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华编写的《停战谈判--粉碎美帝光荣的停战阴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朝鲜停战谈判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停战谈判--粉碎美帝光荣的停战阴谋/共和国的历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方士华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方士华编写的《停战谈判--粉碎美帝光荣的停战阴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朝鲜停战谈判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方士华编写的《停战谈判--粉碎美帝光荣的停战阴谋》主要讲述中朝两国人民粉碎美帝“光荣的停战”阴谋的故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正式参战。至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美联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举北犯。与此同时,美国飞机多次轰炸和扫射中国东北边境(美国空军归咎于误炸),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于10月25日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并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53年在三八线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目录 一、主张和平谈判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 和平解决的关键在美国 外交部阐述中方立场 毛泽东对谈判作出预测 二、派出谈判代表 确定边打边谈方针 提出停战谈判条件 中美朝分别表明谈判态度 周恩来对谈判作出指示 毛泽东会见谈判代表 三、中朝据理力争 联络官会议在开城召开 谈判议程确定 毛泽东对谈判提出建议 乔冠华赋诗诉甘苦 揭露美方的欺骗和讹诈 强烈抗议美军蓄意制造的暴行 四、粉碎美方图谋 揭露美国企图扩大战争 “敌人已在转弯” 在板门店恢复谈判 美军接受中方军事分界线方案 达成停战监督问题协议 谈判巾断六个月之久 拖到美同愿意妥协为止 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新建议 试读章节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国际社会就开始进行谋求和平的努力。 1950年7月初,英国提出关于朝鲜停战的第一个方案,建议由包括新中国政府在内的五大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的停战与和平问题。 由于这一方案涉及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所以尽管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仍被顽固反对中国的美国所拒绝。不过考虑到当时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战局发展对朝鲜极为有利的情况,停战的条件实际上并不成熟,即使美国同意英国提案,该提案恐怕也不会得到朝鲜方面的首肯。 8月4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 讨论朝鲜问题时有必要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并听取朝鲜人民代表的意见;停止朝鲜境内的敌对行为,同时撤出外国军队。 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指点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代表中国政府向安理会“提出控诉和建议”,电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制止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的罪行,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美国政府自台湾及其他属于中国的领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装侵略部队。 8月27日,周恩来致电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合国秘书长,指出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扫射我建筑物、车辆,使中国人民多人伤亡,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侵朝军队,并使美军撤出朝鲜。 8月29日,苏联代表马立克根据周恩来外长8月24日的电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声明”为题,设为安理会临时议程。 美国代表不同意,但又提出,若改以“关于台湾的控诉案”为题,美国将同意这项议程。 9月15日,在美英两国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取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开始临战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0月8日,彭德怀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声中,中国人民志愿军26万英雄儿女,其中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鸭绿江。以后,预备队2个军以及新增加的20多个师也先后向朝鲜国土挺进。 中朝军队经过13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把顽敌的气焰打了下去,把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计划,朝鲜局势稳定了下来。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率先从辑安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12月1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彭德怀经过反复考虑,于19日复电毛泽东,决心打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