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未解之谜》撷取了外星文明、地理、自然、生物、宝藏、人类、历史等领域中最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将它们分为人物传奇、神秘地带、文化迷踪、天外来客、生前身后、人体密码、历史悬案、生物谜团、科技奇观九个部分,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审慎的态度,探索这些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理,揭示谜题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机。160余幅珍贵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与精美的版式相得益彰,打造出—道丰盛、奇异的视觉大餐。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
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干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未解之谜》是“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之一。
《世界未解之谜》讲述了:
地球上频频出现的UFO光顾事件,是外星人钟情于这个美丽的星球,还是在追寻他们失落的记忆?百慕大三角成为许多船只和飞机的梦魇,这处神秘之地要向人们昭示什么?印加人能够进行开颅手术,5000多年前的医疗技术何以如此先进?风情万种的玛丽莲·梦露神秘死亡,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欧洲军事天才拿破仑英年早逝,戴安娜王妃车祸中香消玉殒,尘封的历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真相?双胞胎之间的心有灵犀,人类自身还有多少谜题?珍珠港事件迷雾重重,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玄机?地震来临前动物们的种种异常表现,是否表明动物具有预知灾难的本能?2000年前的巴格达人会使用电池镀金,难道古代真的存在超文明……
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身未嫁
囚徒女王
1533年9月7日,伊丽莎白出生在格林威治宫。母亲是安娜·博林,父亲是英王亨利八世。她从小在王宫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553年7月,英王爱德华六世生命垂危,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和伊丽莎白成为首选继承人,围绕王位继承问题出现了各种利益集团的斗争。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玛丽成为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对玛丽女王表示了充分的支持,然而玛丽女王无法容忍卧榻之侧将来可能成为王位继承人的伊丽莎白。玛丽登上王位后,以伊丽莎白信奉新教为由,对伊丽莎白进行了迫害。为了缓和与女王的矛盾,伊丽莎白违心地接受了天主教。1553年10月,伊丽莎白决定离开女王,但是,不久,一批贵族密谋废黜玛丽的活动败露,这次事件使伊丽莎白受到牵连,虽然她对这次阴谋一无所知,但她的特殊身份使她成为一些政客和阴谋家手中的“王牌”。玛丽女王更感到伊丽莎白是对她王权的最大威胁,伊丽莎白的境况更加危险了。
玛丽女王立即让伊丽莎白来伦敦,1554年3月15日,伊丽莎白被送入皇家监狱伦敦塔。伊丽莎白悲愤至极,乃至绝望。但天无绝人之路,阴谋的策划者、参与者拒绝指控她。不久,因为证据不够充分,政府下令将伊丽莎自从伦敦塔释放出来,把她流放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伊丽莎白总算逃出了这场劫难。1555年3月,在伊丽莎白10个月的流放生活后,玛丽最终下令释放她。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玛丽的猜忌无法消除,伊丽莎白提心吊胆地生活在玛丽的威胁下,而玛丽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她既要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王位,又要面临无子女的痛苦,挥之不去的情感创伤也在缠绕着她。
1558年11月17日,玛丽女王因病去世。伊丽莎白历经磨难后,最终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
伊丽莎白登上王位后,立即着手巩固王权,加强统治,不久,通过了《至尊法令》,要求英国的宗教组织对国王宣誓效忠,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她还拒绝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的求婚。她的举动,维护了英国的独立,受到了英国臣民的热烈拥护。
伊丽莎白被广泛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她统治时期是英格兰趋向强盛和国家建立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增强,英格兰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称“伊丽莎白时代”。
嫁给英国
伊丽莎白女王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经济繁荣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个人生活问题上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的猜测,她的终身未嫁成为历史之谜。
伊丽莎白几经周折登上英国王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伊丽莎白即位后,鉴于政治联姻的危害。于是女王用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借口默然面对众多求婚者的热情,结果她终身未嫁。
女王并未为此感到后悔、遗憾,从此成为了英国人民的“公共情人”,有人说她嫁给了英国,女王似乎很乐意接受这个称谓,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她和臣民的关系是长期调情的关系。”女王经常用一种温情脉脉的姿态处理王国内部各种复杂的关系,或许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化解了王国臣民的恩恩怨怨,受到了臣民更加深切的爱戴。女王嫁给了英帝国,她本身并不孤独。
谁是真正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真是假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史上不可超越的丰碑。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观念。剧作家本·琼斯曾评价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616年,52岁的莎士比亚在家乡斯特拉特福去世。自此,斯特拉特福成为人们缅怀莎士比亚的圣地。1700年,有个非常有学问的僧倡,在莎士比亚的家乡住了很久,他想弄明白莎士比亚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词汇量。有人统计过,莎士比亚戏剧里至少有2万个英语词汇,因此,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英语词汇量掌握最多的人。然而结果令他非常失望:在莎士比亚出生的小镇上,他既没有发现有什么图书存在,也没发现人们所熟知的“莎士比亚”就是那个小镇上的“莎士比亚”的证据。斯特拉特福镇上的莎士比亚,13岁辍学,18岁结婚,21岁生子,没有受到过完整的教育,也没有出国游历的经历,更没有和宫廷中人保持联络。莎士比亚的生活经历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内容完全融合不到一起去,那样伟大的作品应该出自了位有相似生活经历的人之手啊,那么13岁辍学的莎士比亚从哪里获得那么多的词汇和天文地理以及异域知识呢?于是,他对莎士比亚自学成才一说产生了怀疑,从此,“莎士比亚真伪问题”真正产生。马克·吐温、拜伦、狄更斯等都是怀疑论的支持者。
谁是真正的莎士比亚
1920年,英国人托马斯·卢尼提出真正的莎士比亚是德韦尔。德韦尔是牛津伯爵,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表兄,他对宫廷生活非常熟悉,他有过游历经历,他曾在意大利的帕多瓦、热那亚、威尼斯和佛罗伦萨逗留过。而且他的身世和哈姆雷特比较相似。当时上流社会和达官贵人认为编剧、演戏有伤风化,迫于压力,德韦尔虚构了一个“莎士比亚”的笔名。但是不久有人质问,“国王的人”剧团一直到1614年仍然在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可是德韦尔1604年就去世了,支持德韦尔的人虽然辩解说,德韦尔死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剧本的创作,死后再上演也没什么稀奇。但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所以德韦尔是真正的作者这一说法也难以确立。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艺批评家霍夫曼提出另一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莎剧的真正作者是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的剧作家克利斯多菲·马洛。马洛毕业于剑桥大学,著有名剧《汤姆兰大帝》,当过英国情报局长法兰西斯-华星汉的情报员,1593年,马洛在伦敦郊外一家酒店被人暗杀。不过,据霍夫曼的考证,马洛并没死,后来他隐姓埋名,继续写剧本,他把写好的作品先交给法兰西斯的堂弟,再由他转交给莎士比亚。用莎士比亚的名义上演。
就像怀疑论者到处找证据证明他们的怀疑一样,坚持莎士比亚本人即是真正作者的人也在寻找证据。伦敦收藏家阿兰·金氏于1940年在莎士比亚展览会中买到一本1510年出版的《约克和兰加斯达两家的结合》,在这本书的空白处,发现附注有戏剧的台词草稿,经调查考据,确认附注是莎士比亚的亲笔。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古籍研究家罗纳德·阿西福德购得1605年出版的《科尼利斯·达克达斯的年代记》一书的最后页,发现有酷似莎士比亚笔迹的草书,写着“与其追昔日之梦,不如握令日之宝”,旁边还绘有自画像。但因缺乏最后的鉴定,仍未打破莎士比亚真伪之谜。
就如鲁内尔大学校长莱希所说:“关于莎士比亚的一切,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P8-11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遥远的月球上已印上了人类的足迹,“太空站”使地球与茫茫宇宙的联系更为紧密,“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然而,当人类把目光投向浩瀚的苍穹和逝去的历史时,仍面对着诸多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与未解之谜,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谜团与困惑。
地球上频频出现的UFO光顾事件,是外星人钟情于这个美丽的星球,还是在追寻他们失落的记忆?百慕大三角成为许多船只和飞机的梦魇,这处神秘之地要向人们昭示什么?印加人能够进行开颅手术,5000多年前的医疗技术何以如此先进?风情万种的玛丽莲·梦露砷秘死亡,她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欧洲军事天才拿破仑英年早逝,戴安娜王妃车祸中香消玉殒,尘封的历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真相?双胞胎之间的心有灵犀,人类自身还有多少谜题?珍珠港事件迷雾重重,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玄饥?地震来临前动物们的种种异常表现,是否动物在在灾难面前有与生俱来的本能?2000年前的巴格达人会使用电池镀金,难道古代真的存在超文明……这些自然和历史给人们留下的谜题,它们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人们至今为寻找这些谜题背后的答案而探索不以。
《世界未解之谜》撷取了外星文明、地理、自然、生物、宝藏、人类、历史等领域中最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将它们分为人物传奇、神秘地带、文化迷踪、天外来客、生前身后、人体密码、历史悬案、生物谜团、科技奇观九个部分,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审慎的态度,探索这些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理,揭示谜题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机。160余幅珍贵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与精美的版式相得益彰,打造出—道丰盛、奇异的视觉大餐。
爱因斯坦说:“探索奥妙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美妙的事情。数千年来,人类用智慧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神秘之门,社会文明的进程也因而逐渐推进。昨日的谜题已陆续被破解,时代的发展又会留下新的谜题在困惑、探索、揭秘的无限循环过程中,人类为自身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还有许多现象难以解释,还有许多谜底没有揭开,相信广大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会获得更广阔的认知空间与文化视野,也会萌发出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