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领域的不朽经典,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它是“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法布尔以高超的文学造诣将—个个小生命描绘得惟妙惟肖,揭示了它们的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等方面的知识。在探究昆虫的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本书为《昆虫记》第五卷,法布尔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虫记(第5卷螳螂的爱情全译插图珍藏本)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法)法布尔 |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领域的不朽经典,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它是“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法布尔以高超的文学造诣将—个个小生命描绘得惟妙惟肖,揭示了它们的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等方面的知识。在探究昆虫的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本书为《昆虫记》第五卷,法布尔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细致的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部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 《昆虫记》卷五中法布尔将视线集中在鞘翅目、同翅目和螳螂目昆虫身上,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爱情诗篇。 目录 《昆虫记》总序:享受生命的细节之美 前言 第一章 圣甲虫的粪球 第二章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第三章 圣甲虫的造型术 第四章 圣甲虫的幼虫 第五章 圣甲虫的蛹和羽化 第六章 宽背金龟和侧裸蜣螂 第七章 西班牙粪蜣螂的产卵 第八章 西班牙粪蜣螂的母爱 第九章 嗡蜣螂和缨蜣螂 第十章 粪金龟与公共卫生 第十一章 粪金龟筑巢 第十二章 粪金龟的幼虫 第十三章 蝉与蚂蚁的寓言故事 第十四章 蝉出地洞 第十五章 蝉的羽化 第十六章 蝉的歌唱 第十七章 蝉的产卵和孵化 第十八章 螳螂捕食 第十九章 螳螂的情爱 第二十章 螳螂的窝 第二十一章 螳螂卵的孵化 第二十二章 椎头螳螂 试读章节 圣甲虫一般都是在露天干活的,当它们回到地下之后,则会单独或者跟它的朋友们一起,满足地享受着它所收集的美味食物。或许现在还说这些话题好像是多此一举,在前面的篇章中已经说得够多的了。与以前所观察到的细节相比,新的观察似乎没有一些较为明显的补充。只有一点新东西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它们是怎么制作它们的食物,也就是粪球的。圣甲虫先将那些粪球收集起来,再悄悄地运回自己的地下餐厅,然后在工作之后愉快地享用。由于有了条件更好的笼子,圣甲虫能够更好地享受这一过程,同时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可以窥探圣甲虫的那些秘密。现在就让我们来回放—下圣甲虫制作食物的过程吧。 圣甲虫的新鲜食物多来自骡、马、羊的赐予,其中当然以羊的赏赐为最好。随着粪便的香气不断地向四周蔓延,收到信息的圣甲虫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它们将自己红棕色的触角瓣完全展开,并且不停地抖动着。是啊,这种信号在它们那里可是意味着十万火急呢。而那些在地下家中小睡的圣甲虫呢,它们急切地将沙质的天花板给凿开,然后匆匆忙忙地奔了出来。当然,在大家一起准备享用美餐之时,邻座之间也会为了一块更美味的食物而出手,当长长的前足突然之间翻了过来,彼此都要栽个跟头。接下来,它们会安静下来,暂时告别口角之争,各居各位地开始采粪工作。 一般情况下,粪球的核心会是一小块本来就类似于圆球的粪块,然后圣甲虫将一层一层的粪料涂裹在粪核之上,使粪核逐渐变大,最后一个杏子大小的粪球就出炉了。这时,粪球的主人会试尝—下,要是觉得还满意的话,就会将它放在原处。有时,圣甲虫还要仔细地将粪球表皮的沙子刨刮干净。现在我们来看—下圣甲虫是怎样制造粪球的吧!它有劳动工具吗?当然,圣甲虫有着一套完整的劳动工具,它的半圆形额突上有一把六齿耙,它的前腿上有一把长铲,它的前腿外缘还有五把强有力的锯齿。 圣甲虫先用自己较长的第三对后腿将粪核箍住,而且是一刻都不会放松,接着,它围着正在制作的粪球顶部来回转动,努力地寻找着可以增大粪核的原料。圣甲虫一边用额突碾、剖、挖、刮,一边用前足使劲收集材料,将一抱又一抱的原料裹在粪核上,并轻轻地拍打。为了让新裹上的原料更加结实,圣甲虫还会用它前腿上的铲子用力地压上几下。就是这样,粪料被一抱又一抱、前后左右地加了上去,小小的粪块迅速地增大,以至形成一个大大的粪球成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圣甲虫绝对不会离开建筑物的顶端。在摆弄粪球的各个侧面时,它会围着球顶转动;在加工下面的时候,它会弯下身子直至接触到地面。但是,球的基点是不会移动的,圣甲虫会一刻不停地紧黏住它。 我们会通过旋转来获得一个标准的圆,因为转个圈可以掩饰我们的笨拙。小孩子要想得到一个巨大的雪球,他们会在地上滚动雪球,通过滚动来让雪球更加匀称。是的,我们人类很难直接通过手或者外行的眼光来完成一个漂亮的圆。所以说,圣甲虫是比我们灵巧的,它可以不通过滚动和旋转,可以不移动球的位置,也不用从球顶上下来一会儿,更不用在一定距离内研究—下,它只是一层又一层不停地揉搓,就完成了一个球的制作。或许它是因为有曲起来的腿,圣甲虫的腿确实生得有些类似球体圆规,它可能就是用自己的腿来检测弯曲程度的。 不过,我是有保留地选择这种圆规说法的,因为有不少实例让我确信,本能是与特殊仪器无关的。要是需要新的例证,我这里就有一个。雄性圣甲虫的后腿弯曲得很严重,而雌性圣甲虫的后腿则几乎是直的,但是,雌性圣甲虫要更为灵巧,而且能胜任更多的工作。不要怀疑,稍后我们就可以欣赏到。与加工一个单调的球相比,圣甲虫干活时的美妙与优雅更值得我们赞叹。 要是那弯曲的圆规只能起到较为次要的作用,或者根本没有什么作用,那么,匀称的粪球是怎么形成的呢?单单关注圣甲虫劳动的工具与环境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我们要从更远的地方入手,比如它们的本能天赋,那才是真正的源头。如同蜜蜂对制作六棱柱有天赋一般,圣甲虫对制作球体有着本能的天赋。这种几乎达到几何完美的工作,是根本不需要任何特殊机制来配合的,而是它们所拥有的外形附加在它们身上的,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现在就让我们记住这些吧:圣甲虫用收集到的原料一抱又一抱、一层又一层地制作着粪球,而且在制造的过程中圣甲虫没有移动或者转动它。不能说它是转圈的工人,它是一位高超的塑形艺术家,就如同作坊里用拇指塑泥巴的模工一般,圣甲虫用自己带有锯齿的长臂捏塑着粪球。更为难得的是,圣甲虫做的不是一个凹凸不平的近似球体,它做的是一个标准到连人类工艺都要赞叹的球体。 当粪球完成以后,圣甲虫会将它埋在稍远一点的浅处,然后再安静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按照习俗,圣甲虫一定会将完成的粪球从工地上运走,它们像冒险家一样推着粪球在地面上四处滚动。要是只看到圣甲虫倒推着滚动的小球,人们会很轻易地就认为球形是由搬运产生的。是的,如同滚动能使没有形状的泥巴变圆一样,滚动也会让粪球变圆。毫无疑问,这种由表面逻辑得出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被滚动之前粪球就已经是一个球体了。滚动对精确球体没有任何帮助,它只能将球的表面变得更坚硬、更光滑一些,或者只能把原来使粪球显得蓬松的粗纤维嵌到粪球里面去了。与工地上刚刚完成的粪球相比,经过滚动的粪球在外形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从一开始圣甲虫就采用粪球来作为它们的粮食,这个球有什么作用吗?圣甲虫得到哪些好处呢?为了不被这些小家伙洞穿,我用核桃壳来取代放大镜的光学玻璃。我发现了,在将自己的糕点加工成球形以前,圣甲虫想得可是极其周到。与圣甲虫的胃相比,羊的胃要大得多,因此,羊几乎把所有能消化的物质都给吸收了,而圣甲虫得到的则是少得可怜而且没有什么营养的食物。所以,圣甲虫要想生存的话,只能用食物的数量来弥补食物的质量。 各种食粪虫所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它们是一群贪得无厌的饕餮之徒,它们个个都是大胃王。对它们来说,食量与体型大小无关,像西班牙蜣螂一顿饭能吃下一块拳头大小的馅饼,而粪堆粪金龟则存了一根一柞长的有瓶颈粗细的粪肠做餐点。P30-33 序言 1915年9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轮椅上最后一次巡视了他毕生钟爱的“荒石园”,在这块“矢车菊与昆虫”钟爱的土地上,法布尔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十卷横,跨科学与文学领域、史无前例的伟大经典——《昆虫记》。 法布尔全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户农家,好奇心重的法布尔从小就表现出对自然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出众的观察力。15岁时,他以公费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亚威农师范学校。毕业后,18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便是自然科学史。在随后的几年内他继续努力自修,陆续获得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并在1855年拿到科学博士学位。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就决定终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法布尔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其间,他曾写作出版了各种科普书籍,将科学新知与各类自然科学知识介绍给大众。执教期间,法布尔的授课方式灵活、自由,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保守派与教会人士却因他在公开场合向妇女讲述花的生殖功能而抨击他,甚至中止了他的课程。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使法布尔心灰意冷,他辞去了学校的教职,也不得不放弃了到大学任教的愿望,举家迁往奥朗日定居,一住就是10余年。在这10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昆虫记》第一卷的写作。也是在这段期间里,他遭遇了丧子之痛,《昆虫记》第一卷末就有他怀念爱子的文句。 《昆虫记》法文原名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意为“关于昆虫学的回忆”。法布尔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昆虫解剖和分类,而是直接在野地里进行实地观察,或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进行培养研究,生动详尽地记录了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绘,正是《昆虫记》的最大特色。《昆虫记》十卷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比如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述: 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正是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才会让每一个读到《昆虫记》的人都感到无比的震撼,那一个个小虫子,清晰地在我们眼前活跃着,那充满活力的自然和生命之美几乎触手可及。为了更好地对昆虫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在第一卷《昆虫记》出版后,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乡下的一栋房屋和一公顷的荒地,并将这块荒地命名为“荒石园”,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去,直至逝世。就是在这里,他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后九卷的写作。 《昆虫记》被人们称为“昆虫的荷马史诗”,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被认为是人们必读的科普经典。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书籍或百科全书,《昆虫记》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是一种如孩子般天真的入文品格。《昆虫记》中没有种属科目的严格分类,而是由那些或美丽或丑陋的昆虫自己出场,展示出一幅幅生动旖旎的昆虫生活风俗画。书中充满了像孩子一样对未知的渴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也充满了法布尔本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状态。他会,为发现昆虫天赋本能的不同,而高兴、为圣甲虫成功推起粪球而激动,在他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描述下隐藏着睿智的思考,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又亲切地找回了丧失已久的内心的纯净与静谧,唤起了我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自始至终,法布尔的《昆虫记》都是谦逊的、平和的,没有对生命的随意摆布、没有可笑的妄自尊大,他孜孜不倦地在“荒石园”中观察、记录了30多年,平和地向我们传达着那些关于昆虫们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知识,也让我们在这种平和、温暖的心态下,重新思考生命的含义与价值。 《昆虫记》传入中国,始于上世纪20年代,首倡者就是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周作人在1923年发表短文《法布耳昆虫记》说: 法布耳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的够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纪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他的叙述,又特别有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戏剧家罗斯丹批评他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实在可以说是最确切的评语。默忒林克称他为“昆虫的荷马”,也是极简明的一个别号。 周作人还曾感慨地说:“羡慕有这样好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即使在现在的混乱秽恶之中”。鲁迅自1924年起就在收集《昆虫记》的日本译文,多次在他的文章中强调《昆虫记》的重要意义,并对《昆虫记》的翻译寄予厚望。正是周氏兄弟的这般推崇、介绍,国人开始知道并翻译法布尔的《昆虫记》。 从世界范围内讲,《昆虫记》的翻译都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最早开始翻译《昆虫记》的英、美两国都没有出版过严格意义上的全译本。而追踪欧美文化最快最多的日本倒是从一开始就尽量求全,第一套全日文译本的《昆虫记》由大杉荣在上世纪20年代翻译完成。自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在我国面世的《昆虫记》译本越来越多,但大多以选译或节译本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全译本寥寥可数。而各版本由于编译初衷不同,虽然各有特点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或为单册内容完成而删改原文、或为其文学阅读性而忽略科学严谨性、或为其全而文字不宜阅读,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这套十卷全译插图版的《昆虫记》。 本套书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阅读性,是一套真正适合阅读的全译本《昆虫记》。本书根据法文版十卷本原著为底本进行分卷、翻译,同时参照对比了美国入的分专题多卷选译本、日本大杉荣版《昆虫记》的内容,力求全尽,将一个完整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同时,我们的翻译工作在坚持“反映原著原貌”的原则上,特别强调了译文文字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翻译,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原著中朴实清新、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情趣和诗意。对于原著中穿插的大量希腊神话、历史事件、《圣经》典故、拉丁文诗歌我们也加入大量针对性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加方便流畅地阅读。 《昆虫记》一书中提及了上千种昆虫,并提及了很多动物、植物等,内容繁多,为了让读者对书中所涉及昆虫和动植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特别加入了大量精确、细致的手绘插图,全十卷共计约1800幅。这些图片有近200幅来自于《昆虫记》法文原著中的原始配图,其余近1600幅则是我们根据文中法布尔的记述,参考实际昆虫形态设计并重新绘制的。书中的全部插图均由手工绘制,既精美又准确地描绘出昆虫的真实形状。同时,每幅图片均配有简洁、专业的图说,与法布尔的文字意境可谓相得益彰。希望这些通过我们精心编辑的插图和图说能够帮助读者亲身融入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去,轻松地感受自然与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最后,在本书的翻译、编辑工作中,得到了国内众多昆虫学家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特别对专家群致以由衷的感谢。 编者谨识 2010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法布尔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则不愧为“昆虫的荷马”。 ——(法)雨果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