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编著的《波斯人信札(全译本)》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辛辣无情地批判了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现实,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波斯人信札(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孟德斯鸠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德斯鸠编著的《波斯人信札(全译本)》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辛辣无情地批判了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现实,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 内容推荐 孟德斯鸠编著的《波斯人信札(全译本)》问世于一七二一年,是孟德斯鸠惟一的一部文学作品,本书由一百六十一封书信组成。郁斯贝克和黎伽两个波斯人在游历欧洲,特别是游历法国期间,与波斯国内的人通信,与少数侨居国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通信,两个人不在一起时也会相互通信。信中有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细致的观察和犀利的批判,对流血、肉欲和死亡的描绘,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以及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等。这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 目录 序 言 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思考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第二十八封信 第二十九封信 第三十封信 第三十一封信 第三十二封信 第三十三封信 第三十四封信 第三十五封信 第三十六封信 第三十七封信 第三十八封信 第三十九封信 第四十封信 第四十一封信 第四十二封信 第四十三封信 第四十四封信 第四十五封信 第四十六封信 第四十七封信 第四十八封信 第四十九封信 第五十封信 第五十一封信 第五十二封信 第五十三封信 第五十四封信 第五十五封信 第五十六封信 第五十七封信 第五十八封信 第五十九封信 第六十封信 第六十一封信 第六十二封信 第六十三封信 第六十四封信 第六十五封信 第六十六封信 第六十七封信 第六十八封信 第六十九封信 第七十封信 第七十一封信 第七十二封信 第七十三封信 第七十四封信 第七十五封信 第七十六封信 第七十七封信 第七十八封信 第七十九封信 第八十封信 第八十一封信 第八十二封信 第八十三封信 第八十四封信 第八十五封信 第八十六封信 第八十七封信 第八十八封信 第八十九封信 第九十封信 第九十一封信 第九十二封信 第九十三封信 第九十四封信 第九十五封信 第九十六封信 第九十七封信 第九十八封信 第九十九封信 第一○○封信 第一○一封信 第一○二封信 第一○三封信 第一○四封信 第一○五封信 第一○六封信 第一○七封信 第一○八封信 第一○九封信 第一一○封信 第一一一封信 第一一二封信 第一一三封信 第一一四封信 第一一五封信 第一一六封信 第一一七封信 第一一八封信 第一一九封信 第一二○封信 第一二一封信 第一二二封信 第一二三封信 第一二四封信 第一二五封信 第一二六封信 第一二七封信 第一二八封信 第一二九封信 第一三○封信 第一三一封信 第一三二封信 第一三三封信 第一三四封信 第一三五封信 第一三六封信 第一三七封信 第一三八封信 第一三九封信 第一四○封信 第一四一封信 第一四二封信 第一四三封信 第一四四封信 第一四五封信 第一四六封信 第一四七封信 第一四八封信 第一四九封信 第一五○封信 第一五一封信 第一五二封信 第一五三封信 第一五四封信 第一五五封信 第一五六封信 第一五七封信 第一五八封信 第一五九封信 第一六○封信 第一六一封信 试读章节 第一封信 郁斯贝克致伊斯法罕友人吕斯当 我们在科姆逗留了一天,拜谒了生有十二位先知的圣母的陵墓,随后又上路,于昨天,即离开伊斯法罕的第二十五天,抵达道里斯。 在求知欲驱使下,离开故土,放弃恬适安逸的生活,辛辛苦苦跑出来寻求智慧,在波斯人之中,我和黎加大概是头两个人吧。 我们生长在一个昌盛的王国,但觉得我们的知识不应局限于王国的疆界,可以启迪我们的不仅仅是东方的智慧。 对我们的游历别人有何议论,请据实相告,好听的话不必讲,我不指望会有很多人持赞同态度。来信请寄埃泽龙,我要在那里逗留几天。 再见,亲爱的吕斯当。请相信,我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仍是你的忠实朋友。 1711年赛法尔月15日于道里斯 第二封信 郁斯贝克致伊斯法罕内院黑人阉奴总管 你是波斯最美丽的女人们的忠实看守者。这个世界上我最宝贵的东西,我托付给了你。那些只为我开放的禁门的钥匙,全掌握在你手里。我这些心爱的宝贝有你看守,就不会有惊扰,十分安全。不论是寂静的夜晚,还是喧扰的白昼,你都克尽看守之职。你不懈的看守,使道德得以维持,不致动摇。你看守的女人有非分之想,你就让她们断绝妄念。你是邪恶的克星,贞节的柱石。 你既要管制她们,又要顺从她们。她们的一切意愿,你要盲目地遵从;内院的一切规矩,你要让她们盲目地遵守。你要以最卑贱地听从她们的使唤为荣,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地服从她们正当的命令,小心在意地侍候她们,就像她们的奴才的奴才。但是,你也要行使权威,当贞洁与操守的纲纪面临松弛的危险时,要像我本人一样,以主子的身份发号施令。 要时刻记住,你本是我最低贱的奴隶,是我使你摆脱了毫无地位的处境,把你放在现在的位置,将我心爱的尤物托付给你。在我所宠爱的这些女人面前,你必须低三下四,同时你要使她们感到,她们处于绝对从属的地位。无邪无害的娱乐,可让她们尽情享受,让她们排遣烦忧,用音乐、舞蹈和甜美的饮料为她们提供消遣,还要劝她们经常聚会。她们要去乡村,你可以带她们去,但凡是出现在她们面前的男人,要派人撵跑。要鼓励她们保持洁净。身体洁净是心灵洁净的表现。要时常对她们谈起我。将来我要在那因她们而变得更美好、更迷人的地方与她们重聚。 1711年赛法尔月18日于道里斯 第三封信 贾琪寄道里斯郁斯贝克 我们叫阉奴总管带我们去过乡村,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他会告诉你的。过河的时候,我们下了轿子,按习惯钻进箱子里,由两个奴隶扛过去,以免有人看见我们。 亲爱的郁斯贝克,你伊斯法罕府中的内院,让我时刻想起往昔的欢乐,每天激起我更强烈的欲念。在这样的地方,我怎能生活下去呢?我踯躅于一套套房间之中,不停地寻找你,却总是找不到,所遇到的,尽是往昔的欢乐留下的回忆。有时,我发觉自己处在自己平生头一回把你拥抱在怀里的地方;有时,我发觉自己来到了你裁决你的妻妾们那次轰动性争芳斗艳的地方。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声称比别人美丽,各自挖空心思装饰打扮,然后拥到你面前。看到我们的打扮所创造的奇迹,你兴高采烈。我们都那样热烈地想博得你的欢心,你大为赞赏。但是,不久你就厌弃了这种造作的艳丽,而倾心于比较自然的风韵。你让我们放弃一切打扮。我们不得不卸下令你感到不舒服的饰物,而以自然淳朴之美出现在你面前。我呢,不把羞耻放在心上,只想获得荣宠。幸福的郁斯贝克,多少娇姿媚态展示在你眼前!我们看到,你在一个个迷人的女人面前久久地徘徊,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每一副新的娇容都渴求得到你的宠幸;转眼间,我们每个全身被你吻遍,你好奇的目光投向每一个最隐秘的部位。你让我们在片刻间摆出干百种不同的姿势,你的命令不断花样翻新,我们也随之花样翻新。说实话,郁斯贝克,我希望讨得你的欢心,与其说是出于强烈的野心,不如说是出于强烈的情欲。我感觉到我渐渐主宰了你的心。你搂住了我,又离开了我,然后又回到我身边。我懂得如何吸引住你。胜利完全属于我,绝望属于我的情敌们。世间仿佛只有你我两个人,周围的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关心。真希望我的情敌们留在我们身边,充当我如何接受你百般宠爱的见证!她们看到我冲动的情状,就会体会到我的爱情与她们的爱情有何不同,就会明白她们虽然在魅力上能同我竞争,却远远不如我多情……P1-3 序言 译者序 孟德斯鸠这个名字,是与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都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的活动和著作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孟德斯鸠1689年出生于波尔多城附近一个贵族家庭。由于不是长子,他不能继承父亲的产业和爵位,但在1716年他继承了伯父的家业和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青少年时代的孟德斯鸠是在教会学校读的书。当时的学校全是教会办的,虽然他对学校讲授的那老一套教材不感兴趣,却被吹进校园的进步思想之风所吸引。1708到1714年间,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专门研究法律,二十五岁时被录用为波尔多法院参事。两年后,担任法院院长的伯父去世,他便承袭了院长的职位,不过他对诉讼事务兴趣不大,而对历史、法律,尤其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浓厚。于是他卖掉了法院院长的职位,而成了波尔多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个勤学深思的人,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在直接参与当时的革新运动的同时,致力于著书立说,写过多篇科学论文,尤其是1721年发表的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使其一举成名。1728年,他被遴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之后,他丢弃官职,离开波尔多,到欧洲各国游历,考察风俗民情、政治、经济、法律、政体,为后来创作伟大的巨著《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孟德斯鸠平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著书立说方面。他的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在写作《论法的精神》的过程中,他出版了另一本重要著作,即《罗马帝国盛衰溯源》。这本书他最初是想作为一篇历史附录,收在《论法的精神》里的。 《罗马帝国盛衰溯源》发表于1734年。它概括了罗马帝国的全部历史,但该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历史著作,而更多的是一部理论著作。孟德斯鸠并不作历史事实方面的叙述,他感兴趣的不是一桩桩历史事件,而是对它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历史本身,而是观察历史引出的哲理。这本书具有辩论的性质,是直接针对当时很有影响的波舒哀的观点的。波舒哀在《世界历史论》一书中认为,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历史的进程,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孟德斯鸠驳斥和批判了这种观点,把对历史的阐述和分析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罗马帝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它的人民对自由和祖国的热爱,在于使它的人民经常意识到大敌当前的军事训练,在于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共同关心,在于他们改正错误吸取教训的能力,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精神,等等。相反,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则主要在于执政者的腐败和过度向外扩张的穷兵黩武行为,以及世风的败坏。较之于波舒哀,孟德斯鸠的历史观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仅如此,他在论述罗马帝国的历史时,还着意联系法国的现实加以对照和议论。例如在述及罗马帝国的财政危机、苛捐杂税和行政机关的贪污腐败时,都注意到法国正发生着同样的现象。他根据罗马帝国历史的经验教训,批判法国的专制政体的不合理,提出改良这个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本书对法国社会的思想变革,起了革命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于1748年问世。这是孟德斯鸠穷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杰作。他在决定写这部著作而未动手之前,游历了欧洲各国,实地考察了意大利、匈牙利、德国和英国的风俗民情,以及其制度和立法,尤其在英国逗留达一年半之久(1729年10月一1731年4月),深入考察英国的国家制度和它的立法,旁听议院会议,研究英国宪法,收获很大。这次游历为他写作《论法的精神》提供了大量生动活泼的第一手材料。《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内容极为广泛的巨著,它包含了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诸方面的知识和观点。这是一部人类法律的“自然史”,它阐述了人类法律的前提,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其保障。作者认为,政治自由的必要条件和最好保障,是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行政应由君王掌管,因为它要求行动果断、迅速,最宜于让一个人独揽、执行;立法权原则上应属于全体人民,但实际做起来行不通,故由人民把自己的权利委托给他们选出来的代表,即议会(院)进行立法;司法则专由施法机关施行,政府不得干预。这个著名的三权分立的理论,后来成为许多国家资产阶级宪政的基础。《论法的精神》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广泛的舆论准备和理论准备。在这部作品里,孟德斯鸠激烈批评了专制政体,痛斥了对宗教的盲从和迷信,为人权、民众自由、人文主义和信仰自由进行了强有力的辩护,并且影射和抨击了法国社会的现实,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因为这样,这本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震动,该书出版后的1748至1750两年间就重印了二十二次,并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它引起了广大读者和人民对整个腐朽的旧世界的强烈痛恨,因而被列入教皇的“禁书目录”。 前面先介绍了《罗马帝国盛衰溯源》和《论法的精神》两部著作。但实际上,《波斯人信札》是这两部作品尤其是《论法精神》的准备。《波斯人信札》问世于1721年,大约从1709年至1720年花了十年时间酝酿和写作。全书由一百六十余封书信所组成,主要是两个波斯人郁斯贝克和黎加游历欧洲,特别是游历法国期间,与波斯国内人的通信,以及两个人不在一起时相互间的通信,还有他们与少数侨居国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的通信。书信体小说在18世纪的法国十分盛行。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它为18世纪法国文学所特具的哲理小说体裁奠定了基础。 波斯贵族郁斯贝克不满宫廷的黑暗政治和腐败之风,受到排斥打击,遂奏准国王,带了青年黎加,离乡去国,游历西方诸国,最后辗转到了巴黎。他们虽然一路上考察各国风俗民情、政治经济、政体法律、人文宗教,但实际上是过着流亡生活。当时在波斯,宗教和法律都允许一夫多妻制,不但国王的后宫里嫔妃如云,一般贵族也都妻妾婢女成群。郁斯贝克去国之时,在伊斯法罕的法特梅内院留下了一大群妻妾,由忠于他的阉奴严加看管。起初,他与妻妾们还频传书信,互诉离情别恨,相思盼归之情。然而,既是流亡,他有国难返,年复一年,归期渺茫。久而久之,法特梅内院渐渐生变,妻妾们多有越轨行为。郁斯贝克得到阉奴总管报告,勃然大怒,命令残酷镇压,激起内院女人们的仇恨和反抗。其中以罗莎娜的反抗最为坚决、惨烈。她下药毒死了众阉奴,随后服毒自杀。她在寄给郁斯贝克的绝命书中写道:“不错,我欺骗了你。我勾引了你的阉奴,嘲笑了你的妒忌,把你这可怕的内院变成了寻欢作乐的场所。”“你自己在为所欲为之时却扼杀我的全部欲望?你想错了,我是生活在奴役之中,但我始终是自由的;我按照自然的法则改造了你的法律,我的思想一直保持着独立。”真是痛快淋漓,堪称被压迫妇女的一篇反抗宣言。而罗莎娜们所痛恨的那些阉奴,虽然充当了贵族老爷郁斯贝克的爪牙,但他们个个都身世凄惨,身心受到惨无人道的摧残,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对他们的同情。《波斯人信札》中的内院故事,应该说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它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维护人权,主张妇女自由、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仅就内院故事而言,《波斯人信札》就算得上一部不错的作品。然而,贯穿于全书的内院故事,绝不是整部作品的重心。《波斯人信札》的重心,是有关西方,尤其是有关法国的内容。孟德斯鸠借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郁斯贝克的观察和议论,发表自己对社会、政治、政体、法律、宗教等基本问题的观点和政见。内院故事其实只是为了掩护他的这些观点和政见免遭查禁而构思的。 《波斯人信札》首先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头号封建主——太阳王路易十四残暴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残暴无道,刚愎自用,致使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对内苛捐猛政,对外连年征战,使得国力衰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及至暴君谢世,路易十五继位,新主年幼,由奥尔良公爵摄政。《波斯人信札》又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对新政的期待:“温和的王政”也许可以实现了。但国势已颓,积重难返,尤其财政制度,千疮百孔,摄政王病急乱求医,请苏格兰人约翰·劳出任财政大臣,饮鸩止渴,滥发纸币,使全国经济濒于破产。这就是“劳氏制度”造成的灾难。孟德斯鸠在书中对之大加抨击。 《波斯人信札》不仅批评时政,而且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政治主张,例如反对专制和苛政,指出比较温和的治理方式,反而能使百姓更好地遵守法律;荣誉与自由不可分离,人民只有在政治上获得自由,才会重视荣誉。 书中还以相当长的篇幅,集中讨论了地球上居民日趋减少的原因。作者认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干政,不利于人口的繁衍;共和政体和新教的政策才有利于人口的繁衍。他反对奴隶制度和殖民主义政策,认为这是世界上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书中还正确划分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界线,认为君主为满足私欲或扩张领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有殖民主义战争,都无正义可言;主张各国都应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福祉,致力于和平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战争的发生。 作品还触及了种种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和污浊,以讽刺的笔调描写巴黎上流社会各种人物的嘴脸、权贵们的骄横和私欲、政治圈子里的裙带关系,深刻揭露了妇女所受的统治和压迫,认为如果男女平等,受同样的教育,妇女会与男人一样能干,甚至胜过男人。 在宗教方面,《波斯人信札》抨击天主教,大胆怀疑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甚至认为上帝的预见性是有限度的,上帝不可能没有缺陷,反对地狱之说,断定天堂不可能存在,嘲笑放荡、贪婪、虚伪的僧侣,希望进行宗教改革,批判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相互倾轧和它们所造成的战乱,主张不同宗教信仰或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相互宽容,和睦相处,这样在同一个国家同时存在数种宗教不仅无害,反而有益。《波斯人信札》中关于宗教的议论和见解,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处于酝酿时期人民思想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宗教统治和宗教信仰已开始动摇,而这恰恰标志着封建统治的基础已经动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