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拉扯头发的人个性比较鲜明
谁能想到一个看起来温柔秀气的女子做起事来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微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绪的流露,拉扯头发看似是“手头小事”一桩,实际上却是对方无意识传递自己感受、习惯的一些暗示。在人们做出的不同微表情之间或是微表情里,微表情的一闪而过恰恰暴露了对方自觉隐藏起来的性格。
小王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经理客户,两人通电话三次,见面两次,小王就发现了一个特点:每次和女经理见面,对方总是会不自觉地用手拉一拉头发。这让小王想起古时候待字闺中的姑娘,她们见人的时候,常常一脸羞涩地拉着辫子。还是单身的小王不禁浮想联翩:看来这女经理还挺随和,面对自己还有点儿害羞,莫非是看上了自己?若真如此,谈不成这单生意,那倒也算收获。再次因商见面的小王因怀着这样的猜测,反倒在合作谈判中不知不觉降低了心理防线。但在最后一次的合同细节讨论中,女经理对着合同大刀阔斧、寸步不让的态度,却让小王大吃一惊。
是否大多数人都如小王一样觉得拉头发这样的小动作可能是对方害羞或者尴尬的表示?当然不是。
事实上,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不时拉扯或摸拽自己头发的人,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如果对方是男性,爱憎分明的态度则更为明显。这类人往往有猎奇心理,偏爱冒险,同时还拥有善于思考、做事严谨的特点。
杨兰长得清清秀秀的,是典型的南方女孩。每个与她第一次见面的人,无一例外都觉得杨兰是个说话和气、办事优柔寡断的人。但真正接触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大吃一凉:因为无论是生活中的杨兰。还是工作的杨兰,都是有口皆碑待人豪爽的“贤妻”和“一姐”:不仅不拘小节,爱憎分明,而且还爱打抱不平,虽然常常“爆炸”,但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看似粗糙,一旦认真起来却又十足地认真、细致。纤弱的外表和豪放的性格这一绝妙搭配令不少人都好奇她的丈夫兼同事徐明当初是怎么发现了这块反差这么大的“瑰宝”的。而对于徐明来说,发现妻子这一反差却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在两个人因为工作常常接触的过程中,徐明就发现妻子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次作决定时都习惯伸出左手不经意地拉扯一下耳畔的长发,咬咬嘴唇。而这个“拉头发”的动作每每都能帮助徐明快速了解妻子的真正想法,最终俘获芳心。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被人们置于装饰地位的简简单单的头发其实也有自己的“表情”。倘若你有心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头发的“表情”也很丰富。细心的观察者常常能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端倪。比如,喜欢拉扯自己头发的人,一般做事干脆利索、有条理、有逻辑。富有智慧,善于扬长避短,这类人常常是企业中的核心人才。不过也有人说,很多上司都属于中年谢顶、发量偏少,拉扯不了头发,岂不是与此不符?其实,这类上司常常富于心计,能够顾全大局,做事情喜欢一丝不苟,善于创业、守业,尤其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对自己分内的事情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以上所述微有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有时拉扯头发的动作也会变成揉搓头发,这类人中有一部分心机较重,精于算计,缺乏气概和宽容心。
手指爱缠绕头发的人一般个性也较强,喜欢表现自我,尤以年轻女性为多,常能给他人带来惊喜。
头发的形状有时也可作辅助判断,如头发较粗的人常表现为个性倔犟、求生欲望浓厚,性情偶有暴躁;相比较之下,头发较细的人一般比较忍让,做事较偏向于妥协,发生争执时,易以一定程度的妥协换来最后的合作,但是,这类人体质也常偏弱。头发较多,乃至于身体其他各处毛发也较浓密的人,则比较富于执行力,性格温厚,较有人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动作常常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个拉扯头发的动作,以及随之凸显的各种头发细节与关联,虽然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在危难的时候,让你迅速找到你想求助的人。P2-5
自然的演替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很多的说谎者,依据常规的语言判断最复杂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心理活动,显然已经越来越不灵活实用。单凭人类越来越复杂的大脑,常规的语言判断就只能使信息辨别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人们越来越精通于语言这种工具的使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遮掩却将被那些精通微表情的高人嘲笑,因为他们掌握一些看穿心灵的技巧。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膨胀、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上面那些技巧已不再是某些专家的秘密,更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绝学,只要我们足够仔细、足够灵活,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这些技巧成为“微表情大师”,成为下一个“莱特曼”。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了450万年,而我们这些当下还活着的人,也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十几年、几十年而已。虽然,我们无法准确详细地展现这悠久历史中存在过的每一个表情和它们代表的每一种含义,但是本书所描述的这一切的确经过了很多人的考察和验证,还是足以为你讲清楚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表情、陷阱或者机会的。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应该已经解决了你的很多实际问题。
当一个陌生人站在你面前时,你如何利用有效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来了解对方的为人?怎样迅速找到他的喜好,拉近彼此的距离?怎么判断他所说言论的真实性?
大多数人都是依靠第一印象来建立对对方判断的基础,得出答案,但事实上只靠第一眼的表情观察、言语倾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了解他人的想法。因为有很多人善于伪装:也许嘴上带着笑容称赞你,心里却在连篇累牍地咒骂;也许已经做了No的决定,却哈哈大笑说有兴趣继续合作……这些人用比专业演员还要更自然的技巧努力隐藏起自己的真卖情绪,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
杜绝“圈套”,绝杀对手,最有效的方法是注意对方的微表情。所谓微表情是人们在试图隐藏某种情绪时无意识做出、短暂呈现的面部表情,其中也包括一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肢体动作。微表情通常会在人们的情绪产生急剧转变时出现,与一般的面部表情不同,微表情是无法伪装的。它就是人们内心情绪的一个“在线阅读器”,一张陌生的脸孔下面有什么样的活动内容、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微表情一览无遗,因为微表情能够完全反映出人类共有的七种情绪特征:憎恶、生气、惊恐、伤心、开心、惊讶、蔑视。尽管有学者证明它在1/25秒内就会一闪而过,但只要你掌握了窍门,细心观察,依然可以把这转瞬即逝的1/25秒变为强大的绝杀力——令对手无处遁形。换句话说,从商场谈判、求职面试到日常交流,谁懂得掌握微表情,谁就掌握了成功的主动权!
这本书收集了各种场合产生微表情的情形,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详细说明,手把手教会你捕捉陌生人的微表情、分析微表情、判断微表情,让你短时间内成为一把高倍数的“阅读放大器”,从陌生人的眉毛抖动、嘴角不经意的一撇、手臂的下意识抱紧中,洞察一切可能没有隐藏好或者故意暗示的信息。一旦这个放大器像嗅觉灵敏的警犬一样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动作,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
尽管微表情稍纵即逝,但只要你掌握窍门,细心观察,仍然可以锁定这1/25秒的瞬间,让对手无处遁形。
由张荣妹编著的《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收集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手把手地教你捕捉、分析、研判陌生人的微表情,交给你一个“阅读放大器”。而此时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
《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不是教你做“心灵神偷”,而是要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读懂一个人也许不再需要长时间,读懂一个人也许不再需要近距离。微表情就是观察他人心灵状况的透视镜。
你完全有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将陌生人变成熟人。
微表情是无法伪装的,它是人们内心情绪的一个“在线阅读器”。一张陌生的脸孔下面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微表情一览无遗,因为微表情能够完全反映出人类的七种情绪:憎恶、生气、惊恐、伤心、开心、惊讶和蔑视。
由张荣妹编著的《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