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笑容,像春日的阳光,开朗、率真、宽容、温暖,充满了善意与关切!当她笑着拥抱那些梦工坊里的残疾孩子时,当她笑着抚平那些弱势人群脆弱而自尊的心灵时,当她笑着将自己受到的伤害与委屈统统包容下来时,你绝对会感到,这是发自内心的深情相拥!
这样的笑,让你一分钟就爱上她了有没有?
现在,你还会关注她已经59岁了吗?
我们完全忘记了她的年龄,只看到一个聪明慈爱快乐宽容的人,一个做事拼命、待人掏心的人,一个有个性、有棱角、有激情的人,她或许并不完美,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不喜欢的优质女人。
这就是一个女人的终极魅力!这就是俞复玲!夏真、王毅著的《小巷总理》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俞复玲。
城市社区,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俞复玲以自己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辛勤的付出和创造的智慧,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社区工作的领头雁”。
《小巷总理》的作者夏真、王毅在深入细致的现场采访与观察感受之后,真实动情,细腻形象地描绘了俞复玲以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深受群众拥戴的精彩故事。作品在小故事中显示人物的个性精神、性格情感,充盈着鲜活的现实生活气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活动中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高尚品德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作品叙述流畅激情,富有趣味和感染性,故事性强,便于阅读传播,是在扎根生活厚土之后长出的一棵茂盛的文学之树。
考场里的另类
我们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末说起。
1999年,对宁波大昌布厂的工人们来说,是很烦心的一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工作了多年的亲爱的布厂关了。
这只是中国改革史上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例子。国企改革的意义当然十分重要,一是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三是进一步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然而,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一直以来是一个沉重而又复杂的问题。沉重和复杂的原因不仅仅是几十年来沉积了很多顽疾,更因这样的改革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大昌布厂的工人们来说,他们无暇顾及也绝无兴趣探讨这些连理论家们都还在争论不休的“意义”,他们只知道,下岗,这个过去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突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不用再上班了,不用每天考虑往饭盒里装什么菜了,不用再为女人上夜班接不接的问题纠结了,不用再抱怨做了一天活后的腰酸背痛了……他们的心突然被掏空了,好端端的令人羡慕的工作说没就没了,工龄被买断了,单位人瞬间就变成社会人,他们突然就成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
天,霎时间塌了下来。我们去哪里?我们还能去哪里?人心惶惶啊!
这场改革的阵痛,已经无情地落在了这批最最基层的工人身上,不管你想得通还是想不通,不管你有本事还是没本事,你必须承受,必须做出牺牲。
土政策规定,女工40岁以上一刀切!俞复玲,我们此书的主人公,日后耀眼的“小巷总理”,当时也是一块被切下来的“发糕”。
俞复玲也算是经历丰富的人了。高中毕业后,她先后在三所小学做过代课教师,在冷藏公司做过包装工,直到1979年才进了大昌布厂。当了一年多的纺织工后,因为表现出色,入了党,并调入保卫科担任内勤。20来年了,她结婚生子,生活渐渐安定下来,怎么会想到,一夜之间,命运一下子又充满了不可知的因素。
俞复玲彷徨吗?当然!无论什么人,对未知的前景总是有几分忐忑。然而俞复玲又是坚强的,无论碰到什么困境,决不低头,这是她母亲从小教给她的。
母亲是俞复玲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母亲能干。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七个全靠父亲一个人工作养家糊口。然而不管多穷,家里总是被母亲收拾得井井有条清清爽爽一尘不染,厨房里的油瓶醋罐,任何时候摸上去都不会粘手,七个孩子的衣服哪怕是打了补丁的,也总是拾掇得整整齐齐。
母亲很坚强。父亲去世那年,俞复玲才读小学三年级,没有了顶梁柱,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咸菜泡饭始终是这个家的主食,以致现在她看到咸菜就会条件反射,恶心反胃。P7-8
这段时间,许多人突然觉得很新奇,全国各大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主角是俞复玲,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长达半小时的专题节目是关于俞复玲,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有俞复玲,中共中央组织部(以下简称“中组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下简称“中宣部”)、中共浙江省委、中共宁波市委下发的文件里有俞复玲,各地党组织学习讨论的对象是俞复玲,开会时一转身,身边坐着的又是俞复玲。“爱岗”“敬业”“奉献”“平凡”“担当”“创新”,一个个符号扑面而来,大家都在说,俞复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标准,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代言。
俞复玲是什么人?
俞复玲是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的党委书记。
“社区”,这个现在越来越热门的词,最先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最早将“社区”一词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当然,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其含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很规范的说法是: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区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我们这些现代人,常常是能纵横天下,而对自己居住的那一小块地方却不甚了解。许多人对社区的印象,大概只是大门口贴着的那一张电梯修理通知,或者是道路两边成荫的绿化,我们没有意识到,也无暇顾及,实际上,社区体现着政府对我们的社会关切,一种深情的社会关切,而且是惠及每个人的社会关切。它被形象地称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随着单位人回归为社会人的变迁,社区的责任已越来越大。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在被关心着,爱护着,帮助着,服务着。
只是在许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种社会关切。同时,我们也就忽略了许多人为此付出的爱。
在你打开这本书之前,你或许无法想象,一个社区书记的一天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是不是开开会说说话,填填表格发发补助,逢年过节组织大家唱唱跳跳?若是我们告诉你,也许会面对醉得不省人事的酒鬼,也许会因为防台工作忙得几天几夜连衣服都无法换一件,也许走在路上还会有人蹿出来拦住你无缘无故痛骂一顿……你会觉得如何?
但,这些都不是假设,都是真的。而且,你必须与他们和平共处,因为他们都是你的服务对象,他们都是你的兄弟姐妹。
俞复玲,就是这样一个每天要应对千奇百怪各种矛盾的、最最基层的党委书记。她所在的划船社区真的不大,脚步稍快些,你走上半个小时,就可将它前前后后转个遍。与宁波许多高档社区相比,划船社区的居民真的并不富裕,路人的衣着打扮都很朴素,几乎很少见到时髦女郎——而这却是离此不远的彩虹南路上的一大风景。你再仔细打量,会发现沿街开的店大都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面,经营的大都是小本买卖,卖的大都是廉价的东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颇有现代味道卖西点果汁的,却是紧贴着大门开在外面,大门之外不属于社区。
然而,这么个小小的普普通通的社区,却因为有俞复玲,社区工作取得无数骄人的成绩,走在全国前列。
让我们用一串数字说话:
她有40余本民情日记,点点滴滴记录着对居民的关切。
她针对老年人、失业人员、贫困户、残疾人等推出54项精细化服务。
她打造了“助残服务梦工坊”“心理话聊室”等服务品牌,累计服务弱势群体2000余人次。
她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工作方法,汇聚全社会的爱心力量,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建26个社会组织,成立“七彩人生”志愿服务队,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开展志愿服务6700余次。
她前前后后搞了两轮社区综合功能提升工程,一个个活动阵地从无到有,今天,都聚起了满满的人气。
停车难、物业难、低洼地改造难,这社区人都碰到过的三块难啃的硬骨头她都啃过,而且啃出了一套全国可行的社区工作的经验,成了中组部推广的以她名字命名的“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
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的“老黄牛精神”,更是具有现代创新力的“先遣者”,有着一流的执行力与创造力。10多年来,她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将平凡的岗位做得处处出彩,将一个个各自过着小日子的家庭,汇聚成宁静祥和友爱互助的和谐大家庭。
她所打造的生活,是不是正是我们内心渴求的美景?
“社区工作的领头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她的评价。
“最美基层干部”,这是中组部对她的肯定。
“全国道德模范”,这是刚刚举行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授予她的称号。
“一位难得的将党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贯通一气的新时代优秀基层干部”,这是中央媒体一位资深记者在采访她后的精辟总结。
“小巷总理之星”“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典范”……这是来自方方面面的美誉。
“盒饭书记”,则是社区居民们对她的昵称。
人生是一个缓慢的爬坡,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就有多少出乎意料的惊喜。当荣誉与赞美接踵而至时,她选择了平淡。在社区居民眼里,她还是她,一个最最普通的基层党委书记,有人喊她“书记”,有人喊她“复玲”,有人喊她“老俞”,梦工坊的那些残疾人则亲昵地喊她“书记阿姨”。她还是那么朴实、真诚、耐心,还是满社区转,居民有什么难事,一句句耐心听,一件件扎实办,要紧的,一桩桩记下来,一条条嘱咐给社工办理,事后一项项检查。
一颗难得的平常心!
正是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我们走进了划船社区,尽量贴着那些正在行进着的现实生活,记录、叙述、呼吸。当文学之光照进平静的小巷时,照进一位“小巷总理”的内心时,它就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成为一种铭心刻骨的思想积淀。
社区工作,一地鸡毛吗?对,但是,又不对。世间所有的故事总是在平凡与伟大之间来回。一切熟知的事物,就因为熟知,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放弃理解。其实,平常的事物中蕴含着不平常,而揭示事物的因果,暴露事物的矛盾,展现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正是一个作家写作的自觉。
你会在这里看到,无数不相识的人,如何在这里沟通、交流、融合、提高;你会看到,爱、责任、奉献,如何让平凡成了神奇;你会看到,高尚、坚持、勇气,如何塑造着一代人的心灵;当然,还有善与恶的较量,有艰苦卓绝的探索,有付出的泪水与汗水……
这些故事也许不像移山填海造粟仓般轰轰烈烈,但却绝对如水滴石穿般坚韧不拔。俞复玲与她的团队,正在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完善着,让它日新月异,让它温馨可爱,让它成为一个传奇。
什么是传奇?是一个人做出了大多数旁观者不会做出的选择,并付出了常人不可能付出的艰辛。那是一段需要倾注无限耐心的漫长岁月,是无法用单薄语言概括的丰富的爱,是超出日常生活与生死的特殊关注,是一个想象起来风平浪静最终呈现却惊心动魄的故事。
或者,我们所表达的这些都称不上是故事,与那些流行在荧幕上的离奇故事和光影魔法相比,它显得很平常,不曲折,不夸张,没有玄幻与穿越,所有的不同寻常,都隐藏在琐碎的日常生活背后。但是它的确是有力量的,有温度的,有灵魂的,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所有我们走在社区的路上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你可以选择在这里看一个小时,可以选择看一天,也可以选择学习一辈子。这个获得了近50个全国奖项的社区,正在创造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有着一颗年轻心的“中国大妈”,正在书写着令整个社会深思的故事。
而正是这一切努力,丰富着一个社区的名字,并成为我们思考与写作的起点。 感谢复玲,她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伟大,创新的重要,担当的可贵!
感谢那些平凡又伟大的居民,以及全社会许多许多关心着帮助着社区建设的人,他们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幸福的内涵、生命的高度!
感谢我们的时代——这里的故事,这里的传奇,这里的创造,一切的一切,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能如此华丽丽地发生!
一个女人的终极魅力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她时,就喜欢上她了。而且,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喜欢她了。
不,她不年轻了,59岁,这年龄,在不少人看来,总是属于一个走向衰败的年纪,仔细看,能发觉细小的皱纹已经毫不留情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她也不能被称为美人儿,没有模特那样训练有素的身材,一张端正的脸庞从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她的穿着齐整得体,但也绝对不是时尚,隔着我们坐着的办公室的玻璃门往外望,几名社工正在走动着,一个个都比她打扮入时,鲜艳照人。
但是,她的确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光彩,那种迷人是独特的、无法超越的、无与伦比的——从容、成熟、睿智、慈爱,当她望着你时,眼睛里满满的是让人无法忘记的笑,那种温暖的、充满朝气的笑,它将你的心迅速地融化了。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成功女人!
什么是现代化的成功女人?
她的成功在于:
她总是以开放的心态,迅速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与文化,坚持学习,从不放弃,无论人生有多少艰难曲折,无论工作有多少琐碎烦恼,总是让自己的生活保持在最棒的状态。
她总是对生活保有新奇感,总是对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学习心与尝试心,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许多时候,别人以为她不能,可是她能,而且绝对OK!她从不用条条框框限制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管这件事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只要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她就尽力将它做得最好。一个又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予以人无穷的新鲜感,让人忍不住佩服、敬仰、爱慕。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让你对她刮目相看。
无与伦比的勇气,是她的又一独特魅力。你从她注视着你的眼睛中可以发觉她的专注与定力,这是一个坚强的人特有的品质。勇气,就是对固有模式的突破,勇气并非指与所有人对着干,但勇气必定是指你必须有头脑,有独立的思考与坚持,有梦想!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你理解了吗?你突破了吗?你创造了吗?你坚持了你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吗?
这一切造就了她特有的优雅!什么是优雅?有人将优雅当成速成品,专门有学校教如何让女人优雅的课;有人以为钱可以带来素质的飞跃,一天一套时装,恨不得紧跟所有流行元素,但这丝毫改变不了她们内心的贫乏。
而她,哪怕是只穿着一件简简单单的深色外套,笑容满面地往她管理的社区小巷里一站,你就会觉得她好优雅好优雅!
人类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几代人,才从充斥着高级时尚元素的世界中领悟到,优雅,不是需要你拥有多少时尚单品,重要的是心灵的丰富,这些与价格无关,却与你的胸怀、见识、志向、情趣有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修炼出来的!
现在,我们要说她最最迷人的魅力了,那就是她真诚的充满慈爱与包容的笑容!
她的笑容,像春日的阳光,开朗、率真、宽容、温暖,充满了善意与关切!当她笑着拥抱那些梦工坊里的残疾孩子时,当她笑着抚平那些弱势人群脆弱而自尊的心灵时,当她笑着将自己受到的伤害与委屈统统包容下来时,你绝对会感到,这是发自内心的深情相拥!
看到这种慈爱的笑容,你会想到谁?夕阳下坐着等待你回家、时时刻刻牵挂着你的奶奶!生病时给你端上一碗鸡汤的亲爱的妈妈!最最需要帮助时伸过来坚实的手的朋友!它是你软弱时的依靠,是你悲伤时的慰藉,是鼓励你前进的动力!它和小女孩阳光下开心的笑容不同,它是专为温暖你而展开的,为你!
是的,为了你。如果你认真地感受了,你就会感受到,那就是爱!它与年龄无关,但与一个人拥有的宽广的心有关。正是这样的笑,让她拥有了超强的凝聚力,一个社区的党委书记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她有本领将全社区的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将社会上的种种力量呼唤到一起,将大量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资源汇集在一起。她不是一个人在做,也不在于她一个人做得多苦多好,而是她很用心,创造性地编织起了一条爱的纽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织成了一个爱心网。
于是,她带着这样的笑意,走到了北京,走到了人民大会堂,走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面前,走出了社区建设一条非同凡响的路子。
这样的笑,让你一分钟就爱上她了有没有?
现在,你还会关注她已经59岁了吗?
我们完全忘记了她的年龄,只看到一个聪明慈爱快乐宽容的人,一个做事拼命、待人掏心的人,一个有个性、有棱角、有激情的人,她或许并不完美,但,她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不喜欢的优质女人。
这就是一个女人的终极魅力!这就是俞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