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经典译丛之午夜大师》系列丛书共精心挑选了四十九篇神秘惊悚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情节曲折。这些作品,部分出自如莫泊桑、狄更斯等名家之手,是任溶溶先生主编《外国文艺》时编译的菁华,他把它看做是“外国聊斋”。本书为系列之《失踪的房子》分册,收录了《教堂里的鬼故事》、《一○五号房舱》、《客店遇鬼记》等十七篇短篇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失踪的房子/任溶溶经典译丛之午夜大师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任溶溶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溶溶经典译丛之午夜大师》系列丛书共精心挑选了四十九篇神秘惊悚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情节曲折。这些作品,部分出自如莫泊桑、狄更斯等名家之手,是任溶溶先生主编《外国文艺》时编译的菁华,他把它看做是“外国聊斋”。本书为系列之《失踪的房子》分册,收录了《教堂里的鬼故事》、《一○五号房舱》、《客店遇鬼记》等十七篇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任溶溶经典译丛之午夜大师》系列丛书共分三册,包括《蜡像陈列馆之夜》、《玩偶的幽灵》和《失踪的房子》。丛书共精心挑选了四十九篇神秘惊悚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情节曲折。这些作品,部分出自如莫泊桑、狄更斯等名家之手,是任溶溶先生主编《外国文艺》时编译的菁华,他把它看做是“外国聊斋”,优中选优,选择其中优秀篇章编成“午夜大师”系列奉献给小读者。 本书为系列之《失踪的房子》分册。 目录 教堂里的鬼故事 心所向往的地方 这是梦吗 相遇圣诞节 一○五号房舱 信守誓约 鬼车 猴爪子 巴甘庄园 旅行袋 海上冤魂 一串珠链 客店遇鬼记 一号支线信号员 愉快的解脱 失踪的房子 一双小手 编辑侧记 试读章节 在一座古老的教堂里,沿着它的四面墙边有许多墓。它们在那里都已经很久很久了。从下面沾住墓盖的油灰干了,有一些脱落下来,甚至出现了很长的裂缝。长眠在墓里的主人——他们的鬼,习惯于夜里从这些裂缝里溜出来。 这已经是很久以来的事,到了我们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些墓早已坏得让教堂每天夜里成了鬼世界,变成鬼的天下。由于这个缘故,天亮之前,一位教堂执事不得不到教堂里来,在教堂四面八方洒圣水。这是为了清除众鬼,好让第一次礼拜开始。又有谁不知道,鬼万一让圣水给洒到,他就要完蛋了。 再说,来做这第一次礼拜的,几乎都是印刷工人,他们在城里的报馆做完夜工回来,就顺便到教堂来做礼拜。 在那些墓当中,墓盖底下裂缝最大的要算一位主教的墓了。这位主教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他生前死后名气都很大,因此教徒来到这里,总要在墓盖下面剥下一点灰泥,带回家当做圣物供奉,说是可以避免疾病和不测。 这个墓比其他墓更加显眼,高高地筑在一个底座上,因此墓盖上面那条大裂缝一眼就能看到——自然更容易剥它的灰泥——已经有了舆论,认为该把这墓修一修了。 有一天大清早,在做第一次礼拜之前,教堂里来了一个人,这是一个贫穷的石匠。他的妻子最近大病不死,好起来了。他决心要感谢教堂,可是又没有钱,于是诚心诚意要做这件好事,把主教墓的大裂缝补好。这天,他终于在上工之前来做这件事了。 这时候,所有的鬼都离开了他们的墓,正聚集在教堂的另一头,石匠没有看到他们,他们也没有看到石匠。他立刻动手干活。他带来了新的油灰和一把泥刀。他干这行真是轻而易举,很快就把墓盖底下那条大裂缝补好,油灰抹得光滑好看,跟这座墓是新的时候一样。 等到石匠把活儿做好,他从进来时走的那扇教堂小边门出去了。 还不到十分钟,教堂执事就进来用圣水洒教堂。那些鬼慌忙向左向右分散,尽快钻回各自的墓里去。可是当主教的鬼来到他自己的墓前面时,天啊,他发现他进不去了。他绕着它团团转,可哪儿也找不到一条哪怕很小的缝能让他钻进去。这时教堂执事正在教堂另一边洒圣水,主教的鬼连忙从一个墓走到另一个墓,希望能找到一个空的,可以让他在圣水洒到教堂这边来之前溜进去。 他终于来到了一个墓前面,他以为它可能是空的,可是没有想到,那里面也有鬼待着。这是一个年轻少女的鬼,她是为了爱情而死的。 “天啊!天啊!”主教的鬼大叫,“多么不幸啊!谁会想到这是你的墓呢?” “这原先的确不是我的墓,”那少女的鬼说,“这是马尔的杰弗里爵士的墓,他是两个世纪以前战死的。他们告诉我说,他的墓已经空了很久,因为他的鬼已经去了马尔城堡。不久以前我才到这教堂里来,发现这墓的确是空的,就安顿下来了。” “哦,天啊!”主教的鬼叹气说,“教堂执事转眼就要把圣水洒到这里来了。你不能从这墓里出来,回到你自己的墓里去吗?你的墓在哪里啊?” “天啊,主教,”少女的鬼说,“我没有墓。我就给埋在外面地下,我想我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不过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不让你进这个墓,我的好主教,它更应该让你待下来。我这就出去让你进来,你的确遇到了最大的危险。对于我来说,给不给圣水洒了没什么关系。” 少女的鬼不由分说,马上就出了杰弗里爵士的墓,在教堂执事来到这地方之前一分钟,主教的鬼钻进去了。少女的鬼轻盈地从一根柱子飘到另一根柱子,一直来到教堂门口那儿,她停下了,暗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就算她能找到她自己原来给埋葬的地方,她也不想回去,那地方太糟了,她喜欢教堂这儿。 就在这时候,印刷工人们已经进教堂来做他们的早晨礼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非常伤心,眼睛里还满含泪水。他是一个年轻人,结婚还不久,他那还在吃奶的婴儿——一个女儿,生了重病,等他今天早晨回到家,她恐怕已经活不了了。 少女的鬼被印刷工人的伤心所吸引,等他做完礼拜,离开教堂回家去的时候,她就跟在他后面走,但不让他看见。 印刷工人回到家,只见年轻的妻子眼泪汪汪。可怜的小宝贝已经不行了。她躺在床上,两眼紧闭,脸色刷白,呼吸短促。 母亲为了家务事不得不离开房间一会儿,她的丈夫跟着出去要安慰她。等到他们走了,少女的鬼来到床边,低头看那婴儿。婴儿将比她父母想象中死得还要快,不等到他们回来,她就将断气了。 少女的鬼垂下头,她对印刷工人夫妇充满了同情心,可怜他们。她一下子想到了一个主意,立即行动起来。小婴儿的灵魂刚离开她的肉体,少女的鬼马上进去了。 现在小婴儿的身体渐渐温暖起来,脸蛋上恢复了自然的颜色,呼吸也渐渐平稳和正常了。等到印刷工人夫妇回到房间来,他们发现他们的小宝贝正在健康地睡着。当他们站在那里吃惊地看着孩子面容上意想不到的变化时,孩子张开了眼睛,对他们甜甜地微笑。 “危险过去了!”做妈妈的说,“她得救了。这都因为你不是急急忙忙赶回家来,而是进了教堂。” 少女的鬼知道,这句话是真的。 那婴儿又露出甜甜的微笑。 P1-5 序言 读外国文学译作,读者往往把译者看得比作者重,因为不是翻译的高手是很难把原作的风韵和作家的风格巧妙地传递给读者的。我想,当你拿到这套悬疑小说时,你也许会同样先看看译者是谁。本书译者就是我国当代鼎鼎大名的翻译家任溶溶先生。早在五六十年前,也许你的爷爷奶奶就是读着他翻译的《古丽雅的道路》和《俄罗斯民间故事》长大的。稍后,他写儿童诗《爸爸的老师》《你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等;他的童话更是出手不凡,如《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等;他也写儿童小说,如《我是个黑人的孩子,我住在美国》,这篇小说一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他真称得上是位多面手。这些作品伴随着你的爸爸妈妈们长大。近二三十年来,他更以全副精力翻译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名著,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 粉碎“四人帮”之后,任溶溶调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主编《外国文艺》双月刊。这是个主要介绍外国成人文学作品的刊物。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也亲手编译了不少作品。看似远离了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以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为主的航道。其实世界上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超越读者的年龄界限的。例如我国的《聊斋志异》,成年人读得着迷,其中不少篇章是很好的童话故事,小读者也爱不释手。选在这套“午夜大师”系列中的作品,部分出自如莫泊桑、狄更斯等名家之手,是任溶溶先生主编《外国文艺》时编译的菁华,他把它看做是“外国聊斋”,优中选优,选择其中优秀篇章编成“午夜大师”系列奉献给小读者。 这套书中的故事大多写鬼和幽灵,但并不阴森可怕,而是温暖感人。民间故事中的幽灵是邪恶的化身,但在《玩偶的幽灵》中却充满了爱的温暖和人情味。主人公玩偶医生帕克勒日久生情,爱上了别人送来修理的玩偶尼娜,实在不想把它还给顾主,只好让女儿埃尔丝代送。可是埃尔丝却迟迟没有回来,焦急等待的帕克勒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尼娜的幽灵出现了,带引帕克勒找到了车祸受伤的埃尔丝……这篇故事不仅写得充满人情味,而且人物是童话里的人物,环境是童话里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童话般的关系,尽管出现幽灵,却丝毫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 在鬼的故事里不做毛骨悚然的细节描写而是表现关爱的话,就会冲淡阴森的感觉。如《鬼友》就是讲述孤儿莫尼卡与七位鬼友相处甚欢的故事。孤僻成性的莫尼卡平时很少说话,老是一个人待在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的那间空教室本来是一个女子学校的教室,莫尼卡在这里认识了因病去世的七位女孩的魂灵,她们成了好朋友,她也从中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出现了许多温暖感人的场面,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从此变成了活泼乐观的小姑娘。 孩子们出于猎奇,为了好玩,喜欢寻找刺激,因此他们爱读一定程度的惊恐故事,如《鬼伯爵寻仇记》。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吓人,对有好奇心理的孩子却颇有吸引力,也许有人会担心孩子读了会受到惊吓,实际上它只是讲了一个伯爵被冤死之后要为自己正名的故事。虽有点有惊无险的恐怖气氛,但故事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已经稀释了惊悚惶恐的气氛,字里行间还带了一点诙谐打趣的意味,把鬼伯爵的形象描绘得幽默风趣,令人忍不住发笑,更大大冲淡了恐怖的氛围。读似类的故事,小读者在感到可怕的同时,在恐怖刺激之后,竟是难以言说的轻松之感。 有的篇章把鬼魅或幽灵的形象淡化到如魔术师制造幻觉一样轻松有趣。如《圣诞节的真谛》一篇,在德布里奇公司工作了二十年已经去世的那个修女,被幻化成圣诞妈妈,把一张大奖的票,给了渴望为重病卧床的弟弟得到一份圣诞礼物的穷女孩,处处洋溢着爱和温暖,并融化在过节的欢乐氛围中。读者早已感觉不到她是鬼魂,当然也不会产生阴森恐怖的感受了。 从上述信手举的几个例子来看,年龄大一点的小读者是会在故事中发现一个个幻想而读得津津有味的。可能在有些家长眼里,讲鬼和幽灵的故事还是不太主张让孩子阅读的,担心读了以后会产生恐惧心理,受到惊吓。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首先,译者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也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翻译家。他熟谙儿童心理,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事业,几乎世界上重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都有他的译本,其眼光之准,用力之专,成果之显赫,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他认为:好的鬼故事其实是童话的化身,从中往往能体会到温暖的东西。其次,今天的孩子见多识广,他们虽带着恐怖心理去读鬼和幽灵的故事,但他们也清醒地知道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鬼和幽灵。为此我特地到我所在的金华市一家重点小学,找了低、中、高三段各两个班级作了一次简要调查——“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结果是除低年级有少数人相信有鬼,中高段四个班学生绝大多数不相信有鬼存在。可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孩子们普遍喜欢历险、悬疑、刺激和一定程度惊恐的故事。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寻找刺激从中获取乐趣,正好像他们在儿童游乐园坐过山车一样,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惊恐情绪,但惶恐之后是无穷的乐趣。我想读鬼故事也一样,只要阴森描写不要过度,没有过分渲染恐怖,照顾到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且主体倾向是表现爱,表现善,表现温暖,就能勾起他们情感里那些美好的东西,在文学幻想中体验到世界从未存在过鬼魅的事实,彻底从鬼和幽灵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懂得在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幻想的世界,让他们的心灵逐渐成熟起来,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更加无畏。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后记 2009年春天的一个中午,阳光很好,心情很好,我们几位编辑与三个可爱纯真的小学生混为一伍,来到任溶溶先生的寓所采访已经87高龄的老先生。 大朋友们、小朋友们,还有外婆级的老朋友们,七八个人将任老先生简朴的客厅挤得满满的。老先生温和地在说,大家安静地在听,院子里的夹竹桃绿油油的,弄堂外的车马声仍然有点喧嚣,看着书架上可爱的童书,突然很想让这一刻停住…… 我们将此次采访如实地记录下来,尽可能地将任老先生的原音重现,以求葆有这不可复制的气息和情境。 小记者问:任爷爷,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为小朋友写书的? 任先生答:我开始为小朋友写书的时候,估计你们的爸爸还没生下来呢,那是1945年,离现在有六十多年了。你们的爷爷那时候恐怕都还很小吧。 小记者问:任爷爷,您平时有什么爱好?您觉得这些爱好对您的写作有没有帮助? 任先生答:我的爱好很多,恐怕跟你们的差不多,我觉得我生活里经历的什么事情对我的写作都有帮助。我最喜欢吃,我是广东人。我最爱吃,爱吃好啊,让身体好起来。你们看我活到多大了?我今年87岁了。当然,一个人不能光是吃和睡,还应该做事情。比如说,爱好文艺什么的。我爱好文学,我从小就爱看书,哎呀,我读的书太多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看了很多书。我是读私塾的,私塾在过去要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什么的。我识了字就看小说,那时候还是石印的书呢。我爱看武侠小说,看《三侠五义》《小五义》,一直到后来能够读小说。 我喜欢看小孩子看的书。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太好看了!你们看过没有?等到长大了以后,我爱听古典音乐。你们古典音乐听不听?钢琴啊,小提琴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啊(又唱起《欢乐颂》中的一段旋律……)。我还爱看京戏。京戏你们看不看?京戏你们看还早,要年纪大一点才好。不过我现在也不太看了。京戏唱得好不容易。 文艺里面好的东西很多,将来你们爱的东西也会很多。我知道还有很多东西是很好的,但是我不爱。文艺这个东西,各爱各的,你爱的别人不一定爱,别人爱的你不一定爱。但是都能给你们好处。 小记者问:我读过爷爷您写的一些书,特别喜欢《没头脑和不高兴》,里面的主人公很可爱。您最喜欢您作品中的哪个形象? 任先生答:这个《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我偶然间想到的。那时我经常到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我做的最多的事是翻译,我翻译了很多书,后来我想,我也应该讲两个自己想出来的故事。就这样写了《没头脑和不高兴》。我恐怕是有点“没头脑”。我平时经常没头脑。其实每个人都有点没头脑,早上妈妈让小朋友多穿件衣服,头一摇说“不一高一兴”,让他帮着做些事,更是“不一高一兴”……孩子经常会有“不高兴”……后来我就想把“没头脑”和“不高兴”发展一下。你们爱不爱坐电梯?哎呀,你们真幸福,你们现在住高楼,可以天天坐电梯。我就最爱坐电梯。我现在连二楼也走不上去了。所以我想,如果一个高楼没有电梯怎么办?“没头脑”这个形象我设计他是个建筑工程师,忘记设计电梯。故事中的少年宫我原来写了三百层,重写后改为一千层,反正是夸张嘛。结果小朋友们辛苦极了,去少年宫看戏还要带着干粮,并且在那里碰到了“不高兴”。 我写“不高兴”也是有来历的,我当时看到一个小报,说有一个演员,是抽鸦片的,他老是借钱抽鸦片。鸦片太可怕了,我小时候在广州看到有人烟瘾发作,眼泪鼻涕一起流。那个抽鸦片的演员是演老虎的,他向演武松的那人借钱抽鸦片,武松不借,于是就老打不死。后来没办法,只好借钱给他。我把这个故事变了一下,改成老虎不高兴让武松打死。这个故事就是这么来的……你们生活里有许多故事,可以借来变成故事。 小记者问:我看过任爷爷您翻泽的《安徒生童话》,您翻泽了这么厚的一本书啊!据说您会四国语言?能给我们说一下吗? 任先生答:四国语言我是学过,我懂得点外语。我中学时学英文,是在一个英国人办的学校读的,英文还可以。后来又学俄文。“文革”时期闲着没事,我就自学意大利文和日文。其实只是懂一点,真的不精。我是做编辑工作的,做编辑也不需要什么都精,能够提出问题就行,所以我都学一点很有用。我最好的语言是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可不是简单的啊。我生在广东,我会广东话,我长在上海,我会上海话。我现在讲普通话。语言不妨多学一点,这很有好处。我现在还想学点韩文呢。语言多学点没坏处,可以互相比较。 小记者问:在您创作的作品中,任爷爷您最喜欢哪部作品? 任先生答:我创作的作品也不多。我有一本翻译的诗歌叫《给巨人的书》,这里面有些儿童诗我是很喜欢的。我大部分创作是写诗,比如,收到教科书里的有一篇《爸爸的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还可以,希望你们也看看。 小记者问:我听说您最近编了一套“午夜大师”,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鬼故事对小孩子有不好的影响,怕他们受惊吓,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任先生答:要我讲真心话?我从小就爱听鬼故事!我倒是从小不相信鬼,我没见过鬼,也不相信有鬼。我听鬼故事就像听童话一样。鬼故事是人创作的。我们中国有本伟大的文学名著,叫《聊斋志异》,里面有画皮、鬼怪啊,这本书是文学名著,并没有把人带到迷信里去,而是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知道一些人世间的事情。因为讲鬼其实也是在讲人世间的事情。鬼是没有的嘛。我觉得小朋友是最懂得看童话的。有些大人,或者过去的老师,甚至认为乌会讲话,狗会讲话,这是骗人的嘛。但是小孩子从来不这么想。小孩子也不是傻瓜,小孩子真的相信狗会讲话吗?我就没相信过狗会讲话,家里面也养过狗,我从来没想到过要和它讲讲话。这是童话。所以我认为鬼故事也是一种童话。假使你们家长认为,这个鬼故事不好,看了会怎么样,其实没关系,这就是童话。这套书很快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还请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蒋风先生,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蒋风先生是原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长,也是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所以有了这篇序,请你们都看看,就知道该怎么看这些故事。假使你们家长有疑问,也请家长去看看。因为我认为鬼故事很好看,这完全就像看童话一样。 短短四十分钟的采访结束,外面的树影西移了一点。老先生坐在椅子里,言谈风趣,声调顿挫;粉红面庞的小朋友们围坐身旁,脆声脆语,献上带有童真涂鸦的礼物——这一刻多么美好!其实我们知道老先生已经很累了,于是我们又依次走出这扇门,在阳光明媚的院门外合影留念,留下没有说出的祝福和祈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