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浙江民俗故事
分类
作者 王全吉//周航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创造、传承着多彩多姿的民俗故事,这些民俗故事以独特的文化视角,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浙江历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成为了解浙江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本书共选编浙江民俗故事二百余篇,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浙江民俗故事的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

内容推荐

本书共选编浙江民俗故事二百余篇,分岁时节日篇、婚育丧葬篇、居住出行篇、饮食服饰篇、生产贸易篇、社会礼仪篇、民间信仰篇、游艺娱乐篇、民间俗话篇九个部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浙江民俗故事的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读着这样亲切的民俗故事,我们也许会对乡土风俗多一份关注,对民间文化多一份热爱。

目录

一、岁时节日篇

坐年夜的来历

过年为什么要贴门神

将军与门神

笠帽当锅盖烧年饭

雅庄过年趣俗的由来

过年的来历

大年三十为什么要拜天地

焐年猪

初五拜年

过小年

正月十四"间间亮"

迎龙灯的传说

彩虹与龙灯的传说

状元灯

正月十五吃元宵

三月三,走沙滩

清明上坟

轧蚕花、摸蚕花奶奶的由来

端午插艾

端午为啥插菖蒲艾

奴婢小姓过"端六"的来历

六月时节过小年

六月廿三为啥不能担粪桶

七月初七请杼神

七月半搓汤圆

海溪祭鹤节

八月十五吃月饼

十六月亮宁波圆

镇海做水沓糕过中秋的由来

中秋芋艿的传说

重阳的来历

腊月廿四掸新

腊月廿四夜送灶

腊月廿四掸新

二、婚育丧葬篇

做喜事为什么贴双喜

新婚女子三日王

狭路相逢新娘先行

媒人为啥称"虎媒"

哭嫁

桃花女哭嫁破煞

新娘子与迎新锣

结婚放炮仗

出嫁坐花轿

龙头轿扛新娘

半副銮驾嫁渔姑

娶亲和农具嫁妆

踏路牛

结婚要挂父子图

"赤郎"的故事

抛新娘

为什么要闹新房

闹洞房

猜郎拳不许开房门

长夜对歌的传说

新娘回门

分红鸭蛋的来历

人死为啥要守灵

做坟立碑

木主牌位的由来

张家渡不拣日子出丧

为啥要烧纸祭亡灵

朱元璋和锡箔银锭

做孝的来历

沙门岛敲锣上坟的来历

三、居住出行篇

上梁的传说

上梁为啥贴"紫微拱照"

造屋贴对联

上梁挂红布

建寮上梁骂"山魈"

"伏义鲁班先师"的来历

鲁班祖师

柱上雕龙的由来

起屋筑墙为啥忌哭声

甲马将军

石墩

八仙闹东海

四、饮食服饰篇

吃糊糟羹

清明节食青馃

乌饭

立夏吃乌米饭

中秋吃月饼

腊八粥

天目笋干

昌化山核桃

东坡肉

油炸桧

叫化鸡

严州干菜鸭

横畈香干

三珍斋酱鸡

南宋贡品许村甘蔗

芙蓉锡饼

水酉酿酒的故事

水浸糕

肚脐饼的来历

梁山伯吃蛋留风俗

鉴湖杨梅

虾不懒虫

龙女和三公主的凤冠

头饰别柳条

香袋彩带定情物

猫头帽

黄藤镯和毛竹筒的传说

木屐的传说

菩萨穿笼裤

五、生产贸易篇

田刨的由来

大刨和角尺的传说

萧山花边

青溪龙砚

鸡血石

余杭苦竹

篾竹窝的特殊风俗

当店里的金菩萨

簖上人不吃鲤鱼

女儿酒和状元红

温岭染业习俗

仙居农民种田禁忌

种田吃腌蛋的由来

满师考

分鱼不忘乞食份

剃头担竖旗杆

石匠是四工六匠之尊

立师傅榜和过节

说"黑话"

方山耕田不用牛绳

新船下海抛馒头

舟山木龙

船眼睛的故事

盐与卤

六、社会礼仪篇

橘皮挂在树上不算偷

笃手指叩头

拜寿的来历

生孩子为啥要送红鸡蛋

送斗米

"传代的厚碗不要"

宁波女子统统称娘的来历

七、民间信仰篇

春祈

吃新米饭祭祀谷神

尝新米

五月十六擎台阁

六月六祭蛇日

八月初十迎罗汉案上方岩

祭祀山神的来历

活财神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和合二仙

七老爷庙会

蚱蜢将军信仰习俗的由来

楠溪孝女

郑娒儿的传说

穆宪侯的传说

关帝菩萨为啥是赤面细眼

国清寺的由来

盘瓠王和三公主

马天仙的传说

汤夫人传说

观音豆腐

不肯去观音院

抽手观音

龙女拜观音

岑港白老龙

船官老爷的来历

灶司老爷的来历

灶王奶奶

八、游艺娱乐篇

龙灯的来历

接龙灯

石头爹和石头娘

迎龙灯的传说

九节青龙灯传说

高跷竹马

竹马的由来

敲起钹子说因果

唱《马明王》与养蚕

高后村滚龙历史的传说

唱龙船儿的由来

绍兴鹦哥戏的由来

王氏大花灯

山哈为啥会唱山歌

操石磉

储墅土地庙的传说

金华斗牛的由来

畲族祭祖舞的由来

九、民间俗语篇

"讨口气"的风俗

"裁缝匠门口等天亮"

跑黄褂儿

结发夫妻

天地良心

九子十三孙 独自上孤坟

跌鼓

隔壁麻糍当不来夜饭

螺蛳壳里做道场

竹篮打水一场空

枫蔀茧躲刀风

三八廿八各人算法

乱话三千

翘辫子

远亲不如近邻

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养囡养强盗

完蛋

行了春风有夏雨

不怕虎发威,独怕猫汰面

人心勿足蛇吞象

舂招牌

倒贴桂园钿

十株樟树九株空

外面敲铜鼓,里面在喝腌菜卤

没有石子饿煞老子

闲话生是非

"百邪尽消"与"啪脚欣爽"

柏吉兴笑

七个菩萨六个假

试读章节

橘皮挂在树上不算偷

在橘乡航埠,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橘皮挂在树上不算偷”的俗语,其来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开化一位叫戴先生的,路过航埠境内时,在双牌鱼湖村的一片橘林里,因为天热赶路,口渴难当,便伸手到橘树上剥开一个橘子,橘肉吃了橘皮则还挂在树上。结果被守橘园的小伙子抓住,带到村中的几个绅士面前,要戴先生请戏班认罚。

戴先生不能脱身,便要求派人替他送书信一封,限期三天,把戏班子请来。绅士们答应了。戴先生问:“戏班请到后,谁负责他们的吃和住?”众绅士料他一个穷书生,也没有几个钱,就一一表态,由他们包了!

戴先生草草写了书信一封,绅士们连看都不看,就派人按戴先生的吩咐,把信送走了。

衢州知府接到戴先生的亲笔信,喜出望外,他知道戴先生是乾隆皇帝的挚友,能为戴先生效劳,是他衢州知府高攀的机遇。于是,他立即派府内差役,奔向各地请戏班,不仅在衢州府管辖内,连毗邻的府衙门也去求援。

第二天,晌午一过,各地戏班络绎来到航埠,戏台搭上一个又一个,村里空场草坪全已搭上。戏班还是一个接一个来到,足足摆了七十二个戏台,绅士们慌神了。

绅士们看出戴先生的来头,连忙大摆酒席宴请戴先生,为他接风赔礼。戴先生不肯入席,面对这班势利小人,他捋须哈哈大笑,说:“我路过贵地,天热口渴,吃了你们几个橘子,请问算不算偷?”绅士们打躬作揖异口同声说:“不算,不算!”

从此,在橘乡航埠过路行人口渴,只要不摘下橘子,橘皮挂在树上,吃几个橘子是不算偷的。

采录者:魏荣生、夏振东

【链接】橘子是衢州的重要农产品,在橘乡产生了许多与橘相关的习俗和传说。这个“路人摘橘吃,只要把橘皮挂在树上就不算偷”的习俗,流传于常山、柯城等地。

笃手指叩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天,他带了太监私行察访到了海宁,一时口渴,就走进一爿茶店喝茶。主仆一坐下,两把小茶壶和两只茶杯就安放在两人面前。随即,茶店小二又拎来一壶滚烫的开水,揭开乾隆面前的茶壶盖,左手提小茶壶,右手拎开水壶,一支水柱往小茶壶里冲下去,滴水不溅。乾隆看得眼不转睛,很是好奇,要过水壶就往太监的茶壶里冲。太监见皇上为他冲茶,急出了一身冷汗,又不便暴露身份,急中生智,忙用手指在桌上笃笃地敲了几下。

乾隆回到行宫后,马上问太监:“我冲茶时,你为什么在桌上用指头笃笃地敲敲?”太监忙说:“启禀万岁,皇上给奴才恩赐茶水,奴才应该跪下来叩头,无奈是私访,不便下跪谢恩,所以只有用手指头代奴才向皇上叩头谢恩!”乾隆皇帝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想这太监也算聪明。

从此,用笃手指头代叩头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讲述者:陈根法 46岁 初中 余杭县余杭造纸厂 干部

采录者:黄世泽

链接:乾隆(1711—1799)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在位治国60年,曾六下江南,留下大量故事传说。  

这篇故事中的太监因为私访,用笃手指头代替叩头。现今很多地方对冲茶者表示谢意时也用笃手指头,此风俗在江南比较普遍。

序言

民间故事是远古以来人们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之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草根文化,年年春绿,生生不息。这些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以通俗易懂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情节,反映了有史以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表达了人们生活中美好的愿望。

民俗故事是民间故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域)或民族中人们共同创造、传承的生活文化,如影随形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因此,民俗自然成为民间故事不可或缺的表现内容,蔚为大观。千百年来,浙江人民创造、传承着多彩多姿的民俗故事,这些民俗故事以独特的文化视角,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浙江历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成为了解浙江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浙江民俗故事在内容上除了民俗故事共性特征,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古老的吴越、畲族民俗遗存。浙江是古吴越之地,吴越族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历尽了沧桑,后转化为汉民族而消失于历史舞台。畲族是浙江最为重要的少数民族,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景宁是畲族迁入浙江省的最早落脚点,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与汉族由于长期交错杂居,尽管生产生活与汉族日渐接近,然而在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上,还保留有本民族的特点。浙江民俗故事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及其重要特色的集中表现之一,吴越族和畲族的民俗自然而然地在民俗故事中有大量的遗存,金华的斗牛、越人的酿酒等习俗,特别是畲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习俗,成为浙江民俗故事中极具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动人篇章。

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浙江东临海洋,有着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岛屿众多。渔民们一代代在惊涛拍岸的大海边生活,大海是他们耕耘的蔚蓝色土地。多少年来渔民们创造并传承着海岛上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那里的民俗故事传递着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龙的传说和观音信仰,对船官老爷和天后娘娘的民间信仰,是与平原、山区迥乎不同的。与海洋作业相关的新船下水仪式、谢洋仪式等相关的民俗故事,更是展现了海岛独特的民俗文化。

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浙江商贸活动历史悠久,宋时的杭州商贸活动已经十分活跃,有道是:“钱塘自古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宁波、温州等地,在宋代已是闻名全国的滨海贸易地,当地民间从事商贸活动及“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主义与经商理财的理念,颇有影响。这些商业贸易活动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浙江历史上的商贸文化。这些商贸活动方面形成的习俗,必然会反映在民俗故事中,并对民间传统商贸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浙江商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民间文化养分。

民俗故事活动是一种群体性的审美活动和文化创造。粗略考察浙江民俗故事,便可以发现这些民俗故事所体现的审美价值。

民俗故事以民俗事象为载体,传承着浙江民俗的传统文化因子。民俗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它是关于生产、生活、文娱、制度、信仰等方面的民俗活动和民俗现象的总称,它普遍存在于民间社会文化生活中,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农耕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依附于农耕时代的民间文化不可避免地淡出人们的视线,那种在晒谷场上数着星星听着故事的情景,已经如童话一般美丽而遥不可及。然而民俗故事可能是个例外,它是民俗生活这棵常青之树上开出的鲜花,还沾着清亮亮的晨露和掠过稻穗的晚风中清新的气息。只要这些民俗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些民俗故事就不会消亡。民俗故事通过这些活态性的民俗事象,承载着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民俗故事以普遍参与为特征,表达着浙江群众的集体审美理想。民俗故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体现了这一地域群众集体的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浙江群众的集体审美理想是从漫长的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有着深刻的历史痕迹。作为这一地域群众集体创造的成果,浙江民俗故事以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笞,对正义的诉求,以及对于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的价值诉求,在民俗故事的发展、演变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光芒,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力量和精神追求。

民俗故事以审美愉悦为目的,再现着浙江民间的群体艺术追求。民俗故事本身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变异性。民俗故事的发展历史中,无不贯穿着民间集体的创造智慧。作为富有意义的民间文化现象和审美活动,民俗故事的产生、传承体现了集体的审美趣味,为营造民俗故事的感染力,突显民俗故事的审美愉悦性,千百年来人们努力寻求富有意味的故事形式,追求贴近群众心灵的感性的语言表达。浙江民俗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亲身体验性,虽然日渐式微,但人们依然可以从采录、整理的文本中,感受到民俗故事的亲和力,感受到民间的创造智慧,感受到民间文化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本书共选编浙江民俗故事二百余篇,分岁时节日篇、婚育丧葬篇、居住出行篇、饮食服饰篇、生产贸易篇、社会礼仪篇、民间信仰篇、游艺娱乐篇、民间俗话篇九个部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浙江民俗故事的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读着这样亲切的民俗故事,我们也许会对乡土风俗多一份关注,对民间文化多一份热爱。

王全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52:19