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热贴,百万驴友强烈推荐,国内第一部生活哲学旅行散文。《远方的无忧国》不是一本旅行书,它讲述的是有关于梦想的生活。
24岁女孩9年走遍32个省市自治区!靠稿费9年几乎走遍中国!曾经为旅行和父母断绝关系!如今筹建了两处“旅游客栈”!引发网友旅行梦想!
她就是阿九,本名肖姝瑶, 一米八的女汉子。西海固终身志愿者,铁杆伪球迷,旅行瘾者,咖啡馆、旅馆店主;全职生活,兼职旅行,业余写书、开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远方的无忧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肖姝瑶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度热贴,百万驴友强烈推荐,国内第一部生活哲学旅行散文。《远方的无忧国》不是一本旅行书,它讲述的是有关于梦想的生活。 24岁女孩9年走遍32个省市自治区!靠稿费9年几乎走遍中国!曾经为旅行和父母断绝关系!如今筹建了两处“旅游客栈”!引发网友旅行梦想! 她就是阿九,本名肖姝瑶, 一米八的女汉子。西海固终身志愿者,铁杆伪球迷,旅行瘾者,咖啡馆、旅馆店主;全职生活,兼职旅行,业余写书、开店。 内容推荐 百度热贴,百万驴友强烈推荐,国内第一部生活哲学旅行散文。《远方的无忧国》不是一本旅行书,它讲述的是有关于梦想的生活。 一个18岁的女孩,大学毕业之后依靠稿费背包走过中国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一个人探险川蜀古镇崖墓葬群,徒步荒山十余小时寻找傈僳族山寨,搭车青藏线、滇藏线,支教西海固,她说,最自豪的事就是下乡支教时教的学生考进自己理想的大学…… 她就是《远方的无忧国》作者阿九,本名肖姝瑶, 一米八的女汉子。西海固终身志愿者,铁杆伪球迷,旅行瘾者,咖啡馆、旅馆店主;全职生活,兼职旅行,业余写书、开店。 目录 序言 远方的无忧国 后记 远方还在远方 第一章 广州 知年忘年的小蛮腰 第二章 厦门 小岛上的光阴咖啡馆 第三章 江南 忘却时光的乌篷船 第四章 上海 城市荒原的灯影面具 第五章 晋鲁 迟了千年的拜谒 第六章 辽宁 陪赵四小姐一起等 第七章 黑龙江 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八章 北京 雾霾里的生活博物馆 第九章 两湖 巷弄里的人间烟火 第十章 川陕 崖墓葬群惊魂记 第十一章 西海固 哲合忍耶人的苦难美学 第十二章 甘肃 流浪歌者的马帮人生 第十三章 青海 牧羊人的湖畔新娘 第十四章 西藏 珠穆朗玛的邮差 第十五章 三亚 面朝大海的“九号” 第十六章 未完待续的“恋城” 试读章节 城市里驻足,不觉间竟有十余日,而每日的生活,却都是有趣的。在书架与厨房间流转,研究美味的吃食饱口腹之欲,然后躺在客厅的地板上,摸着满足的肚腹给彼此读书。 九月九日,似乎是某一个梦想的纪念日,于是做了大餐:蒜香芝士西兰花配黄油杏鲍菇玉米笋、辣炒米条、手卷寿司、凉拌乌东、海鲜蔬菜沙拉、鳕鱼豆腐汤,澳洲皮诺干白佐餐。好久没做,手艺竟然也没生疏。煮菜成为了一种欣喜的冒险,遇见的美景并非全然所料,却幸福异常。 有一位糕点师说,她心情不好时,会在清晨时分烘焙甜点,然后用那甜蜜的香气治愈伤口。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疗伤方式呢。在厨房制作美食并与人分享的过程,其中欣喜,实在不知如何对外人道出。 整个下午躺在沙发上,认真地把指甲涂成彩虹的颜色。《沉香屑》中第一炉香的诵读,琅琅了一整个下午。张爱玲的文字由唇齿间流出,有莫名的悲伤美感。那故事经由她的温柔吟诵,却也依然是幽暗阴湿的模样,一如春日里返潮的石壁,默默流着谁人的泪,连带观者心里也没由来地潮湿。 那几日我沉迷于伊恩·麦克尤恩,读了一篇《蝴蝶》,他说,蝴蝶是没有的,这现实多糟糕。那男子轻轻地把女孩放入运河里,怕惊醒了她似的,女孩的触碰给了他真实而短暂的人间温暖。读完那故事,久久地感觉肌肤冰冷,阳光经由落地窗洒了满满的一地,却无法温暖我。 我们并不总是读这般阴郁的文字,某日她还搬出了位偏爱把文字分行写、出了很多本诗集的作协成员的作品集。“脸,本来就让我读不懂了,为何你还不让我读呢”之类的矫情男子,偏又生得像港片里的奸角,拿出大量篇幅刊印自己的靓照。这位中国最具潜力、最有实力诗人的诗歌,随手摘一段读来,都是一个精心的笑话。笑着笑着,就觉得好在海子、顾城不在了,不然看见中国诗歌如是这般,恐怕是要气死的。 偶尔,也给彼此读自己的散文、小说,然后给对方讲那些文字背后的故事。我们甚至花整个下午回忆童年、回忆某一个爱过的男人、回忆某一次旅行,然后谈彼此现在的单身和现在的爱情,那些失与得在谈论里变得清晰,却依然无从逃脱选择。 我说我总是希望我爱过的男人记得我,后来却发现原来记得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她说她希望爱过的男人忘记她,因为记得比忘记容易。我说生活里没有一个人,我很自由,没有人阻拦我的脚步,她说,这样没有人保护你;她说她喜欢有个人可以拥抱自己的感觉,我说这样你就要为此停驻在他身边。我说,她说,她说,我说……我们每天花很多的时间聊天,聊心仪的作家、作品,聊彼此,聊男人,聊生活,等等。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浮出水面死命喘气一般,我们俩发了疯地倾诉和倾听,阅读和书写,生活就流水般地过去。 这个女人和我独具缘分,我们离奇地相似,名字里都有个“瑶”字,都叫sofia,都写字为生,都算是人群中的异类。我们又离奇地相背,她是天蝎女,勇敢而激烈的爱恨,为了路上遇到的男人,跋涉千里来那人的城生活;我是巨蟹女,怯懦而疏离的逃跑,爱上什么人也永不及害怕伤害自己的恐慌来得强烈,终究不断地逃向远方。 她偏爱读大部头,多厚重的书籍都有耐心啃完,她写长篇小说,肯花时间做漫长的斗争;而我从来是惧怕厚度的,需要一定时间定额的东西我都害怕,怕那么长的时间里失去了耐心,读书是这样,爱情亦是。我,她,她,我,我们也会聊许多眼里的彼此,除了用心地夸奖彼此外,都看到了那不愿示人的阿喀琉斯之踵,然后感同身受地微笑和哭泣。 除了宅在家,会一同去逛书店。太古城有一家唤作方所的书店,恨不得把人家的书柜一起搬回家,哪一本都爱不释手,也会恶趣味地对着标价几千元的彩色铅笔吐槽。 带着满满收获相携去丽思的钢琴吧喝酒,窝在皮沙发里拿出下午在书店收下的扬的《情人杜拉斯》和野夫的《情关何处》,选一只masi佐餐文字,然后盯着身边的人,开始给彼此讲述我们猜测的故事,她的版本总是更生动有趣的。窗外小蛮腰和城市灯影相伴,IFC大厦好似门当户对的男子,相视而笑。酒和文字都恰好,夜色里,城市不丑了。 在钢琴声里,我读起野夫的《江上的母亲》,执拗地让她细听。诵读到无语凝噎,甜腻饱足的下午茶加了许多的苦涩味道。琢磨正在莞城美术馆展出的水彩三杰的鲜艳画作,塔吉克人、逆光海面,以及威尼斯映像,文字与图画都能够叙述,而我一直是那个听故事的人。 有时去寻些别致的小店,遇见奇趣的人。那一日本要去沙面走走,沙面的夜十分迷人,那一家“兰桂坊”的泰菜经济又好吃,尤其是咖喱葡国鸡,实在太美味。出租车上瞥见路边有家唤作‘‘我们”的咖啡馆,于是下了车回去寻,竟然就找见了。店主亦是天蝎座,看起来不过20岁出头,守着自己的小店,高兴了关门谢客,只招待好友。这是生活,不是生意。 后来,在体育中心附近又寻见了一处唤作“啡色”的,老板为了爱情中断了澳洲的学业,回来开店。那一日,亦是为了我们关门谢客,尽管在店里放《普罗米修斯》实在有些重口,却并不影响我们的好胃口。一直聊到午夜,陪他们一起关了门才走,好似自己在广州也开了店一般。 有时也会坐很久的公交车,去红专厂乱逛。虽比798小太多,像样的画廊不过两三家,创意集市也尚不成规模,但有味道的餐厅酒吧倒是不少。除了毕加索和吴冠中的版画很让人挪不动脚步外,铁幕吧的pizza实在很赞,调酒师好心请我们喝的酒也可以亮满五颗星。 下着雨,在江畔漫步,小蛮腰在手边,雨里的榕树须沉沉地垂着,恰到好处地微微触碰着地面,好似有人精心修剪过,灯影照耀下古木森森。多年前那个情人节的棠下,好似再也寻不见了。P12-15 序言 代序: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 ——陶子 如果我没有对你说过,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叫阿九,她开了每个文艺青年心中的那个咖啡馆,写很美的文字,动真格儿地一直行走在路上,是待人极好的巨蟹…… 如果我没有过这么一次抛开原来的话题,给你讲起我心爱的阿九姑娘的故事,讲到双眼冒光、面露傲娇,那我们还不算朋友。因为你看,我都不肯把我爱的生活范本讲给你,我都不肯让你看看我对梦想的理解,我都不相信你能与我共通这份骄傲,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只是“饭饭之交”罢了。 我和阿九是大学同学,读不同的系,没有一起上过课。她是全校官儿最大的女生(学生会主席,社联主席,全校最大协会的会长,等等),成绩好,拿各种奖,组织各种活动,意气遄飞风生水起,而我连个值日小组长都不是,作为哲学系学生每天无所事事在操场仰望星空,按理说没什么机会相识。可是她的真主,我的上帝开眼,造我们的时候手一抖,把我们俩分别拉长了好几寸。多少次,我们各自昂首于校园,眼望前方,惊现“高人”,近身发现原来和自己比肩,于是乎我们以高会友眉来眼去回眸神交,我们共同呼吸上面优良的空气,我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后来时间荏苒、岁月蹉跎,我从北京滚到上海,在写字楼里混营生。阿九已经远行过大半个中国,几次去了2B青年念叨无数次的西藏和青海,做了自由撰稿人,在三亚海边经营起她的九号。某个失眠的夜晚,我在微博上说了句伤感的矫情话,九儿的电话就打过来,让我听海浪的声音,也不刻意安慰,陪我聊到天亮。 再后来,她来上海,在杂志社做不上班的主编,我们逛街、喝酒、踩马路,一起去音乐节发疯……上海的冬天很冷,晚上我手脚冰凉,她暖的像个小太阳,握着我的手,像姐姐一样,其实这妞儿小我三岁(丫头上学早,不是我留级)。 那年阿九几次来上海,我们白天黑夜泡在一起,而那也是我和阿九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在某个日本料理店,我们一杯接一杯喝遍了里面五颜六色的鸡尾酒,她给我讲曾经迷恋的少年有怎样细长的手指和好看的眉眼,讲她如何疯狂热爱足球,讲爸爸给她写的那些诗,讲12岁的时候,妈妈把她一个人送上绿皮火车,小小的她如何忐忑地完成了第一次远行……我猜想那时候的阿九一定瞪着大眼睛把面前的每个人都设为坏人的可能怀疑对象,察言观色又不动声响,如果有人要和她说话,就若有所思地微笑,这一点,那个脆弱的小蒙娜丽莎长到现在可能也没变,如果遇到恶人,她大概也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她只会微笑看着你,叹口气绕开,继续走自己的路。这个阿九,走了那么远,却又从来也没练出什么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本领,她对自己有规矩、有分寸,不是她的,她不要;她可以要的,和她的调子不一样,她也不要。 你问她路上的事,她一点儿玄虚也弄不出来,好像这些神奇的事都是一步步自己前言搭后语砌成的。去咖啡馆当义工,学会了煮咖啡、调酒;为了旅行,被迫码字赚盘缠,写着写着,有了自己的专栏,如今又有了自己的书;因为爱画画打发时间,结果开发出了潜能,后来开店的设计、手绘干脆全部自己搞定,又开始接别人的房子来做设计和装修;为了看海漂到三亚,碰上剧组杀青,拍摄的木屋留了下来,被她捡去开起了九号;又因为在海边开店,遇到一帮航海的人一起玩船,玩着玩着最后玩成了航海杂志的主编。多气人是吧?可是我和你说,别以为这姑娘有赶上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她自然一路吃好些苦,受了好些委屈,也不是不迷茫的。 你看这书就知道,行走的每一步都没有那么简单,“第一次到广州,住在棠下,买不到火车票,从云南坐了27个小时客车赶来……在KFC里面被抢,保安就站在眼前,却假装看不见,请他代为报警,也只说听不懂普通话。”“大年二十九,发了高烧,一个人在回北京的火车上,不甚清醒,只听对面的女孩一路嫌弃,无力回嘴。”那一年阿九还不到二十岁,这样的经历她只一笔带过,下面接着说别的去了。在上海地铁站她也把装着全部家当的钱包落在座椅上过,奇迹的是,这姑娘再回来找,有素质的上海人民到底不辜负她,钱包完璧归赵。可这并不是阿九真正的幸运,她的幸运在于她不知道、也不曾依仗过自己的好运气,她只一路随心走,不营营也不汲汲,认真看书,认真走路,认真待人,然后把得到的全都看作生活的馈赠。 阿九往前走,不是去寻宝,只为看风景,她有颗好奇心想看前面有什么,有双眼睛去发现别的异乡人一眼略过的东西。她心的底子好,不读书、没有心的人,走万里路不也就是个邮差吗?每到景区就拿出剪刀手拍张照片写上“XX到此一游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远方的无忧国的,他们即使走了再远,也没法告诉你什么,他们或许有过走马观花的当下,可是当下转瞬即逝,没有变成回忆,也没有变成故事。阿九对生活有感,对生活的可能性有想象力,你看她的小说《小忧伤》就知道,即使哪儿都没去,她也写得出来。她去了,便告诉你另一幅天地。因为有这样的心,上天就安排给她很多兜兜转转的缘分,在陌生的书店一头撞见自己写序的杂志,在相隔N年又去的城市正正好好不偏不倚地遇见N年前相识的少年,在随便走进的咖啡馆被老板瞬间视作知己,受到座上宾的待遇……这些戏剧的巧劲儿,不在路上是看不到的,而在路上也都是留给对生活的脉络有流连的人,因为有了这温情的因,这些人、这些事才和她有了牵扯,才有了后面缘分的果。 阿九漂亮吗?没见过她的人肯定都会问。阿九不是那种漂亮得不得了的姑娘,可是你看着她,看她从容地讲故事,从容地点一支烟,从容地喝一杯酒,真是温良又无害的美丽。“从容”是我能想到的特别好的一个词,见过极好和极坏的事物之后也不大惊小怪、不声称看破、不暴烈,温和娴静。从容也因为自信,连她的声音都是自信的。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在眉宇之间,有端庄、有大方。她走好多路,遭遇好多人,这些人是你我不曾遇到或许也没有运气遇见的多彩的人,是能够按下生活的暂停键,跳出来一小会儿的人,他们证明生活可以有不同,证明趣味不远人,证明传说确有其事。他们和我一样爱她,好像她是一只要不停地飞去远方、并且寓意美好的鸽子。我和他们有时彼此嫉妒,因为对方的大量存在,我们都只能是阿九众多朋友中的一个,我们真怕随着分母越来越大,自己这个小分子要被稀释没了。可是当她坐在你对面,眼睛只看着你,专注地和你说话,你又会觉得好像你是这世上她唯一的朋友。她不嫌你生活无味,不怪你临渊羡鱼,不笑你叶公好龙。她也给你讲接地气的见闻,你带她去逛你所在的城市,她却带你发现很多美丽的画面,下次你自己再去,滤镜消失,一切又恢复成平常街道。 阿九走太久,见太多人,对人却愈加庄重。即使倦怠,也从没失去天真和真诚,我从未见她脸上露出过“曾经沧海,你是浮云”的表情。路上那些人滋养了她,好的坏的,好的直接给心灵加满血,坏的就化作生活的警惧深惕。她也给我讲遇到的难处,讲行走路上诸多不易,却都只是轻描淡写。她对人的好,或许是天性,或许是巨蟹星座的关系,或许正因为总心怀感激,上天才不辜负她一路寻找,把这花花世界揉软了给她看,她便更要诚心地加倍回馈。九号的关闭,有人事的原因,她全都看作天意,只是去安慰别人,余下便不再多言。那是一段生活,她说,收获良多的生活。除了生活本身,她再也不关注其他,而生活也必然要给她更多。所以,千万不要把她想象成一个一身伤痕走天涯,一杯干马天尼就开始讲故事的女人,虽然好像要流浪的女人总和爱情有关,和某个不能说的人有关。可是对阿九,如果有,那就是她和生活之间的爱情吧。就算她有时候告诉你有些累有些迷茫,她的眼神也是20多岁的小姑娘的眼神。她的文字尽管透露出对爱情的伤感,那也绝不是什么浓烈的失去和挣扎的刺痛,那只是一个孩子因为没有找到那个最爱的玩具的小难过,只是回忆起幼时的小伙伴已不知散落何处的怅然若失。 阿九一路不停地走,没有哪个朋友能和她待到粘腻,我们爱她,全然不是因为共同的生活酝酿出了感情,她总从远方来,今天西藏青海,明天三亚厦门,带给我们这些困顿的人一些关于他乡和生活另外一种可能的线索。我们爱她,只是因为她做了她的那些事,她让自己成为了她的样子,我们需要她,需要有她在那里像她现在这样的生活,即使她匆匆经过转身即走,即使她忘记在某个城市还有某些我们,我们也仍旧爱她,仍愿未来行走的路上有好运一直相伴。 关于这本书的出炉,我知道是早晚的事,那时我便说,阿九你见过那么多远方和那么多远方的人,你是个天生会写字的人,怎么能不写写路上的事呢。后来有一天,某个幸运的夜晚,阿九问我愿不愿意给这本书写序,我顿时感到自己连滚带爬的冗顿人生进化到了一个美好的瞬间,我一边心花怒放一边心里打鼓,一边受宠若惊一边自惭形秽,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个蹩脚的人名,写字都是按一百四来计算,目光短浅见识有限,心中万千言语写出来支离破碎,我真想振臂一挥让大家都来看看这个叫阿九的姑娘在贩卖怎样的生活,可是我人微言轻…… 后来我意识到我想多了,当我拿到书稿,一篇篇地读下去,明白其实爱她文字的人只要随机翻开,就会一直看下去,他们不需要我的推荐,我能做的,也就是告诉大家,一个我所知道的阿九是怎样的。等他们看完这本书,他们会寻上一个机缘去三亚,去某一家九号,去见传说中长发飘飘的姑娘,然后,他们会挑一个明媚温婉的下午,对身边的人说: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 2013年8月8日于上海 后记 曾问过行者阿涩,“一直到处行走,有没有一个地方是你最终想要停留的?”他回答说,“不会停留。” 当时决然不肯相信这样的答案,我以为人总是要有归处的。后来也到过一些地方,见过一些行者,终于知道,原来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去远方的路上的。当你一直行走,离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只是如何才能在不停留的行走问保持好奇心和激情,学会不麻木,这才是极少人能做到的。与一个城市一而再再而三的相遇时,自然与初遇有着不同的心情,可那心情里仍会有跳动的欣喜和明亮的发现吗? 关于这本书,接到提议时,正停驻在丽江,经过七个多月从俄罗斯到三亚,从黑龙江到西藏,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的行走,到达丽江时,已经颇为疲惫,于是选择停留。 这阳光堆砌的古城似乎有烘干思绪的能力,那些年的思念与回忆就赤裸裸地横亘于掌心,让人不得不直面。这一本《无忧国》,因自知并无集结成册的意义,论旅行,尚未去过许多远方,论文字,大约也不足以付与时光阅读,而不敢将回忆一一整理。 编辑说,就写写你的迷茫吧。青春期的迷茫不是你个人的,而是群体性的,你是如何在路上找到了你要的,又如何从迷茫到不迷茫,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这理由说服了我。 首先,若期待这是一本旅行攻略,那你必然失望。书里的文字,甚至大多是些时间地点不明的琐碎心情,只是它们真切地发生在行走的路中。这本书只是想要对你讲述这些年,在路上遇见的人、事、风景,以及他们带来的成长。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隐藏在一个阶级里寻求安全感,害怕被辨认出自己是异类,必须都要带上统一的面具,如同罐头人一般,他们都深刻了解当一个人不属于任一阶级时,结局必然悲惨。 而当他们逃离居所,走向远方,每个人成为了独立个体,不再需要通过同一性寻求安全感时,面具背后奇形异状的真实得以显现,或美好,或丑恶,仿若皆是外太空生物一般新奇有趣。人类的共性成就了哲学,而个性则成就了艺术。路上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便是活生生的艺术品,绮丽旖旎。 相比他们,甚至城市的纹理构架都变得不那么与众不同了,城里或许都有KFC和7-11,却住着不同的人。因他们,城市拥有色彩和性格。 最后,路上的行人都老了,只有春光依旧倾泻满地,照亮年华,也只有那些属于艺术的个性依旧流传于世。江湖里有他和她的传说,尽管他们已经走远。 那些到过的远方,提笔来写时,竞思绪繁杂,不知该如何来对你讲起,最后随手拾掇了几处来描绘,却也未能尽言。渴望有人阅读,然后在那文字里窥见那城在我眼里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容,或许你也曾到过那城,或许那城就是你的故乡,但愿你能从我这个过客的眼里找到些微共鸣,毕竟那城曾属于你,也曾属于我的回忆。 其次,这也绝不是一本鼓励人出门旅行的书,号召大家去远方的文字已然太多,你并不缺少远走的理由和好奇心。 曾遇见某位旅游杂志主编,他说,旅游杂志是做给那些出不了门的人看的,所以,请务必吹嘘异乡的美好。从不认为流浪的、旅行的生活就是好的对的,生活并无对错可言,个人过个人的好去便是了。若牛顿偏要去做牧师,沈从文定要做数学家,于个人而言也许并非就比既成的生活有哪般的不如,只是我们无关的人去评鉴,总觉得比不上罢了。然那生活终究是他们的,不是指手画脚的我们的。 多年前在拉萨的哲蚌寺,曾有一个姑娘对我说,如果我知道远方没有我要的幸福,我就不会出门了。那时,她已然在路上太久,久到不知道回不回得去。并非再不出发就老了,苍老原是漫长的过程,回不去的原点才会让你迅速苍老。 在网络上记录自己在路上的琐碎心情,许多人谬赞勇敢,实不敢当。我并非抛弃所有上路,只是从未曾得到。间隔年的诸位才是勇者,如果他们当真出得来也回得去的话,而我,全然不算。自知愚钝,对于生活的每一点赐予都满怀感恩,如何舍得放手。 那些年的行走,从大一去西海固支教开始就再无结局,从给别人做枪手,给手机杂志做编辑到撰写专栏,做主编,帆船赛新闻官;从在咖啡馆做服务员,在客栈做前台到开自己的咖啡馆、客栈;从玩帆船到管理一只帆船队,一个帆船会所……走过许多苦涩,如今更珍惜每一寸喜乐。 别人问,为什么旅行?文艺点儿说,就是想寻一处异乡,化作桑梓,那一处应是我子孙祖先的无忧国。说白了,就是想遇见一地儿,终于愿意留下来,住在那儿就觉得见天儿都能傻乐傻乐的。 小时候,一直跟着家人迁徙,害怕别人问起故乡,总以为有一座城,该是属于我的,遇见时,我便知道。说来可笑,我走在路上,只是为了停下来。 有人说人生可以没有故乡和远方,说这话的人,既不懂得故乡,也不了解远方,更不知道人生。每一个远方都终将化为后人的故乡,每一个故乡都曾是祖先的远方,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从故乡到远方的路上,也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从远方到故乡的路上。 《夜奔》里,黄磊说,也许我回来,只是为了在故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即使一生漂泊的人,故乡也藏在他浓浓的乡愁里。 想要寻一处无忧国,即便寻不见又如何,路上收获了一整个衣袖的美好,小心端着,生怕被人群发现了我甜蜜的心事。 如今这一本《无忧国》终于就要付梓了,不过半年多光景,却好似这九年的轮回终于走回了原点。 九年前,一个提线木偶走进大学,单纯为寻找自我而开始旅程,路上遇见的是被自由浇灌肆意成长的一个自己,写字、画画,满世界走来走去,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2011年,用稿费开了第一家面朝大海的“九号”,一所蓝白木屋,一片珊瑚海,还有每日、每日变幻莫测的妩媚夕阳。即便收入微薄,那已是当下的自己所需的全部美好,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也算得上美梦一场。 大约是从那时起,能够引以为傲的不再是让爸妈为自己的梦想买单,而是为他们的梦想买单。离开海岛,又一次近两年的环游,再次归来时,遇见的是被责任感圈养的不知是不是值得被寻找九年的另一个“自己”。 2013年,又一家“九号”在海边绽放,开始直面自己应该承担的许多责任,对父母的生活负责,对员工的职业规划负责,甚至接下一份经理人的工作,为别人的公司、为一整个团队负责。这一个“我”同九年中曾寻到的那个“我”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好像这九年,不过是走回了当初的“我”的位置,只是提线不见了,没有人知道这一个九年后的“我”心里住着怎样一个为了寻找无忧国敢去一个又一个远方流浪的自己。 九年以来,未曾在任何一个城市连续停留超过三个月,害怕在过久的停留里,会开始厌倦生活,城市的熟悉感让我不安,一个人若想生活得真实,大约只能去远方。当初不断的出走或许并非因为勇气,而是怯懦,害怕守着那些未完待续一个人等待。有勇气的人才能驻守原地,面对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和或喜或悲的结局。所谓最后一个远方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就像繁花终究会谢,笙歌终究会停,只有远方永远没有结局。 偶尔回忆这些年,读书、写字、旅行、开店,尽管金钱和爱情暂缺,梦想已然填满了生活的全部罅隙,无暇再去艳羡他人。只求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别人会说,她这一辈子,除了生活,什么都没干。 这本书,我写了九年,或许你愿意跟随我,以文字的楫与桨,即使那远方没有无忧国。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有一天,我会抚摸着这本书,无比怀念这些岁月,因为这一生将永不会再如当初那般年轻、那般无畏,又那般穷困,愿意坐很远的车去想去的远方,见想见的人。 最后请允许我,在这里一一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小小人生无限温暖的人们: 感谢我亲爱的姥姥姥爷,庇护了我的童年,祝你们在后世幸福; 感谢我的爸爸惠恩义、妈妈肖国华,没有你们,我不会看见今日之风景; 感谢我的良师益友苑长春老师,是你肯容忍我一切不合规矩的作文,并细心批注,让我得以循着书本里的文字走向远方; 感谢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关注“三农”协会和“球迷团”,十年以来,给予我许多温暖,伴我成长; 感谢见证这本书诞生的小玛丽,请你相信下一个远方永远有更美丽的风景; 感谢为我写序的陶子,期望有一日我们能举杯慨叹,从没想过生活会这般幸福; 感谢我的编辑徐岩,给予我无限的自由,并为此书付出许多辛劳; 最后感谢所有肯花时间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感谢你们让文字得到温暖。 2013年12月13日 阿九于三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