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精神海洋的深处,梵·高涌起层层波浪,让人们重新注视他,被他感动,被他振奋,与他一起来拥抱美与善。
《远逝的梵·高缠绕自己》是徐忠平先生的作品:《远逝的梵·高》是艺术家在西欧走访艺术圣地的一部游记;《缠绕自己》是画家徐忠平依据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创作手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远逝的梵·高缠绕自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忠平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人类精神海洋的深处,梵·高涌起层层波浪,让人们重新注视他,被他感动,被他振奋,与他一起来拥抱美与善。 《远逝的梵·高缠绕自己》是徐忠平先生的作品:《远逝的梵·高》是艺术家在西欧走访艺术圣地的一部游记;《缠绕自己》是画家徐忠平依据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创作手札。 内容推荐 《远逝的梵·高缠绕自己》分两部分。《远逝的梵·高》是艺术家在西欧走访艺术圣地的一部游记,通过文字、图片展示了不同视角及另类的感官享受,也是作者对梵·高精神的一种崇敬及悼念;《缠绕自己》是画家徐忠平依据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创作手札,多通过日记、随笔、书信等形式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讲述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及内心世界,同时穿插以艺术作品。 《远逝的梵·高缠绕自己》的作者是徐忠平。 目录 远逝的梵·高 缠绕自己 引言:吟魂 萦绕于身的乐章——自然·沉韵 致敬伟大的梵·高 我即是复活的生命 北河散步随想 附于作品的精神交响 心灵之诗 思想意志的巨轮 重读《亲爱的提奥》 再做一次天堂梦 凌晨的自画像 内心的秩序 艺术背景的转变 灵魂交响曲 太阳灼烤下的意志 自然源泉 甘心作画匠 视知觉的解放 继续写生 乡村静恩 理性与情感的碰撞 回途中的臆想 画家之于作品的渴望 那一瞬间 静心·悟 追逐艺术的本真 写生心得 致爱默生 反思于热情之中 只为艺术 灰色引发的联想 寻找灰色 计画·总结 梦境的表达 视觉形象的意义 论拉斐尔与安格尔 体味梵·高 重读《提奥》 艺术史予以的启示 感受聂鲁达 临画之所想 塞尚的重要性 柯尔恺郭尔带来的苦闷 赞美法兰西 再读梵·高 中国画国家展与上海双年展有感 创造奇迹与神话——梦想·生活 我们的居所与精神建筑 我对抗性的生存方式 与建桥谈艺术 命运使然 听帕格尼尼小提琴 梦想逾越现实 致虚极,静笃焉 关于艺术目的的思考 艺术的至高境界 关于意志的思索 养生之悟 “一生只是按照自己的主张前进”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弱到极处,就是勇敢 绘画的秘密 追忆似水年华 艺术愉悦的本质 创作中平淡的美好 谈文人画 两个启示 灵感的进发 生病之随想 一个画家要做到的 精神的自残 悟 背光地带里的生活 人生之路 此生三恨 关于大师作品的讨论 西西里神话 长夏静述 读沈从文 圣诞随想 近日三悟 体悟大道 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人生境遇之所想 故乡的初雪 京城生活的烦恼 只需一颗坚强的心——镜像·自我 大难不死 集大悲与大喜于一身 我从哪儿来? 之于两级之间 生活的玄机 深夜静思 缠绕自己 自我封闭的臆语 四月的故乡 酷爱艺术的徒子——信笺·交流 致文骥先生 致王培元(一) 致王培元(二) 致大同、关翘君 致泰兄 致建桥 附:我与忠平 徐忠平艺术简历 后记 试读章节 昨天,从建桥君那里取回了我的书《亲爱的提奥》,刚刚从头翻看几页,便被梵·高早年便具有的对艺术热情、对人生的见解、对大自然中的感受而惊奇不已。(而过去,在看此书时,就很木然!)——我激动得马上骑车去街上买了这个本子,在这个本子里所记下来的,就是我献给伟大的梵·高的了! 今年,我37周岁,梵·高已自杀身死的同一年,才刚刚认识梵·高,而梵·高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他的天分、他的伟大的意志与深刻的思想,使他挤人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的前列! 而我,仅仅是要进行无尽的心灵的忏悔…… 近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书法与绘画之间的低谷,慢慢地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感受人生,感受自然! 梵。高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他把时间浓缩在艺术里,还是达到了长寿者的成就,而且还超过了无数的艺术长寿者! 大师德拉克洛瓦说:只有感觉的细腻性,才能使人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梵。高的表现手法,从外观上看是粗放、激动而不拘小节的,但由于他内心情感的无比细腻,他内心里有着种种说不完的高尚优美的思想,有着对自然的极其亲切透彻的观察,他的作品完成了包括他最顽强的意志在内令我们后人迷醉的乐曲…… 人类的继续繁衍,使艺术的长河也流之不断。尽管我们生活在江河的下流,也从内在的意志上顽强地要达到前代大师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彻底体验艺术的精神劳动全过程——种下一粒好种子,精心地浇水、耕作,到金色的秋天,收获一颗丰满的果实。 可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呀,我们是为了让世界更善良、更平等地充满轻松幸福的歌声——可见,我们这样的人多几个少几个都没什么大用的,因为这之前的伟大的大师其中的一位,若是能为所有怀有不良的人接受的话,世界就不是这么充满不幸了。可见,我们的努力还是悄悄地洁身自好罢! 因此,我们的努力近几年是不会受到人们的爱慕了,可能死之前都不会了,下一辈的我们这样的人也不会了,再下一辈可能会的,那我们也会为这遥远的理想而辛勤地干一辈子的…… 德拉克洛瓦说:一幅画的价值的形成,要看一个人为了深入到灵魂深处而对色彩和线条增加了些什么。线条、色彩,就其准确的意义来说,仅仅是一种毛坯。梵·高其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无比的丰富,他要在他呼吸的世界里表达他的灵魂的优美、深刻! 我天真地想象梵·高这样的艺术家应该是个形体上的巨人,像一座楼房那样高大,走在街上,让人们不得不仰视他——而相反,他的形象比普通人还不如,引不起普通的人们对他的理解与崇爱! 我看到了,每一个大师的作品里的内在构成(包括情感、修养、见识)都有他前一代甚或几代前大师的影响,如果不是经过美术评论家的指出,我们很难一下子从毕加索的作品里看出库尔贝对他的影响,而一经说出,马上令我们感到他与库尔贝是那样的相似(内在的许多东西)。 那么,伟大的梵·高不也是从米勒等大师身上取益了许多许多吗? 而我的近期,都是强烈地喜欢原始质朴的表现方式,我愿意在这里面再倾注生命的热情与修养…… 我觉得,绘画要从这里出发,而不是从美术学院训练技术后再找到主题后出发…… 这样,是要吃漫长的试验苦头的。 但它是非常令人内心愉悦的开始,因为我们就是从一个婴儿开始长大的,在绘画上从婴儿开始,就更好…… 当然,由于无数人类光辉的文化的果实像无数颗灿烂般的星星,照耀在头顶,常常令眼睛眩晕,就像这几天我沉浸在巨人们的书籍中,一本书没读几页,便又被另一本所吸引了,眼前像阿里巴巴进了那个山洞中一样,眼前的珠宝令他目不暇接,一个小小的口袋,也不知先装进什么是好,而且还以至于想象自己也变成其中的一颗——这是愚蠢的。我们的心灵应该在天上,可我们的绘画都要在生存的泥土里一寸寸地发芽…… 身体渐渐地恢复过来,内心里又产生了微微的活力,便又拿起画具,走向北山——我想,我此生在身体上是冲不破那像自然的河水一样漫流的堤坝了,而只能像自来水一样,按照需求节制地开闭,不能饮酒、不能睡得晚,是一个真正男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但我却要必须忍受住,把身体保护好,没有这样的承受力,对于我,就像手指承受不住石块的打击一样。 ——如此能严格地保护好身体,也就保护了我的艺术生活、我的作品,让那些真正的男人嘲笑我去吧。 大堤上的草这几天更枯黄了,连一点血色也没有了,像我的身体一般的憔悴,但我没有感到它是死去了,我却觉得它的生命仍在地下吸呼着、蕴藏着,它永远生生不息…… 我的孤独的性格与怪癖的行径使我自然地选择了描绘这北山荒草的寂静与荒凉,并且要在这寂静与荒凉之中表露我对生命的全部热情与追求。 ——我是个怀有多种欲望却由于命运的捉弄,成了个有多种缺憾的人,有时为了命运赐给的灵光而欢悦跳跃,有时为了种种得不到的梦幻而憔悴不堪…… ——由于我先天就缺乏宗教的虔诚,后天又得不到圣贤的教诲,便培养了无际的野心与焦躁,一直到现在,这心中的魔鬼还常常打倒我不坚定的意志! 拯救自己的,惟有认识命运的自然性吧…… 美术色彩:那大师作品中的迷醉人的色彩的奥妙来自他那欢悦的心!来自自然中本来就具有的种种本色,而能够描绘得精彩动人,却只能具有那像蓝色的玛瑙一样的眼神才能观察得到,只有那充满着高尚而优雅的心灵才能接收…… 我想,这颗被无知与愚蠢麻醉了的心,终有一天会苏醒过来,重新发出欢悦的歌唱的,而我这支歌儿,是不能盲目地追随着大师的后尘的,大师的杰作令我们的眼睛与胸怀都已塞满,可我要吸收的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而不是他的风格,风格从自己身边的景象中产生……P16-19 序言 2006年夏,应德国爱伦沙堡久久画廊的邀请,前去举办我的个人画展。画展的规模很小,举办得很轻松。因为我带过去的都是一些小品,并没有在西方走红走运的念想,我应邀前往的真正目的是借此机会,由二女儿做我的向导(二女儿徐博在法国留学回乡,刚好毕业,法语、英语都很好),可以了却我多年藏在心头的宿愿,去梵·高生前生活作画的地方看看,让我心中一直敬仰的人与我在此会面…… 大约在20多年前,也就是1984年,我在上海的一家书店买到了梵·高写给弟弟的书信《亲爱的提奥》,从此梵·高便成为我心中的神,这本书便成为我朝圣艺术的圣经。其实,这个神早在一百年前就出现了。他像一道深海中的波浪一样,逐渐地涌到了我们中国人的眼前。当年不知振奋了多少热爱艺术的信徒们,也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热爱梵·高而成为了高尚而幸福的人。现在梵·高已在人们心中渐渐淡去,人们对新涌上来的各种艺术潮流弄得不知所措。而对于我,梵·高这个人掀起的波浪却永远在心中涌动,并且愈来愈澎湃起来…… 常常在静夜中读一段梵·高的书信,便像檫试一层心头的污垢一样,现在有谁还像看圣经一样看待艺术,有谁还保持一颗单纯、善良为人类祈福的心来作画?每每站在梵·高的一幅素描面前,我便随着他不由自主地游向一个广大无边深不见底的心海…… 在人类精神海洋的深处,梵·高还将会涌起层层波浪,让人们重新注视他,被他感动,被他振奋,与他一起来拥抱美与善。 徐忠平 后记 记得尼采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至活环境非常重要,包括饮水、居住、阳光是否适合你。我亲眼见到一个大学的教授,选择了一个不适宜他的城市,慢慢变得心胸狭隘、性情浮躁,一生一事无成……对尼采这段话,我是体验甚深的,我几十年生活在黑龙江的山林中,广阔茂密的森林,清新自然的河流,如梦如幻的白雪,使我的性情豪爽、质朴又浪漫,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大冷大热,大开大合,又使我的情感易于变幻,任情任性;而缺乏传统哲学文化的熏陶,又使我的心胸狭隘,难于超越自我家族、地域……所以,有史以来,北方很少出圣贤,很少出各种类型的大器人物…… 回身去检视几十年的生活历程,真像但丁被维吉尔牵着手站在悬崖上,看着深渊里那无数挣扎、滚动的恶魂,过去的我,就在其中!好险呀!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挣扎、反省、沉沦、振作,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对自己从灵魂到肉体的鞭笞,受尽了孤独与寂寞的种种之苦,像一只在深海中遇难的船,终于自己把自己打捞上来,终于蜕变成一个新的超越种种迷障的我。 许多朋友与师长对我的现状的失望与遗憾,我是深深感激并理解的,但就我这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所经受的坎坷来说,我自己又是深深欣然满足又带着感恩之心来看待眼下我的一切的。 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漫想开来,自觉人生已经过半,自己所钟爱至深的艺术还一无所成,可由一个有着多年疾患缠身又无数次战胜死亡,向死而生,一个渐渐强健的新我在慢慢呈现的我,并且,不止是战胜肉体的疾患,同时也战胜了乖戾、脆弱、狭隘与小我,渐渐变为平和、宽阔的现在的我,这内心的欣喜,远远超过了艺术与声名的欣喜……几十年不厌其烦的自我虐待、自我折磨、自我挣扎,是不是在其中体尝到了巨大的欢乐?还是从中得到了不断攀登、不断跌落、又起身攀登的别人难以体验到的幸福之情?摘一句写于1991年3月29日晚日记中的话吧:“我身体的疾病远远不及我精神深处的疾病。”是啊,经过了这长久的艰苦战斗,我终于治愈了精神的疾病与肉体的疾病,这双重战胜厄运的结果,使我现在心轻如燕,无挂无碍,这巨大的欢乐,只有经历了它的人才能品尝得到。在这里,我要向死去的过去的我的精神与病体致以深深的衷挽,并怀着对神灵、万物、良友亲朋深深的谢意,我将怀着欣喜与感恩之心,重新漫步徜徉在山林、河流、大地…… 徐忠平 2004年11月20日草于京北上苑适吾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