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庭训故事(文学家卷)
分类
作者 吴东平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每一个人自由生活的港湾。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及其前辈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即使是巨人、名家也莫不如此。

这套丛书向人们展示了古今中外近300个巨人、名家的家庭风貌。这些人降生时,与普通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是什么使他们成为巨人、名家的呢?本书为您揭晓!

本册为《名人庭训故事》之《文学家卷》!

内容推荐

本书向人们展示了古今中外50余位文学家的家庭风貌,包括沙地上的识字课——欧阳修的母亲、循循善诱的一代文豪——苏轼的父亲、旷世才女的诞生——李清照的父亲、至爱双亲——哈代的父母、文学生命的起点——莫泊桑的母亲、三次富有远见的抉择——傅雷的母亲等。

目录

前言

沙地上的识字课——欧阳修的母亲

循循善诱的一代文豪——苏轼的父亲

旷世才女的诞生——李清照的父亲

为时代铸造号角——陆游的父母

教子学英烈——文天祥的父亲

海滨赣榆的老教谕——吴敬梓的父亲

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歌德的父亲

体味亮丽人生——阿克萨柯夫的父母和舅舅

艺术之家——普希金的一家

把全部温情都献给孩子的一对怨偶——雨果的父母

坚定的“战士”——大仲马的父母

他点燃了文艺幻想的火苗——安徒生的父亲

严母慈父——冈察洛夫的母亲和教父

远大前程——狄更斯的父亲

一生守候——莱蒙托夫的外祖母

失而复得的母爱——托尔斯泰的表姑

善良、乐观的“波莉姑姑”——马克·吐温的母亲

至爱双亲——哈代的父母

文学生命的起点——莫泊桑的母亲

纯洁的三角关系——萧伯纳的父母

难忘的喜马拉雅山之行——泰戈尔的父亲

善良、光辉的形象——高尔基的外祖母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鲁迅、周作人的祖父、父母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胡适的父母

世间最难得的情意——郭沫若的母亲、大哥

小雨点——陈衡哲的舅舅、姑姑

“落花生精神”的由来——许地山的父亲

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林语堂的父亲

开明进步的家庭教育——茅盾的父母

集传统美德于一身——老舍的母亲

“公牛”世家——海明威的外祖父、祖父、父亲

健康情感的温床——冰心的父母、舅舅

蒋畈村中的古樟树——曹聚仁的父亲

时钟——鲁彦的母亲

老师·同志·知己——丁玲的母亲

爱的化身——巴金的母亲

感受复杂的社会——沙汀的奶母、母亲

诗的领路人——臧克家的父亲、祖父、族叔

培育“山药蛋"的人们——赵树理的祖父、父母

三次富有远见的抉择——傅雷的母亲

戏剧征途的引路人——曹禺的母亲

宽和严的二重奏——钱钟书的伯父、父亲

地地道道的农民——梁斌的父母

“猴子哲学”——秦兆阳的远房五叔

深厚、温馨的家庭文化——吴祖光的祖母、父母

把根留住——韩素音的父亲

“一点不含糊”——管桦的母亲

滋润心田的源泉——黎汝清的祖母

跟着铁路跑的人——柯岩的父母

无尽的爱——叶楠的父母

人生的第一堂课——从维熙的母亲

一双至大完美的手——庄因的母亲

捅马蜂窝的启示——冯骥才的爷爷

放飞——刘心武的父母

一片肥沃而湿润的心灵土地——三毛的父母

不识字的普通人——梁晓声的父母

走出丈夫的身影——毕淑敏的母亲

温馨是家——汪国真的父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苏洵兄弟三人,长兄澹和次兄涣都同举进士。苏洵考试失利后,由于父亲对他采取放任态度,致使他在青少年时期废学游荡了七八年。

景佑元年(1034),仁宗发了一道诏旨,鼓励多次落榜的考生说,只要地方上老是推荐他去参加考试,不管是否被录取,迟早总能获得进士头衔。这个意外的消息刺激了苏洵,使他发愤读书,谢绝一切往来应酬。当时他正好是27岁。这件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如《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闭门苦读一年多以后,再次入京参加贡举,却万万没有想到结果还是名落孙山。他对自己的落榜想不通。是自己真的不如别人吗?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主要是自己的文章不合考官的口味,达不到他们那种磔裂章句、破偶用奇的一套标准。但这是怎样的标准呢?难道它是古圣贤的文风么?所以苏洵落榜回家后,把他过去为参加考试而准备的几百篇时文付之一炬,认真去读先秦、两汉和唐代韩愈等人的文章,以便了解真正的古圣贤的文风。除了庆历五年曾经进京外,苏洵在20年时间里。一直在家里闭户读书。一个聪明过人的人,这样发愤苦读,自然收益不浅,学识猛增。

嘉佑元年(1056),苏洵率二子进京求名。9月,苏洵带着文章谒见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的欧阳修,把苏洵的文章看成是当时写得最好的,欧阳修的知己梅尧臣、曾巩、韩琦等人,也是一见苏洵的文章就交口称赞,或比为苟卿,或比为贾谊,或比为司马迁。所以,苏洵的文章在京师被人争相传诵,名动天下。

循循善诱

苏洵不仅是一位发愤读书成才的文豪,而且还是出色的教育家。苏轼兄弟之所以少年有成,可以说是得益于苏氏家学中的教育学。

一个早春的傍晚,苏洵站在花园中那株百年老梅树下。大约站了好一会儿吧,他的肩膀上已经粘着几瓣雪片样的落花。习习清风,盈盈杨柳,溶溶月色,淡淡梅花,简直像在诗里一样。他心中一动,不禁脱口念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这时,10岁的苏轼拉着苏辙从屋檐下跑过来,仰着脸说:“父亲,我们到处找您,原来您在这儿做诗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哎呀,真是好诗呀!”

苏洵摇了摇头,把两兄弟拉到身边说:“要是在每句中间加上一个字,那才会成为好诗呢。”他有心要考考他们,于是眯起眼睛说:“你们想想,加两个什么样的字好呢?”

苏轼眨巴着眼睛,爽快地回答:“前句中间加个‘摇’字,后句中间加个‘映’字,行不行?”

苏洵听了,轻声念着“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然后摇了摇头:“‘摇’字和‘映’字,太平淡了,人人能说,个个会道,还用得着诗人去说吗?不好,不好!”

苏轼想了一会,又说用“舞”和“隐”字。但苏洵还是笑着摇摇头。苏轼急了,就缠着他问:“父亲,您说用什么字好呀?”

苏洵伸出食指,刮着儿子的鼻梁:“你别想偷懒,晚上睡觉时再想想。明天要是想不出来,我就要打你的屁股啦!”

这天晚上,苏轼睡在床上,辗转反侧,苏辙在他身边发出了一阵甜甜的鼾声。忽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丝丝杨柳,金线般地垂在水面上,那样娇弱,而春风又是那样多情地挽着她们,生怕她们掉进水里去了;朦胧的月光照着雪白的花瓣,花瓣的颜色越来越淡,最后完全溶化在月色里……想到这里,两个极有诗意的字眼突然跳到他的眼前,他满意地合上了双眼。

第二天天刚亮,苏轼跳下床直奔书房,见了父亲就嚷:“我想出来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您看好吗?”

苏洵一听,一把将儿子揽在怀里,连声说:“妙!妙!这两个字加得很妙。‘扶’字不只写出了杨柳柔弱的形态,还写出了轻风绵绵的情意;这个‘失’字用得更妙,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没法分辨的情景。”说到这里,苏洵露出了欣慰的神色。P5-7

序言

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每一个人自由生活的港湾。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及其前辈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即使是巨人、名家也莫不如此。

这套丛书向人们展示了古今中外近300个巨人、名家的家庭风貌。这些家庭是不平凡的家庭,是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培养出了推动历史步伐的政坛伟人、影响人类进程的科学巨匠、名贯古今的文坛、艺界大家以及体坛上的耀眼明星等。我们知道,这些人降生时,与普通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奉献给人世的同样是一阵哇哇的啼哭。然而,他们后来之所以成为巨人、名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先辈,尤其是他们的父母为之营造了优越的成长氛围,并引导他们去闯荡漫长人生的旅程,实施了出色的家庭教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巨人、名家的成长从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匪浅的收益,尤其是受父母的影响。在他们父辈的身上,除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外,尤其可贵的是他们为了孩子,十分注重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他们就是凭着自己高尚人格与情操去影响后代、教育后代,培养后代成才、成名。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父辈们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后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这套丛书分为四册:即政治军事家及企业家卷、科学家卷、文学家卷、艺术家和体育明星卷。丛书内容丰富,涵盖量大,涉及面广,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它将向人们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像甘露一样滋润千百万父母的心田,并将帮助他们了却望子成龙的心愿。

丛书以文学抒情的笔调,优美流畅的语言将那些精湛的教育思想融入丰富有趣的事件之中,层层展开,致使该丛书既含蕴丰富,又通俗易懂。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既真实,又新颖,形象鲜明,有庄有谐,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可供各种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的父母阅读借鉴,也可作为青少年加强自身修养的读物,还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参考资料。总之,一切有兴趣披读该丛书的读者,都将从中受到启迪。

在这套丛书出版之际,我殷切希望它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希望它能使那些为人父母的读者实现其望子成龙的美好理想!

吴东平

1999年11月于白石湖乏滨

后记

丛书《名人庭训故事》从酝酿到成书,历时两年有余,此间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当该丛书问世之际,首先应当感谢自始至终支持它的武汉出版社,感谢编辑们对这套书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我们还要感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吴崇恕、陈丁堂、金家兴、熊平凡以及邓银成诸位同事、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这套丛书是不可能顺利脱稿的。

本丛书在资料的收集、提供方面得到了湖北省图书馆、孝感市图书馆和孝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有关人员的无私帮助,他们的热情合作为本书的问世起了重要作用。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近千余种资料,受篇幅的限制,在此我们没有一一注明,请各位专家学者谅解。

200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