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魔力的小铲子
下雪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高且远的天空飞落,像一朵又一朵绒花,互相牵着手,覆盖住了屋顶、街道和广场。
一切都变得毛茸茸、软和和的。小姑娘倩倩伸出手,一朵雪花落在她的小手心,凉沁沁的。倩倩问雪花:“你从哪里来?”小雪花告诉她,自己从月亮里面的广寒宫来。“哦,广寒宫,难怪你们一来,天就变得寒冷了!”倩倩恍然大悟。
小雪花眨眨眼,很快消失了。倩倩的手心里留下一粒晶莹的水珠,她把手心贴近自己的耳畔,听见一个细小的声音跟她说着“再见”。这声音渐渐远去……
雪越下越大,到了傍晚时分,倩倩发现自己推门时,门外好像有人在跟她开玩笑,顶紧门不许她出去。倩倩生气了,使劲推开屋门,门外的雪闪开身,像被圆规画过一样,齐整地形成半个圆。
倩倩试探着用脚踩上半尺厚的积雪,雪层在她脚下“吱吱”叫着,仿佛很欢迎这位漂亮的小姑娘。
好大的雪。雪停了的时候,正巧倩倩出门找小朋友们玩的念头刚刚萌生,看起来倩倩和白雪们有一种默契,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种幸运,倩倩的生日在冬天,所以白雪喜欢倩倩。
可是倩倩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堆满了半尺深的雪;广场,那可以跳绳、捉迷藏和玩皮筋的快乐场所,被深深地埋在雪毯下;小路,那平时任她蹦蹦跳跳去找小伙伴的小路,消失得无影无踪。大雪掩埋了一切,收藏了一切,也包裹了一切。
整个世界静静的,闪着银白色的冷光,没人出来扫雪,没人把白雪堆成可笑的雪人;甚至爱打雪仗的男孩子们,也很奇怪地不见了,好像这一场大雪下得太猛,把人们吓坏了一样!
倩倩回到家,准备自己扫雪。她想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小路找出来,然后沿着小路去找好朋友毛毛和英英;第二件事是到广场,扫出一块小小的地方,她准备邀请毛毛和英英踢毽子;第三件事呢,暂时保密。当然让倩倩保密很难,她很快就自言自语地说出了最后一个心愿:哎,要是有一把小铲子该多好,我会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雪娃娃。
小铲子,对,现在就缺一把小铲子!“喂,倩倩,我在这里!”一个声音,跟小雪花一样的声音从墙角飘出。倩倩走过去,一看就笑了——一把小铲子正伸着木头胳膊,等待跟她握手呢。
“我们去铲雪吧。”倩倩兴奋地说。
“我生来就是铲雪的,我已经等了许多许多年,人们早忘了我的存在,感谢你想起了我,我会把这座城市的积雪铲干净的。”小铲子更兴奋,话说得又急又快。
就这样,在暮色里,在银亮的雪地上,一个穿着红外套的小姑娘,拿着一把和她身高差不多的小铲子,走向了雪的世界。
灯,一盏盏地闪亮在这座城市的一幢幢房屋里。大人们隔着窗户向外张望,他们嘟囔着: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小丫头,想铲光一座城市的积雪?嘁,异想天开!大人们的成语就是多!
可是再过一会儿,大人们惊奇地睁圆了眼睛,因为红外套像一束火苗般,迅速地融化了小路上的积雪,小路露出了笔直的面目,从连接小路的两幢房屋里,跑出来两个同样穿着红外套的小姑娘,我们不用说就知道她们是谁。
三个小女孩子,轮流挥舞着一把小铲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铲子,而是一把——魔铲。女孩们很快铲净了街道上的积雪,汽车、自行车、三轮车仿佛从冻僵的状态中复苏过来,向天空纷纷鸣笛、按铃。钟声落在雪原上,反弹得更加清脆;汽车的喇叭声呢,被雪亮的车灯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沉寂的世界沸腾了。
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走出门,直直地奔向倩倩、毛毛和英英。这男人是一家古董店的老板,有名气的收藏家,他看出了倩倩手中的小铲子不一般,想买下它然后高价拍卖:“魔铲,想想看,说不定是乾隆皇帝御用的呢,否则哪会这么神?”
小胡子微笑着,露出金灿灿的牙齿。他伸出手,向倩倩说:“小姑娘,这把小铲子了不起,能卖给我吗?你开个价。”
倩倩一愣,开价?卖小铲子?什么乱七八糟的。她拨浪鼓般摇头。
小胡子沉下脸:“不卖,不卖也成,但你得先借我用用,让我把我家门前的雪铲干净。”他的眼神锋利,像一把刀,闪着雪地上的光泽。
倩倩打一个寒噤,委屈地递过小铲子,轻声说:“叔叔,您先拿去用好了,用完还给我,我们还想用它到广场堆雪人呢!”
小胡子一把夺过小铲子,感到小铲子轻飘飘的,一点也不称手;木柄还粗糙得像玉米芯,握上去毛扎扎的直拉手。他有几分气恼地拎着小铲子回到自己的住宅前,刚一铲雪,小铲子像安了弹簧般跳起来,一铲雪结结实实地拍在小胡子的脸上。他打一个冷战,觉得清醒了许多。他看一眼手中不起眼的小铲子,再看看跟在不远处的三个怯怯的小姑娘,感到自己荒诞可笑:“怎么就相信起这把破铲子了呢!”小胡子一扬手,把小铲子远远地扔向倩倩,关上门又去蒙头睡大觉了。
倩倩捡起小铲子,小铲子轻声说:“我的头摔得好痛,没事,我就讨厌这种自私自利的坏蛋。”
倩倩和毛毛、英英像快乐的麻雀般跑向广场,她们要堆一个全世界最大最美丽的雪人。
小铲子神奇极了,像被一位神话中的巨灵神挥舞着,很快清理出乒乓球桌那样大的一块地方。眨眼间,乒乓球桌变成了大教室,大教室变成了篮球场,篮球场又变成足球场。广场上的积雪们,听从小铲子的指挥,排着队一层层堆起来,堆成三个又大又胖又神气的雪人。它们三个手牵手,像三位洁白的巨人,屹立在清清爽爽的广场上。P17-20
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香气。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了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那一瞬间,它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是在飞翔……
——这是我刚刚写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节。漫步在江南早春时节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文学。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与这春天的楠竹林生机勃勃的景象颇为相似。各种出版与传播通道的拓展与打开,给儿童文学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只要你拥有生长的梦想和力量,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气、雨水、微风和阳光,就是属于你的,属于每一株绿色的生命的,正如白桦先生那句名诗所歌咏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然而,创作上的空前活跃与繁盛,也使儿童文学的编辑和出版者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丰富的资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摆在人人面前,读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数细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书送到最热爱它的读者手中,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把诗人郑愁予这句诗中的“诗人”二字换成“编辑”,其实也很恰切。最好的编辑出版人,不也是黄昏时分的点灯人,为在暗夜中行路的读者挂起温暖和明亮的灯盏,照耀着他们回家的小路吗?而且,面对着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创作资源,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必须具有披沙沥金的耐心、采铜铸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艺术。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几年在少儿出版界纵横驰骋的两匹“黑马”,两个人都很年轻,富有开创和进取的力量与信心。前者的强项在编辑和学术,后者的强项在出版和发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与童书出版结缘并历练了不短的时间,对童书出版拥有热爱和敬畏的情怀,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智慧和资源。我相信,这样两股力量与智慧合在一起,必将为当下的童书出版带来一些新的作为。那么,这一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们的代表作选本丛书,算是他们的“东风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笋”。
首先,从这套书的作者阵容看,无疑是一份极其华丽的名单。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任大星、张秋生、曹文轩、彭懿、黄蓓佳、刘先平、冰波、汤素兰、殷健灵……
其次,从这套书的书目来看,几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或是作家们自己偏爱和看重的个性作品,用“名篇荟萃”来形容,实不为过。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妖湖传说》《会唱歌的画像》《甜橙树》《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树皮小屋》《小巴掌童话》《中国孩子的梦》《驿马》……
第三,这套书在编选上,另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为基准,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和体裁的异同。有的作家的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其最精华的章节,而给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纳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体裁形式里都有自己优秀的作品,则予以兼顾,尽可能在一本书中呈现出这位作家完整的创作风采。这种编选方法,在编辑艺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编辑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当然,编辑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时出版过一本《普希金作品选》(戈宝权译),就是这样编选的,长篇节选、中短篇,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在其中,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我阅读普希金的一个“宝典”般的选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80年代也编辑出版过一套方形开本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本,有《叶圣陶作品选》《冰心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柯岩作品选》《管桦作品选》《葛翠琳作品选》《孙幼军作品选》《袁鹰作品选》等等,这些选本也是采用了这种长短不拘、体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基准的编法。所以,这套书三十多年来也一直为我所珍爱。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其实早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这么去效仿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很多编辑是怎么省事、怎么简单怎么来,以至于许多作家最终被“选来选去”的,全是浮在大家眼前的那么一两篇作品,好像这位作家就只写过这么一两篇作品似的。
儿童文学事业,无论是创作、编辑、出版、传播,都应该是纯净、精美、细致和仁爱的。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诫我们: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必须拥有一颗“慈母的心”。由叶圣陶、冰心、陈伯吹那一代儿童文学先驱所创建和奠定的一些伟大和美好的儿童文学传统,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传。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由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经用弗罗斯特的这几句诗来形容过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其实,儿童文学也并非是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没有渺小的体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伟人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是将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还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国一代代儿童文学家们的美好情怀:他们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间,以群体的追求、探索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依恋和守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而透过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笋奇观,我还发现了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将是金色的。
是为总序。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东湖畔
高洪波编著的《夏夜的历险》收录了一系列经典童话作品,其中包括《波斯猫派克》《寻找乌石的秘密》《鱼灯》《魔笔熊》《两头蛇双双》《袋鼠旅行包》等优秀的儿童文学著作。这些童话不仅富有瑰丽的想象,而且极富节奏感和画面感,语言如诗歌一般简洁有力,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诗化的纯美意境。
本书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乐,还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写作水平、学习叙事能力和修辞手法。阅读经典,受益一生!
《夏夜的历险》是一本充满爱心、智慧、童心童趣的经典故事书。本书收录当代最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的经典获奖作品,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善于用孩子们的视角发现有趣与有益,简单自然而富有理趣,时常在快乐与纯真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智慧的乐趣。本书以孩子的视角寻找有趣的发现,在轻松、活泼、幽默的氛围中传达作者对孩子们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