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所著的《民国演义(上)》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这套历史演义丛书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演义(上)/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东藩所著的《民国演义(上)》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自它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以了解中国历史,这套历史演义丛书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 内容推荐 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史演义》,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民国期间2100多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理趣兼备,以事必纪实、语不求深为本,力求即古证今,惩恶扬善,为通俗史著经典。 《民国演义(上)》为《中国历代史演义》之一。 《民国演义(上)》为民国蔡东潘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目录 第一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 第二回 黎都督覆函拒使 吴军统被刺丧元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第四回 复民权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 第五回 彭家珍狙击宗社党 段祺瑞倡率请愿团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 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 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 第十回 践夙约一方解职 借外债四国违言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 第十二回 组政党笑评新总理 嗾军人胁迫众议员 第十三回 统中华厘订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 第十四回 张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电辨诬 第十五回 孙黄并至协定政纲 陆赵递更又易总理 第十六回 祝国庆全体胪欢 窃帝号外蒙抗命 第十七回 示协约惊走梁如浩 议外交忙煞陆子欣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覆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篆 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 第二十一回 讯凶犯直言对簿 延律师辩讼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毕现几达千言 宿将暴亡又弱一个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 第二十四回 争借款挑是翻非 请改制弄巧成拙 第二十五回 烟沉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 第二十六回 暗杀党骈诛湖北 讨袁军竖帜江西 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 第二十八回 劝退位孙袁交恶 告独立皖粤联镳 第二十九回 郑汝成力守制造局 陈其美战败春申江 第三十回 占督署何海鸣弄兵 让炮台钮永建退走 第三十一回 逐党人各省廓清 下围城三日大掠 第三十二回 尹昌衡回定打箭炉 张镇芳怯走驻马店 第三十三回 遭弹劾改任国务员 冒公民胁举大总统 第三十四回 踵事增华正式受任 争权侵法越俎遣员 第三十五回 拒委员触怒政府 借武力追索证书 第三十六回 促就道副座入京 避要路兼督辞职 第三十七回 罢国会议员回籍 行婚礼上将续姻 第三十八回 让主权孙部长签约 失盛誉熊内阁下台 第三十九回 逞阴谋毒死赵智庵 改《约法》进相徐东海 第四十回 返老巢白匪毙命 守中立青岛生风 第四十一回 谋世袭内府藏名 恋私财外交启衅 第四十二回 廿一款恃强索诺 十九省拒约联名 第四十三回 榻前会议忍辱陈词 最后通牒恃威恫吓 第四十四回 忍签约丧权辱国 倡改制立会筹安 第四十五回 贺振雄首劾祸国贼 罗文干立辞检察厅 第四十六回 情脉脉洪姨进甘言 语詹詹徐相陈苦口 第四十七回 袁公子坚请故军统 梁财神发起请愿团 第四十八回 义儿北上引侣呼朋 词客南来直声抗议 第四十九回 竞女权喜赶热闹场 征民意咨行组织法 第五十回 逼故宫劝除帝号 传密电强胁舆情 第五十一回 遇刺客险遭毒手 访名姝相见倾心 第五十二回 伪交欢挟妓侑宴 假反目遣眷还乡 第五十三回 五公使警告外交部 两刺客击毙镇守官 第五十四回 京邸被搜宵来虎吏 津门饯别夜赡骊歌 第五十五回 胁代表迭上推戴书 颁申令接收皇帝位 第五十六回 贿内廷承办大典 结宫眷入长女官 试读章节 鄂军起义,各省响应,号召无数兵民,造成一个中华民国。什么叫做民国呢?民国二字,与帝国二字相对待。从前的中国,是皇帝主政,所有神州大陆,但教属诸一皇以下,简直与自己的家私一般,好一代两代承袭下去。自从夏禹以降,传到满清,中间虽几经革命,几经易姓,究不脱一个皇帝范围。小子生长清朝,犹记得十年以前,无论中外,统称我国为大清帝国。到了革命以后,变更国体,于是将帝字废去,换了一个民字。帝字是—人的尊号,民字是百姓的统称。—人当国,人奠敢违,如或贤明公允,所行政令,都惬人心,那时国泰民安,自然至治。怎奈创业的皇帝,或有几个贤明,几个公允,传到子子孙孙,多半昏惯糊涂,暴虐百姓,百姓受苦不堪,遂铤而走险,相聚为乱,所以历代相传,总有兴亡。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从古无不灭的帝家。近百年来,中外人士,究心政治,统说皇帝制度,实是不良,欲要一劳永逸,除非推翻帝制,改为民主不可。依理而论,原说得不错。皇帝专制,流弊甚多,若改为民主,虽未尝无总统,无政府,但总统由民选出,政府由民组成,当然不把那昏愦糊涂的人物,公举起来。况且民选的总统,民组的政府,统归人民监督;一国中的立法权,又属诸人民,总统与政府,只有一部分的行政权,不能违法自行,倘或违法,便是叛民,民得弹劾质问,并可将他摔去。这种新制度,既叫做民主国体,又叫做共和国体,真所谓大道为公,最好没有的了。 小子每忆起辛亥年间,一声霹雳,发响武昌,全国人士,奔走呼应,仿佛是痴狂的样儿。此时小子正寓居沪上,日夕与社会相接,无论绅界学界,商界工界,没一个不喜形于色,听得民军大胜,人人拍手,个个腾欢,偶然民军小挫,便都疾首蹙额,无限忧愁。因此绅界筹饷,学界募捐,商界工界,情愿歇去本业,投身军伍,誓志灭清,甚至娇娇滴滴的女佳人,也居然想做花木兰、梁红玉,组织什么练习团、竞进社、后援会、北伐队,口口女同胞,声声女英雄,闹得一塌糊涂。还有一班超等名伶、时髦歌妓,统乘此大出风头,借着色艺,醵赀助饷,看他宣言书,听他演说谈,似乎这爱国心,已达沸点,若从此坚持到底,不但衰微的满清容易扫荡,就是东西两洋的强国,也要惊心动魄,让我一筹呢。老天总算做人美,偏早生了一个孙中山,又生了一个黎黄陂,并且生了一个袁项城,趁这清祚将绝的时候,要他三人出来做主,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把二百六七十年的清室江山,一古脑儿夺还,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古脑儿扫清。我国四万万同胞,总道是民国肇兴,震铄今古,从此光天化日,函夏无尘,大家好安享太平了。 谁知民国元二年,你也集会,我也结社,各自命为政党,分门别户,互相诋诽,已把“共和”二字,撇在脑后,当时小子还原谅一层,以为破坏容易,建设较难,各人有各人的意见,表面上或是分党,实际上总是为公,倘大众竞争,辩出了一种妥当的政策,实心做去,岂非是愈竞愈进吗?无如聚讼晓晓,总归是没有辩清,议院中的议员,徒学了刘四骂人的手段,今日吵,明日闹,把笔墨砚瓦,做了兵械,此抛彼掷,飞来飞去,简直似孩儿打架,并不是政客议事,中外报纸,传为笑谈。那足智多能的袁项城,看议会这般胡闹,料他是没有学识,没有能耐,索性我行我政,管什么代议不代议。约法不约法,党争越闹得历害,项城越笑他庸騃,后来竟仗着兵力,逐去议员,取消国会。东南民党,与他反对,稍稍下手,已被他四面困住,无可动弹,只好抱头鼠窜,不顾而逃。袁项城志满心骄,遂以为人莫余毒,竟欲将辛苦经营的中华民国,据为袁氏—人的私产。可笑那热中人士,接踵到来,不是劝进,就是称臣,向时倡言共和,至此反盛称帝制。斗大的洪宪年号,抬出朝堂,几乎中华民国,又变作袁氏帝国。偏偏人心未死,西南作怪,酝酿久之,大江南北,统飘扬这五色旗,要与袁氏对仗。甚至袁氏左右,无不反戈,新华宫里,单剩了几个娇妾,几个爱子,算是奉迎袁皇帝。看官!你想这袁皇帝尚能成事吗?皇帝做不成,总统都没人承认,把袁氏气得两眼翻白,一命呜呼。 P1-2 序言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魇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鲜,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下有清议,偶触忌讳,即罹刑辟。世有明哲,亦何苦自拚生命,与浊世争论是非乎?故非经一代易姓,从未有董狐直笔,得是是非非之真相。即愤时者忍无可忍,或托诸歌咏,或演成稗乘,美人香草,聊写忧思,《水浒》、《红楼》,无非假托,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而一孔之士,固无论已。今日之中华民国,一新旧交替之时代也,旧者未必尽非,而新者亦未必尽是。自纪元以迄于兹,朝三暮四,变幻靡常,忽焉以为是,忽焉以为非,又忽焉而非者又是,是者又非,胶胶扰扰,莫可究诘,绳以是非之正轨,恐南其辕而北其辙,始终未能达到也。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揖,迄未有成。袁氏以牢笼全国之材智,而德不足以济之,醉心帝制,终归失败,且反酿成军阀干政之渐,贻祸国是。黎、冯相继,迭被是祸,以次下野。东海承之,处积重难返之秋,当南北分争之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豆萁相煎,迄无宁岁,是岂不可以已乎?所幸《临时约法》,绝而复苏,人民之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尚得蒙约法上之保障。草茅下士,就见闻之所及,援笔直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此则犹受共和之赐,而我民国之不绝如缕,未始非赖是保存也。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我以为是者,人以为非,听之可也;我以为非者,人以为是,听之亦可也。危言乎?卮言乎?敢以质诸海内大雅。 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古越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