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法主编的这本《201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将发表于2013年的中篇原创小说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具体有范小青的《屌丝的花季》、尤凤伟的《中山装》、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董立勃的《紫黄》、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10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太阳鸟文学年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建法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建法主编的这本《201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将发表于2013年的中篇原创小说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具体有范小青的《屌丝的花季》、尤凤伟的《中山装》、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董立勃的《紫黄》、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10篇。 内容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于2013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中篇小说选本《201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较多地关注了反映普通人生存状态、心理冲突的作品。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2013中国最佳中篇小说》由林建法主编。 目录 序 改革深水区时的文学 范小青 屌丝的花季 尤凤伟 中山装 方 方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劳 马 好兵帅克 薛忆沩 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 阿 乙 春天 孙 频 一万种黎明 陈 仓 我想去西安 陈 河 猹 董立勃 紫黄 试读章节 我在回家的路上,接到了我妈的电话,让我绕到花鸟市场,带点花肥回来。我妈不说我也知道,家里那盆牡丹眼看着就不行了。 我家的这盆牡丹,说来话长,那是当年我刚认识狗男季一斌的时候,季一斌的外婆送给我的。我其实不喜欢花,我妈也不喜欢花,因此我们家里从来不养花。我不知道那老太太是怎么回事,头一回见我的面,就一定要把这盆牡丹花送给我。难道老太太觉得我长得像朵牡丹?才怪呢。那种大脸盘,圆下巴的MM,那才是牡丹花,或者是向日葵。季一斌可没说我像牡丹,他说我是出水芙蓉,这是我爱听的比喻,当然这更是事实,我可是长了一张标标准准的瓜子脸,小嘴唇削薄,小下巴削尖,那些去韩国削了骨的女明星远不如我这小样可爱呢。 老太太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他家的院子,我就看到了那盆牡丹,正是开花的季节,那牡丹花大红大红的,把人的眼睛都照红了。不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花的缘故,我看到季一斌眼睛红了,还以为他是为我们的爱情而感动呢。 我刚刚爱上那狗日的,简直爱得一个洞,别说带一盆花回去,就算让我带一颗定时炸弹回去,我也会照带不误的。 我只是觉得疑惑,我问季一斌怎么回事,季一斌笑着说,说来话长,留在以后慢慢说吧,我们有的是时间。我想也是,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呢。 我呸。 那一天我接受了季一斌外婆的牡丹花,带回家去,我妈看到了,颇觉奇怪,问我怎么回事,我照直说了,老妈竟然有些魔怔,怔了半天,后来问我,那老外婆多大岁数了,身体怎么样?我告诉她,老外婆九十三了,身体很棒,头脑也灵清,看上去像六十三。我妈听了,摇头无言。我不知道我妈犯了哪根筋。 第二天,季外婆就去世了。 我妈说,我昨天看到这盆花时就感觉不对。我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问我妈,难道你是大仙?是通灵人?老妈呸我说,那是老人家托孤呢,她已经知道自己要走了,才托付给你的。我说,为什么要托给我?我妈说,你真以为我是大仙,我怎么会知道?反正老太太肯定觉得你就是她要托的那个人。 我后脑勺发凉,心里对那牡丹也起了些畏惧,可是,如果真要我天天日日地用心伺候这盆牡丹花,我可做不到,我忙着呢,我要种菜偷菜,我要魔兽世界,我还要淘宝购物,我还要什么什么什么,我哪有时间养牡丹花。奇怪的是,我妈忽然就变成了我的接班人,从我手里接过了这个任务。我不知道我妈出于什么想法,是怕那逝去的老外婆不高兴呢,还是老妈转了性情,喜欢上花花草草了,我只知道老妈像伺候我一样伺候起那盆莫名其妙的牡丹花来。 好像那老外婆一直就在某处看着我们似的。 我妈从此开始了她的花鸟市场之行,她在那里买了许多养花的工具,还有花的营养品、花的药品,等等,还买了养花知识之类的书,我说,老妈,你不必买这些书的,要查什么,网上都有。我妈说,网上那些东西归你,我不行。 我早就教会了我妈上网,我妈可以在网上看到任何东西,可她偏偏不行,过目就忘,看了等于没看。 我妈还说,网上的东西,她永远也抓不住,像空中的飘浮物,就像过眼的烟云之类。我妈真是麻烦,她几乎就是棵白菜,但我不敢说出来,毕竟我对我妈还是有点敬畏的。幸好我的良好习惯跟我妈正相反,我想要看什么东西,必须得到网上看去,那纸质书对于我,就像催眠药,抓在手里就要睡觉,不像到了网上,精神倍儿振奋。 我妈将季老外婆留下的牡丹伺候得像女王似的。我有空的时候随便到网上看了看,人家还真是女王不假呢,吹捧牡丹的内容概不嫌肉麻,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品种繁多,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富贵吉祥、繁荣兴旺,哎哟我的妈,谢谢牡丹花,她的兴旺,见证了我和季一斌爱情的发达哎。 我呸。 季一斌甩我那天,我奔回家去,拉开阳台门,我妈以为我要跳楼呢,不料我一眼看见牡丹,爆了一句粗口,端起来就往外跑,我妈还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在背后大喊,怎么啦,怎么啦? 我从楼上奔下来,刚要出楼道,劈头盖脸就扑下来一阵暴风骤雨,把我扑了回去,我妈从楼上追下来给我送伞,结果伞被风刮跑了。 P5-6 序言 改革深水区时的文学 栾梅健 对于2013年来说,“土豪”是被人们谈论与引用最多的一个词汇。打开网页,尤其是在青年生活互动社区,触目可见的便是对“土豪”的景仰与讽刺、羡慕与嫉妒、质疑与批评。 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人们对于土豪的概念绝不陌生。从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社会理想,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实际革命斗争,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共产风、合作社的群众运动,构成了近百年来大半个世纪人们主要的生活内容。只是到了“四人帮”粉碎以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浪潮,才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在迈向社会主义征程中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一直到当下的2013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五年的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世震惊,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也都成了国内外学界关注与争论的话题与焦点。然而同时,毋庸置疑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官僚腐败日益猖獗,社会正义日益稀薄,群体性过激事件日益增多。一句话,改革已进入到地雷区、暗礁区、深水区。 2013年,注定是中国当代历史上重要的一年。2012年秋天,中共十八大召开,领导班子顺利实现新老交接,一股改革的新风扑面而来。勇闯禁区、攻坚克难、体制创新、民主监管、精兵简政、群众路线,成了2013年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在此大背景下,关注民生、关注底层,并重新思考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便极其自然地成了2013年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聚焦点与着力点。 毫无疑问,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本年度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这是一个寒门学子苦读无门的当代悲剧。当身处湖北内地、深山峻林中的涂自强,通过个人的发愤努力而考取武汉的高等学校时,在他的前面似乎已经铺就了辉煌的成功之路。与他同村的落榜少女采药送给他的一首小诗,既有对他的羡慕,也有对她自己命运的哀愁—— 不同的路 是给不同的脚走的 不同的脚 走的是不同的人生 从此我们就是 各自路上的行者 不必责怪命运 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面对着父母殷切的期望,怀揣着走出大山、出人头地的梦想,涂自强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一边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一边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毕业状况,已远非昔日可比。有权有势的家庭,有的让子女继续出国读书,有的则安排子女到薪水颇高的银行工作。无依无靠的大学生涂自强在茫茫的大都市武汉,轻贱得如草一般,只能在既无保险又无高薪的民营企业找一些临时工作度日。而可怜的父母还指望着他能事业有成、光宗耀祖。最后,长期的心力交瘁,过度疲劳,涂自强患上肺癌,早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在小说结束,作者忍不住大声质问:涂自强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他难道真的只配得到这样的命运吗?甚至,作者推而广之,而对许许多多与他同样遭遇的底层大学生来说,这难道仅仅“就只是他的个人悲伤么”? 方方这篇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忧愤深广的内容,在现今中国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1977年高考恢复时,万千学子热血沸腾,欢呼雀跃,如今,活跃于我国各个领域的政治精英、商界巨子和学术名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高考走上了人生的舞台。然而时过境迁,一方面高校无休止的扩招,使得高校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另一方面,权势的深度介入,使得高校就业市场的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涂自强的个人伤悲,其实只是一个缩影,映现其中的是当今青年学子的走投无路与社会的腐败泛滥。 阿乙的《春天》和陈仓的《我想去西安》这两个中篇,表现的也是当今内地、底层青年的凄苦生活与命运。 《春天》中的主人公——女青年春天,与涂自强似乎有着一样的低贱出身。作者阿乙在“题记”中这样交代着父母亲在给春天起名字时的随意: 男人:要去登记户口了,总得给她起一个名字。 女人:你起吧。 男人:她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女人:你问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男人:随便吧。 女人:总之是在春天生的。 男人:那就叫春天。 作为一名贫苦的乡下女孩,她似乎连涂自强那样试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都不曾有过。在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的今天,她随着打工的热潮漂到了城市,然而,城市又哪里是她快乐的港湾?她在KTV做起了小姐,在一个梦想着恋爱的年龄,历经着一个个不靠谱的男人。她变得歇斯底里,有些神经质,最后在二十左右的青春年华服用敌敌畏,投河自杀。她在临死前对社会充满着仇恨,径直说:“戬厌恶这世界。” 《我想去西安》表现的是一个大山里的少年二球千方百计试图“出山”的故事。与《春天》里描写农村打工妹不同的是,它反映的是偏僻山村青年男子的苦闷与焦虑。在那个被座座大山包围的名叫塔尔坪的地方,物质的贫困与生活的单调,使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出山”到西安,是坪里世世代代人的梦想。叔叔因倒卖粮票而被公安抓走,关到了西安的监狱。这一耻辱性的事件,不仅没引起逐渐长大的二球的厌恶,反而成了他渴望走出大山的榜样。于是,他故意放火、强奸,以期也能由此“出山”。不过,他的努力均未成功,即使是那场有意为之的“强奸事件”,最后也只能是假戏真做、被逼成婚。然而当他对一切都感到绝望时,一次在山头偶然的石头砸飞机的举动,却使他破坏了飞机航行,而被公安抓走,似乎圆了他“出山”的梦想。 青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关注青年的命运,尤其是关注那些身处内地、农村的弱势青年的命运,理应是广大作家的重要职责。而从上面所述三个中篇的内容来看,我们的作家不仅是关注到了,而且是在关注之时极其敏锐地捕捉到新的社会内容与极需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动向。 改革涉入深水区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十八大后对改革开放的重新发力,在使许多作家对现实生活做出积极描写的同时,也使得有些作家具有了另一向度的可能,即对以往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与运动进行新的思考与阐述,从而纠正改革开放中的某些历史偏差,以及以往对历史的片面认识。这在尤凤伟的《中山装》、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和董立勃的《紫黄》这三个中篇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应该说,尤凤伟的《中山装》是本年度中篇小说的重要收获。小说通过山东崮城老区一个将军的后代、现为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大佬孟军回故乡捐献父亲遗物这一事件的描写,在时空交错的变幻当中,作者对老将军后代的党性、人性以及革命的本义进行了严肃的拷问,显示出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担忧。老将军孟凤岐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不久进城后另娶新欢,完全忘却了在老家的原配妻子孟王氏以及他们领养的儿子孟培仁;而进城后的两个儿子,在他的庇荫下,一个当了省长,一个成了商界巨子。当孟军回到崮城后,听说有一个人来认亲,顿时紧张起来。他立即请来公司律师,既不想让这个未见面的“兄弟”平分家产,又要能维护住父亲的荣誉。然而,当他惊恐万状又狐疑不定地见到这位“兄弟”时,孟培仁对钱财、名分一概不要,只是希望能有一件父亲的遗物——中山装。革命为何?党性何在?人性何在?作者的揭示确是触目惊心。 《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是讲一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助抗日伤员的怀特大夫,在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于黄河东岸的那个小村庄,写给他的前妻玛瑞莲的一封信。这一人物,使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白求恩大夫,那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令人景仰的国际主义战士。然而小说中的这位怀特大夫,他到中国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与目标,而仅仅“是因为你或者是因为失去了你,因为对你的疯狂的爱,因为这种爱的折磨,因为这种爱引发的痛苦与绝望,才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国家的”。他相信战争是颠覆平庸生活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救赎,一种美,“与爱情一样,革命也是我的一种生理要求”。他感到,在死后他可能会被供奉为英雄,被戴上高尚与纯粹的桂冠,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典范,不过,无论如何,他来中国却就只是为摆脱失去爱情的痛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还原历史,回复本真,不再将英雄人物神圣化,显示出作者思想解放的深度。 而董立勃的《紫黄》则为知青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活与人物。上海知青许珊与尚柯在荒寒的边疆农场冒着场部不许恋爱的禁令,偷偷恋爱,并且许珊不小心怀孕了,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行政处分和劳改犯肆无忌惮的欺凌。而这时,本地垦荒农场女青年白草仗义执言,挺身相助:“你不坏,也不是女流氓……你多大了,二十岁了。这个年纪的女人,就是该做这个事,不但想做,还要会做。”危难中的真情,绝望时的援助,白草的泼辣、豪爽、果敢,在众多知青文学人物画廊中熠熠发光,别具一格,显示出新的文学成就。 其实,本年度的中篇小说并不全是执着于现实与历史的沉重之作。也有许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显示出轻松、活泼的一面,表现出文学成就的多面性。 范小青的《屑丝的花季》,通过一对即将结婚的青年男女贾春梅与季一斌,因使用现代通信手段微信而引起的误会,以至于最后破涕为笑的感情历程,反映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感情波澜。巧中有巧,颇为有趣。而陈河的《猹》,表现的是作者在加拿大多伦多生活时与侵入屋中的浣熊斗智斗勇的故事。既有对动物的认知,也有不同文化的差异,当“我”手持木旗杆试图将浣熊从自家后院打走时,不久他就看到“我家门前的马路几根灯柱上贴了海报,上面把我写成是一个虐待动物的狂人,要求我从这个住宅区搬走”。轻松中的戏谑,其实映现的是生活的优越,心理的自得。 而孙频的《一万种黎明》,面对主人公桑立明与张银枝若即若离的爱情,作者通过人物之口,反复质问:“你自己就是结了婚的男人吧,你觉得结婚后就不孤独了吗?”“你觉得恋爱到底是什么?”“我是来看你的,并不是要和你结婚。这是两码事。”……无休止的探询,无休止的实践,作者将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推到了一个绝对的哲理层面。 总体来看,2013年的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时也散发着多姿多彩的光芒。在本年度整个文学的大家庭中,这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