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每日一读”系列图书,荟萃中高考热点作家最新时文美文以及经典诗词,按天划分,每一天谈论一个话题,选取不同视角的两篇美文和一首诗(词),并配以精短赏析,点拨思想、启迪心智,多角度阅读体验,一窥写作的秘密。
这是一套内容丰富的图书,关于成长、关于思考,也关乎学习,涉及青春、心灵、感恩、哲思、科学、处世、自然等众多热点主题。让美丽的文字触摸青春的年轮,让心中的梦想于笔尖放飞,让杂芜的思绪有所安放……
阅读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每日一读.心灵芬芳,妙笔生花。
一路开花主编的《中学生每日一读(2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是该系列的第2本。
一路开花主编的《中学生每日一读(2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依据新课标阅读要求编写,精选中外经典文章,让学生读到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并在每篇文章后设置每日一思,让学生能够读有所思。本书力图通过“每日一读”的阅读理念,让学生养成勤阅读勤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关于童年,我脑海里最多的,是有关乡村的记忆:白墙红瓦的院落,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刻不离的村语方言,它们就像帘外檐下的芭蕉雨,总能在一个美妙的夜晚,悠然浮现于心底。
新麦收场,剩下的就只有麦秸了,这是农家最后的收成,最廉价,也最使人变得富有。收获后的麦子能磨成面粉,整齐柔软的麦秸则能作为烧柴。在某些地处偏僻的山村,水草不丰,木柴稀少,庄稼收割后的秸秆便成了珍贵的柴草。这样的柴很软很软,软到划根火柴就能将它点燃。
那时的麦秸垛,往往堆得高高的,闪着原本的金黄的颜色。远远地从麦秸垛前走过,能让人闻到一股新鲜的草香,那是从麦秸到麦粒的味道。这样甜美的味道,那么浓那么烈地钻进鼻腔,就像麦子收割之后,根须之下,都要留下一脉泥土的余香一样。
麦秸垛堆起来,时令就到夏天了。这时候白天悠长,夜晚星稀,正是儿童玩耍的时候。高高的麦秸垛旁,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和小伙伴们爬上麦秸垛,坐在上面看夜幕上的星星,星星就离地面近了。看星星时,多半是约了要好的伙伴,三五一伙,坐在高高的麦秸垛上,一边数着满天数不清的星星,一边享受着惬意的凉风。白天学校里的见闻,小人书里读到的故事,只要觉得好奇的东西,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
和三五伙伴一起,坐在院中的树上玩耍也很不错,只是树权低矮,能够攀附的地方很小。还有就是在田野里看天上的星星。这个时候,多是在大人的陪伴之下,一边收割庄稼,一边尽数天上的星河。白天劳作不完,为抢时间,有多少庄稼要在夜晚收割。
大人和小孩不一样,大人的智慧颇多,用手一指,牛郎北斗,就立马分辨出来了。动听的故事总是在劳动收工之后,在你认为最为劳累时,这才坐下一边休息,一边缓缓地讲述,直到你听得眼睛打盹,神情困倦。
农家孩子的童年,是在勤劳中成长起来的。有超出体力的劳累,也有跑遍田野的欢快。黄洋树上的喜鹊晚归去了,燕子都入了窝开始安歇。晚饭吃过收拾完毕,老祖母的故事也快要开始。什么织女飞上天空,牛郎贬下人间,把似水流年的千古事,讲得悠然如烟,凄凄婉婉。不用戏台,脑海里也能扎一道场景,演得出咿咿呀呀的一折戏来。
那时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会沉迷于网络,不用去某个地方艰难地戒掉网瘾。不用在父母的严厉训斥之后伤心委屈地哭泣。那时的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活永远做不完。孩子们的任务除了上学,其他都与叛逆不相干,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逆反。
季节的花盛开在童年的门槛,却从来不觉得时光短促。只是年少的心里,对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每一块岩石,都感觉奇妙无比。这里面有愉悦,也有成长的烦恼和寂寞。 因为寂寞,才会产生这么多的奇思异想:天上到底有没有仙女,有没有牛郎,到底能不能舒展长长的衣带,顺着风势向天空飘然而去,低首凡间,瞥下一个惊鸿的回眸。现实与神话的区别,就是一个可以有血有肉、伸手可及,一个只能萦然于怀,能将天地万物变得美好无期。
那时候的梦,虽无期却是那么的美;那时候的美,虽遥远却也不像一件易碎的瓷器,虚幻且不真实。那时候的梦是一把梯子,它可以一直竖向天空,让童年的自己沿着梦想的梯子上去,从数星星开始,探访一切未知的秘密。
P1-3
在阅读中优雅老去
文/一路开花
二十岁时,第一次去凤凰,不为古镇美景,只为能与偶居夺翠楼的黄永玉先生见上一面。
时逢雨季,沱江奔啸,烟波微茫信难求。苦待数日,仍没能等到想见之人。
在清冷的雨丝中独自徘徊,.满心失落。无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尽是沈从文先生的文本作品。无处可去,只好在僻幽的角落里翻阅旧籍。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回程当日,总觉有重要东西遗落城中,寻思许久,才跑去那条巷子的书店里买了本周身泛黄的《边城》。这本有着深蓝小印戳的《边城》,至今仍安躺于我的书柜里——它不仅使我在未果的行程中找到些许补偿,更让我在之后的时光无比怀念二十岁的自己。
再后来,兴许命理所定,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自己看书写书,更领着诸多热爱文学的人走上了自己想走的路。
我经常跟学生们说,阅读是写作的命脉,只有不断阅读,才能保持创作角度的新颖和思维的敏捷。然而,阅读所赐予的,又何止是这些?
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手中捧着一本书,心里便会觉得安然。书不但能排遣无聊的寂寞,将岁月的伤痛逐一缝补,还能把心灵淬炼成一块玲珑美玉。
一个爱书之人,必是睿智且沉稳的。遇事不惊,处之泰然。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这意思。
生命本就是一次有限的跋涉。一个经常读书和一个经常沉迷在网游世界的人,心灵绝对是不一样的。前者,往往更能体悟一叶一菩提的真谛。
书本所给予心灵的力量,是不可言喻的。
正如北大教授曹文轩所说一般,世间最优雅的姿态,就是阅读。不论静坐还是倾卧,它都是最美的姿态。这样的人,通常都会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书卷气。
阅读人物,通晓历史,可以他人鉴知自己得先阅读杂文,百味世事,可在辛言辣语中藻雪精神;阅读情感,温热肺腑,可居书香浓情里滋养心灵;阅读故事,体会人生,可于静谧岁月中倾情流泪……
每一种书,都是风景;每一本书,都是亟待窥破的秘密。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其中说的,就是每日读书的重要性。
“中学生每日一读”系列图书,所遵循的就是这个简单的理论。通过遴选当下不同类型的精华文章,给读者送去心灵的养分——让你懂得珍惜青春,明白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寻回本真的感动,看到世界别样的美好……
但愿我们可以放慢匆乱的步伐,一起在欢愉的阅读中,优雅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