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明三部曲(共3册)(精)》由钱满素著。
《自由的刻度》
《缔造美国文明的40篇经典文献》是本文献史,通过精选的40篇文献来反映美国文明的生成与发展,从《五月花公约》到奥巴马演讲,时间跨度388年。为方便阅读,每篇附有两千字导读,提供背景知识。选材不求全而求系统与代表性,使之能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晰体现美国文明的演化过程,因其为真实记录,故名《自由的刻度》。
《自由的基因》
《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试图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讲述美国史,也可以说是以美国的真实历史为例,来观察自由主义如何在一国实践中应时势而变迁。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自由主义又有哪些长短优劣。在实行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美国最为典型,自由主义是她唯一的主义、信念与制度,自由根植于美国文明的基因之中,因此称该书为《自由的基因》也未尝不可。
《自由的阶梯》
《美国文明札记》是本评述美国文明的集子,带有更多个人解读的成分。所选主题往往是美国在确立与实施自由制度的过程中如何见招拆招,步步为营。称之为“阶梯”甚是形象,这过程既可以是逐级而上的阶梯,也不排除逐级而下的可能。
《美国文明三部曲(共3册)(精)》——资中筠、雷颐、刘瑜、梁文道隆重推荐。著名美国文明史研究大家钱满素厚积薄发之作!
《自由的阶梯》汇集了作者钱满素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美国文明的文章。内容涉及美国作为英国殖民地创立至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文化现象,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政治理念,及其来龙去脉。正是这些思想和信念决定了美国人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何种选择,并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自由的刻度》是著名美国文明史研究专家钱满素精心挑选的40篇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缔造美国文明的经典文献,并配上精到的解读辑录而成的一本书。集中展现了美国“从殖民开始,历经独立、建国、西扩、内战、工业化、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过程,一个民族在四百年中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之路和美国政治领袖的思想光辉。大体勾勒出美国发展的全过程,每一篇都代表了各自的时代。
《自由的阶梯》
治者与被治者的对弈
关于清教徒,学者的影响好像抵不上门肯的一句俏皮话。自从他说了“清教就是挥之不去的恐惧,唯恐有人在什么地方快活着”,大众心目中的清教徒就很难摆脱这个形象了。门肯这句话机智有余,准确不足,但暗合了20世纪初美国民众厌倦旧式道德规范的心理。其实清教徒也是正常的人,也一样喜怒哀乐于世上,不同的是信念,他们是一群笃信上帝并立志将上帝的话付诸行动的人。
约翰·温斯罗普(1588—1649),著名清教领袖,马萨诸塞首任总督。1630年,他率领七百余名英国清教徒乘坐十一艘木船,在大西洋三千英里的波涛中颠簸了两个多月后到达北美。他们创建了具有清教特色的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日后扩展为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纲纪初定的二十年主要是在温斯罗普的引领下,其影响无人能比。一个好的开始可谓成功的一半,再联想到新英格兰方式对美国历史的意义,温斯罗普的重要性实在不可小觑,称他为美国文明的缔造者之一也不为过。
爱德蒙·S·摩根所著《清教的困境:约翰·温斯罗普传》是一本论述马萨诸塞殖民早期的经典之作。作者以这位总督大人为中心,围绕几个关键问题,既精炼又生动地重现了当年殖民地的初创过程。读者从中体悟到一个微弱的新政体是如何酝酿和具体落实的,依据的是什么原则,遭遇到什么困境,又是如何应对、调整和发展,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当然是权力的来源、结构和分配方式。
任何政体的创立必然包含着某种政治理念,清教徒要在马萨诸塞创建一个什么样的政体呢?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清教是英国国教内的一个派别,清教徒们要求进一步净化教会,废除存留的罗马天主教的教阶礼仪,将始于百年前的宗教改革进行到底。在伊丽莎白女王治下,新教在英国得以稳固。清教徒虽感觉不尽人意,尚能抱有希望。然而,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继即位后,局面对清教徒来说是每况愈下。教会和政府的腐败使他们忧心不已,眼前不时浮现《圣经》中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教训,上帝毁灭罪孽之城是迟早的事,而他们这些虔敬的信徒却无力回天。
温斯洛普等部分清教徒对改造英国逐渐失去信心,1629年3月查理一世解散国会之举使他们下定决心离开这个烂摊子。他们自认为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将这次迁徙视为与上帝立了约的神圣使命:上帝将北美这个新迦南应许给他们,他们则负责建立一个真正的上帝在世间的王国——最圣洁的教会和政府,作为“山上的城”“世上的光”,供全世界仿效。
何为最圣洁的教会呢?宗教改革家们都认为,教会应该恢复到它创立之初的形态,一切行事应以《圣经》为基础。清教的精神导师加尔文将教会应追求的目标归为三条:宣讲上帝的话、听上帝的话、按照基督的教导施行圣礼。
当时英国清教的主要教派是长老会,为了对抗天主教和英国国教自上而下的权力,它形成了由基层小会到中会、大会、总会这样自下而上的逐级组织,具有民主代议性质。长老会对所有信徒开放,无严重劣迹者皆可入会,不必审批。
显然,长老会已是改革的产物,但仍不符合清教移民的标准,原因之一是保留了金字塔式的教会结构,二是混淆了重生者与未重生者。加尔文说过,“教会乃是众圣徒的团体”,所以清教移民要按照公理制来创建教会,针对长老制的两大弊端,实行地方教会自治和会员制。七八个志同道合的信徒自愿立约,便可组成教会,选立牧师,共行圣礼,过基督徒生活。各教会间彼此独立自主,关系平等,不存在上级教会。
P2-3
东方出版社将我三本分别出版的关于美国文明的书,归为“美国文明三部曲”系列再版。初觉意外,再想倒也不无道理,它们互为补充,提供读者更多的观察角度。
《缔造美国文明的40篇经典文献》是本文献史,通过精选的40篇文献来反映美国文明的生成与发展,从《五月花公约》到奥巴马演讲,时间跨度388年。编写当时,国内已有多种中英文的美国文献集,这本是专为中国非专业读者设计的,为方便阅读,每篇附有两千字导读,提供背景知识。选材不求全而求系统与代表性,使之能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晰体现美国文明的演化过程,因其为真实纪录,故名《自由的刻度》。
《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试图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讲述美国史,也可以说是以美国的真实历史为例,来观察自由主义如何在一国实践中应时势而变迁。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自由主义又有哪些长短优劣。在实行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美国最为典型,自由主义是她唯一的主义、信念与制度,自由根植于美国文明的基因之中,因此称该书为《自由的基因》也未尝不可。
《自由的阶梯》是本评述美国文明的集子,带有更多个人解读的成分。所选主题往往是美国在确立与实施自由制度的过程中如何见招拆招,步步为营。称之为“阶梯”甚是形象,这过程既可以是逐级而上的阶梯,也不排除逐级而下的可能。
曾听闻,有中国的美国研究学者访美归来感觉沮丧,哀叹人家的研究无可企及。我倒不这么悲观,社会科学是有国界的,中美学者虽同在研究美国文明,但所处国家不同,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各自的立场、研究目的、关注重点、服务对象,甚至研究方法也就不可能相同。美国学者可以选择在一个小镇蹲点,细细做田野考察,以小观大;或者在图书馆梳理档案,探究历史真相。我们没有这些条件,可能也没有这些关心。我们的工作可以比作隔空架桥,建构太平洋两岸理解与交流的桥梁。凭借与中国读者共享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社会关注和现实考量,我们用读者熟悉的文字来介绍美国文明要点,而这未必是美国学者之长。
再说,比较出真知,从外部观察的视角,我们说不定也能看到一些美国人身在庐山而看不到的真面目。当年托克维尔不就得益于他法国人的角度,对美国民主独具慧眼,视之为历史的方向?虽然他也看到了民主的弊病,但深信人类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不可抑制。他精辟地指出美国文明的本质:“17世纪初在美洲定居下来的移民,从他们在欧洲旧世界所反对的一切原则中析出民主原则,独自把它移植到新大陆的海岸上。在这里,民主原则得到自由成长,并在同民情的一并前进中和平地发展成为法律。”这一小段话里包含了很多关键词,值得细品。也因此,“美国人所占的最大便宜,在于他们是没有经历民主革命而建立民主制度的,以及他们是生下来就平等而不是后来才变成平等的。”天生自由的美国人对此习以为常,未必意识到。美国人创造的是典型的现代文明,一个英属殖民地能在独立一个半世纪后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必有其值得研究之处。
世界上存在过的文明形态,真可谓多种多样色彩缤纷,但可以说无一不是人类适应环境、谋求生存发展的结果。同为人类分支,我们都是历经曲折才走到今天,在这个关系日趋紧密的地球上,各文明间除了彼此了解对话、相互交流借鉴以共谋进步,还有更好的共存之道吗?
钱满素
2016/9/28
钱满素老师不但对美国历史如数家珍,而且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入木三分。她说理清明、文笔生动,刻画了自由如何在秩序与抗争、精英主义与平等、法治与民主惊险的平衡中诞生。
——刘瑜
作为一个非民族国家的大国,美国只是来自全世界的人、在一个自由理念之下的自愿聚合。钱满素老师以她对美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广泛丰富的经典阅读,精选了这本美国思想家在两百多年来对自由理念的表达。让我们理解,自由理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浪漫理想,它付诸实践、伴随思想演进、经受历史风风雨雨的挑战;她让读者明白:这个理念何以能在拥有多类别种族、文化、思想和宗教的大社会中,依然具有超强凝聚力。
——林达
从美国建国前的《五月花公约》到2008年奥巴马《为了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演讲,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钱满素教授精心挑选了40篇重要文献,并作深刻解读。这些文献涵盖宗教、政治、哲学、经济等方方面面,确实构成了美国精神的“刻度”。
――雷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由的阶梯》展示,美国的自由并非“开国之父”们的“创造”,而是从17世纪的清教徒到今天的美国民众共同耕耘的结果。钱满素老师不但对美国历史如数家珍,而且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入木三分。她说理清明、文笔生动,刻画了自由如何在秩序与抗争、精英主义与平等、法治与民主惊险的平衡中诞生。
——刘瑜
无论赞颂美国还是斥责美国,首先应当客观了解美国。新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钱满素,在哈佛大学专攻美国史,获得博士学位。本书对美国历史的介绍与分析客观、冷静、理性,深刻厚重却又娓娓道来,确是厚积薄发之作。
――雷颐
作者是一个认真的美国学研究者。她把自己广泛的美国阅读、独特视角的观察、学者的体会,和读者分享。我是这样的幸运读者中的一个。从她流畅的写作中,读者可以更深了解美国的不同方面和层面。
——林达
钱满素老师不但对美国历史如数家珍,而且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入木三分。她说理清明、文笔生动,刻画了自由如何在秩序与抗争、精英主义与平等、法治与民主惊险的平衡中诞生。
——刘瑜
这真是一本好书。“自由主义”这个学术概念,在各种叙述中经常充满歧义。作者深入浅出地结合美国历史线索,生动清晰地道明了美国自由主义的来龙去脉。在作者笔下,自由主义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的演进与生气勃勃的美国社会共生长,使得读者有机会对美国、以及自由主义,得到更深入了解的双重收获。
——林达
“论”与“史”的关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处理好二者关系,委实不易。《自由的基因》则以美国为例,将一种政治观念与其生成的社会环境结合考察,不仅展示了美国的社会与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如何互动的历史性过程,而且做出了史论结合的具有方法沦意义的贡献。
——雷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