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明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份贡献,就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本书挑选了造纸术、印刷术、蒸汽机、电灯等古今中外的121种神奇发明,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重新温习这些人类神奇的杰作,以激励我们创造更多的美好和神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改变世界的121种神奇发明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巍巍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种发明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份贡献,就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本书挑选了造纸术、印刷术、蒸汽机、电灯等古今中外的121种神奇发明,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重新温习这些人类神奇的杰作,以激励我们创造更多的美好和神奇。 内容推荐 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到酿酒、制茶、算盘、杂交水稻等,数不胜数的发明,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已经深深嵌入历史长卷,成为人类文明最珍贵的一部分。 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回眸影响人类进程的史实,享读改变你我生活的故事。重大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脑和因特网的出现,平凡到牙刷的发明、口香糖的来历、牛仔裤的诞生,无不凝结着人类的聪慧,展现了不朽的创新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目录 中国部分27则 1.人类文明的开始——文字的产生 2.从中国走向世界——陶瓷 3.永不迷失的方向——指南针 4.承载人类文明的史册——造纸术 5.一个“布衣”的伟大发明——印刷术 6.意外的收获——火药 7.中国“计算机”——算盘 8.揭开神秘的面纱——地动仪 9.小小银针治百病——针灸 10.记下时间的足迹——钟表 11.口腔卫士——牙刷 12.最华丽的发明——丝绸 13.最迷人的发明——茶叶 14.百药之长——酒 15.走遍世界的美食——豆腐 16.文明的战争游戏——围棋 17.测定历史年代的方法——历法 18.保护家园的强手——锁 19.雅俗共赏——鼓 20.世界第一种塑料——漆 21.博弈游艺——麻将 22.最独特的餐具——筷子 23.没有痛苦的手术——麻醉剂 24.“中国人也能办得到”——侯氏联合制碱法 25.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 26.跨越生命与非生命的界线——人工合成胰岛素 27.让天花在人间消失——人痘疗法
外国部分94则 28.从“钻木取火”到“自动燃烧”——火柴的发明 29.神通广大的清洁夫——肥皂 30.卫生水准的量尺——抽水马桶 31.一把测量温度的标尺——温度计 32.爱的灵感——镜子 33.还你一个清晰的世界——眼镜 34.为你留下美丽的倩影——照相机 35.涂满橡胶水的衣服——雨衣 36.口腔清洁的好帮手——牙膏 37.小东西大作用——回形针 38.矿工的“保护神”——安全灯 39.不需付邮资的信——邮票 40.帆布装成时尚——牛仔裤 41.“飞针走线”——缝纫机 42.无需信封的“信件”——明信片 43.由自己做主的温度——空调 44.男人的“美容师”——剃须刀 45.解放洗衣服的双手——洗衣机 46.“可移动的扣子”——拉链 47.“魔镜”一电视机 48.打赌的“副产品”——电影 49.光明时代的到来——电灯 50.闪着金光的国际语言——信用卡 51.现代家庭中的新“宠儿”——微波炉 52.旅游带来的“礼物”——高压锅 53.商品的“身份证”——条形码 54.拿破仑悬赏征集的“秘方”——罐头 55.“绿色的金子”——巧克力 56.一包被遗忘的人心果树胶——口香糖 57.“药水”变身的饮料——可口可乐 58.“味道好极了”——味精 59.“20世纪最伟大的食品”——方便面 60.牧羊人的“打印石”——铅笔 61.风靡世界的小滚珠——圆珠笔 62.静电复印技术的应用——复印机 63.会写字的机器——打字机 64.从游戏中得来的发明——传真机 65.神奇的电子大脑——电子计算机 66.共享世界文明——互联网 67.新势力——搜索引擎 68.沟通无极限——电子邮件 69.世界公害——计算机病毒 70.千里有话一线通——电话 71.会唱歌的“盒子”——磁带录音机 72.让文字飞翔——电报 73.能随身携带的电——电池 74.揭开信息时代的帷幕——无线电通信 75.电子领域的新革命——集成电路 76.从肩背电话到手机——移动电话 77.让你的眼睛明察秋毫——显微镜 78.“医生的笛子”——听诊器 79.细菌的克星——青霉素 80.最亮的人造光——激光 81.给元素排队——元素周期表 82.红细胞的“替身”——人造血液 83.让不孕症患者“开花结果”——试管婴儿 84.科学家的“七十二变”——克隆技术 85.记下心脏跳动的“轨迹”——心电图仪 86.“千里眼”——望远镜 87.十字路口的“眼睛”——红绿灯 88.在空中绽开的“花朵”——降落伞 89.会飞的“球”——热气球 90.摩擦力的克星——润滑油 91.室内网球带来的新运动——乒乓球 92.“小马崽”的演进——自行车 93.“无马之车”——汽车 94.“不用扬鞭自奋蹄”——摩托车 95.跳动在交通大动脉上的音符——火车 96.老鼠洞的启示——地铁 97.绿色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 98.插上飞翔的翅膀——飞机 99.水上交通工具——轮船 100.“免手提”腕表——手表 101.野餐的意外收获——玻璃 102.服装业的“掌上明珠”——人造丝 103.意外的收获——染料 104.材料家族的后起之秀——塑料 105.工业新兵——橡胶 106.从垃圾里拣来的宝贝——不锈钢 107.建筑业中挑大梁——混凝土 108.工业革命新动力——蒸汽机 109.开创电力的时代——起电机 110.给土地增加营养——化肥 111.人类与昆虫斗争的“产物”——化学杀虫剂 112.让“呼风唤雨”变成现实——人工降雨 113.建筑物的“保护神”——避雷针 114.向蝙蝠学来的本领——雷达 115.“陆战之王”——坦克 116.鱼儿的启发——潜水艇 117.一个飞行员的传奇——航空母舰 118.武器家族的大力士——导弹 119.威力无与伦比的发明——原子弹 120.由手指得来的音乐灵感——五线谱 121.最柔软的“钢丝”——尼龙 试读章节 4.承载人类文明的史册——造纸术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地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植桑养蚕,缫丝织绢,在西汉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据考证,在那个时代,一般用较好的蚕茧抽丝织绸,用剩下的较差的茧子做丝绵。做丝绵时,先把茧子煮烂、洗净,然后放到浸没在水中的篾席上捶打,直到茧衣被捶得稀烂,接着把连成一片的丝绵取出,这就是漂絮。漂絮之后,篾席上还有一层互相交织的乱丝贴着,漂絮的次数多了,当把篾席晾干后,它上面就附着一层由残絮形成的薄薄的丝片。人们把它剥下来,发现它同缣帛相近,可以用来书写,古人称之为“赫蹄”。由于赫蹄的来源有限,价钱相对也较高,不可能大量生产和使用,也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受这个启发,经过不断的摸索、试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植物纤维纸。 当然,那时的制作方式是粗糙的。但到东汉时,蔡伦精心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又选用价格便宜的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等作为造纸原料。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溶合成浆状,再用细帘在浆中均匀地捞出这些细碎的纤维,让它干燥。这样就制成了质地轻薄、价廉耐用的纸。东汉末年时,出现了一位叫左伯的造纸能手,他造出的纸匀结细密,洁白光辉,色泽鲜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流传的比较广泛,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地提高,造纸区域由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棉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像棉丝一样。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朝时就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檗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黄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 隋唐时期,我们比较熟悉的宣纸出现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时间比较长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宣纸一类。以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方式,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在纸上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称花帘纸或纹纸。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到了清代,宣纸制造工艺又得到进一步地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我国在发明造纸以后,先是把纸质书带到其他国家,然后造纸术也逐渐外传。首先是传向我国山水相连并早有交往的朝鲜。公元384年,东晋熟悉造纸的和尚摩罗难陀从山东乘船渡海至百济国,带去各种书籍献给百济国王,并在朝鲜传播造纸。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公元751年,造纸术传人阿拉伯。那一年,唐将高仙芝在阿拉伯大食国,中亚西亚坦罗斯城的战争中失败,被俘去一批造纸工匠出身的士兵。当地人组织这些俘虏传授造纸方法,并在撒马尔康办起用棉花造纸的厂子。以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与摩洛哥,也学到了我国的造纸技术。公元1150年,西班牙有了造纸工厂。再后来,德国、英国、荷兰也造起纸来了。16世纪后,造纸技术由欧洲传到北美洲并逐渐传遍了全世界。 P12-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