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战胜这场磨难过程中的故事、心态、方法以及人生感悟。
倾听一个经历死亡考验的年轻人用生命讲述活出精彩的故事,老傅——2008年度“加拿大华人十大杰出青年奖”获得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活出精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加拿大)老傅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战胜这场磨难过程中的故事、心态、方法以及人生感悟。 倾听一个经历死亡考验的年轻人用生命讲述活出精彩的故事,老傅——2008年度“加拿大华人十大杰出青年奖”获得者。 内容推荐 如果您疾病缠身,您可能深切体会到当今医学面临多少无奈。那您何不试试求助于自己呢?读完这本书让您不得不惊叹,在精神世界里人的潜能太巨大了。 如果您身体健康,那您读读这本书,可以帮您解决很多心理困扰,这世界没什么是不可以放手的。 佛说:众生平等。让我们都能用微笑迎接一切挑战,祝愿每个人都能活出精彩! 目录 第一部分 谈医篇 1.1 经历死亡 1.2 病因的反思 1.3 人体需要维护得当 1.4 什么医疗方法好 1.5 药的理解 1.6 到底好在哪里 1.7 体检 1.8 由家庭医生想到的 1.9 看病应是医患双方的事 1.10 我的中医观 1.11 也谈西医 第二部分 养心篇 2.1 主动与被动 2.2 焦虑 2.3 要对手头的事耐心 2.4 从节食玩笑所想到 2.5 痛苦是思想升华的开始 2.6 胎儿干细胞 2.7 生和死的感受 2.8 换我 2.9 内心和外表 2.10 由吃饭谈起 2.11 我的西方感受 2.12 感恩的心 2.13 对困难的反应 2.14 生活总有不完美 2.15 康复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 2.16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 2.17 善用心理 2.18 乐观 2.19 是勇气还是盲目 2.20 我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样 2.21 言在必行 2.22 没问题 2.23 也谈认识的过程 2.24 我就是要一厢情愿 2.25 知天命 2.26 管理素质漫谈 2.27 标准 2.28 代价总是有偿的 2.29 师恩永远 2.30 脾气 2.31 香港之行花絮 2.32 我的阴阳之道 2.33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2.34 很激动 2.35 无奈 2.36 谈“理” 第三部分 方法篇 3.1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3.2 10%和90%的启示——用脑之一 3.3 科学用脑——用脑之二 3.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脑之三 3.5 差异的漫谈——用脑之四 3.6 问建设性问题 3.7 写作是促进头脑积极运动的最好工具 3.8 虚和空 3.9 音乐妙用 3.10 “先死后活”法 3.11 拒绝使用帮助说话的工具 3.12 岂能说说而已 3,13 人情杂想 3.14 过眼云烟 3.15 博和精 3.16 任何东西都是有条件的 3.17 目标、计划和执行的高度统一 3.18 想象 3.19 玩笑地解决人生重大问题 3.20 秀才加农民 3.21 玩好就是一种成功 3.22 把握度 3.23 知识只有会用才是力量 3.24 关于英语趣事 3.25 直觉心得 3.26 三人行必有我师 3.27 反思工作习惯 3.28 总结和积累 3.29 迫于压力 3.30 半路出家可能胜似专家 3.31 尝甜头 3.32 自求法 3.33 漫谈“一”和“多” 第四部分 成功篇 4.1 我很幸运 4.2 心想事成 4.3 常微笑 4.4 啊!机会终于来了 4.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6 适当的停止是为了更快的前进 4.7 “真诚”是交流的最好技巧 4.8 现在就是最好时候 4.9 屋漏偏逢下雨 4.10 做人要有点威势 4.11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脚下 4.12 固执杂谈 4.13 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4.1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15 着眼于“好”的可能 4.16 压力和希望 4.17 现在我是胜利者 4.18 解脱烦恼 4.19 方法不在新奇,贵在坚持 4.20 y=f(x)的理解 4.21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4.22 走出低迷 4.23 探访病人 4.24 里程碑 试读章节 所有的方法,对我来讲刚开始时是一样的。为了渡过危机,我必须解放思想,什么方法都有可能试,但试又受到现有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目前来讲,世界上有否高人,肯定有。有没有医治我的方法?肯定有。问题是这些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须考虑到我现有的实际能力,只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遇,更现实的是要充分调动现有医生的能力,尽力发挥现有医生的作用。我不可能一厢情愿地要求找到最好的医生,总不至于找给国家主席看病的医生来为我看病吧?即使找得到他也未必一定能解决我的问题。 人体有病无非是一种“平衡态”被打破了,按中医讲哪里气血受阻了,哪个地方静止不动了;就像一潭西湖水,水若死的,肯定会发臭腐烂,所以前几年才会有把钱塘江流动的活水引进西湖的工程,人是否也是如此道理呢?医生用药,针灸、推拿,还有其他方法是否可以看成一种激化、催化机体痊愈的作用呢?这些外因可导致细胞的活跃、新的平衡态的建立,或促成新的平衡态的建立,以及管道畅通和气血运行的正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医生的作用是调节功能或者像催生剂,他可能有一定的创新,但并不都是创新,无中生有。或许,这种评论对于已经放弃我的西医来说,可能并不太适合,而更适合传统中医学的看法,但它们有相通的一面。 医生虽然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但不可避免他会受到诸如对病情的判断把握、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转化应用的程度、个人的偏好、当时他可以支配资源的受制、病人的一些假象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医生的“专业权威”只是个相对概念而言,中间其实有很多的漏洞和空间。这些空间,具体到某一个病人来说,既意味着灾难,也意味着希望,所以不可否认也说明了病人有可以努力的“可能”空间。 很多病人,对自己的病很悲观失望,部分原因是自己的错误观念造成的,以为医生就一定能手到病除,或只有医生才会看病,对治病的过程盲目顺从,觉得自己一定无可事事,只有听医生讲,即使医生“指鹿为马”,白的说成黑的,也没有怀疑。然而病人是必须怀疑的,这种怀疑的产生,提供了病人一个可以努力的空间。不要盲目听从医生或专家的意见,要敢于“怀疑”专家或医生。 以前有病了,稍微有个感冒,头疼脑热,就去看医生。医生怎么说,我深信不疑,即使这后面有“看病的靠山是否坚实”的疑问存在,好像完全依赖他了。这才会有我发病两个星期前去看病,体检,医生说壮得如牛,因此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还有点沾沾自喜。 平常所谓的看病是不是就是吃药、打针、针灸、按摩、拔罐,就是看中医或西医呢?病人对它们又了解多少?习惯的愿试,那么不习惯的呢?病人没见过的方法愿意试吗?如果看得见的方法愿试,那么看不见的呢?应该着眼于看病形式,还是结果呢?需’要理解医生的治疗原理吗?如果认为病人不需要知道这些,那是医生的事,那么知道了会对病人有害处吗? 有的医生医术虽然不错,但他治疗意图的贯彻落实还需要病人的默契配合才能进行,有时需要病人一定的忍耐,一定的牺牲。从治疗的过程讲,医生的治疗意图,并非只在看病人的一段时间落实,治疗只是中间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其他许多方面需要医生不在的时候去进行,是需要病人的很多后续活动才能落实。医生或许说了、或许没说,这就需要病人去主动领会、去主动完成、去主动执行。当然最理想的是医生能帮病人做到最好,但现实是可能没有,病人的主动是一种弥补缺陷的途径。例如我的康复,需要一定的肢体锻炼并达到某种强度才能让它见效。我在看病时,医生提出要监控血压、血脂、血黏度,这时我就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要定期地去做检查;再比如锻炼,具体合适否,还要自己修正、调节、摸索、分析、总结。这个度如何合适?就要、自己细心摸索了,这就是病人可配合治疗的一部分。 医生对有些东西虽然了解,但是因为人的弱点,医生不可能什么都考虑到。可能没有考虑进去很多因素,这时候病人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我不能简单地责怪医生的能力和专业水准,应该有意地问很多建设性的问题、努力去触发医生的专业神经。医生的方案可能很好,治疗的方法也很得当,但执行起来可能会很打折扣,或很不是那回事。用它的方法确实看好了一些人,但同样也失去了很多可以给更多人看好的机会。往往这时候某些医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易接受不同意见,尤其是病人的意见。我能不能提意见?当然可以,但又十分微妙。遇到个思想开明的医生,还可能。否则,他听我建议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后面会有疙瘩,从整体来看并不利于看病。我能选择的还是要让他看,能做的就是尽量用“合”的策略、自律,永远以积极正面姿态出现,并对他加以赞扬,努力启发、催化、引诱出对方的长处,促使他生成更好的方案,尽量让他最佳地按方案做;另外必须接受治疗服务可能会打“折扣”的事实,而且只有宽恕对方,才能化解自己心中有可能积累的怨气,努力达到改善我的问题,达到治疗目的。 不要忽视医生在看病时存在着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矛盾,一方面医生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他是难以有所作为的。这个矛盾转化,对于病人的现实就是治疗时间拖长或者根本没效果;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对医生而言就意味着法律责任或风险。有时候这个法律责任不仅由医生承担,而且所属的医院也要承担,那么也就意味着医生的手脚是被束缚住的,从管理角度讲他的领导也不允许他过于大胆地解放思想。如果我能碰到大胆的医生,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这只是开启了可能的大门,更多的时间,作为病人只好活在这种保守的环境里面,所以作为病人需要理解医生的难处。 光对医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指责,如医德不够高尚啦,不喜欢他的行医方式或他的条件不够好,不够气派,不够整齐啦等等是否不够理性?对我来讲只有一个选择,“要他看还是不让他看”。当然我可以赌气不让他看,但这样对我有何好处?我若让他看,可能得到打了折扣后的服务。决定并非盲目,自己必须有一个先前的衡量、判断和决定。很可能这种选择是即时的,但决定选择的过程同样存在。自己的判定是根据自己力所能及有限资源的综合分析作出的。既然选择了他,我作为病人就必须自律,眼睛的焦点只停留在他长处上,思想用在怎样发挥和发掘他优势上,巧妙规避,努力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让他最好地为我康复治疗服务。对于第三者来说容易热情发表指责医生的议论,但关键是“这是我的事情,我爱看不看,和医生真的关系不大,和第三者的关系也不大”的事实。不能要求每个医生医德高尚,他有缺憾亦是人之常情,只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而已,如果让我碰到医术好且医德高的医生,那是我的造化,但绝不能以此心态要求每个大夫。 我遇到的现象可能医生并没有这样的意识,表达时,医生很容易还没听完我的建议就把它看成是我对他的埋怨和不满,这是个不幸的事实。虽然不能怪医生,但自己在心里必须采取主动的意向,并采用一种尽可能有效的交流方法,表面上应该竭力避免可能与医生出现的责任矛盾,努力转化成一种既要容易让医生接受,又能给他足够台阶下,并且实际结果又能朝我希望方向靠近的策略和方法。这是一种艺术,和经营管理哲学完全一样,只不过这时候病人的主导地位是在暗处,并且要主动撮合。P19-21 序言 1.怎么成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两年在我身上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我命运的事情。一切都从2003年7月5日开始: 1)那天上午10点左右跑步时,突然左侧颈椎动脉破裂造成脑干堵塞(俗称脑溢血或中风)并发肺炎,一度病危,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保住了,但全身瘫痪,完全失去行动、语言能力,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眼睛能眨,住院卧床达一年,被加拿大专家定为70%的脑子受损,“这辈子不可能出院,在养老院了却余生”; 2)发病时,太太已经怀孕5个月; 3)不久才3岁的大儿子泰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并开始长达3年的化疗; 4)我每天都遇到亲情、友情、爱情的冲击; 5)“这辈子还能怎么过?”是我每天必须面对的挑战; 6)能对自己有渡过难关的信心吗?别人对我又有信心吗?有耐心吗? 7)别人对我独特的康复理念不理解怎么办? 8)怎样才能既维持漫长的康复努力和掌控儿子的化疗进程,又过好我的每一天呢? 面对这一系列命运变化和压力,是被动承受命运安排,哀叹“人生无常”,“顺其自然”呢,还是主动与命运抗争呢?如果要想抗争,怎么个抗争法?是情绪化的一味不情愿接受,还是非常理智、严格克制情绪,并有计划、有目标地不断用实效来引导、检测、调整自己,逐步化解问题,努力将一场可能灭顶的危机主动转化为有利人生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 可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虽然离完全康复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已经可以与别人交流,短距离用手杖走路。人人都说这是奇迹,尤其中国和加拿大的所有中西医医生都是这么说,我的精神状态也出奇的好;二儿子健康成长,大儿子的3年化疗已经结束,白血病症状基本已经被治愈。我一直以《诗经》里所讲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和《汉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原则指导自己的生活,使得到目前为止整个过程虽时有惊险,但还算安然无恙,一切按预期目标计划进行。那么我是如何和这场命运抗争的?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这个集子就是记录这个抗争的过程,说是书,其实不能算是书。我不会写书,既没有写书的基本技巧,也没有必要的文采和修辞。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有句名言“ask not.whatyotI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x-country”(“不要问这个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而要问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我只是随它的模式,在语言上变动一下变成我的生活原则“ask not what I CAN,ask what I WANT to CON’rRIB—UTE”(“不要问我能做什么,而要问我想为大家贡献点什么”)。我生活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凑数和装饰自己门面,养病本身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吗?我不在乎作品是否有文采,文字是否写对,语句是否通畅,修辞和结构是否合理、贴切,有否经过严谨推敲。我所表述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客观,重要的是它们是我的真实经历,是我的思想日记,而我想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很无奈目前医生对我病的束手无策,也感慨自己因为失去语言能力而承受无穷不便和不断被误解,所以我必须采取行动,希望能够改变点什么。而自己独特的病人身份,有幸经历其中过程又让我受惠。因此想尽可能客观记录这些过程,这不仅是我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也因此感到自己还有一点点社会价值,反过来更增强我战胜命运的信心。 在众多文章中挑选了100多篇和这个“抗争”主题有关的日记,收集在中文集里,命名为《活出精彩》;一些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摸索心得收录在《别说不可能——中风瘫痪康复经验500谈》里;另外40篇英文文章,它们涉及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哲学思想,容易让西方人接受,把这些文章收集在另一个英文集Making Miracle(《创造奇迹》)里。并分别在多伦多、美国新泽西、香港报纸杂志发表了一些文章,撰写了“SpeeckL Imoroement Eploration”(“如何提高语言能力”)的论文,并翻译完了美国教育培训激励演说家西蒙维托著的书Stand Out(暂名《走向杰出——如何创建个人品牌》)的中文版。所以,更确切地说《活出精彩》是我在这康复过程中的“心灵对话”。 正因为是当时的“心灵对话”,所以各篇文章并不遵循写文章的格式,刚开始连标题也没有,当时对某一个思想或事件有一种想发表看法的欲望,或自己的决策过程;还有一些是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积累的,而且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获益匪浅的经验;或感到摇摆疑惑时为了诱导、说服自己摆脱困境时一口气写完的,都是当时的日记,有的标题,很难说贴切,也很难说有清晰的逻辑。但这些对我并不重要,而“把自己引导到有益于康复的正道上,愉快轻松地过好每一天”则是当时至高无上的原则。 文章里有些思想反复讲,有些思想前后并不一致。这些是当时的真实的想法,总好像自己在赶着围堵水库堤坝的漏洞:在某一条件下已经很明确或者已经说服了自己的思想,会在另一个情景中变得摇摆动摇,极度恐惧,缺乏信心,思想模糊,这时没有探讨的余地,只有果断选择,即刻采取行动,及时补漏,反复敲打,直到自己很明确“我会康复,,的信念为止;另外自己对某个事物的思想认识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一个从肤浅到比较深入的过程,是螺旋式的上升,还在不断探索。如果刚开始对一些东西的认识就很完善,很深入,那对我可能是假的,也不可能是我的真实写照,那是经过修饰的,这就没有研究借鉴的意义了,而且我也没有这样高的认识水平。 2.感恩 康复能有如此收获,是由于有许许多多人在用各种方式给我爱、支持和帮助,我发自内心地要感谢他们。也许有许多人的恩情这辈子无以回报,我只能把他们的这种爱用某种方式再传播给别人。 首先,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徐亦卿,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还要感谢世界上最伟大的太太林玲,她l的忠贞不渝的爱和无私的奉献,让我成为一个日益完善的人;更要感谢哥哥傅介平和嫂子刘建华,他们是我最可倚赖、最坚实的靠山,他们的爱是我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我还要感谢世界上最好的岳父、岳母林明途和徐吉莲,是他们的坚韧和厚爱,使我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 其次,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人,因为人数很多,无法一一列出,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什么是亲情,他们对我的厚爱,让我永生难忘。 最重要的是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我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像吕纯阳,吕枕昆,管卫泽,刘利,周勤,张红,刘承红,吴军,王东,金向东,孔筱兰,王刚,肖行,汤伟中,何迈,翁津怡,管文军,管文辉,程立新,李琪,陈虹,金晖,孙红霞,刘晓甲,李玉健,何金祥,陈彤,吴清扬,颜峻,颜玲,徐萌华,张立,叶继承,肖潇,孟明,姚夏倩,许征,王薇,张伟民,庄俊,吴性悟,胡雪梅,徐志红,史霆,冯江一,何晓阳,梅育华,朱梅,杨晓岚,庞子峰,李志刚,赵怀基,武兵、董志峰,于晓丹,姚洁银,周英寅,卢国文,王家隆,卢伟,舒怡,虞陆贫,毕净,杜少杰,张雄,潘美萍,项建伟,孙春花,裘洁芳,张咏梅,刘跃,冯露,沈泳泳,唐国良,马铁一、丁纯,张旭东,何宝珠,黎志文,陶福林,香雅正,海岗,王茜,冯翊,杨嘉民,王京来,胡捷,湛艳萍,刘建强,王峥,王霞,吴欣怡,赵康伟,方高发,王胜锋,胡巧,丁晖,刘李生,单传胜,程晓彦,纪小蓉,朱映波,王黎明,詹颐,陈睦,朱韵,沈闻珏,蒋永臻,范文劲,周蕾,黄巨交,靳军,周荣海,张立新,李斌,向旭家,王德熙,尤强华,杨颂军,韦海强,朱耀强,李伟,朱青,朱双霞,宣昌能,裘嘉英,吴凤花,马蓝天,狄小康,祝滨,王戎,潘剑侠,余燕平,吴利义,张勇,白昌明,姜龙,赵树良,唐瑜,王磊,段江晨,丁静,卢智美,陈蔚,王秀琴,邹灵,廖培林,李红新,贾幸,李刚,李枚,马季、王炎,孙文帅,常小丽等……还有很多很多朋友,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在这里一一列出(帮过我的外国朋友,我会在英语书Making Miracie中表达我的感谢)。虽没列出,绝不表示我对你们的感恩之情可以忽略,谢谢你们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最重要的是你们影响了我的人生观,没有你们在各方面的支持,我绝对不可能走得这么顺利,你们真诚的友情,让我体会到人世间的美好,I Love You All。 另外,我要特别感谢寂超法师,石镇东医师,你们的言行、思想、和医病方法让我获益良多;另外还有郭志辰大夫夫妇和郭彦玲大夫,是他们把我领进了传统医学的殿堂,能够客观地看待不同医学体系和接触许多中国传统的修身养性的方法;还要感谢孑L尧其医师一家,不仅让我学到了严谨踏实的敬业态度和高尚的医德,而且学到了不少中医学知识。尤其要感谢许仍和大夫,从他身上学到了踏实和淳朴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更要感谢袁茂章医师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还有杨福申大夫夫妇,杨大力大夫夫妇;特别要感谢儿子的儿科医生张威名医生。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教育过我的人,尤其是李仁训、戴珉、周建华,这三位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恩师,是他们的爱让我懂得“让世界充满爱”。正如《感恩的心》里写的一样: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引自陈乐融作词的《感恩的心》) 3.启发 这个集子另一个重要意图是为所有正遇到困难,面对各式各样生活压力的朋友而编。我有幸经历这场磨难而且获益匪浅,面对这样的生活恩惠,不敢独自享用,想反馈社会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从正面或是反面或是任何微小的方面对你有所启发。我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主要事情的决策过程和康复努力不管对否,或多或少希望可以对你有所触动和启发,让你能因此思考,有所行动,从而减轻面临的生活压力。让你在克服困难时,能好过一点;能激起你生活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生活得更快乐一点。当然,一些康复的方法,并不是独立的,也不希望你简单套用,不依赖医生,绝不是不用医生。 4.供研究 自从病后四年半来,尽管我的毛病被中西医生定为“没有希望”,自己也面临种种医学界的难题,但还是成功地保持了越来越好的恢复趋势。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恰恰是自己努力探索,精心设计,严格自律,讲求方法的必然结果。这中间不仅涉及医学的问题,更有自我管理,身心调节,解放思想等许多理念。任何事都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所以我常把自己的康复理念比喻成金字塔,把一切能调和心态的理念、信心作为塔的最底部,而把医治的方法放在第二层。每一层都很重要,但有一定的优先顺序,又是一个整体。 作为病人,自己特别敏感,有着诸多的矛盾和生活里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此有着独特的体验和结论。有的问题解决了,有的依然存在,还在探索。自己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做什么,生活也好,管理也好,康复也好,所有的东西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每天必问的问题: 1)what’s working(哪里做对了)? 2)What’s not(哪里又行不通)? 3)How can I make myself better(怎么才能把自己弄得更好)? 而这正是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并让你作为医生,作为病人,作为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经营者,作为一个现实生活里的人,作为……去研究我所实践的。 感谢大自然! 老傅 2007年11月17日于西子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