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最美泥塑/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赵文成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五、泥塑作品欣赏

(一)天津泥塑

天津泥塑以写实为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泥人张”。它始于清末,创始人张明山生于天津,从小随父亲捏泥人为生,但他心思细腻,善于观察与总结,看到集市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熟记于心,偷偷在袖口里捏制,形象生动逼真,传为佳话。老百姓喜闻乐见,送他一个亲切的绰号“泥人张”。“泥人张”以塑造人物为主,以古典文学、戏曲、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写实塑像技艺,以造型逼真、情态神似、色彩典雅、结构合理为主要特色,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泥塑艺术。

惜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胞妹,贾府之四小姐,聪慧娟秀,善丹青,后剪发出家。

此彩色泥塑组像是著名的天津“泥人张”张玉亭的作品。它以贾惜春在大观园暖香坞作画为内容。惜春正在聚精会神地运笔作画,两旁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会心地欣赏惜春的传神妙笔。惜春则手抚画案,举笔凝思,正准备图写真形。作者着意刻画人物面部聚精会神的表情,石桌、笔筒、纸砚、色碟、水盂等几样画具作为衬景,也处理得非常简练贴切。衣纹工整又有变化,着色清淡而又统一,给人以清新素雅的感受,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富有艺术才能、婉丽动人的侯门少女形象。

谭鑫培,本名谭金福,艺名小叫天,清光绪年间京剧表演艺术家。其父谭志道擅长演老旦,有“叫天”之称。谭鑫培幼年随父进京,入科班习老生。后入三庆班,被班主程长庚收为义子,兼演武丑。他本人吸收程长庚、余三胜、卢胜奎的表演特色,自成一派,称“谭腔”。

关于这尊泥塑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谭鑫培偶然遇到天津著名泥塑艺人“泥人张”张明山,寒暄了几句话,两人相约小坐叙谈片刻。分手的时候,“泥人张”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泥人,眉目衣冠栩栩如生,正是谭老先生的塑像,只是一袋烟的工夫,“泥人张”在袖筒里捏出来的。此尊肖像不仅毕肖真人,而且神采韵味更胜一筹,谭老先生喜欢得不得了,称他是神技。第二天,北京城里传开了,把那次的会见称为“双绝”。

此作品表现的是传统民俗题材“七子夺梅”。梅花为报春之花,开于岁首,故有百花魁之称,亦寓意夺魁。作品塑造了七个孩童在一起嬉戏的场面,一个高举梅枝,其余六儿争相抢夺,反映了儿童们游戏之乐,也含有求取功名利禄的吉祥寓意。

泥塑中的孩童,大的约30多厘米高,小的约20厘米左右,每个孩童姿态各异,形象生动传神,人物脸颊泛着粉红,头上的青皮依稀可见,每个儿童的衣、裤都绘有精细的花纹,图案纹饰则各不相同。可见作者的造型和绘画功力非同一般。整个作品构思巧妙,生活气息浓郁。

此作品塑造的是《红楼梦》中的薛宝琴,她是薛宝钗的堂姝,自幼读书识字,生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因她十分关貌,清纯可爱,深得贾母的喜爱,夸她比画上的人还好看,特意送了野鸭毛做的大氅给她,才有了宝琴踏雪寻梅的美景。作品中宝琴高挽发髻,身披裘氅,傲然行走于风雪间,其衣裙和围巾似随风飘动。作品设色淡雅,刻画的线条若曹衣出水般贯穿其间。

此作品是根据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形象创作的。

梅兰芳,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在表演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黛玉葬花》是梅兰芳排演的第一出“红楼”戏,于1916年初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得到了文化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和欢迎。

张玉亭看毕此剧后,将梅兰芳在剧中塑造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的林黛玉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泥塑作品中的黛玉装束清秀,肩扛花锄,扮相俊美,亭亭玉立。梅兰芳扮演的黛玉体现了人物命运和角色特征,神态哀婉,孤独冷傲。泥塑作品也将这种气质和黛玉的精神状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P16-21

目录

序 王文章

前言 王海霞

一、泥塑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西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

二、泥塑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北京 天津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江苏 广东

三、泥塑的制作工具及工艺流程

四、泥塑的保护与传承

五、泥塑作品欣赏

(一)天津泥塑

(二)北京泥塑

(三)山东泥塑

(四)山西泥塑

(五)河南泥塑

(六)陕西泥塑

(七)江苏泥塑

(八)广东泥塑

序言

王海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最美”系列(第一辑)是为配合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编创的介绍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读本,包括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唐卡、风筝、泥塑、织染绣、玩具、面具脸谱。虽然这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其形式美感十分显著,故选择这些项目作为“中国最美”系列的开篇,让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也是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所做的一份努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上获得了极大发展,但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全球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依靠口传心授的传统手工艺术和技艺陷入濒危。在青少年中,传统节日被逐步淡忘,相反,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十分受捧。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很难找到愿意学习的传承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隔膜变得越来越深。20。3年,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开始了解和喜爱上了充满魅力、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保护工作也在全面推开的同时,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和个案调查的阶段。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世界各国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我们首先要把那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进行一番梳理,进行系统的整合,然后编辑一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美和中国非物质文化工艺特色的丛书,让人们看到它,了解它,爱上它。我们深信,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以及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加上它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都会让我们沉浸在它所传达出的大爱和大美之中。这套丛书,就是我们奉献给广大中外读者的一份礼物。

这套丛书,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将力争把各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民间艺术,按照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内涵之美的原则挑选出来,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充分了解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中国最美”。我们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身为读者的您来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中国最美”。

内容推荐

《中国最美泥塑》是“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一,由赵文成编著。

《中国最美泥塑》讲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有关内容。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推荐

赵文成编著的《中国最美泥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门类中,选择具有视觉美感的传统美术和手工艺作品——泥塑,对构成其形态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描述和分析,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其珍贵而又独特的价值。这项美好的传统艺术蕴含了人们的创造智慧,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