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要相信孩子/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许多原理,但却不是单纯的理论性阐述,而是紧密联系实际地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读者引入了特定的环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和启示。

本书可供中小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及负责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B.A.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是他在25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中写下的”动人诗篇,是他献给“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的”珍贵礼物。全书不仅自始至终突出了“要相信孩子”这一鲜明主题,而且以生动事例回答了下列问题:如何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行为作为一种需要;如何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无尽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儿童;如何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积极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奋斗的战士。

目录

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

如何形成良好的集体

一个顽童的转变

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

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集体的威力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少先队员的社会义务

共青团员的道德准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

如何对待在校期间未能教育好的孩子

学校应对毕业生负责到底

试读章节

如何形成良好的集体

我曾多次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有的集体里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对同学负责,珍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而在另一个集体里,他却对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议论完全无动于衷?为什么那些最不守纪律、最懒散的孩子只要一旦进入一个好的集体,就会像脱了胎换了骨似地变成一个认真学习、诚实可靠的学生呢?集体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呢?

生活的实践证明,一个集体,越能在其各项活动中充分体现先进的社会思想,越能积极地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单位来开展活动,那么这个集体就越能起到教育作用。一个集体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有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能增强人的信心,使人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任何力量也比不上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一个崇高而正义的事业共同奋斗时那样能够把人们团结起来。对于团、队组织的活动来说,以上诸点尤为重要,因为团、队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年轻的一代人进行思想教育。

怎样才能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一定的探讨。

这个少先队中队里的教师开学后的头几个星期就成功地通过一项具有较大社会意义的劳动,激起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我们国家里有许多许多学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地里拾起哪怕是一根麦穗,那么这些麦穗打出来的粮食就要用一百多节车厢来装载。”教师讲话以后,孩子们就开始拾麦穗。教师的这番话使每个孩子好像是从侧面看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体会到了自己是在参加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我又捡了10根麦穗,要是每人都捡10根,那么打出来的粮食要用多少节车厢来装呢?”

“我已经捡了20根了!”

“我要捡满满的一筐!”孩子们的心情之所以这样愉快,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在这千百万名同学共同从事的劳动中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求老师回答他们:“别的村里的学生是不是也捡麦穗呀?”“他们捡了多少呢?”等问题。

过了几天以后,少先队大队委员会派了一名少先队员到这个班来协助教师进行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对孩子们说,少先队员可以帮着做一些保护土壤的工作。孩子们困惑不解地看着辅导员说道:“这件事我们干不了,这件事很难做吧!”后来,孩子们知道他们的任务只是搜集槐树子,感到非常高兴。他们齐心协力地干起来了,眼前出现了一幅未来的远景:今天在沟壑的斜坡上播下的槐树子,将来就会长成一棵棵槐树,而槐树又可以保护周围的土壤。槐树子采集够了,种下去了。孩子们是以多么急切的心情盼望着槐树子发芽啊!槐树子终于发芽了!该管理树苗了。但这件事并不需要辅导员去提醒,因为孩子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劳动中来了。三年之中,他们一直自觉地管理着这些亲自种下的槐树。

是什么使孩子们如此热心呢?因素是多方面的:少先队辅导员——孩子们的大朋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教师多次阐述了劳动的意义;此外还组织了孩子们和农庄林业队队长的会见。队长对孩子们说,我国每年都要增加几万公顷的绿化面积,孩子们听说后,又一次感到精神振奋。因为在那无边的绿色海洋里,他们看到有一片丛林是自己种植的。

在管理槐树的同时,孩子们还进行了一些其他的社会公益劳动。这样,他们在参加少先队组织以前就完成了下列工作:帮助大田队一粒粒地精选了两公担玉米良种;把30个椋鸟巢挂到了树上,冬天引来了益鸟,并负责喂养;铲除了一公顷护田林带上的杂草;负责管理两公顷果树;制作了数百个泥炭腐殖质营养钵等。教师和该班的少先队辅导员努力使孩子们明确这样一个思想,即在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同时,他们也就为加入少先队组织准备了条件。孩子们争取入队的志愿越来越坚定的另一个因素是,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都满怀激情地给孩子们讲述了红领巾的历史;讲述了那些在对敌斗争中英勇捐躯的少先队英雄们的事迹;讲述了有关红旗——共产主义的标志的故事;还讲述了苏维埃人民是如何英雄般的进行忘我劳动的等。

如果一个集体中的全体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队伍中的一员,那么,这个集体也就有了一种最良好的风尚。这种良好的风尚足以对最不守纪律的、最自由散漫的学生施加影响,并使他转变过来。

比如,上述少先队中队里有一个小男孩,曾经试图逃避管理护田林带里的树木这项劳动,这种行为激起了集体的义愤,全班同学立即对他群起而攻之。

在为加入少先队组织准备条件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栽了很多小树,纪念那些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对敌斗争中牺牲的少先队英雄们。由于经过了长期的、目的性明确的准备工作,因此对孩子们来说,隆重的宣誓和戴红领巾的人队仪式,就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了。当每一个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的时候,都会意识到自己又承担了新的责任,而这正是他们感到最愉快的事情。

有些少先队辅导员和教师抱怨说,有的孩子在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时候无比激动,可是一两年以后,对少先队的活动却不感兴趣了。他们忘记了红领巾,甚至不好意思戴它。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那些只让孩子们完成具体工作,而不在具体工作中贯彻高度思想性原则的班级中。

本文中所介绍的少先队中队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十分懂得以上道理,因此他们决心让少先队员们的热情永远保持在人队时的高度,永不下降。

比如,孩子们入队后,中队组织了一次和种植园甜菜小组组长会见的活动。会见后,孩子们决定在种植园的一块约一百平方米的试验田里种植甜菜。每一平方米种八棵,达到每棵重八公斤。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这项劳动虽不是力所不能及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可是教师和辅导员都没有劝他们改变自己的计划,相反地却支持他们的这种决心,而且非常巧妙地帮助他们去完成这项工作。

就这样,通过一件又一件的工作,班集体逐步得到巩固,孩子们对自己力量的信心日益增长,永远向前奔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把祖国的发展前景,反映到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和劳动中来,以及反映的程度如何。我们一贯尽力做到让那些激动全体苏联人民的事情也能激动我们的少先队和共青团集体。

P23-28

序言

亲爱的读者——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和少先队辅导员们!

我把这本书献给你们——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这本书是我在深入总结25年来我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时写下的。

我的工作既给我带来过欢乐,也给我带来过忧伤。我曾不止一次地因为自觉对某个不守纪律、懒散、不听话、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懊恼,有时甚至真正地感到痛苦。这种孩子有时对老师的规劝、教诲、严厉申斥、惩罚,甚至对集体的尖锐批评,都采取带有挑衅性的粗暴态度,或者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不仅对自己的不体面行为不肯作任何自我批评,反而给人造成一种以此为荣、以此炫耀自己的印象。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更深深地感到需要好好地探讨一下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的行为作为一种需要;怎样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传授给儿童;怎样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积极为共产主义道德而奋斗的战士。

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就是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年复一年的经验越来越证明:教师,甚至学校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从我手里经过了成千上万名学生,但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那些无可挑剔的模范学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相当难于管教的孩子。这些孩子从表面上看,有许多“毛病”,如男孩子中常见的,不可驾驭的淘气、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等。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潜在着这种或那种特殊的优点。生活实践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学校、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尤其是教师在教育方面尽到努力,就可以也应该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正直的、诚实的、热爱劳动的、坚强而勇敢的、忠于祖国和劳动人民的人。

通过生活实践,我逐渐坚信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这样说:通向儿童心灵的道路,不是一条只需要教育者及时铲除杂草(儿童的缺点)的、平坦而洁净的小道,而是一片肥沃的田地,儿童的各种优秀品德像幼苗一样,将在这块土地上逐渐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对于儿童来说,这一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而也就不会出现什么不健康的现象。

其次,在对一个集体进行教育时,必须了解这个集体中每一个儿童不同的精神世界,细心地教育每一个培养对象。

对每一个人的教育是和对整个集体的教育分不开的,但在一定意义上,对个人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以上各项原则,我不仅贯彻在我自己直接的教育工作中,也就是作为校长——学校里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的工作中,同时在我们帕夫雷什学校各位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中也都得到了贯彻。

我们认为热爱劳动、积极完成社会所需要的每一项任务,具有个人自尊感,随时随地关心别人,对同志富有同情心等,是形成儿童道德面貌的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因此,培养和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就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时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