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互联网+趋势。当前,互联网正加速渗透至各行各业,“互联网思维”成为各行业管理者乐谈的话题。这本由金丽、王琦著的《一线万岁(85后90后一线员工的发动秘籍)》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背景,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案例生动,一线感强。书中案例涵盖阿芙精油、韩都衣舍、五味网络餐厅等各行业,作者常年与这些新秀企业一线员工接触,进行浸泡式研究,真实反映一线状况,具有极强的现场感。
内容上具有稀缺性。全书以一线员工为主体,从服务思维的更新转换,到自身技能的提高,重在激发一线员工内在动力。类似的书在图书市场上具有一定稀缺性。
传统服务业也好,互联网行业也罢,大部分一线员工已经是85后、90后。他们的视野和学习方式,他们成就感的来源,他们对于传统“批评”的耐受力,都已经跟前辈形成了鲜明的区别。
作者常年跟踪一批新秀企业,发现同样是年轻的一线服务人员,有些企业的员工恰恰就能创造服务的极致体验,他们有创意,不畏难,轻松俏皮,把游戏精神带入一线工作中。这些企业既有传统的金融服务业,也有互联网化的旅游、美妆等行业。
85后、90后作为新生代的职场主力,是每一家服务和销售型机构跟客户接触的第一界面。他们成就感的来源,他们对于传统“批评”的耐受力,都已经跟前辈形成了强烈的区别。只有当他们被点燃、被激励,他们的血液中才开始流淌主动服务的精神,每个毛孔都散发对客户的关注,充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让自己乐在其中。
这本由金丽、王琦著的《一线万岁(85后90后一线员工的发动秘籍)》为一线服务员工度身定制,帮助企业实现从下到上、充满活力的改造,让一线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创意、有趣味的所在。
带着情感做服务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用了较大篇幅论述“情感账户”,他把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比喻为银行业务中的存款与取款,存款可以建立关系、修复关系,取款则使人们的关系变得疏远。这其实是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原则。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人们初次相识时,彼此之间就开设了情感账户,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着价值交换。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需求,若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就需要先向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存款”,这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服务行业,如果只是通过敲击键盘、发出指令等方式提供服务,那么即便再准确无误,客户也不会在心里为我们开户。
有这么一件事情:
下午5点多,一位客户匆匆走进张商行,径直来到4号窗口,要求汇款15万元。这位客户说事情紧急,钱必须今天汇出去,而且自己是大老远从村里赶来的,如果明天再来,会非常不方便。稍了解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10万元以上属于大额汇款,而电子中心的大额支付系统每天下午5点会准时关闭,这不是哪家银行说开就能开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不同银行、不同柜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不好意思,我们已经下班了,汇不了,明天再来吧。”
方式二,面带微笑地解释:“对不起,您办理的业务属于大额汇款,电子中心的大额支付系统在5点钟时就已经关闭了,实在帮不了您,您想想别的办法,或者明天再来吧。”
第一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怎么就下班了,你们不都还在这儿吗?”而第二种方式,客户或许真的说不出什么,柜员已经解释清楚了,银行毕竟是银行,不是24小时营业的超市,不是几点来都行的。看柜员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还口口声声说“对不起”,但这样的抱歉根本没有走心,对客户而言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他的需求没有满足,心里仍然很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此时的银行一线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吗?当然不是。
面对这位着急的客户,张商行的柜员说:“您好,不好意思,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已经关闭,大额汇款走不了。如果这笔钱必须今天汇出,您愿意分成几笔小额走吗?这样我今天就能为您办理,不用您明天再跑一趟了。”
客户听了连连点头,说:“可以可以,主要是今天汇不过去,按照合同我们就违约了,还得交违约金,而且来一趟确实不容易。只要今天能汇走就行,耽误你下班了!”
行业系统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安全和后台运作,系统本身的服务特性并不明显,这时候就特别需要熟悉业务的一线员工能主动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带有情感的服务。如果一线员工只是拿系统、制度当挡箭牌,一味地死抠条例、机械地执行制度,客户虽然无法投诉,但可以选择不再做你的客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过这样的事:因为一条“改密码须本人”的规定,75岁病重老人被担架抬进银行。这种缺乏体谅的服务方式不仅让当事人,也让其他客户心生质疑。
P3-5
让管理回归到“人”
1911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在工业时代,这一理论确实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泰勒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但是在今天,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正在被“人与人”的关系替代,体验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工作对象越来越多地由对“物”的关注转变为对“人”的关注,尊重和激发人的创造力,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这里所说的“人”,主要指一线员工。他们是直接跟客户接触的第一界面,不管多么出色的产品、多么科学的设计,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联,绝大部分都要靠一线员工来连接。时下,大家对“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耳熟能详,互联网思维最根本的一点是什么?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连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连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互联网基因,不是看它是否把线下的生意挪到了线上,而是看它有没有让管理回归到“人”。
因为工作需要,我会近距离接触到很多企业。有的企业在应对新环境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亟须找出症结所在;也有的企业如鱼得水,探索出了新路径、新玩法。在《一线万岁》这本书中,我除了选取那些带有明显互联网标签的企业,为大家呈现他们已经进行的有益尝试之外,还重点选取了一家传统金融服务企业——张家口市商业银行。
张商行的资产规模与工、农、中、建“四大行”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其品牌影响力也比不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但它有着自己非常典型的独特之处。
从硬数据来看,张商行当下的资产超过1000亿,在全国资产规模500亿~1 000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中综合排名第一。连续四年入围全球银行1 000强,201 4年位列第808位,连续三年被银监会监管评级为二级银行。
在为张商行连续服务的5年多时间里,我访谈和搜集了超过2000个来自一线员工的奇葩案例。为什么说“奇葩”呢?比如,他们的储户遇上急事儿,不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而是第一时问想到找银行员工帮忙;有的员工调到其他支行,储户宁愿多走些路,追到新支行找这位员工办理业务;同一条街上,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提起张商行,都说“他们的一个门卫顶我们两个客户经理”:咨询顾问开展客户满意度调研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家银行跟别的银行不一样”。
究竟是什么让客户感觉张商行不一样?往根儿上说,就是它能为客户创造幸福一一这也是张商行给自己确定的使命,而不是像很多其他银行所宣传的“为客户创造财富”。
让客户幸福的前提是让员工幸福。所以,这一理念又融入到了一系列管理方法之中:授权一线化、培训场景化、制度案例化。这些管理方法实际上非常“互联网化”,能够让一线员工获得参与感、愉悦感和价值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
今天,大家都在谈转型、拥抱互联网,目标似乎能看到,但就是无法达到,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惯性拖垮了效率。能不能成功转型,就看能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尽可能地把权力、资源让渡到一线,不是管控一线,而是激活一线。
淘汰企业的不是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淘汰企业的永远是消费者。
《一线万岁》一书中提出了老板管理90后的痛点。作者深入企业挖掘的有细节、有手法的案例,很多与我们正在实施的自主经营体的初心不谋而合:最大限度地引爆一线员工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后浪推前浪的时代。
——韩都衣舍创始人兼CEO赵迎光
其实吧,顾客、员工、管理者,大家都是人,说人话办人事儿,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一线万岁》中大量来自一线的奇葩案例,说明了我们一直在践行的一点:降低对你的员工的控制,带来的会是超级惊喜。
——阿芙精油CEO杨寅
做好银行的秘诀——让听得见炮火的一线去开拓创新,去贴身感动,去贴心创建,同时让一线员工充满自豪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是一本对银行一线员工培训极有参考价值的书。
——中国银行战略规划部处长周景彤
企业最激扬的活力在一线,而不在电脑系统里的报表和高大上的会议。发动好一线,一线就能自然生发出各种从前未想到的招数去服务客户,这是本书给我的最深感受。
——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金融培训中心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兼职讲师王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