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董易奇说易经(白金升级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董易奇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一部关于《易经》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是初涉《易经》之门的初学者,还是对《易经》有专攻的专家学者,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易经》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全面的把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不是迷信,更不是玄虚之谈,它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解决问题,更积极地面对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恰到好处地将《周易》入门的基础知识指出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事理通达明了,有导引性地为诸君指点迷津。此书虽是初涉者所学之书,然而言简意赅,直指人心,阐明至深之理,是为不可多得。与其他易学书相比,本书更别具一格,突出了“何以学《易》”,学《易》而有何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上篇引以周易概况,从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形成和发展等论述,使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大概了解。中篇引以基础知识,从阴阳、五行学说到四柱,此为学易占筮之基,即学《易》基础的基础。下篇以64卦辞原文和直译、意译,将其大意尽显无遗,读者熟习之,则学《易》有成,指日可待。

本书作者有多年学《易》心得,积累甚丰,注于此书中,比之尤胜一筹。于初学者甚有益彰。涉猎本书,乃得窥《周易》至深学问,迈进门槛,打下坚实之基。

学《易》需要如古人般“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这份闲情逸致;亦要像孔子“玩索而有得”这般,则学《易》而趣味无穷,乐在其中,收获自是不言而喻。

目录

前言

引子 《易经》是什么

 一、《易经》的含义和性质

 二、《易经》的古今应用

1.《易经》与历史学

2.《易经》与数学

3.《易经》与医学

4.《易经》与生物

5.《易经》与思想教育

6.《易经》与法律

7.《易经》与气象

8.《易经》与军事

9.《易经》与气功

10.《易经》与婚姻

11.《易经》与宗教

12.《易经》与哲学

13.《易经》与文学

14.《易经》与政治

15.《易经》与信息预测学

上篇 《易经》一般常识

 一、《易经》的作者和来源

1.《易经》的作者

2.《易经》的来源

 二、《易经》的内容

 三、《易经》的流传和发展

 四、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

 五、河图洛书

 六、先天八卦

 七、后天八卦

中篇 《易经》基础知识

 一、阴阳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五行

1.五行的属性

2.五行的功能

3.五行相生含义

4.五行相克含义

5.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6.五行生克对应人体

7.五行之性

 三、天干地支与年月日时

1.天干地支

2.年月日时

下篇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一、上经

 二、下经

 三、《系辞上传》

 四、《系辞下传》

 五、《说卦传》

 六、《序卦传》

 七、《杂卦传》

试读章节

一、《易经》的含义和性质

《周易》的含义可以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人际,探索宇宙,探索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道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了人生的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它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称为“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思想学术的根源。

《周易》的命名定义是什么?“周”,古有两说,一指周代。古代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

二取字义“周普”,即普遍,取“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之意。也有兼取两说,偏重于“周普”之意者。

“易”之义,亦众说纷纭,古往今来视其要点、取其大义约有五种。

一、持“易”为“蜥蜴”说。蜥蜴,是壁虎类动物,取其象形,因其能十二时变色,所以假借为“变易”之意。

二、持“易”一名而含三义之说。“易”,是简易、交易、不易之意。也有学者单单持“易”为“简易”之说。他们认为周人所创筮法较殷商人之占卜法为简易,所以才叫《易》,应解作“简易”论。

三、持“易”为“日月”说。“易”,其字“从日下月”,乃日月更迭、阴阳交变之义。而亦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稍作变化,认为“易”乃取变易之意。因为据甲骨文记载,“易”字写法,应为“日出”之形,象征着阴阳的变化。有人据甲骨文“易”字写法,认为象征把一器皿的水或酒倾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等。

四、持“易”一名而含五义之说。“易”,兼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之意。其实此说,基于一名含三义之上略作补充完善而已。

五、持“易”为占卜名之说。“易”,乃用以占卜之名,亦为名占卜之官,应作“占卜”解。古载《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所以,“易”应视为筮书的专有名词。

关于《周易》的含义,古今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尚未有定论。

《周易》被译为英文,多取“变化”之义,《The Book of Change》。所以,许多今人亦认为此乃立足于“易”之本义。

而《系辞传》称《周易》为变化之道,可知“易”本义应为“变--易”。此亦可从《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姑且认为,这是古人之说,乃为今人之不取。一名而含五义乃不出三义之范畴,加以变化而已,亦是今人之不取。现在今人多取一名而含三义之说。即“易”为简易、交易、不易。《周易》的命名之意,乃为“周朝的关于变化哲学的书”。古代典籍简称为《易》,强调其“变化”要旨。而“六经”之名,起于孔门弟子之说。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说被汉武帝采用。于是,《周易》被列为学官的“经书”之一,后世学者遂尊称为《易经》。

关于《周易》的性质,古今也争论不休。大多持两种看法和观点。一说《周易》为占筮之书,偏重数占;二说《周易》为哲学著作,偏重义理。《周易》的卦形、卦爻辞创成后,最突出的作用是应用到占筮之上。古时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未能完全了解,所以寄托到占卜来解答、预测。《周礼》说:“太卜掌《三易》之法”,足以证明《易》为占卜之用。《左传》《国语》所载许多占筮史例,亦足以印证这一事实。古代占筮与当时王朝、侯国的“大事”密切相关。天子、诸侯的政治、军事、经济措施等,有时就是取决于卜官的占筮结果。朱熹说:“《易》为卜筮而作”,但也不抹杀其哲学意义,认为“孔子恐义理一向没卜筮中,故明其义”(《朱子语类》)。意思是说,没有《周易》的卦形、卦爻辞,没有其内在的哲学性质,无论是谁都无法阐明其中义理。程颐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照此说来,“变化之道”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周易》的哲理是通过六十四卦的卦形、卦爻辞等特定象征表现出来,而用文字来描述表达完善。所以,卦形、爻形符号和卦爻辞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只要我们能融会贯通,那么既能把握其外在喻象,亦能借外在喻象来领悟内在的哲学含义。《周易》的卜筮仅仅是古人对于《周易》一方面的应用。全书反映的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就是六十四卦哲理的核心。《周易》以占筮为表,但实以哲学为里,应视作一部哲学著作而绝不是卜筮之书。《周易》所阐述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论,是六十四卦大义的直接引申。如关于阴阳矛盾、阴阳变化的辩证观念;以乾坤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乃至关于政治、军事、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观点。朱熹论《系辞传》说:“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朱子语类》)。就是说,在说“易”的同时,广泛涉及自然界乃至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以此来体现、突出其哲学思想。

我们研究《周易》,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尽情吮吸《周易》的哲学精华,开拓思维,增长智慧。这是我们学《易》的初衷。

二、《易经》的古今应用

《周易》是探讨宇宙生命信息的学问,我们通过卦辞、爻辞或分析卦象,提取相关信息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据此通权达变,趋吉避凶。“以通天下之志,以断天下之或,以定天下之业”。《周易》主要阐述理、象、数、占,其论述的核心问题,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

对于《周易》的应用,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易理派”和“象数派”。自汉朝以后,研究象数的较为盛行。到了宋朝就更加兴旺,如陈抟、朱熹、邵雍等。198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的通讯中说:“易理与象数兼顾,在向多科学、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显示了多科学交叉研究势头。”这就客观地指出了《周易》的应用观点。

古人说“善卜者不占”,还有“无事不占,不响不占,不动不占,不问不占,无异常不占”等,这是属于“意念”的范畴。

《系辞》说:“八卦定吉凶”,“以定天下之业”。所以在古代,说《周易》有文能定国,武能安邦,上能救国,下能救民的作用。

八卦的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这本是宇宙间的八种物质,标志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六十四卦,基本上分为三大类: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科学知识。

对于《周易》的现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不但在科学领域中,而且在农业、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军事、外交、人体学、医学、生物、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法学、优生学、遗传、气功、信息传递等方面。

阴阳八卦在人体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再把阴阳推用到病理上:“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热,阳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阴阳不协调能使人体的形体机能生发出各种疾病。

《周易》也以阴阳来说明宇宙的生成,称阳为天,称阴为地,阴静阳躁,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所以阴阳是身体平衡的两个不同代码,偏向任何一方,身体就会出现疾病。

八卦在创作之初就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八卦的四象即表示四季:春是少阳,即阳气初生;夏是老阳,即阳气正盛;秋是少阴,阴气初生;冬是老阴,阴气正盛。历史上曾有人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来纪日的记载,八卦本身也可以进行排序,并组成八卦图,用以表示方位。

阴阳在气候上表现出寒暑,可以定春、夏、秋、冬四季,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二十四节气各种农作物的播种、调配都能安排到。阴阳在军事上也可以表示虚实,用来分析敌情、以备应战。如孔明的空城计,又如通典的声东击西、兴兵出奇制胜等,八卦阵都是阴阳虚实的实际运用。

P2-5

序言

《周易》是我国一部由符号到文字著成的古经,被称为“卜筮之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和科学典籍。它被后世尊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大道之源”、“中国文化之源”、“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等。更雄踞世界三大经典(《易经》《圣经》《吠陀经》)之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中华文化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周易》乃中华文明之源头,华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民俗艺术的总脉,宇宙万象的总旨。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世界,备受推崇。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性学问。

《周易》博大精深,蕴涵宇宙万象,藏纳天地之灵气,道古今之得失,导君臣将帅之成败,包容一切,包罗万象。《周易》“仰观天文、俯观地理、中察人事”。清?纪晓岚主编的《四库提要》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遂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举凡三皇五帝、后妃妻妾、太监外戚、术士巫师、隐者仙人、三教九流……无不崇之效之学之行之。文人墨客从中窥见智慧的光芒;君臣将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富商巨贾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哲学家从中看到思辨,史学家从中看到历史……所以,《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谋略中的谋略。

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圣贤名哲,其易学成就亦非凡,尽得其精粹。从孔子“五十而读《易》”至“韦编三绝”开始,到西汉时期的开国元勋张良、外戚权臣王凤、作《京房易》的焦赣和京房师徒、作《史记》的司马迁、作《汉书》的班固;东汉时期“堪舆鼻祖”郭璞;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唐初丞相虞世南;宋朝司马光、欧阳修、苏轼、邵雍、周敦颐、程颐、朱熹;明初丞相刘伯温;清朝的陈梦雷等,都孜孜不倦地探研《易》理。封建社会历代朝廷以科举取士,均将《周易》冠于群经之首,士子学人遂视《周易》为必读之教科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周易》,学《周易》,用《周易》。这甚至形成了一股“易”潮,风靡世界。学习《周易》,才能懂得东方文明之源流。用正宗之易道看清人生,指明真相,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1.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春秋·孔子(教育家)

2.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虞世南(宰相)

3.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孙思邈(太医)

4.易医同源。——唐·孙思邈(太医)

5.在易为太极,在人为心。知人之心为太极,则可以悟道矣。——宋·俞琰(易学家)

6.知易都知变,知变者,得志,善寿,常富。——明·黄宗羲(学者)

7.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明·张景岳(名医)

8.易之为书,象理数占所包者广,大旨无非扶阳而抑阴,随时而守正。教人迁善改过,优勤惕厉,以终其身。——清·陈梦雷(学者)

9.大德者成大事。大智者适大富,大慧者有大安。——清·李鸿章(大臣)

10.读完《周易》,我能从大世界中找到小的自我。——近代·蔡元培(教育家)

11.不知易者,不得如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组阁原则

12.八卦是东方科技史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英·李约瑟(科学家)

13.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欧洲·GG捷思(哲学家)  14.《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德国·黑格尔(哲学家)

15.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瑞士·荣格(哲学家)

16.仅仅在五十年以前,西方社会知道《易经》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里,《易经》的知名度正在飞速提高,它以实用性和系统性得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承认,瑞士的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研究《易经》多年,发现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卡斯·波尔在《易经》和现代物理学之间的研究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平行关系,把经济中的阴阳太极图印在了自己的衣袖上;物理学家弗·卡普拉注意到现代物理学和《易经》最重要的特征都是变化和变革,并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一书中给予了解释……事实上,现代微积分——也是计算机科学建立的基石之一的产生,也可归因于《易经》的启示,而时间约在200年之前。《易经》……在过去五千年里,千百万东方人用书中的观念来指导他们的决策和追求。男人和女人、皇帝或先知、将军或农夫、富人或穷人,都从书里的实用智慧中得到了巨大的帮助。——英国·克·巴克特(易学家)

17.八卦宇宙学理与现代天文事实,互相吻合。——中国·刘子华(天文学家)

18.《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中国·郭沫若(史学家)

19.我从《易经》中学到的是一份坦然。——中国·香港·李嘉诚

20.《易经》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是预测科学,是决策科学。《易经》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成中英(国际《周易》学会主席)

21.要研究中国文化,需从《易经》探研,《易经》是中国文化源泉。——中国·台湾·南怀瑾(学者)

朱熹曾经说过:“《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节功夫。”他的意思是指《周易》难读,它说一物并非真是一物,它是用卦象来喻示人生道理。

《周易》文字符号古奥难懂,晦涩艰深,扑朔迷离,高深莫测,令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更令初学者无法快速入门。历代学人贤哲对它研究探讨,成书甚多,但众说纷纭,争执良多,虽是穷毕生精力而成,汗牛充栋洋洋大观,但亦未能指出一条正确途径直达神秘殿堂。而且寻章摘句,望文探幽,连篇累牍,多说分歧,令人如坠云雾。如清·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中说:“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

有鉴于此,本书才应运而生,恰到好处地将《周易》入门的基础知识指出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事理通达明了,有导引性地为诸君指点迷津。此书虽是初涉者所学之书,然而言简意赅,直指人心,阐明至深之理,是为不可多得。与其他易学书相比,本书更别具一格,突出了“何以学《易》”,学《易》而有何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上篇引以周易概况,从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形成和发展等论述,使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大概了解。中篇引以基础知识,从阴阳、五行学说到四柱,此为学易占筮之基,即学《易》基础的基础。下篇以64卦辞原文和直译、意译,将其大意尽显无遗,读者熟习之,则学《易》有成,指日可待。

本书作者有多年学《易》心得,积累甚丰,注于此书中,比之尤胜一筹。于初学者甚有益彰。涉猎本书,乃得窥《周易》至深学问,迈进门槛,打下坚实之基。

学《易》需要如古人般“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这份闲情逸致;亦要像孔子“玩索而有得”这般,则学《易》而趣味无穷。乐在其中,收获自是不言而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