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青文集(散文卷上我的女友们)(精)
分类
作者 苏青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青文集(散文卷上我的女友们)(精)》是民国才女苏青的散文集,一度洛阳纸贵传世经典。收入《豆酥糖》《女生宿舍》《我们在忙些什么》等多篇散文。这些作品,忆往事,委婉动人;记人物,惟妙惟肖;说男女,大胆直率;论世相,一针见血。充分展现了苏青的散文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至今依然具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闪光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苏青文集(散文卷上我的女友们)(精)》。收入了苏青的叙事抒情性散文《我的女友们》《小天使》《烫发》《红叶》等名篇,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追忆,对真挚情感的歌颂,以娓娓道人的书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厚眷恋。

目录

序 方铭

我的女友们

女生宿舍

元旦演剧记

小天使

桎梏

搬家

说话

上海事件纪念

算学

我们在忙些什么

断肉记

拣奶妈

烫发

母亲的希望

王妈走了以后

红叶

豆酥糖

涛——生活的浪花

苏游日记

外婆的旱烟管

一月来的寄宿生活

试教记

小脚金字塔——我的姑母

过年

海上的月亮

自己的房间

我的手

听肺病少爷谈话记

写字间里的女性

钱大姐

户长的苦处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女友们

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无论两个女人好到怎样程度,要是其中有一个结了婚的话,“友谊”就进了坟墓,我从前有许多好友,现在都貌合神离,有些且音讯沓然了,原因是我已结了婚,而且有了孩子,不复是“伟大女性”,够不上同前程远大的她们谈交情。而我呢,委实也没有想过将要离异了丈夫,抛弃了婴儿,去享受和这些女伴们一同研究皮鞋式样之类的乐趣。

我从未向她们夸说过我的丈夫如何豪富,我的孩子如何美丽等惹厌话,也未曾目规飞鸟地怠慢她们过,更没有对她们敷衍地打过“今天天气…、价…恰…恰…”等会请,然而我与她们之间,确是有了隔膜了。

有时我在公园路某洋服后门口遇见几位身披浅灰色着大衣的旧友,约我加入妇女国货服用会,并坚嘱预备好提案,以便开会时当众提出。我自顾天此雅兴,且没有新农可于此开会日参加“时装竞赛”,只得婉谢了;她们立刻现出不悦而且轻视的颜色,悻悻地走开。

有时我在电影场遇见几位布衫短裙的女志士,她们滔滔不绝地对我讲了许多“整个的社会问题”,我却没有“顽石点头”,但也不曾与之舌战,其原因是:(一)全神贯注到银幕上的动作和表情,宁可辜负女友们四溅的香唾,却不愿让自己的四毛钱花得冤枉。(二)恐“雄辩”要惊起邻排的Gentlemen及Ladies座,惹得被写为“死要出风头”。(三)更恐她们评论时事,累及自己受反动嫌疑。结果,只得又不欢而散。

有时居然也有几个故友来“拜访”我,在促膝工作完毕后,谈心却不得劲儿:她们批评我房中的木器窗帷的颜色,以至于我丈夫的面貌;而我却觉得这些实在都没有心地要谈的。而且她们的意见又与我相左:她们嫌我木器上象牙欠嵌得多,而我心中却觉得耐久的紫檀并不一定要乱镶上什么象牙;她们以为窗谁该用淡红轻绸,而我却觉得纯白轻纱似较洁雅;她们介绍我许多名贵的脂粉,而我却恨庭中钞票不够;她们说我丈夫欠白皙,而我却从来不喜欢“梅兰芳式”的男子…,话虽如此,我口中却不得不唯唯称是,否则就将被加上一个“爱戴高帽子”的恶名了。

有时我也曾去找过人家,她们正在疾写男子压迫女人,女子得赶快起来,自谋解放。“最痛心的”是她们把话头针对了我说:将多有希望的女子,嫁后就完全变了,简直不知道有独立人格!”这类新名词,在四五年前,我也曾把它当过口头禅,如今此词久已不弹,听起来似乎有些深奥。我的意思是,夫妇间应得互相迁就,互相谅解,难道不“你一枪,我一刀”的,就没有独立人格了吗?“独立人格”?我委实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遗失了它?现在该到何处去招寻?但是,事实逼迫着我,又不得不附和着讲些男子薄幸这类话,虽然我至今尚未发现丈夫负心的痕迹。可是结果出于意外,我卖尽了力,代价只换得轻轻被说一声“无志气,甘心作男子奴隶!”

于是我觉得自己落伍了,结婚就落了女友们的“伍”。我不复是“伟大的女性”。

“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我的女友们在失望中感慨着。

P1-3

序言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时代,一个平凡的弱女子,居然以文章在孤岛似的上海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委实是不容易的事。我这里说的是苏青。关于苏青的生平创作,在《苏青小说集》里已做了简略的介绍,不再重复。现在有必要先拨开罩在苏青身上的迷雾,以便澄清历史,更好地接近作者,真正接受她的作品。

阻碍我们阅读苏青作品的有两重壁障。其一是她的小说《结婚十年》。作品甫出,半年内就再版了9次,两三年后,再版有36次之多,这恐怕在中国小说出版史上,论畅销的程度,也该算首屈一指了吧。但事情总是这样:“名高而谤亦随之。”由于她行文的坦率,也可能更多的人是以耳代目,或者如鲁迅所抨击的某种国民劣根性的显露:“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而已集·小杂感》)望书名而生邪念,以讹传讹,一方面因不正常的观念反而促销了小说的发行量,一方面加在作者身上的误解愈积愈多,使得苏青在当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声明。这在《(浣锦集)与(结婚十年)》一文中说得十分清楚,她说:“于是有人称我为‘大胆女作家’,这在我并不以为耻,却只觉得在事实上未免愧不敢当。……至于《结婚十年》呢?所叙述的事根本是合乎周公之礼的,恋爱、结婚、养孩子都是一条直线的正常的人生道路,既没有变态行为,更不敢描写秽亵。”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淘洗,如今,《结婚十年》以及苏青的其他创作都重新问世,以平常心来阅读,恐怕再也没有一个读者觉得她有什么越轨的描写了。其二,更大的障碍是对苏青在特定时期的政治表现的怀疑与误解,这一重迷雾似乎裹挟得更厉害些。甚至“海派小品集丛”介绍到苏青时,还说她:“抗日爆发后曾一度在伪上海市政府任职员及陈公博的秘书,这是很为世人诟病的经历。”海峡对岸,有一篇悼念张爱玲的文章,提到张与苏青,说:“一个走出国门飘流瀚海,一个锁入牢门关死为止。”(1955年9月21日台北《“中国时报”·人间》,木心文)我认为种种误传,都离作者的真实遭际甚远。确实,在沦陷区的上海,苏青是以文出名的。但写文的动机她屡次坦白地说是为了谋生。至于说她有多高的抗争意识,她也老实地承认没有。她当时就这样说:“文章愈写愈多起来了,‘苏青’这个名字也渐渐地有人知道了,而我所想找的固定职业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只好死心塌地地做职业文人下去了。在这里我还要郑重声明:当时我是绝对没有想到内地去过,因为我在内地也是一个可靠的亲友都没有的。假使我赶时髦似的进去了,结果仍旧卖文,而且我所能写的文章还是关于社会人生家庭妇女这/z,一套的,抗战意识也参加不进去,正如我在上海投稿也始终未曾歌颂过什么大东亚一般。”(《关于我——(续结婚十年)代序》)这一番平心之言,今日我们能宽容地理解的。至于说她曾任伪职,甚至说她曾成为汪精卫以下二号汉奸陈公博的秘书,这一点作者在《续结婚十年》里有所提及。一个平常的女人,写了一篇偶及当时要人的文章,弓I动要人的注意,要人除了予以金钱解脱她的困窘外,也曾想她出来当秘书。但她坚持职业文人的道路,婉拒了这一要求,这又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呢?而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知道她的这段经历,安排她在越剧团任编剧工作,生活在新中国的天地里,苏青应该说是愉快的,她所编的《屈原》一剧,还曾荣获华东区会演一等奖。只是,为了编《司马迁》的剧本,苏青曾写信向当时任复旦大学教授的贾植芳请教,贾植芳因“胡风事件”被捕,抄出这封信,株连苏青,使她收监审查,后来释放得到平反。经历了“文革”的灾难,她最后在1982年得到善终。晚年她写信给友人说:“寂寞惯了,心境很舒服。”应当承认,过“左”的政治运动伤害了不少人,这段不幸的历史,只会增加我们对苏青的同情。我曾在《读书》上论及张恨水,文章的标题是:《应当有同情地理解》,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为苏青澄清历史,就是希望不论对张恨水乃至苏青,都应当以此态度去衡文论人。

现在再来谈谈苏青的散文创作。其实,苏青的散文出手比她的小说还早。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浣锦集》,出版于1944年4月,其中收的散文,最早创作于1935年,当时她就是林语堂主编的《论语》的积极作者。她的散文也弓J起了散文大师周作人的注意,后来她的不少散文集也是这位知堂老人亲署题签的。《浣锦集》一出,也是一版再版,读者踊跃。连张爱玲都并不看重她的小说《结婚十年》,而对苏青的散文表示了钦羡。

苏青和张爱玲一样,写作与成名都是在一个特殊时期。这一点柯灵先生在《遥寄张爱玲》的名文里做过分析。也即是说,处于孤岛时期的上海,控制在日本人和汪精卫政权手里,高张民族意识的新文学受到压制,过去的鸳鸯蝴蝶派也难得死灰复燃,这样,表现女性情爱与生活细节的空间,得以有开拓的自由。从更深层的动因看,这一时期,对“个人生活”和个体生命存在的特殊关怀,固然有因政治不自由,写“自己生活中琐事”,用不着担心意外麻烦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却是战争毁坏了一切。这种“惘惘的威胁”,不仅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而且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受到实实在在的压迫。因此,在20世纪40年代,从文学整体看,不仅有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有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注与思考。具体到上海这个孤岛环境,个体生命意识被推到文学图景的前沿,得到一次历史性的凸显,这赋予了张爱玲和苏青以很好的机遇,也使得她们的文字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

苏青有一本散文集名字就n1《饮食男女》,这一书名很能概括苏青散文创作的全部内容,它显示了人的“最自然、最基本的功能”,“日常生活”这一最稳定的、更持久永恒的生存基础,确实是她在战乱中的独特的生命体验。还可以追溯过去五四新文学所关注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和今天存在主义现代性的相通,这将证明苏青散文有着常青的生命价值。还有,苏青在一篇文章中,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做了一个标点的更动,就突出了女子主体的生命意识。她的很多文章,都是从女性的视角来谈恋爱、婚姻、家庭、丈夫、儿女以及社会的诸种问题,曾经启发了无数的读者。今天将她的思想见解汇入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文学潮流——女性主义文学,并不是故意拔高她的文学价值,而是确然无疑的事实。因此苏青的散文又多了一重意义。

本套书中的苏青散文基本上反映了作家散文创作的全貌。《苏青文集·散文卷(上)》,是近于叙事抒情的散文。譬如《豆酥糖》一篇,对儿时生活的热烈回忆,对老人的深情眷恋,写来娓娓动人。最后一句“我的好祖母呀”,尤为神来之笔,有呼之欲出之妙,早有人把它和朱自清的《背影》相媲美。至于其他描写人物、揭露世相的文章,都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见出作者感性生活的丰富和处理细节的才能,发出了“通常的人生的回声,,和tc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张爱玲语)。《苏青文集·散文卷(中)》,是苏青散文的主体,可以看作她对最直接最逼真的人生实际生活的探寻与询问。虽然她感到生活经验不丰富,但她自以为:“我常写这类男男女女的事情,因为我熟悉的也只有这一部分0”像苏青那样兴致盎然地不断咀嚼日常生活的滋味,从她笔下所传达的那份琐碎平常的诗意,反而会使信念惶惑和生活紊乱的读者获得心安和坚实的感觉。她的文笔是老到的,议论是平实的,不回避任何问题,又能辩证地融会贯通。《苏青文集·散文卷(下)》,除了描绘世情,还收录了她自己文章的自述,包括各个文集的自序和后记、编辑杂志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少数文评,这对了解她的身世与文心,都有价值。我们还附录了一篇《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仍然是帮助读者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她们对男女婚恋诸问题的看法。附录的第二篇是苏青逝世后她子女的一篇回忆文章,寄托后代对她的哀思。

台湾旅德作家龙应台写散文很有才气,她的《野火集》几年来已重印了一百五十次以上。但她深感文字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很想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在孤岛上海发表散文的女作家苏青,因为苏青是女作家中唯一擅长写散文的(见吴小如《书郎信步》)。我想,苏青散文创作重新集结问世,仍然是有裨益的。

方铭

2015年11月于安徽大学

后记

20世纪4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对文学双璧——张爱玲和苏青。苏青的文学才能,早就得到五四新文学著名作家周作人的赏识,苏青每部文集都由他亲为题签。连心气很高的张爱玲也只拿苏青和自己相配比,她只佩服苏青一人。

20世纪90年代,我们曾征得苏青后人的同意,请安徽大学方铭教授选编了《苏青小说集》和《苏青散文集》。这次分册出版,仍依照原版样和苏青当时的行文用语习惯,做了编辑整理。正如张爱玲说的“读苏青的作品,能够有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广大亲切,唤起了古往今来无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忆……”这次推出新版,我们愿将苏青文学的人性光辉,与广大读者分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