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顺》、《七十游心》、《哲人其萎》、《厄于陈蔡》、《秋游感怀》、《欹器之叹》、《古今学者》、《每日三省》、《通达之道》、《司氏之忧》、《孔子学曲》、《挟盟可变》、《楚聘仲尼》、《夫子择婿》、《神在何处》、《曾子问信》……《孔子济世大智慧--论语今读》(编者李英华)是“点化先哲丛书”之一,收录了以上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济世大智慧--论语今读/点化先哲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李英华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顺》、《七十游心》、《哲人其萎》、《厄于陈蔡》、《秋游感怀》、《欹器之叹》、《古今学者》、《每日三省》、《通达之道》、《司氏之忧》、《孔子学曲》、《挟盟可变》、《楚聘仲尼》、《夫子择婿》、《神在何处》、《曾子问信》……《孔子济世大智慧--论语今读》(编者李英华)是“点化先哲丛书”之一,收录了以上故事。 内容推荐 《孔子济世大智慧--论语今读》(编者李英华)是“点化先哲丛书”之一,故事主要取材于《论语》;其次辅之以《孔子家语》、《孔子集语》和《左传》、《史记》等文献典籍;另外,也进行适当的想象虚构,并根据需要还改编采用了几个古代寓言故事。《孔子济世大智慧--论语今读》故事分为六个类别,即孔子自述、天命人生、历史文化、伦理政治、教育学习、孔子与隐士等。 目录 孔子生平 吾少也贱 十五志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命 六十耳顺 七十游心 哲人其萎 安命之道 厄于陈蔡 秋游感怀 欹器之叹 古今学者 每日三省 通达之道 司氏之忧 孔子学曲 挟盟可变 楚聘仲尼 夫子择婿 神在何处 曾子问信 忧乐圆融 神龟不神 独步千古 原宪归隐 三子论礼 君子之息 济世之道 温故知新 泰伯让王 既往不咎 崔杼弑君 大处落墨 晏子使鲁 进楚退晋 子路挡驾 济世资粮 子与适鲁 为政之道 尧舜遗教 哀公问政 祁奚荐贤 欲速不达 鲁卫逐君 樊迟之悟 不贪为宝 曾子“不”孝 君王折腰 祸起萧墙 苛政猛于虎 宓子掣肘 鲁君放生 天不寒吗 子产英明 文公宜霸 灵公好狗 桓公紫服 一言丧邦 藏于百姓 治学之道 学无常师 有教无类 师生畅谈 宰予质疑 鲁人搔痒 昭公知礼 叶公好龙 师徒父子 开开玩笑 教学相长 陈亢好疑 问一得三 子贡卫道 孔子学《易》 弟子辞归 “道”在哪里 言貌取人 如何行善 孔颜乐处 交游之道 儒者一人 仪人馈鱼 楚狂接舆 子路问津 荷蔡丈人 老子论仁 叟公之教 后记 试读章节 谁也没想到,正是那位曾把孔子拒于门外的阳虎,后来却向孔子百般讨好!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时间上不拘泥于“三十”年限): 且说阳虎原本只是季氏的一个家臣而已,但是这个阳虎挺会钻营,后来竟然把季家的大权全部操纵在自己手里,又通过季家在鲁国中的势力而间接地把持了鲁国的政治局面。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阳虎曾多次想求见、拉拢当时已经很有名望的孔子,但都被孔子拒绝了。 一天,阳虎终于想出了一个自己很得意的妙计。趁孔子不在家时,他带着一只烤熟的小猪来拜见孔子,这样他就把那只小猪理所当然地留在了孔子家里。 按当时的礼制,孔子必须回访阳虎。这该怎么办?孔子也在寻求一个既不违礼又能回避的办法。于是,他先让一位学生去打听阳虎的行踪,获悉哪一天阳虎不在家,孔子就在这一天去“回访”阳虎。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或者是鬼使神差吧,孔子在回来的路上却碰到了阳虎。这一下孔子可没有办法回避了。阳虎抓住这个机会,毫不客气地对孔子说:“走近一点,我有话要跟你说。”接着,阳虎就趾高气扬地说:“一个人满腹经纶,像袋子里怀了宝贝一样,可是正当国家动乱,他却不肯站出来,用他的才华救国济世,这样一个人可以说他仁吗?” 孔子回答说:“不能算仁吧。” 阳虎又问:“一个人不但有思想,有办法,而且很想为国家做事,却每每失去做事的机会,甚至机会找上门来了,他却不要!这个人可算有智慧吗?” 孔子回答说:“不可。” 这一下阳虎得意极了,又说出蛮有诗意的话:“太阳、月亮每天都在运转,时间不停地流逝;人也一天天地走向衰老,岁月无情,可不留人呀!” 阳虎这些话,听起来倒是蛮不错的,君子不因人而废言吧,孔子只好被动地回答说:“对呀!我就要出来做些事情了。” 这次半路上的较量,阳虎好像占了上风。但最终,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阳虎则由于叛乱而被赶出了鲁国! 若把这个故事与前一个故事对照一下,可知此时的孔子已非昔日的孔子了。昔日的孔子是那么不堪一击(被拒于门外),而今日的孔子已经能够立足于社会,且发生相当的影响了。正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的一个夏天,齐、鲁两国国君齐景公和鲁定公约定在夹谷(今山东莱芜县境内)相会。孔子担任鲁国国君的相礼,即相当于现在的司仪。 当时齐强鲁弱,齐国就想通过这次会盟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压服鲁国,使鲁国无条件成为齐国的附庸国。因此,会上的斗争非常复杂紧张,险象环生,但孔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应付自如。齐国最初打算以奏四方之乐为名,刀枪剑戟,於旄羽祓,鼓噪而至,以便在混乱中劫持鲁君。但孔子早已防了这一手,他一边让鲁国将士护卫鲁君,一边自己登上盟坛,直视齐景公,甩袖怒斥:“我们两国国君在此友好会盟,为何要奏夷狄音乐?请主管的赶快斥退。” 齐景公忐忑不安,自知理亏,连忙挥手斥退奏乐者,还歉意地说:“这是寡人之过啊!” 当齐、鲁两国缔订盟约时,齐国君臣突然在盟约中加了一条,要求凡遇齐国出征,鲁国必须派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就算破坏盟约。这显然是威胁鲁国承认自己是齐国的附庸国。孔子当机立断地提出一个要求:“如要鲁国出兵车,齐国必须首先归还以前所侵占鲁国的地方,否则也是破坏盟约。”这使齐景公感到很难为情,只好把以前侵占的一些地方归还鲁国。 这样,鲁国在这次夹谷会盟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这次胜利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孔子的胆略和智慧。 孔子说自己“四十不惑”,这大概指对人事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上面的故事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在军事和外交上的胆略和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还是个“公关人才”哩!P8-11 序言 首先,我想开门见山地向读者朋友说明我写这本书的立意所在:一是为了写出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二是抒发我本人对社会人生,对历史现实的一点感想;三是从学术角度做一点最基本的分析讨论,辨别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不管哪一点,都或多或少地蕴含一些哲理、一点启迪、一份感悟,希望它们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裨益于读者朋友! 其次,想要说明附于每个故事之后的“点评”——它表明我对该故事的理解和阐发,有的紧扣故事内容,有的与故事内容不即不离,有的则似完全独立于故事本身。不管哪种形式,都倾注了我个人的一份情、渗透了一份意!我恳望读者朋友能够细心品味。有谁共鸣?除了细心的读者朋友,还有谁呢?! 本书故事主要取材于《论语》;其次辅之以《孔子家语》、《孔子集语》和《左传》、《史记》等文献典籍;另外,也进行适当的想象虚构,并根据需要还改编采用了几个古代寓言故事。本书故事分为六个类别,即孔子自述、天命人生、历史文化、伦理政治、教育学习、孔子与隐士等。这六个类别是出于我个人对《论语》基本思想的理解而选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类别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截然区分的。比如,“孔子自述”部分就可以从“天命人生”的角度来理解,而“天命人生”又可以从“教育学习”的角度来理解,所以,各个类别乃是相通相融的。读者朋友不妨从各个角度来理解体会同一个故事的哲理内涵。 最后要说明一点,下列诸位前辈的著作对于笔者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助益,特注明如下: 张岱年主编:《孔子大辞典》; 钱穆:《论语新解》; 南怀瑾:《论语别裁》; 匡亚明:《孔子评传》; 洪丕谟:《白话论语》; 周桂钿:《董学探微》。 在此,谨向上述诸位前辈致以衷心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师长和朋友! 后记 古人说得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可以说,笔者正是秉着这么一种心境来写这本书的! 读者朋友读了本书,如觉得确实有些收获,有些启发,那么,这应归功于先哲往圣的思想精神;反之,读者朋友若觉得本书存在诸多不足,乃至谬种流传,那么,这完全是笔者个人的局限所致。谨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