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权威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由克尔·法拉第、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冯·赫姆霍兹、威廉·汤姆森、西蒙·纽科姆、阿奇博尔德·盖基所著,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由克尔·法拉第、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冯·赫姆霍兹、威廉·汤姆森、西蒙·纽科姆、阿奇博尔德·盖基所著,本书是哈佛百年经典丛书系列之一,本卷收录了影响巨大的科学论文,包括法拉第、赫姆霍尔兹、汤姆森、纽科姆、盖基等代表作品。《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涵盖了十九世纪以前,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方面影响深远的论文作品,适合大众阅读。
第一讲 万有引力
因为展示我从事的研究是我自己再愿意不过的事儿,所以一想到可能会打乱你们的圣诞安排,我就感到非常不安。但是,事情并不总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当它发生时我们也只好顺其自然地接受。今天,我会尽我所能。如果我笨拙得说不出话来,请大家宽容我;当然,我会尽力将这些例子讲得详细彻底。在本次讲座快结束时,如果我们觉得可以继续讲下去,那么下周的演讲就会加大力度。到那时,我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来决定演讲是继续还是停止。尽管现在因为轻微感冒,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清晰度都有所减弱,但在这里我还是要坚持向年轻人表述我的思想的权利。因此,尽管一个年老体弱的人看起来可能已经不大能胜任这个任务,但只要我身处年轻人当中,我就会像以前那样,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现在,让我们稍微想一下,我们活在这世上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我们出生、孕育、生活,但我们却对周遭发生的事漠不关心,缺乏敬畏之心。我们实在是太缺乏好奇心了,对什么都不感到意外。我确实认为,对于一个十岁、十五岁或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第一眼看见大瀑布或大山所带来的惊奇,也许要比关注他自身存在的方式所带来的惊奇多得多。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又是怎样生存下来的?人是怎样直立起来,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呢?我们来到这世上,生活,然后离开人世,并没有特别去思考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如果不是少数爱探索的人早就对这些做过观察和研究,并已发现了我们生存在这世上的美丽法则和条件,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世间还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学者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些我们生长、生存以及享受生活的法则,一直研究到今天。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事实,即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影响。这种力量十分平常,再平常不过了,没有什么比使我们站得笔直的力量更为普通的了,这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今天我就是想让大家对这些力量有所了解,不是那些最重要的力,而是一些简单初级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之力。最开始我能做的,就是在大家脑中多多少少植入一个我称为“力量”或“力”的概念。设想一下,我拿着一张纸,把它竖着靠在我面前的一个支架上(就当是我讲的最粗略的例子),然后我拉一下连在纸上的线,这张纸就被我拉倒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便知道,刚才我就使用了一个力,很明显,是我手的力量通过线作用到纸上。借助这些合力(这里存在多种力量)的作用,我把纸拉倒了。当我在纸的另一边推它一下,我又使用了一个力量,一个完全不同于刚才的力量。或者,我拿起一根虫胶棒(一根长12英寸、直径为1.5英寸的橡胶棒),用法兰绒布摩擦它,然后握着它靠近竖着的纸张,约距1英寸时,这张纸马上就被虫胶棒吸过来了。如果我把虫胶棒拿开,这张纸在没有与任何东西接触的情况下,自己就倒下去了。大家看,在第一个例子当中,我所展现的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后来我把纸片拉倒了,没有用那根线,也没有用手去推,而是使用了这根虫胶棒。由此可见,这根虫胶棒对这张纸有一个力的作用。如果我还要展示一种力的作用的话,我可能要用火药把这张纸给炸回去了。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当我说力量或力时,我指的是刚才用来把纸片拉倒的那个力,我不想用那个力量的名字来为难大家。显然,虫胶棒里有一种东西在起作用,使纸片倒下了,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称为力量或力中的一种。现在不管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它,大家都能认出它了。我们不会设想世间存在很多很多不同的力量,相反,在我们看来,如果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由那么几种力量来支配着的,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那盏灯展现了另外一种力量——热的力量,但它又不同于拉倒那张纸的力。这样,我们渐渐发现周遭各种事物中确实存在其他的力(也不是很多)。从最简单的推拉实验开始,我会逐渐把这些力区分开来,并比较它们起作用的方式。我们脚下的世界(我们大可不必为了阐述这门学科而去环游世界,我们可以自由思想,但身体却会受到限制,因此就有人外出旅行,去到力所能及之处,尽情地观察这个世界)近乎于一个圆球,它的表面布局正如我旁边的地球仪——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模型,一部分是陆地,一部分是水。看看这个,一张地图,或者说是一张图片,看看地球表面都是由什么构成的。然后我们继续深入,我建议大家参考这个地球地层分布图,这上面有关于地球内部成分的更详尽的说明。当我们深入了解时(正如人们经常因个人兴趣或利益而采取各种方式一样),我们发现它受到数种力的作用,由许多不同物质组成,组成方式是如此奇异而美妙。它向人类展示了一段历史,一段蕴藏在岩脉、岩石、泉水、周围的大气层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所有这些物质在力的作用下簇聚成一个直径为8000英里的大球体)之中的历史。只要细想这段历史,人们就会折服于岩层(有一些只有纸那么薄)的美妙形成史——在我所提到的那些力的作用下形成。
P4-6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一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 “我选编《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