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带相机去旅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邵宁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i时代,旅行不带相机,可能吗?出版物没有图片,可能吗?一切皆有可能。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作家邵宁相信,文字有着照片无法替代的意义。

《不带相机去旅行》是邵宁近年来在世界各国考察、学习和旅行时写作的随笔文集,包括英伦笔记、白夜回忆、东瀛细节、东欧散记、夏威夷夏威夷五个部分。全书以一个作家和记者的眼睛去看这些国家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记录了各国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既是一份私家旅行指南,也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对话。

内容推荐

《不带相机去旅行》是一本纯文字的旅行笔记,没有一张照片,堪称一本“素颜书”,汇集了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作家邵宁10多年来走过英国、俄罗斯、波兰、捷克、日本等国写下的散文。比起自然风光,早年学习戏剧文学的邵宁更关注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莎士比亚故居斯特拉福的故事、“俄国的首爱”普希金故居、圣彼得堡的白夜、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与俄罗斯大地的对话、波兰盐矿中的艺术宫殿,日本山鹿小城温泉旅馆的“女将”,在她的笔下生动呈现,文字优美,笔触细腻,富有诗情画意。作为一名媒体人,邵宁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

目录

自序

壹 英伦笔记

 剑桥日记

 剑桥有位女市长

 血色罂粟花静静飘零

 伦敦的雾

 小城故事

 莎士比亚依然“活”在英国舞台上

 环球剧院的前世今生

 行走苏格兰高地

 爱丁堡的魔女

 心灵的震撼

 泰特现代艺术馆印象

 福尔摩斯先生,你还好吗?

 一头鲸的体重等于多少个你?

 当西方遇见东方

 科芬园

 诺丁山

 英国湖区: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英式早餐和英国“粢饭糕”

 在丽兹酒店喝下午茶

 在伦敦乘地铁

 英国人过马路

 英国的慈善商店

 在笑声中穿越“可怕时代”

 夜游爱丁堡

 伦敦街头遇警记

贰 白夜回忆

 圣彼得堡的白夜

 莫斯科的小街

 拜会“俄国的首爱”

 再访新圣母公墓

 百年列维坦

 沉醉雕塑世界

 特里季亚科夫和他的美术馆

 俄罗斯的教堂

 莫斯科的地下宫殿

 人气鼎盛的自由市场

 俄罗斯人与酒

 听塔尼娅唱《山楂树》

 五月的鲜花

叁 东瀛细节

 穿着和服游京都

 日本高中生在这里追逐荣耀和梦想

 集竞技、娱乐与博彩于一体的日本赛艇场

 有马温泉漫步

 坐“电车”游关西

 东大寺的特别景观

 开往九州的夜航船

 山鹿清流庄的传奇“女将”

 餐前一幅画,餐后一首诗

 日本天草海上观海豚

肆 东欧散记

 梦中的温泉之城

 维利奇卡:盐矿中的艺术宫殿

 今日波兰印象

伍 夏威夷,夏威夷

 夏威夷的色彩

 夏威夷的味道

 海底之旅

试读章节

早晨,我推开门,面前是长长的走廊,空无一人。钻进鼻子里的是和上海截然不同的气味。这种气味却带有一点点熟悉,对了,是淡淡的消毒水混合着用黄油烹饪的食物的味道。这是在剑桥,却又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初到莫斯科住在“少先队夏令营”时闻到的味道。

昨天晚上,我们从伦敦来到了剑桥,开始我的“第二次留学”。

其实我住的不是宿舍,是一座名为“剑桥钟声”的酒店。听说最初是计划安排我们住剑桥大学学生宿舍,但由于我们来得晚了,学院早已开学,宿舍没有空了,于是只能住到这里。这座酒店正门是一个长廊式的建筑,仅一层高,边上连着一栋主楼,也只有3层高,错落地分布着尖顶的小阁楼。酒店黄褐色的砖墙,白色的立柱,弯曲的连廊,外形古朴,尽管已是深秋,但门前大片的草坪还是青翠欲滴。酒店建筑与一路上看到的剑桥的房子风格一致,似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然而,里面设施却很现代。酒店房间也很宽敞,熨斗、熨衣板、吹风机等一应俱全。

这酒店的消毒水味也不是少先队夏令营搞清洁卫生的味道,而是从游泳池飘出来的。游泳池的墙上,还挂着一首英文诗《See you again,Cambridge》——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难怪爸爸在电子邮件里说:“住这样的酒店,和你在俄罗斯留学相比是‘鸟枪换火箭’了!”后来才得知,酒店是七八年前新建的,为四星级,是为附近的高尔夫球场配套的。

我们这次“留学”其实是一次培训——对外文化传播高级人才海外培训班,为期一个半月。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剑桥大学集中授课、参访英国议会,与BBC、《卫报》、爱丁堡军乐节组委会等英国文化、新闻机构和创意产业企业交流。文化是大文化范畴的,访问地点还包括英国具有代表性的英超、温网等体育机构,伦敦金融城,以及佳士得拍卖行这样的世界知名的艺术品交易公司。

住在“剑桥钟声”,早餐是经典的英式早餐,热食、冷食均很丰富,可以自选,面包也有好几种,最好吃的是一种羊角,又松又软。如果自助的吃腻了,还可以单点,如蛋卷、热巧克力等。

记得初到莫斯科,暂住在郊外的“少先队夏令营”,也是集体到食堂吃饭,早餐是面包、黄油、煮鸡蛋,午餐和晚餐的汤有面条汤,主食有牛肉、土豆、小泥肠,很单调。第一次吃到著名的黑面包,差点没吐出来。后来到莫斯科大学预科学习,经常到食堂吃早饭,拿了托盘自己取,然后结账,那里的牛奶咖啡很香;再后来进了莫斯科戏剧学院,大多是自己做早餐,一个面包夹几片肉肠,就着热红茶啃啃就算了,周末加个煎蛋。

第一天坐公交车上学,在培训期间全程陪同我们的米先生带我们找车站,一开始走错了路。由于公交车比较少,20分钟一班。终于等来了4路公交车。半小时后,终于到了剑桥大学。下车又走了十来分钟,到了我们上课的学院——圣凯瑟琳学院。

这座学院就在剑桥最著名的国王学院旁边。学院的建筑呈三面合围状,红褐色砖,白色窗户,红白相间,两层楼高,顶上有一排小阁楼,也是白色的老虎窗,典雅而高贵。三面合围的建筑中间,是一大片草坪,整整齐齐,呈正方形,在深秋依然绿得让人心醉。外面是雕花的铸铁栏杆,中间有圣凯瑟琳学院的徽章。

迎接我们的是罗丝蒙德·托马斯博士,她是剑桥大学商业和行政机构道德研究中心的主任。我们5天的培训就由她负责。她自己也讲课,同时请一些外面的专家、教授来授课。

圣凯瑟琳学院是剑桥大学中比较古老的一所,建于1473年,位于剑桥大学的中心。17世纪学院重建过,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主楼的重建始于1673年,直到1704年才完成礼拜堂的建造,全部建成。之后学院又开始稳步扩建,1965年一座新的有72套卧室的小楼建成了,1998年,在离学院步行10分钟距离的地方又建造了一栋公寓楼,每套公寓有4至5间房间,共130间,是在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的基础上改建的。

托马斯博士给我们讲了许多圣凯瑟琳学院的历史和故事。学院名称是怎么由来的呢?学院大门上的标记是一个金色的车轮,有一个传说。相传公元3世纪有位圣人,名叫凯瑟琳。她本应被绑在车轮上接受酷刑,但是就在她触碰车轮的时候,车轮倒塌了,她因此逃过一劫。她也就被尊为“圣凯瑟琳”。在凯瑟琳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信仰转为基督教,但后来却因为自己的信仰而遭斩首。1675年,有一位聪明非凡的少年威廉·沃顿,年仅9岁就进入了圣凯瑟琳学院求学,他也是剑桥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另一位著名的学生是约翰·阿顿布鲁克,他是一所知名医院的创始人,死后就葬在学院的教堂里。P3-6

序言

旅行不带相机,可能吗?

从傻瓜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智能手机、谷歌眼镜,拍照早已不再是摄影师的专利。现在人人都是摄影记者。走遍世界,轻轻一按,异域风光尽收掌底。再轻轻一按,亲朋好友即时分享。一切,都只在瞬间。

但是,我依然相信,文字有着照片无法代替的意义。一个理由是:对大多数不以旅行为职业的人来说,在并不充裕的时间里,不停地举起相机和手机,其实是失去了细细体会当地风土人情的机会。而旅行,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耳聆听,用手触摸,用口品尝,用脑联想,甚至寻找、发现、求证……事实上,人们所拍摄的大部分照片,明信片和风光图册上都已经有了,网上更是有海量图片可以检索。但每个人的旅行感受,却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个理由便是文字的非即时性(新闻报道除外)。旅行笔记,必须在一个闲暇的时刻,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提笔书写。这时,经过沉淀之后的印象、体验,才会慢慢浮上心头。

出版物没有图片,可能吗?

时下,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了读图时代。无论是报纸、杂志、图书,还是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铺天盖地的都是图片。没有图片,就无法吸引眼球,甚至有“无图无真相”一说。因为,已有很多人不再阅读没有图片的纯文字了。

但是,我还是坚持写作,写作让我内心丰富而充实。从19岁那年走出国门,到苏联公派留学开始,我就用笔记录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这个国家惊天动地的巨变,记录这个民族广博深厚的文化艺术。2000年后,我又几次到访俄罗斯,出版了《重返俄罗斯》。过了多年,我的记录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不必再为回忆当年的事而绞尽脑汁。毕业近20年,不少同去留学的同学开始回忆往事,然而一些细节早已模糊,于是争相索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我的第一本书《莫斯科日记》。

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是我近年来去了一些国家之后写的。特别是2012年秋天,有机会赴英学习一个半月,给了我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机会。而之前的1998年9月,我也曾访问过英国。当年写的不少文章,也收录在第一部分《英伦笔记》中。比起自然风光,我更喜欢看人文景观,包括城市、街道、建筑、园林、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故居、戏剧演出等,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力量和智慧,闪耀着精神世界的灿烂光华。与当地人士的交流,更是不可少。除了去日本需要翻译外,到欧美国家我基本都没有语言障碍。从小学的英语在很多国家可以通用,俄语尽管在国内用处不大,但在东欧也都畅通无阻。跨文化的碰撞也给了我另一个视角审视本国文化,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当然,作为一个媒体人,当地一些新鲜的旅游项目、特色美食,也是我乐意介绍给读者的。  去一个国家之前,我会做一些准备,但不是网上的攻略之类的,而是阅读与这个国家有关的文学作品,看一些电影电视作品。比如,第一次去日本之前,我重温了很多川端康成的作品;去夏威夷之前,尽管时间很紧,我还是在网上找来电影《珍珠港》看了一遍。

不带相机去旅行,也很有意思的,试试吧。

2014年7月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