你们有你们的语言,我有我的语言 我爱劳动者 我们都祈祷 盲诗人 试读章节 我坐在心上人的身旁,听她谈天。我侧耳聆听,默不作声。只觉得她的声音里有一股力量,令我的心为之颤动,如同触电,使我与自身各奔东西。于是,我的灵魂腾空而起,直上无垠太空,忽看宇宙成梦,又见躯体似窄狭牢笼。 一种奇妙的妖术迎合我那心上人的声音,打动我的感情。她的话已让我感到心满意足,竟使我淡忘了她的声音。 众人们,她就是音乐。当我的心上人叹息时,我听到了那音乐,不久又听到一些话语,听到她边说边发出轻轻笑声。我时而听她发出断断续续的字眼,时而听她道出连续不断的词句,时而听她吐出几个词语,且尚有一半留在双唇中。 心上人心中的激情,我亲耳听到,致使我顾不上仔细琢磨那些话语的本质,只能倾心欣赏她那体现为音乐情感的精髓,那就是灵魂之声。 是的,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曲谱是拂动情感琴弦的和煦惠风。音乐是纤细的手指,敲开情感的门扉,唤醒昔日的记忆,将漫漫长夜包裹着的、为过去带来影响的桩桩事件公布于众。 音乐是细腻的和声,被谱写在想象力的册页上。悲乐是犹豫和痛苦时刻的记录,欢歌是吉祥与快乐时辰的回忆。 音乐是一组悲哀之声;听到它,你会停下脚步,使你的胸间充满苦闷和忧烦,向你描绘幽灵般的不幸与辛酸。 音乐是一组欢乐之歌;领悟它,你的情感会被之牢牢吸引,致使你的心在胸间舞蹈蹁跹。 音乐是琴弦的响声;它带着情侣心中的波澜进人你的耳际。或许因情人远在天边,相思之情使你的双眼涌出焦灼的泪珠;或许因灾星的牙齿给你造成的伤口疼痛,令你泪如泉涌;或许你的双唇间溢出微微笑意,真实地显现你的幸福与快慰情怀。 音乐是临终者的躯体;既具有源自精神的灵魂,又有出自心田的意识。 人类出现了。我启示人类,音乐是天降的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而是将埋在心里的东西诉说给心,因此它是心灵的私语。它像爱情,影响遍及众人群生。柏柏尔人在沙漠里用它歌唱,歌声震撼了宫中君主的两肋。丧子的母亲把它融人自己的号丧之中,它是令无机物之心碎裂的哭声。欢喜的人们把它播撒在自己的欢乐里,它是令遭难者开心的歌声。它像太阳,因为它用自己的光辉复活了田野上的一切花木。 音乐像明灯,赶走了灵魂里的黑暗,照亮了心田,心底因之见天。我的天命里的乐曲是真实个性的影子,或是活的感官的幻想;灵魂就像一面镜子,竖立在一切存在事物及其变化之前,那些影子的形象及幻想的图像都会映人镜中。 灵魂是揣测风口上的一朵柔嫩的花,晨风能够吹拂动它,露珠会拗弯它的脖颈。同样,鸟儿的鸣唱能够把人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唤醒,让其侧耳聆听,仔细体会,和鸟儿一道赞美鸟儿的甜蜜歌声及其柔情的创造者一智慧之神。鸟鸣声在人的思想中激起一种力量,使人问自己及周围的一切:那只微不足道的小鸟儿向他秘密吐露了些什么,又是什么拨动了他情感的琴弦,并且把前人著作的内涵揭示给他?他想问小鸟是否和田野里的花儿说过话,或者与树枝条儿聊过天,或者是否模仿过淙淙流水声,或者是否与大自然把杯对饮,但却没有办法得到回答。 人不知道高站枝头的鸟儿在说什么话.不晓得淌在石上的溪流在唱什么歌,更不明白从容缓慢来到海岸的波浪在抒什么情。人不理解雨点落在树叶上,或用它那轻柔的手指敲击玻璃窗时在讲什么。但是,人却觉得自己的心理会这所有声音的意思,故时而因高兴而兴奋激动,时而又因忧伤而惆怅叹息。那声音用暗语与人交谈,那暗语则是人类出现之前由智慧所创造的。人的灵魂与大自然交谈过数次,而人却站在那里,瞠目结舌,也许用泪水取代了言语,因为眼泪是最得力的翻译家。 朋友,和我一道走吧!到记忆的剧场去,在岁月卷起的国度里访问音乐之家。来呀,看看音乐对人类的每一个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吧! 迦勒底人和埃及人把它当作伟大的神灵,对之顶礼膜拜,为之高唱赞歌。我相信波斯人和印度人将之视作上帝在人间的真正灵魂。波斯人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音乐是天上的仙女,因恋上世间一凡人,于是自高天下凡,与情人相会……众神灵得知此事,勃然大怒,随派风神追赶,顷刻之间将她撕了个粉碎,又将碎片遍撒天空和世间各个角落。虽然如此,但仙女灵魂未死,仍然活着,在人类的耳际间安居下来。 印度一哲人说:“乐曲的甜美增强了我关于美永恒存在的希望。” 在希腊和罗马,音乐是大力神,并且为之建造了宏伟庙宇,人们至今仍向我们谈起庙宇规模及宽敞祭台,通常供上最佳祭品,焚上最芬芳的香火。人称此神为“阿波罗”,人们竭尽才能描绘它,把一切优点都集中在它的身上。它像挺立在河道中的巨树,左手抱吉他,右手抚琴弦,头高抬代表雄伟,二目远视似在观察万物深处。 人们说,阿波罗的琴弦声是大自然的回声。那悲壮的弦声是从鸟儿鸣唱、水的流动、微风叹息和树枝沙沙响声中采集而来的。 他们的神话里有这样的传说:音乐家奥尔菲尤斯的琴声打动了动物的心,于是猛兽和植物紧紧随之,鲜花向之伸出脖颈,树枝对之弯腰,就连无生命的事物也纷纷动起来,然后碎裂开来。P3-5 序言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名叫“贝什里”的山村。 父亲哈利勒(1844-1909)曾是负责征收牲畜税的乡官。 母亲名叫卡米莱(186-1904),以精力旺盛、聪明干练闻名乡里,与哈利勒结婚之前,曾嫁给堂兄哈纳·阿卜杜·萨拉姆(客死巴西),卡米莱曾随他去巴西,生下儿子布特鲁斯。第二次嫁给一亲戚优素福.伊里亚斯·吉阿基阿。但此次婚姻一开始便不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还未来得及判定它的价值,丈夫便撒手人寰。之后,她嫁给了哈利勒.纪伯伦,生下纪伯伦、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母亲对纪伯伦的影响是巨大的。 纪伯伦五岁时,被送进距离贝什里很近的马尔·耶沙阿修道院小学,接受读、写规则训练。然而,使纪伯伦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得以发展的是赛里姆。达希尔医生。纪伯伦对他的恩泽牢记不忘。这位医生逝世于1912年,纪伯伦曾以动隋的言辞哀悼他,文章发表在《西方明镜》上。纪伯伦写到:“雪杉青年逝去了。雪杉的儿女们,来吧,让我们用月桂树叶和玫瑰花做蹬尸床抬着他,遍游山谷和坡地吧!” 在故乡,纪伯伦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里度过了快乐、多趣的时光。那里有黎巴嫩最神圣、最美丽、最引人人胜的风光;神杉和卡迪沙谷地的美景,曾给予过他的心神和想象力以无数启迪,给他的文章言辞与绘画色彩中注人了数不清的美。 波士顿的家(1895) 纪伯伦刚满十二岁,家庭生活遭遇重大灾难,父亲被控侵吞所收税款,被投人监牢,财产被查封。 卡米莱竭力挽救局势,但毫无结果。1894年,她带着四个孩子离开贝什里,前往巴黎,通过一位亲戚,要回了部分财产。继而从法国首都举家前往美国。1895年到达波士顿,定居在华人区。 在波士顿,母亲和布特鲁斯经商,妹妹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则为邻居打工。纪伯伦进入一所平民学校,继续学习。一位英文女教师注意到了纪伯伦的天赋。纪伯伦的天赋也引起了艺术家法里德·荷兰德·戴伊的注意。戴伊接受了纪伯伦,并领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1898年,是纪伯伦在平民学校度过的最后一年,他结识了美国女诗人约瑟芬.毕布迪(约瑟芬·布鲁斯顿)。纪伯伦为她画了像,女诗人写信给戴伊说:“这幅画像,对我来说是一桩幸事。” 在黎巴嫩——希克玛学校(1898—1902)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同时也实现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纪伯伦于1898年回到黎巴嫩,进人著名的“希克玛”(睿智)学校读书。 纪伯伦在这所学校读书三年,受名师指导,掌握了阿拉伯语和法语。胡里·优素福·哈达德就是名师当中的一位。 纪伯伦在黎巴嫩期间,数次回故乡贝什里探望父亲,并结识、爱恋上了一位富家小姐。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最后以他的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里的结局而告终。后来,有人问故事里的这段恋情是否就是他的亲身经历,纪伯伦说,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 在贝鲁特,纪伯伦还结识了艺术家哈比卜·苏鲁尔(1860-1927)和曾于1943年担任黎巴嫩国家元首的阿尤布·塔比特(1882—1947)及其胞妹苏尔丹娜·塔比特(一说这位姑娘或寡妇就是纪伯伦的初恋情人)。 返回波士顿(1902—1908) 纪伯伦得到胞妹苏尔丹娜逝世的消息,立即离开黎巴嫩,于1 902年回到波士顿。 在这一阶段,纪伯伦经历一系列悲剧:同母异父哥哥布特鲁斯于1903年(一说1902年)3月逝世,母亲逝世于1903年(一说1902年)6月……但也相继迎来了命运的转折,首先结识玛丽·哈斯凯勒(1872一1964)这位他的终生好友,正是她将纪伯伦推向文学艺术成功之路,她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他还结识了艾敏·欧莱卜,他办的《侨民报》为纪伯伦打开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大门,使纪伯伦作为阿拉伯世界空前的诗人出现在阿拉伯世界。他的《梦景》一文便是起步的星星之火。 1904年,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关怀下举行了画展。就是在这个画展上遇到了玛丽·哈斯凯勒,由她介绍认识了法语女教师米士琳。纪伯伦很喜欢米士琳,并为她画了肖像。 1905年,发表第一部作品《音乐短章》。 1906年,艾敏·欧莱卜为他出版《草原新娘》。 1908年,发表第三部作品《叛逆的灵魂》。 在巴黎(1908—1910) 在玛丽·哈斯凯勒的鼓动和资助下,纪伯伦前往艺术之都,于1908年6月末到达巴黎。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见识了古典流派和新流派等各种艺术流派,并在高利扬科学院期间参观、研究了这些流派艺术。他还访问了许多著名画家,如罗丹、马尔席勒、毕鲁诺等,参观巴黎、伦敦的许多博物馆、古迹和美术馆,随行者有他的好友、希克玛学校的同学优素福·侯维克和艾敏·雷哈尼。 1909年,获悉父亲去世。父亲去世之前,纪伯伦曾电祝父亲安康。 1910年春,纪伯伦展出自己一幅画作《秋》。 1910年10月22日,纪伯伦离开巴黎,在掌握了艺术秘密,心与眼饱受艺术熏陶之后,回到波士顿。 在波士顿,“金环学会”成立(1910__1912) 1910年11月初,纪伯伦到达波士顿,在那里参加了1911年成立的“金环学会”的创建工作。该学会的宗旨是让黎巴嫩、叙利亚侨民了解波士顿事件,支持他们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 1912年5月,纪伯伦见到“金环学会”邀请的客人、巴哈教领袖阿布杜·巴哈·阿巴斯。纪伯伦访问了他,并为他画像。 尽管有妹妹和玛丽·哈斯凯勒在波士顿,但纪伯伦住在那里并不开心,觉得想象力和抱负都受到了限制,于是决定迁往纽约。艾敏·雷哈尼已向他发出邀请。 在纽约度过的最后岁月(1912—193 1) 在纽约居住期间,是纪伯伦居住时间最久、也是创作最丰富的阶段。纪伯伦离开波士顿之后,便定居纽约。他这颗星已升起在文学天空。 纪伯伦是一位文学家,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写作。玛丽·哈斯凯勒指导他用英文写作。他相继发表了: 《被折断的翅膀》 1912年(阿拉伯文) 《泪与笑》 1914年(阿拉伯文) 《疯子》 1918年(英文) 《行列之歌》 1919年(阿拉伯文) 《暴风集》 1920年(阿拉伯文) 《先行者》 1920年(英文) 《珍趣集》 1921年(阿拉伯文) 《先知》 1923年(英文),这是纪伯伦最重要的著作。 《沙与沫》 1926年(英文) 《人之子耶稣》 1928年(英文) 《大地之神》 1931年(英文),该作品在纪伯伦逝世前几天问世。 1920年4月,纪伯伦与旅居纽约的阿拉伯诗人和文学家成立了以他为首的“笔会”。该笔会的宗旨是复苏、革新并发展阿拉伯文学,使之积极干预生活,在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员有米哈依勒·努埃迈、伊利亚·艾卜·马迪和奈西卜·阿里杜等。 纪伯伦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一1918),他积极参加了政治解放运动,并加入了救助难民委员会。 纪伯伦是位情感丰富的人,他与黎巴嫩籍、侨居埃及的女作家梅娅·齐雅黛(1886-1941)之间的情书往来达十五年之久(1914—1929)。 1929年1月,举行庆祝会,纪念纪伯伦在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二十五周年(四分之一世纪)。有许多阿拉伯人和外国人参加。 1926年,纪伯伦因工作繁重,身体开始衰弱。但他并未在乎病痛。他决心已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这样,疾病一天天侵入他的肌体,而他却仍然沉湎于绘画和写作之中,直至193 1年4月10日,他躯体中的生命火炬熄灭。但是,饱浸他的生命和精神、灵魂之油的火炬,却一直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 1931年8月21日,纪伯伦回到了他所深爱的黎巴嫩,长眠在他故乡的马尔西克斯修道院,静赏大自然的美与静谧,分享着雪杉的不朽与盖努比谷地的圣洁。 纪伯伦逝世之后,他的英文作品《流浪者》和《先知花园》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问世。他的许多遗作和手稿有待于收集、发表。因为他毕生沉醉于绘画和写作,并无其他爱好,故他的已知作品与此相比,就显得太少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