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一书由安介生著,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雄关漫道/沧桑河山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安介生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雄关漫道》一书由安介生著,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内容推荐 今天,历史的烽烟已消散殆尽,历经沧桑的雄关险道已不再是英雄逐鹿的目标,而成为人们缅怀先贤的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传统的关隘文化,也是新世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然而弘扬是以认知作为必要前提与基础的,《雄关漫道》一书由安介生著,即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著名关隘,以及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挖掘雄关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雄关漫道》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序言 引言 上篇 释读雄关 “关”的释义与关隘地理 历代军事地理形势与关隘格局的演变 雄关意象与雄关诗歌 下篇 雄关故事 崤函古关护秦汉——函谷关 人间路止潼关险——潼关 漫漫丝路雄关峙——玉门关、阳关 九塞尊崇第一关—一雁门关 冲霄双剑锁巴蜀—剑门关 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 锁钥九边划天堑——嘉峪关 峰涌浪阻一线天——山海关 雄关扼锁震南天——梅关 三晋门户屏京畿——娘子关 试读章节 “关”的释义与关隘地理 雄关险道,是中国历史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奇丽风景。 雄关景观,是自然地理形势与人文意象的完美结合。 征服险关,从来被视为凝聚勇敢、毅力、智慧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英雄主义的象征。 关隘之文化解读 悠久历史变迁留下的痕迹,会刻画在一个民族文化风貌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于这一民族而言,在各个时代又会呈现出与此前、此后风格迥异的独特的文化风貌。作为最明显的标识,各个时代有着自身独特语言特征与文化生态。 在中国庞大而繁复的传统文化语汇体系中,“关”字可谓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关键字眼。中国语汇的丰富,不仅在于单字表意,更在于以单字派生的组合词、联绵词层出不穷。而中国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更在于组合词的意义又可以浓缩于原本的词源词之上,从而大大扩展了单字词的语意空间。 以“关”字为词根的组合词、联绵词汇十分丰富,不胜枚举。如“关梁”、“关隘”、“关塞”、“关津”、“关口”、“关陇”、“关东”、“关西”、“关中”、“关内”、“关外”、“关城”、“关山”、“关卡”、“关市”、“关税”,以及“险关”、“名关”、“雄关”、“乡关”,等等。 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的意象、关的故事、关的诗歌等,构成了一簇簇多姿多彩的关隘文化奇葩,在中国人心目中营造了难以用简单语言表述的,融合雄迈、深远、险峻、壮美等种种情愫于一体的雄关意象。 在中国地域社会环境中,“关”字的特殊地位用一言难尽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 中国古代语汇内涵之丰富多彩与演变之曲折复杂,在“关”这一字中表露无遗,如欲准确转译为别种语言,谈何容易!例如,关隘、关口在今天翻译成英文通常为PASS,这一翻译其实十分勉强,不仅与“信、达、雅”的要求相去甚远,就连最基本的内涵都没有表达出来。因为在英文中,PASS一词的本义只是表示山间狭隘的道路,与中国传统文献中所谓“关隘”、“关口”之义相差甚远。为了展现“关”字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追根溯源的文字考释工作。 “关”字之释义 木有本,水有源,古今文字的流变同样如此。“关”之最初的文字结体,是一个可以独立表意的单音词,其初始之本意,在繁体字“网”的字形上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中国最早的文字学名著——东汉学者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释之为:“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即用大木将大门卡住,以断绝自由出入。故而,另一部古文字学名著(仿言》里将“关”进一步解释为:“关,闭也。”在现代汉语中,有“关闭”一词,其实正好表达了“关”字之古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字的应用在不断拓展,其意义也不再仅仅限于自家门户之内。譬如,儒家著名典籍《周礼》记载,先秦时期各国已设有“司关”一职,古人注释此“关”时称:“界上之门也”或“境之门也”。 此外,与“关”相近或相似的汉语词汇也有不少,如“口”、“隘”、“塞”、“徼”等。明清时期,长城沿线地区关口数量极多,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蓟州”下指出:北方沿边地区“其边墙皆依山凑筑,大道为关,小道为口,屯军日营,列守为砦”。看来,“关”与“口”大小形制不同而已,并无实质之差别。 塞,《广韵·代韵》:“塞,边塞也。”在古代文献中,“边关”与“边塞”因同义而可以互相替代。如高诱注释《吕氏春秋》“九塞”时称:“险阻日塞。”古代著名军事著作《吴子·论将》中称:“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此处“名山大塞”与名山雄关显然同义异字而已。古人常称先秦时秦国为“四塞之国”,其实,“四塞”即指四大名关。 隘,义同“缢”字,《龙龛手鉴·土部》称:“缢,险缢。”同指地形狭迫的险要之地。又如晋左思《蜀都赋》云:“一人守隘,万夫莫向。”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成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边徼,与“边塞”同义。《广韵·啸韵》称:“徼,小道也。”唐代学者颜师古注释《汉书》中“徼”字时称:“徼,犹塞也。东北谓之塞,西南谓之徼。”看来,边塞与边徼的差异,只是各地方言用词习惯的不同。 “关”的经济意义——征收税赋之关卡 说来也不奇怪,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史上,经济意义上的“关卡”比军事意义上的“险关”、“雄关”出现得更早,使用也更普及。 检阅古史文献,“关”的出现,首先体现在经贸活动之中,即后世所常说的“关卡”,其功用在于向往来关口的货物收取关税。查阅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周礼》(即《周官》):当时执政当局即以九种赋税名目聚敛财富,这九种赋税是:一日邦中之赋,二日四郊之赋,三日邦甸之赋,四日家削之赋,五日邦县之赋,六日邦都之赋,七日关市之赋,八日山泽之赋,九日币余之赋。“关市之赋”,正是九大类赋税的一类。 当时关节的管理者及关税的征收者,被称为“司关”。如《周礼》载:“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凡四方宾客叩关,则为之告。有外内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之。”显然,当时的所谓“门关”,不仅相当于现代的关税征收所,而且是外来宾客接待处,事务相当繁忙。当时还规定:“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同返)节。凡通达于天下,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即根据当时道路交通管理制度,往来经过门关都需要“节”、“传”等凭证,完成使命之后,还要归返这些交通凭证,没有交通凭证,是不能随意过关巡游天下的。《燕丹子》载云:“燕丹去秦,夜到关,关门未开,丹为鸡鸣,众鸡皆鸣,遂得逃归。”这便是“鸡鸣狗盗”故事的一个版本,因为先秦时期“关法”规定:“鸡鸣出客。”《三秦记》载云:“函谷关,去长安四百里,日人则闭,鸡鸣则开,秦法也。” 作为“仁政”的一种象征,在某些季节,关卡可以免除征赋。如云:“国凶札,则无门关之征(征,赋也)。”《礼记》又日:“仲夏之月,关市无索。” P005-011 序言 《沧桑河山》丛书于2007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经过作者的修订,即将再版了。作为主编,我自然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了作者们的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产生了预期的社会影响。这当然是全体作者和编者辛劳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套书所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大家所需要的,又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为什么古代一些关会起那么大的作用呢?难道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这样的问题,我不止一次被问过,特别是在现场。我到过中国大部分名关,还到过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国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关隘,每次都会被同行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到了现场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与他们读过的史书中的描述,与他们吟诵过的名句名篇,与他们想象中的雄关险隘差距太大了。记得2007年深秋,我们“重走玄奘路”的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行,在进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经铁门关。当我们停车摄影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稍显险要的地点,但见公路通过一个并不狭窄的山口,两边虽有逶迤的山岭,但并不陡峭,更谈不上巍峨。在公路两旁转了一圈,我甚至想象不出当初的关隘和城墙是建在哪里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于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来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碍或防卫作用;因水土流失,沟壑发育,险峻的土峡深沟已成宽谷;原始植被消失后,山川一览无遗,已无藏身之地。 而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变迁更大,由于今天的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象,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复原出当初的人文景观,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例如,用工业化后和热兵器时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关隘等军事设施,似乎都不堪一击;当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取代以往迂回曲折的道路,千年雄关早已被从顶越了。有的关城虽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制造一架梯子绝无可能,而如果要从数百里外运来,又谈何容易。长途用兵最难的还是粮食保障,一座关隘只要能阻滞敌军,即使他们毫发无伤,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束手待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各位的,也是本套丛书再版的目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