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是继《西方哲学史》后罗素的又一部哲学著作。本书是作者写完《西方哲学史》后,仍感诸多哲学问题意味未尽,于是又写了这部《西方的智慧》。就两书比较而言《西方哲学史》可谓巨著鸿篇,专业性较强,《西方的智慧》是一部哲学随笔,哲理通俗。相对而言,与其满心虔诚地读一本专业书,倒不如换一种轻松的心情读一读随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的智慧(新译图文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英)伯特兰·罗素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方的智慧》是继《西方哲学史》后罗素的又一部哲学著作。本书是作者写完《西方哲学史》后,仍感诸多哲学问题意味未尽,于是又写了这部《西方的智慧》。就两书比较而言《西方哲学史》可谓巨著鸿篇,专业性较强,《西方的智慧》是一部哲学随笔,哲理通俗。相对而言,与其满心虔诚地读一本专业书,倒不如换一种轻松的心情读一读随笔。 内容推荐 罗素说,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介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而《西方的智慧》正是一部能够把人引向真正的思考,而阅读起来又倍感轻松的智慧书。 目录 序言 开篇 第一章 苏格拉底之前 第二章 雅典 第三章 希腊化时代 第四章 早期基督教 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六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七章 不列颠经验主义 第八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第九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 第十章 当代 结束语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当有人大胆地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是如此。希腊人是最先表现出这种好奇心的。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哲学和科学都源自于希腊人的发明。古希腊文明的出现,导致了思想活动的进发,这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最壮观的事件之一。在短短的两个世纪里,希腊人在艺术、文学、科学和哲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成就,这些杰作汇成奔腾不息的激流,最终奠定了西方文明的普遍标准。类似这样的巅峰时期是空前而绝后的。 哲学和科学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期米利都的泰勒士(生卒年月不详)。在此之前,究竟是什么事件导致了希腊人天才的大爆发呢?我们必须尽力找到其中的答案。自从本世纪来,考古学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借助于它的帮助,我们也许可以从各种片断中窥见希腊世界的发展轨迹。 在世界的所有文明中,希腊文明算是后起之秀。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比希腊文明早了好几千年。这些农业社会沿大河两岸发展起来,其统治者是神圣的君王,或是军事贵族,或是掌握多神教体系阐释权的祭司强权阶级,而人口众多的还是那些耕田种地的农奴。 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为后来的希腊人提供了某些方面的知识,但他们谁也没有发展出哲学和科学。其中是否缺乏先天智慧、社会条件,在这里并无多大的意义,虽然这两点都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作用。重要的是,宗教在智力的探险旅程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埃及,宗教更多地关注人死后的生活。金字塔就是丧葬的纪念性建筑物,在修建过程中应用了某些天文知识,用来预测尼罗河洪水的爆发。作为管理者,祭司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却没有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多少有价值的遗产。 在美索不达米亚,强大的闪米特帝国赶走了先前的苏美尔人,并取而代之。他们采纳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在宗教方面,他们对今生的幸福更感兴趣。无论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记录,还是巫术和占卜类的活动,都为这一兴趣所左右。 我们可以发现,贸易社会随后又出现了,克里特的居民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员,他们的文明直到最近才重现于世。他们可能来自于小亚细亚的海岸地带,并且很迅速地占据了爱琴诸岛的主导地位。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新移民潮导致克里特文化的繁荣兴旺。克里特人在克诺索和费斯土斯,兴建了宏伟的宫殿,他们的船队穿梭于地中海各地。 约在公元前1700年起,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迫使克里特人开始向临近的希腊和小亚细亚移居。克里特的手工艺人改变了大陆居民的文化。在希腊,能够证实这一点的最有名的遗址是阿哥里德的迈西尼城,也就是传说中阿加门农的故乡。记载迈西尼时代的历史正是《荷马史诗》。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一场剧烈地震使克里特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霸权和优越性也随之突然宣告结束了。 在此之前,希腊大陆已经连续两次遭受到入侵,第一次是来自北部的伊奥尼亚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这些人似乎和当地的人民逐渐融为一体了。300年后,亚该亚人接着入侵希腊,这一次入侵者却成了统治者。也就是说,在迈西尼时代和荷马时代,希腊人的主人就属于这一统治阶级。 克里特-亚该亚人在整个地中海有着广泛的贸易来往。即使是公元前1400年的大地震灾难,也没有中断克里特人的这种联系。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威胁埃及的“海洋民族”当中,就有克里特人,埃及人称之为“菲力斯人”,他们是最早的菲力斯坦人,其定居的“巴勒斯坦”,也就因此得名。 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更进一步的入侵造成了自然灾害也呒法产生的后果。再受到多立亚人入侵的影响,这个尚未开化,却又生机勃发的游牧民族征服了整个希腊和爱琴海,亚该亚人早在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特洛伊战争中就大伤元气,根本无法抵抗这种猛烈进攻,使海上霸权落人了腓尼基人的手中,希腊从此进人了默默无闻的时期。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希腊人从腓尼基商人那里学会了闪语字母,然后又增加了一些元音,使其变得越来越完善。 希腊本土的地形非常复杂,气候多变。贫瘠的山脉把国土分割开来,山谷之间的陆上交通也非常困难。不同的社区只有在肥沃的土地上才发展起来,在土地再也无法养活更多人口的时候,有一些人便开始漂洋过海,寻找新的殖民地。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希腊人的城市星星点点散布在西西里海岸、意大利南部以及黑海。随着殖民地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希腊人和东方的联系又重新恢复了。 在政治上,多立亚以后的希腊经历了一系列有规则的变迁,这些变迁首当其冲地从王权开始。权力逐渐落到贵族手中,随后是非世袭的君主时代。最后,政治权力落入了公民手中。公民的字面意思就是“民主”。君主政治和民主就这样交替实施。只要能够把全体公民召集到集市上,那么纯粹的民主就可以发挥作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纯粹的民主,仅在瑞士的几个小州中才得以幸存。 希腊最早和最伟大的文学丰碑当属荷马的作品。荷马这个人,我们所知道的没有一样算得上确切,甚至有人认为在其之后有很多的诗人都冠以此名。不管怎样,荷马的两篇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似乎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已经写成问世了。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00年。因此,我们能够从多立亚人那里找到他们对前人事迹的描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描述当中必然有很多不太连贯和不一致的地方。从目前的版本来看,史诗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君主庇西特拉西的退位。早期的残酷暴行,在荷马史诗中已有些淡化,尽管还残留着一些痕迹。史诗确实反映了当时思想开放的统治阶级的一些理性态度。正如我们所知,在迈西尼时代,尸体是要被埋葬的,而这一时期的尸体却是被火化的。在奥林匹亚的万神庙里,众神们济济一堂,刻苦修行。由于宗教对人们的行为不具有约束力,繁文缛节的社会习俗,如对陌生人友哲学家提出有关万物秩序的一般性问题好相处,就变得强而有力起来。一些更原始的因素,比如处死囚犯以作仪式上的献祭,虽然偶尔也有出现,但已十分少见。总的来看,气氛充斥着理性。 P5-9 序言 亚历山大时代的诗人卡利马科斯曾经这样说过,“大书——大不幸也!”对此我抱有同感,今天我之所以斗胆将此书奉献给广大读者,是因为我这部书还算是一个小的不幸吧!本人已经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因此要说明的是《西方的智慧》虽说与前者主题有点相同,但本书是全新的。也可以说,没有《西方哲学史》的出版,很可能也不会有《西方的智慧》的问世。 我著此书的初衷,试图对从泰勒士到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史中重大事件做一总览,并对一些涉及历史的事件加以拓展作提示,为了更清晰地帮助说明这些事件,书中收集了一部分人物、地点、文献、图表的图片,这些图片大部分都选自它们各自所属时代的各种资料。它们至少有这样一种独到的优点直观。不受任何语种约束,通常用文字表述的哲学观点用图表也传递给了我们。鉴于本书全部由我本人完成,并未求助他人,因此结果会有不成功的地方。但是,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我认为是值得探究的。 至于为什么又出一部哲学史著作,我说基本上有这样两个缘由。首先,哲学著作能够做到既简洁、合理又包罗万象的少之又少。实际上,哲学史很多内容较广的都对阐述一句话用了较大的篇幅。本书并不是为了和任何一部作品去争高下。其次,细微化、专门化越来越流行,人们对祖先的智慧已近遗忘。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去反对这种遗忘。从严格的角度说,西方哲学其实就是希腊哲学。任何试图割断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都是不明智的作为,曾经有人这样认为(也许是错误的)哲学家应当对一切事物有所了解。哲学其实要求的是相关领域的全部知识。但又有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哲学家可以对任何事物一无所知,当然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有人又认为哲学“真正”兴起于1921年,再早也早不了多久,这些人显然没有看到现在的哲学问题并非突如其来,更不是无中生有。因此,希腊哲学被给予认真对待,自然是受之无愧。 描述哲学史可以用两种方式进行。其一就是纯叙述式的,展示某人的言论,又产生了如何影响;其二就是叙述的同时加上议论,以揭示哲学讨论如何得以展开。本书采用了第二种方式。在这里,我还要强调的是不应该让读者因为某位哲学家的疏漏而对其理论不予理睬。康德曾经说过,他不怕被人驳斥,而是很担心被人误解。我们在读哲学书时应当尽力去弄懂哲学家在说些什么。有一点应该承认,虽然付出了努力但与获得的见识有时不可能成正比,只是一个判断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结论。 这本书的主题在范围和处理方式上不同于我以前的著作。在很多方面得益于编辑保罗·福尔克斯博士,他不但在我撰写正文时给予了很多帮助,还为本书挑选了大量插图,并设计了大量图表。 本书旨在对哲学家们业已讨论的某些基本问题做一个考察概述。如广大读者细读全书,对哲学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那么我著此书的主要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伯特兰·罗素 后记 伯特兰·罗素(Bettrand·Russell)(1872-1970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评论家以及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有无数人视罗素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被奉为“世纪的智者”。 罗素曾执教于剑桥、哈佛、芝加哥、加州等大学。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就是他的学生,他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的政治立场很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他曾领导过争取核裁军运动、国际战争罪犯审判法庭(后来被称“罗素法庭”)等,他也曾为反对战争等原因而多次入狱。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最重要、有着广泛读者的思想大师之一,1950曾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生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同时他的著作也很多《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哲学问题》等等。而这部《西方的智慧》,则出版于1959年,是他最著名而又最重要的著作之一。20世纪90年代被译成中文,备受好评。更有幸的是罗素将其全部作品权都遗赠给了人类。 罗素曾于1920年访问了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他1922年回到欧州后,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称其为“唯一正确了解中国的西方人”。 作为哲学家的罗素,他的著作博大精深,处处充满了睿智与温馨。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2007年11月 识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