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想从未止步》作者小飞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 Easy FM 人气早间节目Easy Morning(飞鱼秀)的男主播。
2.《梦想,从未止步》再现了丁武、山奇、姬十三、梁冬、慕容雪村近二十位职场佼佼者的追梦访谈,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对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有榜样意义。
3.《梦想,从未止步》中的访谈真实再现了大牛们的奋斗历程,追逐梦想不一定是苦的,但一定需要毅力坚持,对年轻人的择业观有启发意义。
4.《梦想,从未止步》双色印刷,版式活泼,除了对大牛们的人物介绍外,还有“小飞语录”穿插其中,读来饶有趣味。
《梦想从未止步》再现近二十位跨界青年的另类成长史,他们是世人眼中的坏孩子,却是职场的佼佼者。不靠专业靠本事,让他们在非专业领域游刃有余。作者飞鱼秀小飞采访近二十位“心想事成”的大牛,有作家,有主持人,有科普网站创办者,有画家,有吉他工程师,还有DJ,收藏家。他们是:姬十三(果壳网)、梁冬(正安)、慕容雪村(作家)、秋微(主持人)、山奇(音乐制作人)、谭欣(旅游摄影)、唐侃(企业教练)、犀牛(自行车)、小飞(DJ)、袁涛(华谊)、Roman法国(跑酷)、安猪(公益)、丁武(画家)、戴庆(收藏家)、高铄(吉他工程师)、胡淑芬(喜剧)等。从采访者小飞的视角,看被采访对象如何在专业和梦想之间转换,并在转换之后取得不俗的成绩。告诉广大年轻人别拿专业当回事,也别不拿专业当回事。为梦想,不止步,成功才更触手可及。
丁武 人生本是不停地回转
山奇 他是娱乐界的教父
小飞 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所能
Romain 跑酷,让我回到我自己
安猪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成不成功是其次
苏小糖 做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和积累
张沈鹏 成功,就是达到想要达到的状态
秋微 从毒舌“作(zuō)女”到婉秀“作(zuò)女”
胡淑芬 自信,是靠努力来赢得
姬十三 游走在科学边界的文青
高烁 一位可以将Squier调制为“美芬”的高人
高雷雷 梦想,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实现
唐侃 尝试新的事物,输了从头再来
袁涛 一个梦想着做厨师的音乐人
梁冬 一个随性而又无法捉摸的异类
犀牛 好奇心,是我成长的最大因素
谭欣 梦想,从未止步
慕容雪村 大隐于市的斗士
戴庆 给自己时间,允许自己感伤之后前行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丁武的父亲,在其成长的路上,父亲之前很不理解他画着好好的画,为何又去搞什么摇滚,俩人曾一度战火不断。在父亲看来,画画是他从小坚持的,并且是哭着闹着要学的,不吃饭不回家,非要观察什么驴,等他们好不容易接受了要画画的儿子,可是儿子又要搞音乐了,每天带着一群披肩长发的男人在家里折腾,做鼓,做吉他,敲敲打打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而且在父亲眼里,玩摇滚根本就不是一个能混饭吃的正事。
但丁武说,他有一个难得的好父亲。在搞摇滚的这些年当中,父亲虽不是大张旗鼓地支持,但却从未强制反对他的一些选择,相反,父亲是最了解他的人。后来,他写了《浪漫骑士》纪念去世的父亲。“那些父爱,那些母爱,背后都会有一些故事,而这些故事是你所不知的,因为你是孩子,直到有一天,你成了父母,你就会明白那些背后的故事了。”有如此的大彻大悟,是因为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一岁多孩子的父亲。
有人曾这样写过丁武当时的生活:凌晨一点之前睡觉,早晨八点左右起床,弹琴写歌,听音乐,画画,洞箫,练习书法以及研习他已经小有成绩的古琴演奏。除了写歌、创作和周一、周四的排练,丁武还去游泳健身,和网友在联众网络下棋、玩电游,他和音乐圈的朋友探讨音乐,和电影人切磋新电影和主题歌。他还迷军事航模。他居住在乡村的一个四合院,除了摇滚和酒,还有一条英国猎犬和一条雪橇犬,他居然还有五六年的气功修炼史。
2004年,不婚主义的丁武,结婚了!这貌似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也像是内心一直飘忽的丁武开始选择安定,他是更成熟了! “纯净的回忆跟山泉一样透明,我经常怕自己忘记那段过去,不过一旦拿起画笔,记忆就关不住了,它们冲动地跳脱出来,挣脱我的身体,它们强调我要把那些再也找不回的年代记录下来。这个年代是中国的红,是中国的灰,这个年代从唐山大地震前后开天辟地。历史我不会写,但对于这种大裂缝式的断层,我居然身在其中,在这样的动荡中我居然画画、写歌、听音乐,居然啊居然……”丁武说自己其实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即便是当年辞职离开学校。他也是从未停止过绘画,只不过在那段时间他想用音乐表达自己,而现在,他觉得绘画是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
丁武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不想去迎合一些人的口味,不想市场化,在他看来所有打上商业标签的音乐都失去了音乐本身的打动或者说是“本真”。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坚守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唱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可是,在一切以发行和市场需求为永远第一的唱片制作公司,这无疑就是天方夜谭。没有市场,没有人愿意掏钱,这是一个现实。但丁武不想改变。今天,他依旧坚持,不会去迎合别人爱听什么而写什么,画也一样,不是现在好卖什么画什么,而是,他想画什么,他就会去画什么。在他看来,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都要具备“真诚”二字,打动自己,才可打动别人。
在做摇滚多年间,丁武追求着自己那种不带技巧的音乐。所谓不带技巧,就是本源的真实,他喜欢用自己不加修饰的嗓音呐喊,带着叛逆,但却保有原始的理智与纯真。今天,在他的画作中,你依然能体会到那种真我。
几十年间,丁武一直在画,他将平时的观察积累成素材,用自己增长的年龄去观察和判断很多东西。平时他会画一些素写,或者拍一些照片,或者关注一些美术动向、艺术方面的动向,然后再想自己如何结合,如何创作。在他看来,绘画和音乐一样,是他喜欢和挚爱的事业,所以做起来他是一点都不会厌烦的。
P10-P12
这本书在诞生之初我给它起的名字是《专业是个P》。起这样的一个名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怎么样。想必像我这样成绩一般的人才是学生的“主流”吧。
我小时候有过一个理想,长大后把全世界上学时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都联合起来,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哈哈哈”大笑三声,用笑声的共振告诉那些曾经因为成绩不好而鄙视或嘲笑过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看,我并没有像你预言的一样成为废物,对不起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对于成绩、对于老师、对于家长,我早已释然。那些因成绩不佳,而带来的压抑和不快早已随风而去,只有那些在无助时给予鼓励,失败时给予信任的人,我却牢记在心。也许那些善良且热情的人只是礼仪上的安慰,对于我却如春日般温暖,这样美好的感觉一直在伴随我成长。有人说:“有慧眼发现,有心胸推荐提拔帮助,是人类最高水准的行善。”我想那些不以成绩论英雄的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行善之人。
第二个原因是有没有想过,究竟是谁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一哄而上的时代,看似热闹非凡的生活,实则选择特别单一。之所以单一,是因为“从众”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安全感,就这样,我们一边死乞白赖地叫嚣着个性,一边闹哄哄得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所有人小时候都学奥数,所有人长大都考公务员,所有人都嫌贫爱富,所有人一段时间内都说同一个网络流行语,所有人一段时问内都看同一档选秀节目。
我们活在供他人观看和评论的生活里,唯独忘了安静下来问问自己:“喂,有哪一个是你真正需要的,有哪件事曾让你真的很快乐?”
我喜欢的音乐人黄耀明说:“我的感情不需要别人打分。”
“不需要别人打分”简直和《专业是个P》是上下联。
不论感情,还是事业,如果你总是生活在别人给你的分数里.那么,
因为有了工作团队的帮助,近几年,丁武的画作频繁出现在国内同际各大展览之中,其独特怀旧外加伤感的画风,盛得当代美术你在哪里?你所有的获得又代表了什么或代表了谁?
在这本书里,小飞、张淼和我采访了很多亲朋好友。以及亲朋好友们的亲朋好友。感谢他们拔冗分享他们放弃专业的缘由和破釜沉舟的奋斗史。
我想不管大家在各自目前的领域有着怎样的收获,在这本书里,所有人都在用不同的经历表达着同一个含义:不要担心,忠于自己才是快乐人生的真谛。
谢谢所有接受我们访问的朋友,谢谢朱梅梅把我们的采访形成文字,谢谢程丰余促成这本书的合作,谢谢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以及胡俊生老师,是他们的辛勤工作让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