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刘义庆创作的《世说新语》所载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要读通读懂《世说新语》,则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本沈海波编写的《世说新语(名家注评本)(精)》是其中一册,节选了《世说新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
刘义庆创作的《世说新语》所载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要读通读懂《世说新语》,则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和常识,对魏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品评,否则在理解上就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沈海波编写的《世说新语(名家注评本)(精)》节选了《世说新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德行第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⑦,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④。为豫章太守⑤,至,便问徐孺子所在⑧,欲先看之⑦。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⑨。陈日:“武王式商容之闾⑩,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168),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桓帝时官至太尉,灵帝时为太傅,与外戚谋诛宦官,事泄被杀。言为士则:言谈成为士子的准则。 ②行为世范:行为成为世人的典范。③登车揽辔:指为官赴任。辔,驾驭牲口的缰绳。④有澄清天下之志:指怀抱扫除奸佞使天下重归于清平之志向。⑤豫章:郡名,治所在今南昌市。⑥徐孺子:徐稚(97—168),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家境贫苦,不满宦官专权,虽多次征聘,终不为官。陈蕃为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独尊重徐稚,特为其设坐榻,等他走后就把榻挂起来。看:探望、拜访。⑧主簿:官名,管文书印信,办理事务。⑨府君:汉人对太守的称呼。廨(x沁谢),官署。⑩武王:周武王姬发。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人站立车中,俯凭车前横木以示敬意。商容:殷纣王贤臣,为纣王所贬。间:里门,巷口之门,指住处。 ⑩席不暇暖: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
【评析】陈蕃以周武王为榜样,赴任时还未进府署,即拜访隐居民间的高士徐稚,向其致意,表现出了尊重贤才的诚意。
周子居常云①: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今河南正阳东北)人,天资聪朗,品格出众。 ②时月:数月。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出身贫寒,其父为牛医。以德行著称。 ③鄙吝:肤浅。
【评析】孔子曾经说过:“勿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所以古代士人交友时重德行。周乘与当时的名士陈蕃、黄宪等人相友善,他们都以德行著称于世。周乘说:“我只要几个月不见黄宪,那么就会生出庸俗贪鄙的念了。”可见黄宪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④,乃弥日信宿⑤。人问其故,林宗日:“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⑦,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127—169),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出身贫寒,事母至孝,博通典籍,与李膺友善,不就官府征召,闭门教授,门下弟子有数千人之多。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②造:造访。袁奉高:袁阆(1ang浪),字奉高。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尚未停稳,车铃声还在震响。轨,轨辙,车轮留下的印迹。鸾(Iu6n栾),古代的一种车铃,一般套在车轭的顶端。辍,停止。轭(吉恶),驾车时套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诣:拜访。黄叔度:黄宪。⑤乃:竟。弥日:整天。弥,满。信宿:连宿两晚。⑥汪汪:水宽广的样子。陂杯):池。⑦器:度量。
【评析】郭泰去拜访黄宪时,在黄宪家连住了两夜。郭泰认为黄宪的器度如万顷之湖,不会轻易受到扰动,评价之高足以反映他对黄宪之仰慕。这与他拜访袁阆只逗留一时,成鲜明对比。
四
李元礼风格秀整①,高自标持②,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③。后进之士④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⑤。
【注释】①李元礼:李膺(110一169),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东汉桓帝时官至司隶校尉,执法威严。延熹九年(166),宦官指其结党诽谤,被捕入狱,后免归乡里。灵帝即位后,外戚窦武当权,以其为长乐少府,共谋诛杀宦官,事泄,下狱死。 风格秀整:风度秀雅,格调严整。风格,风度格调。 ②高自标持:自视很高,很自负。标持,指自负。 ③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 ④后进:晚辈。 ⑤登龙门:喻指抬高声望。
【评析】李膺自视甚高,把正定名分判断是非作为自己的使命。后生晚辈也以能够到李膺家厅堂作客,当成是无尚的荣幸。可见李膺在当时所享有的声誉极高。
五
李元礼尝叹苟淑、钟皓日①:“苟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⑦。”
【注释】①叹:赞叹。萄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十一世孙。少有高行,博学。东汉安帝时征拜郎中,曾上对策讥刺贵幸,为外戚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后弃官归隐。钟君: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不就征召,隐于密山,教授门徒千余人。后为郡功曹,不久即自劾去。后屡辞征召。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过。至德:最高尚的道德。
【评析】苟淑和钟皓齐名。苟淑为官时临事明理,归隐时瞻养亲友。钟皓则屡辞征召,得到时人的称赞。所以李膺对他们赞誉有加。P1-3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