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为什么分手/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分类
作者 马季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季不是马季,不会说相声,但却会写小说,小说写得绵密细致,情深意长,失落与分手,爱恨交加,读罢回味无穷。他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当代青年的精神现状,揭示了社会公共问题在人的生存中折射出来的真相,并具有探索和追问意义。《我们为什么分手》是他的作品综合集,收录了《米色牙齿的女孩》、《没话可说》、《女朋友》等9篇小说。

内容推荐

小说是对生活的一种补偿,马季的作品试图和读者一道对现实进行探讨和抵达。然而,现实往往是零散而拒绝解释的,看得见的真实一旦被语言固化,会有更多的理由将其推翻。能够成功逃避这种命运的小说并不是很多,即便一一部看上去不错的小说,局部也会因此出现堵塞与漏洞。《我们为什么分手》这本集子里的几篇作品,写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庸常生活,其中不确定的部分被作者绘制成图形。按照这些图形,读者发现了什么,它就是什么。小说没有终极阐释的可能。

目录

米色牙齿的女孩

没话可说

女朋友

爱在歧途

我们为什么分手

一根红头绳

凡尘

被撤销的凶杀案

从灵魂里射出的子弹

试读章节

米色牙齿的女孩

炒地皮正在热乎的当口,一个奇特的手机铃声响了,卢晓东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牌,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翻盖,“喂喂”地应答着对方。他的下家费雯雯,此刻用双手捂住牌,盯住卢晓东,一脸不耐烦的表情。这一桌总共四个人,只有卢晓东一个男的,其他三位都是女的。从这个场面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卢晓东挺有女人缘,当然,女人一旦结成了帮,就有些不大好对付,尤其是在轻松娱乐的场合。

果然,卢晓东对面的秦颖以一个掼牌的动作首先发难了。“喂,搞什么搞,”秦颖说,“你约我们出来哪里是来玩的?明明是来看你表演打电话的嘛。”卢晓东没有理她,侧过身子,用松开牌的手捂住电话,茶社里还有另外几桌牌,嘈杂声一浪高过一浪,影响了他接听电话。秦颖显得无奈,重新从桌上摸起牌,又放下,用手指指卢晓东摊在桌上的牌,嬉笑着对费雯雯说:“雯雯,我可不可以看看?”坐在一旁一直没有动静的吴静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这一笑,把费雯雯的脸笑红了,说:“问我做什么,想看你自己看,用不着问我的。”秦颖来了劲,进一步说:“你不同意我哪敢看?你要告我状的。”吴静帮腔说:“他从来都不说你偷牌,就说我们两个。”费雯雯害怕惹祸上身,干脆不吱声,张着嘴微笑,头有点微微上扬。费雯雯一口米色牙齿,在茶社里不太明亮的灯光映照下,有些含糊不清,好像隐藏着什么。

这时候,卢晓东仍在听电话,人已经离开了桌子,走到了茶社的门口,他好像在和对方讨论着什么问题,说得挺起劲的样子。

费雯雯不得以说了一句,“真是烦死了,一天到晚电话不断,亏他有耐心的。”秦颖说:“才几天倒嫌烦啦,人家大记者嘛,平时沾光的时候怎么就忘掉了呢?”还要接着说的,看见卢晓东走了过来,才住了口,三个女孩似乎准备好一起向他发难。但是,卢晓东并没有坐下来,他站在桌边,电话还握在手中,表情有点怪异,充分说明他刚才接到的电话的重要性。

“什么事啊?什么事啊?”三个女孩鸟叫一般,叽叽喳喳发出了试探性的疑问。卢晓东说:“让我想想,你们别吵,让我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告诉你们。”卢晓东还是没坐下,好像生怕一坐下脑子不够用似的,就这么站着,脸上的表情由怪异转到了滑稽。三个女孩互相看了看,找不到一丁点儿答案,又一起看站在那儿的卢晓东,目光里生出期盼和焦虑的意思。卢晓东终于坐下来了,说:“一个陌生女孩的电话,告她老板的状。”秦颖立即抢嘴说:“是不是性骚扰,啊?是不是?”没等对方回答,又说:“这有什么稀奇,不稀奇的。”卢晓东脸上恢复了正常的表情,微笑着,不着急说话的样子。费雯雯埋怨了秦颖一句,“你听他说嘛,告她老板什么啊,卢晓东,是不是性骚扰?”卢晓东说:“她老板是个女的,怎么骚扰?不是骚扰,比这个复杂,我还没想好呢。”三个女孩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桌上的牌已经和成一团,看样子没有继续战斗的意思了。

卢晓东向窗外看了一眼,问道,“几点了?”费雯雯拿起挂在胸口的手机,看一眼,说:“哎呀,都十一点半啦。”卢晓东站起来,三个女孩也跟着站起来。卢晓东向服务员一招手,要她过来买单,又说:“走,我们去吃大排档。”卢晓东的口气是要她们等到吃夜宵时,再听

他的下回分解,三个女孩什么也没说:跟着他出了茶社。

卢晓东是平洲晚报的群工部主任。半年前,报社决定开辟一条新闻110热线,专门报道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新闻,一方面体现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办活报纸,让报纸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动为报社提供了一部尾号为110的手机,这部手机的号码每天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以示读者。报社领导对手机的持有人卢晓东作出了如下规定:一、必须24小时待机;二、必须接听每一个电话,发现重要新闻,及时跟进采访;三、如遇出差等情况,应将电话交给部门其他在岗同志。

新闻110热线启动之后,卢晓东突然之间变成一个大忙人,光是每天五十到六十个热线电话就让他忙昏了头,关键的是,他要从这些电话中找出三四条有价值的新闻来,这就势必要接待五六批,甚至七八批人,在面对面的询问之后,新闻的脉络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是有了经验之后的情况,一开始卢晓东在热情的驱使下,往往是一接到自认为有价值的电话就急忙去采访,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事实并不像电话里说的那样,有的近乎是在和他开玩笑。于是卢晓东改变了策略,对于有价值的热线,首先尽可能在电话里了解事情的全过程(用来分析是否有破绽)。其次,要求对方来报社面谈。后一条,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一个报假新闻的人怎么敢到报社来呢。当然,也有更加特殊的情况,有个别人,甚至连电话都不打,就直接到报社来找新闻11O,遇到这类情况,报社是必须接待的,否则倒成了自己服务态度欠佳,不够敬业了。

……

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美。

美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雁翎、温远辉等学友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孙吉民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王琁副院长等人的后勤工作保障。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邱华栋副院长的支持、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