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一场博弈》全面解读《战国策》,再现中国最精彩时代的政治智慧。您要是公司的白领,估计您的老板是不大赞成您读这本书的;您要是政府机关的小职员,估计您的领导也是不会鼓励您读这本书的……人生处处都是战场,因此,你必须拥有智慧的利器。
大国的崛起,小国的生存,个人的命运,战国大棋局,大家都在想办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国是一场博弈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苏肄海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国是一场博弈》全面解读《战国策》,再现中国最精彩时代的政治智慧。您要是公司的白领,估计您的老板是不大赞成您读这本书的;您要是政府机关的小职员,估计您的领导也是不会鼓励您读这本书的……人生处处都是战场,因此,你必须拥有智慧的利器。 大国的崛起,小国的生存,个人的命运,战国大棋局,大家都在想办法…… 内容推荐 苏肄海所著的《战国是一场博弈》对《战国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将战国最精彩的历史故事、谋略智慧和作者心得融为一炉。您要是公司的白领,估计您的老板是不大赞成您读这本书的;您要是政府机关的小职员,估计您的领导也是不会鼓励您读这本书的……人生处处都是战场,因此,你必须拥有智慧的利器。 “朋友来了有婿酉。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是猎枪!”这本《战国是一场博弈》就是您头脑中的猎枪!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东周策:我家祖上也阔过 九鼎的故事◎001 东周和西周打架◎004 想种水稻◎005 人情冷暖之苏秦回家◎007 秦国来借道儿◎010 贪官是怎么来的◎011 温地来客◎012 叛徒也不容易◎013 第二章 西周策:我敢得罪谁 樗里疾来了◎015 雍城之战◎016 第三章 秦国策:你们都是我的菜 白忙活的楚国人◎019 被人诬陷了◎020 又被人诬陷了◎021 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022 两虎相争◎025 靠山倒了◎027 少数民族的酋长来了◎028 扁鹊的故事◎029 幸亏打了预防针◎030 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蠢◎032 必须攻下宜阳◎034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034 如何对付能干的对手◎035 公孙衍滚出秦国◎036 如何找份好工作◎037 情人要我殉葬◎039 是士还是狗?◎040 完美复仇之范雎◎042 聪明过头了◎047 把领导也拉进来◎049 大家都来欺负傻瓜◎050 破财免灾◎051 说定的好处竟没了◎053 使者是个危险活儿◎054 金钱的力量◎055 无辜的小太监◎057 讨好太后很重要◎058 自古英雄出少年◎059 赵国亡国◎061 第四章 齐国策:争权夺利我在行 敌人要赶我走◎065 敌人要坏我的好事0066 海大鱼◎067 揽权的妙招◎068 识人之明◎069 见死不救还是救?◎070 早救还是晚救?◎071 除掉政敌◎072 困住对手◎073 名正言顺地安插亲信◎074 清醒地面对马屁◎075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076 瓦解敌人的联盟◎078 浑水摸鱼◎080 张仪玩弄秦王和齐王◎081 张仪也中招了◎082 画蛇添足◎083 疯狂的割地竞赛0084 长平之战中的齐国◎085 长平之战中的粮食问题◎086 奇货可居◎089 王后死了◎092 泥巴人和木头人◎093 大树底下好乘凉◎094 小骂帮大忙◎095 有人喜欢我老婆◎095 孟尝君的气度◎09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098 狗撵兔◎098 狡兔三窟◎099 叶公好龙◎102 要不要算变天账◎102 太后的见识◎104 欺世盗名的田骈◎105 士只为知己者死!◎105 称帝还是不称帝.这是一个问题◎106 袒右◎108 忠臣难做◎109 君王后——载入史册的偷情故事◎111 齐国亡国◎112 第五章 楚国策:被傻瓜葬送的大国 可怜的宋国◎115 胡萝卜加大棒◎116 狐假虎威◎117 真救还是假救◎118 怎样寻找同盟军◎119 同盟军发力了◎119 往井里撒尿的狗◎120 好扬人之恶者◎121 男宠的手段◎121 昭奚恤也不是傻瓜◎124 空头支票◎125 无功亦无禄◎126 这么牛的原因◎126 甘茂之魏◎128 一个人究竟到底可以有多蠢◎128 靳尚之死◎130 要立牌坊◎131 冤家宜解不宜结◎134 言路不通◎135 坏人也有用处◎136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137 烫手的山芋◎138 有人想打退堂鼓◎139 顺水推舟◎141 给聪明人把脉◎141 面若桃李,心似蛇蝎◎142 处处有陷阱◎143 自残◎144 不死之药◎145 没主见的春申君◎145 惊弓之乌◎146 伯乐不常有◎147 黄歇之死◎148 第六章 赵国策:我也是军国主义 难将由我◎151 激流勇退◎156 土为知己者死之豫让◎158 有人想借道儿◎160 房子盖得太大了◎161 小人喻以利◎162 扣留甘茂◎163 借车者驰之◎164 胡服骑射◎165 赵奢将兵,多多益善◎166 势力均衡被打破了◎168 你能把我怎么样◎169 还是不攀高枝好◎170 长平之战的起因◎171 求和也是艺术◎174 白起之死◎175 量力而伪◎178 福兮,祸之所伏◎179 抱薪救火◎180 平原君辞封◎184 乱世当以兵为重◎185 亲君子,远小人◎186 男宠的阴谋◎187 掂掂自己的斤两再说◎188 男宠的地位◎190 男宠卧底◎190 用人不疑◎190 叛徒也打预防针◎191 有人想要我的命◎192 卸磨杀驴可不好硝◎194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194 栽赃陷害与倾心结交◎196 步步紧逼◎196 交浅而言深◎197 柔痈◎198 工作干不好是因为忠诚◎199 赵太子回国◎200 自毁长城◎200 第七章 魏国策:当年我最牛 和平的外交政策◎203 其谁不食◎204 齐桓公之死◎205 似是而非◎207 言而有信◎208 君明则乐官◎209 圣人无积◎209 商鞅出场◎210 人质的保命之道◎211 运作公孙衍◎213 色衰而重家◎214 多数就正确?◎215 痛打落水狗◎216 阴谋诡计我拿手◎216 牛马不同车◎218 绑架!绑架!◎218 阴谋诡计之小报告◎219 防守反击◎220 又见阴谋诡计◎221 落井下石◎222 亡,百姓苦◎222 挟齐自重◎223 考验往往是不准的◎224 左右逢源◎225 棒杀与捧杀◎225 魏太子归国◎227 树之难而去之易◎227 田需死了◎228 狗咬狗一嘴毛◎229 三人成虎◎230 亡其所好◎232 偷鸡不成赔只羊◎23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33 抱薪救火◎235 于王何伤?◎236 孟尝君的口才◎237 投资是要讲回报的!◎239 假途伐虢◎240 祸水南引◎241 谁都靠不住◎242 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243 囚徒的困境之战国版0244 当不当帮凶?◎246 养寇自重0247 不能禁狗使无吠己◎248 邻人之祸乃己之福?◎248 空头支票◎250 全方位外交◎250 嫁祸于人◎251 自重之术◎251 吃下肚的肉怎么还能吐出来?◎252 弱之召攻◎252 南辕北辙◎253 以假得真◎254 关键岗位上的小人物◎256 亲齐派走了◎256 盟国靠不住◎257 这一切都会过去◎258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259 风光的背后◎261 布衣之怒◎262 第八章 韩国策:活着,真不容易 虎牢关0265 互相帮助◎266 创造机会,察言观色◎266 自己扇自己的脸◎267 任人以专◎268 挟楚自重◎269 适可而止◎270 来言是非者,就是是非人◎270 挑拨离间◎271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272 李代桃僵◎273 说实话才行◎274 公仲朋也是骗子◎275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276 搞破坏也是学问◎277 以迂为直◎278 怎样才能落人情◎279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279 为什么社会治安这么差!◎280 刺客聂政◎282 两头骗◎285 试探敌人◎1286 敌人也有用◎286 赔了夫人又赔钱◎287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287 随机应变◎288 不要把事情做绝◎289 以夷制夷◎290 怎么才能和敌人和解◎291 转正◎291 魏惠王谋霸天下◎292 缰绳太长◎293 第九章 燕国策:小字宙也要爆发 化敌为友◎295 自残也是一种要挟◎297 老丈人很牛◎297 逆取顺守◎299 别人乱了是好事◎301 苏代的面试◎202 骗来的政权◎304 人才,还是人才◎306 不骗怎么行呢◎308 最早的名人效应◎308 卧底苏秦◎309 做卧底,不容易◎311 留条后路很重要◎31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12 团结难◎313 捧杀◎314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315 千万别把我当人◎315 保命妙招◎317 落井下石都不会◎317 别人的强大就是自己的灾难◎319 第十章 宋卫策:你们都是爷 别人是靠不住的◎321 墨子救宋◎322 有人要收保护费◎323 左右逢源◎324 仁孝的背后◎324 你还当真啦◎325 稳定压倒一切◎326 宋国亡国◎327 无功之赏◎328 贼心不死◎328 六千两黄金◎329 有钱何止是能使鬼推磨◎330 身价最高的罪犯◎331 人之将死◎332 说话的时机◎333 第十一章 中山策:弱小就是罪 女儿很重要吗?◎335 中山称王◎336 事情还没完◎338 将计就计◎340 如何对付枕头风◎341 中山可伐?◎343 一碗羊肉汤与一碗饭◎344 试读章节 西周末期,国力衰弱,无力抵御来自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迫放弃关中地区,东迁洛阳。东迁洛阳后的周王室控制的土地其实只剩下了洛阳周围的一小块土地,但就是这一小块土地还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称为“东周”和“西周”。大家要注意,这个东周、西周与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说的东周、西周是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东周和西周皆指周王室东迁洛阳后分裂的两个小国。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两个叫做“东周”和“西周”的小国是怎么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吧! 九鼎的故事 鼎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整个先秦时期,鼎都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东西。鼎其实就是青铜铸成的锅,用来煮东西吃的。但是在先秦那个极为重视祭祀祖先鬼神的时期,鼎作为盛放祭品的礼器慢慢地就有了政治含义。《左传》记载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和战争,可见祭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由于祭祀的重要性是如此之高,所以主持祭祀的只能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而祭祀所用的鼎也就有了政治含义。就好比皇帝坐的龙椅,只能皇帝坐,别人要是坐了那就意味着谋反。在这个故事中所指的鼎更具政治意味。 相传大禹曾把整个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命令每个州贡献青铜铸成一鼎作为该州的象征,这样一来,九鼎就意味着九州,也就意味着整个天下。春秋时期楚庄王称霸天下,曾问九鼎的轻重大小,被认为是有抢班夺权的企图。衰弱的周王室连自己的生存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手里还握着这个宝贝,简直就是“斯人无罪,怀璧其罪”了。这不,楚庄王只不过是问了问鼎的轻重大小,秦国人更过分,直接就来找周王室敲诈勒索了! 周天子一听说秦国人来要九鼎了,吓得浑身一哆嗦,差点儿小便失禁,那感觉,估计和我小时候听到要考试差不多。好家伙,秦国!那可是有名的虎狼之国呀!向来是以不讲理到处敲诈勒索而著称,如今敲诈到自己头上了这可如何是好?给吧,周王室现在只剩下一个空名虚号来混日子了,如果连象征天下的九鼎也丢了,日后可怎么混哪?那些诸侯们岂不是更看不起自己了?不给吧,秦国的大队人马可就要立马杀到了,到时候不要说九鼎,恐怕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周天子知道自己的智商比较低,所以决定找个智商高的来问问。对于傻瓜来说,执著是最要命的缺点。有时候找聪明人来给自己出出主意,那是不错的选择。周天子就找来了智商高达159(注:爱因斯坦智商为160)的颜率。颜率正蹲在家里研究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一听说周天子有请,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跟着他的使者来到了宫里。周天子这会儿正在抓耳挠腮,一看到颜率来了,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看到了萤火虫,连句“hello”都没来得及说,就赶紧一吐为快了。 颜率本来想就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向天子汇报一下,一看天子一脸的无辜和天真,就拍着胸脯说:“大王不要着急,我去东边找齐国人想想办法。” 颜率的智商真的很高,他知道“恶人还需恶人磨”。你秦国不是厉害吗?我就去找一个也很厉害的,看你怎么办?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吧,你在路边摆了个烤肉摊,这时候有人过来跟你要保护费,你一看原来是本地的大恶人李二狗。这时候你要是能请动另一个恶棍张大驴,那保护费自然就不用交了。但问题是,张大驴可怎么打发呢?要知道自古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哪!同样的,颜率请来了齐国人赶走了秦国人,但齐国人怎么打发呢?要是搞不定齐国人,那岂不是从便池里爬出来却又掉进了马桶里? 颜率见到了齐王,对齐王说:“秦国这个无赖想来抢我们的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了一下,觉得与其给秦国还不如给您哪!您要是保护我们,不但可以得到匡扶王室的美名,还能得到九鼎,请大王考虑考虑!” 齐王一听这话,一想九鼎,我的天哪,谁说天上不掉馅饼来着?这等又得名又得利的好事到哪儿去找?要不是我长得帅,天子他老人家能想到我?马上派出五万人马来救东周。秦国人一听齐国人来了,思量了半天,觉得还是打不过,发表一篇希望“世界和谐、我们要和平”的通告便溜了。 走了李二狗,又来了张大驴!这次轮到齐王来要九鼎了,周天子又发愁了。颜率一拍自己的胸脯对天子说:“大王别怕,看我的!” 颜率到了齐国对兴冲冲的齐王说:“周王室靠着大王出手才得以保存,情愿献出九鼎,只是不知道您打算走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呢?”原来,东周和齐国并不接壤,颜率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大胆地忽悠齐王。齐王还傻乎乎地想办法呢,“从魏国借道怎么样?” 颜率义正词严地说:“万万不可!魏国君臣想九鼎都想疯了,天天都在打九鼎的主意,九鼎一入魏国那肯定是肉包子打狗哇!” 齐王低着脑袋想了想:“从楚国借道怎么样?” 颜率大义凛然:“更是不可!楚国君臣没一个好东西,成天都在想着怎么把九鼎弄到手,九鼎一旦入楚哪里还出得来?” 齐王还没明白过来:“那寡人怎么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一脸的真诚:“我们也在为大王发愁呢!九鼎又不是什么瓶瓶罐罐,抱在怀里、揣在兜里就能运到齐国的。当初武王伐纣得到九鼎,一个鼎就要用九万人来运,九个鼎一共动员了九九八十一万人,还要再动员八十一万人为此准备各种器械、用具。如今就算是大王有这么多人,但又从哪条路来运呢?我很为大王发愁啊!” 齐王这才回过神来:“敢情你小子说来说去还是不想给呀!” 颜率一脸的无辜,表情纯洁得好似少女一般,“我哪儿敢欺骗大王哪!就等您一声号令,到底走哪条路,我们立马运鼎!” 最终齐王只好作罢。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是多么的不易。颜率是够聪明的了,他先是拉齐打秦,先把最无赖、最不讲理的秦国赶走,然后再又哄又骗,把既贪心又贪名的齐王玩得团团转。当时的楚国也很强大,但是颜率并没有向楚国求救,不仅仅是因为东周和楚国接壤,其实接不接壤只是个借口,而是楚国这个国家和秦国基本是一路货色,也不讲理。只有老牌的贵族齐国做事情还不是很过分,面子上还过得去,所以颜率才瞅准了齐国,把齐国狠狠地涮了一把!我们都以为只有强者才会恃强凌弱,其实弱者在面临不同强者的时候,其表现也是不同的。 东周和西周打架 战国之所以称为战国,那是因为各国都不消停,不停地打来打去。不但大国之间兵连祸接,就连东周和西周这样的小国家也要凑凑热闹。不过东周和西周国家太小,自然不敢和“战国七雄”一试身手,所以,只好互相打了。不过我很怀疑这两个国家到底能出动多少人马来打仗,估计也就是千把号人吧,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和动辄动员几十万人厮杀的大国间的战争场面比起来,简直就是儿戏,若称之为战争,那简直是侮辱战争,顶多也就是大规模群殴。 P1-4 序言 《战国策》一书在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古代评价并不高,实际上的评价是很差!非常差!儒家讲求的是“君子坦荡荡”,以“仁”为核心,追求“以德治国”,而《战国策》讲的全都是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在正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看来简直就是坏人心术!在这些人看来,《战国策》就是教唆善良淳朴的百姓变成阴险狡诈的刁民!明朝人王廷相就曾激烈地抨击《战国策》,“摄权变以钩利,蓄狙诈以交外,幸近小以为得,便苟偷以为安。其心隐忍,其事欺谩,其术鄙陋委琐,畔于正道远矣!而时君暗劣,慑于祸患,一切倾心听之。由是兵戈偏于九域,生民涂其肝脑、古昔圣人休静天下之泽,斩然无存。嗟乎,世变至此极矣!”清朝人陆陇其说:“《战国策》一书,大抵皆纵横家言也。其文章之奇,足以悦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心术。子弟识见未定而读之,其不为之渐染者鲜矣!” 作为一个淳朴善良的小民百姓,我们学习《战国策》不是有害人之心,只是想用来保护自己!我觉得我是个好人,但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好人,那就要比坏人还要聪明才行! 我就很喜欢《战国策》这本书,也曾读过几个白话文的版本,感觉都不好。这些版本只注重字面意思的翻译,结果使得整篇文章完全变成了原文意思的累积,不但冗长,而且毫无趣味。于是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把《战国策》改写成白话文,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对出现的人物进行了行为、表情及心理的刻画,把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片段改写成有趣的小故事,不但使列位看官读起来有趣,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事中所蕴藏的智慧。 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个时代,《战国策》一书也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记载,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狡兔三窟”等。所以,读读《战国策》,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智慧,而且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有所帮助。 我们要对战国乃至于周朝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就更能深刻地体会战国那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 周朝可以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之所以在“周”前面加上“西”和“东”两个表示方位的定语,是因为西周时的首都丰镐(今陕西省西安市)位于东周的首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的西部;相应的,洛邑就位于丰镐的东部了。这样称呼,是为了方便对于周朝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进行区分,是后人加上去的,当时的人们可不会做这样的区分,也没有必要。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西汉、东汉,东汉的首都洛阳位于西汉首都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的东方,两汉一脉相承,但又有所区别,后人为了便于区分就在国号“汉”前面加上了“西”、“东”。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北宋(首都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南宋(首都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也是这个情况。五代十国时期的五个短命小朝代,我们现在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个“后”字也是后人加上去的,也是为了与重名的王朝区别开来。基本上说,我国古代王朝名称都是一个字的,前面的定语诸如“南”、“北”、“东”、“西”、“前”、“后”之类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是为了防止重名现象。 东周又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和战国。春秋这个名称来源于孔子为这段历史所编写的一部史书——《春秋》;而战国之所以叫做战国是因为这一时期各国间战乱不已。 周朝的政治制度与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元明清不同,唐宋元明清实行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周朝实行的则是“封建制”,或者叫做“分封制”,这倒与工业革命前的西欧颇为相似。 这个封建制的“封建”与封建社会的“封建”不是一回事,这个“封建”是指“封土建国”,意思是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则在自己封得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只有首都周围大约方圆一千里的土地,称为王畿。在西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有两块,分别是首都丰镐周围的关中地区以及陪都洛阳附近的地区,其中丰镐周围的关中地区面积较大,而洛阳地区面积较小,这就直接导致了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的衰落。因为就实力来说,失去了关中地区的周天子还不如大一点儿的诸侯,所以诸侯也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虽然东周时代的周天子实力微弱,但是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还是有一些号召力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