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而兼侠女,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江南第一钗。
阿娜尔古丽的《柳如是》是与榕树下网站合作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在网站连载,点击量及回帖量很多,很多网友评价很好。
《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柳如是(孺子而兼侠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娜尔古丽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孺子而兼侠女,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江南第一钗。 阿娜尔古丽的《柳如是》是与榕树下网站合作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在网站连载,点击量及回帖量很多,很多网友评价很好。 《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 内容推荐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改名是,字如是。柳如是幼年不幸。14岁时,被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卖于娼家。后流落松江,自号“影怜”,与东林等党人交往。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字牧斋,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结婚,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勇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 《柳如是》的作者是阿娜尔古丽。 目录 前言 还记得,潮湿的码头和旧时的飞絮 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泪眸中,独立寒秋路 人何在?人在烟雨湖 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 春雨时,泽被苍生我亦豪 心事愁,情断画梁上 试读章节 杨洁儒说:那不过是个梦,不要多想了,明天还得走三十里水路到盛泽镇的刘地保家去为他老母看病,草药我都配好了,现在二更了,你睡吧,爹爹看着你,你就不会做噩梦了。 父亲的回答含糊混沌,但是如是还是疑心重重。童年的足音开始清晰地叩起心扉,悠然的思绪浸润在一派澄澈如水、明朗如画的温馨记忆里。那个撑伞的女子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好像她和自己有着揪扯不清的血脉关系。每次梦到的都是同一张面孔同一把粉红色的雨伞,那个场景是那样清晰,一闪而过又记忆牢固,就像被闪电击了一下。她到底是谁,为什么总出现在自己的梦里? 五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让自己终身难忘的话——那个时候,家里还很富有,婆子丫鬟成群地进进出出。母亲躺在缎被中,伸出鸡爪一般干枯的手握着父亲的手说:我死后,你马上变卖了家产,带着如是逃命去吧!无论如何也得保住如是。这些话分明暗示有人在追杀自己,可为什么自己能惹来杀身之祸?如是很是迷茫。后来,母亲出殡以后,父亲真的变卖了家业,带着如是背井离乡,成为一个流浪民间的寒医。 父亲杨洁儒只重医德,不重钱财,尤其对贫困人家更是分文不取.经常送药上门。但同行很多,生意又冷清,父女俩只够温饱,兼之义不长财,杨洁儒走到哪里都是明月一肩、药包袱一个,依然故我。父女俩整整流浪了五年多,饱尝人间冷暖沧桑。 杨洁儒坐在女儿的床边,只打了一个盹,就听到鸡叫声。他把如是叫醒,背着药袋离开了客栈。天还没有大亮,月亮很好,圆圆的,起伏游移在云层里。父女二人穿过狭窄的碎石街道,来到码头。如水月色轻笼着眼前的一切,早有等待在河边的渡工们点着灯笼,等待渡客。杨洁儒抱着女儿上了竹筏,筏工用竹篙一点河水,竹筏缓缓游动着。河堤一线仍旧泊着几只竹筏等待着渡客。如是依偎到父亲怀中,看着河堤上广阔的田野,浓淡不一,迷迷离离分不清是庄稼还是灌木。河水如绸缎一样平铺着,筏工的竹篙哗哗地拍打着水面。天色逐渐泛白,水声汩汩。山、田野以及河边的竹林霎时间生动起来。如是回首刚才登筏的码头,灯火阑珊。几只等待渡客的竹筏上高挑的灯笼依然亮着。远处.不时地传来狗叫。 如是问杨洁儒:爹爹,你昨夜睡了吗? 杨洁儒温和地看着爱女回答:睡了,睡得很好。 大概行了半日,才到了盛泽镇的码头。刘府的下人早就等待在码头的石栏后。杨洁儒上了刘府派来的马车,走了一个时辰,到了刘府。刘地保夫妇很热情地招待着杨洁儒父女。喝过茶吃完饭以后,杨洁儒问刘地保:病人在哪里,我不妨先看看病人去? 刘地保深深地长叹了一口气说:我和你如实说了吧,家母患的是肺痨,跟着她的丫鬟婆子传染上这种病都死去了,远乡近里没有郎中敢来我家为家母医治,我虽然不是一个孝子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故去,前日听一个外乡人说杨郎中很重医德,方将您请来,假如杨郎中能够久住下来为家母治病,我万分感激,如果杨郎中害怕传染,现在离去我也无怨。 杨洁儒听了刘地保的话哈哈一笑说:我杨洁儒走遍天下以德行医,既然来了,哪有不见病人就被吓跑的道理,只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不要让我的女儿沾染病人,让她好好在府中生活。 刘地保夫妇双双下跪,冲着杨洁儒拜了三拜。杨洁儒赶紧把他们夫妇扶起来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地保大人千万不可太客气。 刘地保命家人打扫了上房的一个院落,安顿如是住下。自己带着杨洁儒来到后院老夫人的厅堂中。穿过厅堂,就是老夫人的卧房,屋里显然好久没有人进来打扫了,雕梁画屏上挂满了灰尘。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垂死的酸气。卧榻上,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夫人蜷曲在明纱的帐子中,像蜘蛛守在网里一样。 刘地保对杨洁儒说:您上去看看病人。 杨洁儒走近卧榻,刚要掀开纱帐,老夫人突然支撑着两只胳膊坐了起来,喘作一团,半天才说了一句:你们都给我滚,小心我传染了你们,作孽呀! 刘地保远远地躲在一边说:娘,不孝儿终于给您请来一个好郎中,您就别折腾了,好好让人家治疗吧。 老夫人用手指指着杨洁儒问:你不怕我传染给你病? 杨洁儒笑着坐到卧榻边上说:老夫人,如果怕死,我就不行医了,我先为您把脉。 老夫人慢腾腾地挽起衣袖,伸出一条肮脏的胳膊。杨洁儒让刘家的仆人端来一盆温水,亲手给老夫人洗了手臂,然后把脉下针。 从老夫人柔弱的脉象和吐出的血痰来看,杨洁儒知道老夫人八成难愈。他从老夫人的内室走出来和刘地保说:老夫人确实病得很重,但是还是有三分希望,这些日子,我留在后堂为老夫人针灸煎药,劳烦你们照顾好我的小女如是,让她自己学琴念书,万不可荒废时日。 刘地保特别感激地说:杨郎中不但医德一流,而且教女有方,您只管在后堂熬药治病,如是姑娘我一定会让贱内照顾好的。 杨洁儒说:我只是先看看病情,不一定能治愈。 刘地保说:家母就是医治不好,我也不埋怨杨郎中,如果家母能够康复,我宁愿把我刘家的家产分给杨郎中一半。 杨洁儒说:呵呵,我不要你的一半家产,我只想带着小女流浪江湖。 从进刘府的那天起,如是就与父亲分开了。她住在上房的一个跨院,父亲在后堂。白日里偶尔能闻到煎草药时弥漫的香味,她知道父亲一定很忙。刘地保的夫人送来几件衣裳,穿上还挺合身,饭食也很好,一日三餐汤、菜、面食,样样齐全。如是苦心练琴读书,但也深感寂寞。她不知道父亲为刘老夫人治疗得怎么样了,从刘地保夫人的脸面上看出,她有几分喜色,所以如是断定父亲最起码为老夫人稳定了病情。P2-4 序言 中秋的前一个晚上,我又一次修改了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柳如是》。柳如是是生活在中国古代男性极权社会里的女子,她美丽、高洁,而且才情非凡,她对虞山的地域文化与钱谦益的家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被誉为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在明末清初的那场政治大动荡中,涌现一批著名的爱国歌女,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便是柳如是。 三百年已经过去了,昔目的云烟已经消散。除了虞山顶上埋葬的艳骨之外,历史已经把柳如是的一生,默然传奇为坚硬的化石。千百年来无人能够打碎红颜薄命的枷锁,一落红尘便打上妓女的烙印。她走红时千人呼、万人唤,富比封君、势夺王侯,可谓“红颜素封”。达官贵人相交接,文人名士相趋承。但是,她抗争、她呐喊。尤其是在举国艰难的时候,她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对气节的坚守,丝毫不减须眉男子。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欲殉国难。羞煞食君之禄的丈夫钱谦益。柳氏临终嘱咐子女“悬棺而葬”,表示死后灵魂不践清朝之地,何等的刚烈! 柳如是虽然沦落风尘,历尽坎坷,然而却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丹心耿耿、胸怀天下兴亡,因而为人们所称道。历来有许多作家、学者,专为她写的著述尤多,其中以近代经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著的《柳如是别传》,尤为经典名作。近年来,南京的名作家宋词先生所写的近30万字的巨著《南国烟柳》,和业已播出的电视剧《乱世名姬》、邱维俊的《柳如是的传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之所以引起如此众多的名家,为之撰写传记传之干世.是因为她的坎坷和多色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耐人传诵,她的人生的确值得一传。 柳如是是明末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的爱、她的恨、她的离愁、她的思念都是古典优雅,也是更忧伤的故事。 圣人的典训,已经给妇人定了性,孔子是这样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提起“妓女”,人们大都深恶痛绝,在今天更是典型的打击对象,有什么好写的,还能为她们树碑立传吗! “妓女”不仅伤风败俗,而且传播性病,污染社会。尽管妓女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罪恶的社会根源;但反过来,妓女存在的本身,却又是加剧社会罪恶的一个因素。因此,从根本上讲,妓女不可书,不可传。但是妓女又是一个由来巳久的社会存在,妓女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了社会生活史的一个侧面。而且,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官妓私娼的合法存在,由于那个时代嫖娼宿妓之风的盛行,妓女对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在许多领域打上妓女的烙印。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词曲大家,如白居易、元稹、苏轼、柳永、关汉卿等人,就从妓女身上获取了艺术营养。因此,可以说不研究妓女的历史,就不能完整地认识社会生活,尤其是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妇女的历史。而且妓女是伴随私有制中罪恶的沃土盛开的一束罂粟花。私有制不灭,妓女不绝。不让它开在地上,它就要伏在地下。妓女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文化角度来评述妓女,认识产生妓女的社会根源,也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说“红颜多薄命”,那么沦为妓女的红颜,就是薄命中的薄命者,她们的悲苦不可胜言。柳如是百折不挠的追求,可以折射出妓女们的不幸与辛酸,而柳如是最后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本书我也是以半实录笔法论述名妓之花柳如是的兴旺与凋谢,留给读者去评价,去思考,这一精神,不失为谨慎。当然各位读者,力图希望我写活名妓的风姿,写好名妓的生活,写出名妓的成就,写透名妓的心态,反映名妓所处时代的风俗,鞭笞产生名妓的社会土壤,还历史本来面目,这又是严肃的。为了能写好这本《柳如是》,我拜访过不少研究历史的老师,如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许多历史专家。本书写的是历史,而非风月小说。通过柳如是这位名妓人物的坎坷一生来反映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生活,并从一个侧面展示封建社会的一角或一个层面。所以写人写事迹皆持之有故,评说道理皆言之有据,行文所书重事实不作虚构。 本书经历了九个多月的时闻完成,在那些乍暖还寒的夜,我细数着柳如是的过往,然后在纸上写下沧桑。而在那时.我的心里其实是不忍与不舍的,当我一夜或几夜听雨临风,以一种轻盈的姿势,轻易便跨越柳如是绮丽的一生时,我不知道,我的笔能否写尽她的欢喜与忧伤。看着她的笑脸越百年而于纸上,我常常会觉得惭愧,怕我太过草率的文字,不能为她成就一段传奇。 我想,柳如是是厌恶一切平凡的,即便心中向往,那平凡也是绚烂后的平淡,而非一生寂寂。她超然的品格与绝世的才情,注定了她只能以同样一种决然的姿势,走完她的一生,如夜空里的烟花,虽然短暂,却也要为这尘世做一次最艳丽的绽放。 岁月轮转,刹那芳华,当深秋的风迢迢万里,吹过她们如丝的发鬓时,我希望,我对她的这一份珍重与怜惜,能稍稍弥补这尘世带给她的苍凉,能让她那美丽而高尚的灵魂,体会到一点末世的温情。 2008年9月14日 书评(媒体评论) 钱泳履园丛话贰肆“东涧老人墓”条云: 虞山钱受翁,才名满天下,而所欠惟一死,遂至骂名千载,乃不及柳夫人削发投缳,忠于受翁也。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我亦非才如柳如是者不娶。 一—钱谦益 清代曹雪芹糅合王实甫“多愁多病身”及“倾国倾城貌”,形容张崔两方之词,成为一理想中之林黛玉。殊不知雍乾百年之前,吴越一隅之地,实有将此理想而具体化之河东君。真如汤玉茗所写柳春卿梦中之美人,杜丽娘梦中之书生。后来果成为南安道院之小姐,广州学宫之秀才。居然中国老聃所谓“虚者实之”者,可与希腊柏拉图意识形态之学说,相互证发,岂不异哉! ——陈寅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