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辑)》是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幸福人生讲座的精华集萃,是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幸福教程。快节奏的生活经常使人们感到疲于奔命,身不由己。书中的3位老师蔡礼旭,钟茂森,肖陈颖,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通达的了悟,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解如何运用这传承五千年的智慧去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德行与智慧的提升,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更能强烈感受到对生命的关怀与感恩。
家和则万事皆兴,孝顺则百善皆来。有智慧地去教育孩子,便会成就其一生的人格与幸福。读罢全书,便觉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有智慧,转身便是。
《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是一部指导现代人获得身心和谐、家庭和睦、事业成功的人生智慧宝典,倡导大众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解行并重、知行合一,获得五福临门的幸福人生。
《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辑)》收录的是蔡礼旭主讲的《家和万事兴》,钟茂森主讲的《百善孝为先》,肖陈颖主讲的《爱心伴孩子成长》。
《家和万事兴》是蔡礼旭老师教学演讲的核心课题。蔡老师为我们开解了古代婚礼“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深刻内涵,进而阐述夫妻关系对维系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重要性,讲解如何经营夫妻关系、如何维系家庭的和谐。夫妇为五论关系之首,夫妇和则家道成。夫妇在相处的过程中能时时不忘走入婚姻的初心,以情义、恩义、道义相交;以身作则,力行孝道,养亲身心,为下一代做出“身教”的榜样,便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家道家风。
《百善孝为先》,钟茂森博士主要讲解了“为何称孝为百善之先”、“孝的真实义”、“孝如何力行”三个方面的内容。他结合《孝经》中古圣先贤的孝道教育,开解“孝为德之本”、“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道理,向人们诠释了孝是人生修德立业的根基。演讲中最精彩感人的部分,是钟博士讲述自己三十年来在母爱的教育、圣贤文化的熏陶中快乐成长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他时时不忘回报亲恩,以亲志为己志,勤学苦读,一次次圆满母亲的志愿,最终成为一代优秀学子。
《爱心伴孩子成长》,是肖陈颖老师教学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她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她认为德行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落实《弟子规》,让孩子重力行、重实质,孩子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才能懂事、乐学,并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演讲中,肖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证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今天第一堂跟大家分享的是“家和万事兴”。何处是家呢?最近深刻感觉到我们整个民族是一家。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我们全球华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面对这个灾难。不管海内外哪一个角落,大家都心系着祖国这些受难的同胞们,不管是物力还是财力,都是尽力付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这次的事件当中感受到,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宗的这些教诲。我们懂得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我们与所有受难的人感同身受,希望能成为他们背后最强的动力,能给予他们支持的力量。所以在义演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很多同胞对这些孤儿们讲,你们别担心,你们背后有13亿的家人在支持着你们。这个就是我们的民族性。我们整个民族是一家,所有人都期盼着我们这个家族能够更加兴盛、更加兴旺起来。所以,整个传统文化的复兴,也牵动着海内外华人的心,祖国的强大也让海内外所有的华人感到欣慰,感到光荣。
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大时代,面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复兴,都希望能尽一份心力。那如何尽心力呢?我们自己的小家就好像这个大家族的一个细胞一样,我们只要尽到我们为人子的本分、为人夫的本分、为人妻的本分,我们在家庭中都尽好我们的本分,在工作当中也都尽好我们的本分,那每一个家庭、企业都会非常的幸福、健康,我们的民族一定是非常和谐的。
我们有高远的目标,落实在哪里呢?就落实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所以我们把自己的家经营好,就是对我们社会民族最大的贡献。因为我们做好了,我们的夫妻就是社区的榜样,我们的团体、我们服务的单位就是社会的榜样,那就是功在社会、民族。一个人对社会、民族的贡献绝对离不开他的家庭跟生活,所以让我们自己这个家庭、家族首先能够和睦,就非常的重要。而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角色是夫妻,夫妇和则家道成,这个家庭的家道、家风就可以兴盛起来。
我们看到社会当中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其实它的根源在夫妻关系。因为夫妻关系和乐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他会非常相信人与人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可是假如夫妻都不和睦,孩子从小看在眼里,连他最尊敬的父母都不和乐的时候,他很难相信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所以夫妻的和乐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还有他对人的一种信任度。我们把夫妇关系进一步展开,就可以了解到,夫妇的和睦直接维系着社会、国家的安定。因为夫妇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组成,有夫妇,而后才有父子关系,才有兄弟关系,进而延伸到君臣关系跟朋友关系。
夫妻是孩子的榜样,夫妻关系好,父子、母女……这些关系就和乐,孩子就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恭敬父母。他踏入社会,自然就能尊重领导,效忠于他的单位。俗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所以真正要让所有的单位、企业兴盛,有更多的忠臣出来,根源还是在家庭,在于父子关系,在于孝道的承传。兄弟和睦了,他踏出家庭的时候,自然觉得,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所以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很自然地就和乐。因此夫妻的和睦、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走入家庭、走入婚姻,这是人世间最大的一件事情。
在古代的婚礼中,结婚那一天,丈夫要去迎娶的时候,先要昭告天地。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我是没有这个经验。我看大家都在点头,好像都昭告过天地。从这里,我们就能了解到,我们的文化里面,婚姻是不是两个人的事?夫妇的结合是要对社会负责任的,要昭告天地。我们两个今天结合了,我们要期许这个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利益这个社会,能利益这个民族,而不给这个社会添负担,甚至要为两个家族往后更幸福的未来负责。所以这也是两个家族的事情。
昭告完天地,迎娶以前有一个仪式,是父亲举杯敬儿子的这个礼节。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都是我们给父亲倒茶、敬酒,怎么可能父亲给我们敬酒?大家有跟父母一起用餐,或者跟爷爷奶奶一起用餐,这个时候,你父亲站起来说:“儿子,来,爸爸敬你一杯!”你们有没有遇过这种情况?假如是我爸爸敬我一杯,我怕我会从椅子上面掉下来,很不习惯。从小父母在我们心目当中是非常崇高,让我们非常佩服的。所以那个仪式当中,父亲是代表我们的家族敬儿子。这个酒的背后、这个仪式的背后,是告诉儿子:儿子,你今天将迎来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我们这个家族的家道,今天就要交到你的手上了。父亲是代表家族敬儿子,希望他提起这一份使命。所以婚礼也离不开我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孝道。
婚礼的意义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嗣”。“上以事宗庙”,就是把祖宗的家道传下来,承先;下以继后嗣,启后,就是给后代子孙一个好的榜样。我们有上一代,我们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是密不可分,没有代沟的,合成一体,就是这个“孝”字。儿子时时想着要孝养父母,成立家庭以后,也要以孝来治家。上一代时时都想着,如何教育好、如何爱护好下一代,所以这个“孝”字是儿子背着老子,密不可分。当儿子接受父亲这一杯敬酒,也接过了父亲交给他的这个责任。这个影像留在他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相信在整个迎娶的过程当中,他会深深记住这一件事,他能感受到婚姻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一份责任。P3-6
庐江,复兴中华文化的至德要道
得知北京出版集团决定出版《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2辑,我听了十分高兴。
《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2辑的出版,勾起了我的万千思绪。作为跨世纪老人,我这大半生有两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一件是,年轻的时候,想到延安学习革命理论,没有去成;一件是,古稀之年,想到庐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没有去成。此两件事,时过境迁,现在,只能圣地观光,无法领略当年的风光与情趣,不想还罢了,一想起来,心里便不是滋味。
当年的延安,有一个抗日军政大学,人称“抗大”,为革命培养了万千英豪。正是这些誓死复兴中华的健儿们,奔赴各个战场,领导人民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今日的庐江,有一个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这个肩负复兴中华文化重任的教育中心,通过弘扬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伦理道德教育师资和社会文化教育工作者。教育中心还以各种办班教学活动,配合汤池镇人民政府构建和谐示范镇,为中国和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和谐”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可以建成的。
庐江,作为复兴中华文化的前哨阵地,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点燃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复兴中华,重在复兴中华文化。而庐江正是起到了先头军的作用。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2009年外迁马来西亚。中心外迁了,但是它的精神永存。几乎在它外迁的同时,一个以学习《弟子规》为主题、以庐江幸福人生讲座为主要模式的“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大型公益论坛开遍神州大地,备受人民热爱。这种论坛开始是民办的。当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借用革命战争年代的妙语,把这种由庐江精神推动的论坛称作“星星之火”,满怀信心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到2010年初,全国各地出现了党委政府与群众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可喜局面。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中央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就是把中华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就是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执政为民的。当看到中华文化能够发挥重大功能,看到人民群众倾心欢喜中华文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不会不动心的。
《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2辑,辑录了六位大家的演讲稿,这就是:蔡礼旭的《家和万事兴》、钟茂森的《百善孝为先》、肖陈颖的《爱心伴孩子成长》、李越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靳雅佳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泳杉的《新世纪健康生活从饮食开始》。这六篇讲稿,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为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华文化由儒释道组成,此三家经典浩繁,从何处入门?孝为中华文化的根,敬为中华文化的本,落实在生活为孝亲尊师,扩而大之,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中华文化的总纲。
儒释道三家经典各有其根、茎、枝叶、花果。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明确指出,学习中华文化首先要抓住根本。例如,儒家的根在《弟子规》,学儒,首先要在学习《弟子规》上下功夫。一语道破天机。即将出版的《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2辑展现的正是《弟子规》的真谛。此事,对我教育甚深。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真理性,下决心学习儒家经典。在一家老年大学,我读了两年《易经》,读了一年《论语》,都是当作儒学来读的,效果不大。当我听到庐江的教学理念以后,茅塞顿开,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弘扬《弟子规》的工作之中。我和牛淑卿副教授合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一书,就是在庐江精神的鼓舞下写成的。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近几年公益论坛的传播,“学习《弟子规》,做好中国人”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全国人民的心中。这是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为复兴中华所做的又一重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复兴的应该是礼仪之邦,任务十分艰巨。但是,这只是复兴中华万里长征走完的一小半路,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还在后头的建设礼仪之邦的任务。《幸福从这里开始——庐江讲座》第1、2辑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它的出版值得大贺特贺,原因就在这里。是为序。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 任登第
2013年4月27日于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